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9-10-27 15:26:32| 人氣1,654|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朦朧十種美:顯影

推薦 1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顯影,從模糊走向清晰的過程。

 

第一個重點是影。「暴雨沖洗著\我靈魂的底片」顧城這句詩幫我講明白了這份美感,當文字是雨,那麼特別歧義、朦朧、顛覆的文字便成為「暴雨」,在暴雨中一切都是不清晰的,然而當有一種心情需要暴雨才能顯影時,暴雨與靈魂的底片都是必需的。這顯影的過程可以是閱讀的快樂,也可以是作者所經營的美。一首詩好比是一張拍好的底片,閱讀是讓他顯影的過程,當這張底片進入讀者心中的暗房,試圖沖洗時,那「影」就是一份期待與答案,所以一首耐得住反覆顯影的詩,必定是耐人尋味的。

 

第二個重點就是「時間」,朦朧的文字或者意涵需要作者、讀者花更多時間去創作、解讀,彷彿拍一張拍立得照片,等待著照片慢慢清晰,那種醞釀與等待也構成了顯影之美。例如「胸懷天地的人\有簡單的寂寞」鄭愁予先生這樣有機緣的句子,我們需要去咀嚼:什麼樣的人是胸懷天地的?胸懷天地是是什麼樣的感覺?最後,什麼是簡單的寂寞?這樣顯影的過程可能快速到讀者不曾察覺,然而閱讀與感受上的遲疑、停頓,都成為我們閱讀時間的一部份,帶給我們美麗或者醜陋。

 

有「眾裡尋他千百度」的朦朧及等待,加上「驀然回首」式的清晰,就是顯影之美的關鍵之處了。

台長: 黎俊成
人氣(1,654) | 回應(0)| 推薦 (1)|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 個人分類: 論文日記 |
此分類下一篇:朦朧十種美:逃離
此分類上一篇:朦朧十種美:自由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