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6-06-15 16:17:00| 人氣2,648| 回應1 | 上一篇 | 下一篇

丁玲小說《在醫院中》(第五組的小說報告)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丁玲(1904~1986), 現、當代女作家。原名蔣偉,字冰之,文學,愛情和政治是丁玲一生的三個主題。
  
  先來談論文學,一生著作無數的丁玲,有3本重要的著作,一本是莎菲女士的日記,一本是水,最後一本是太陽照在桑幹河上。
  受到“五四”思潮的影響1927(23歲)年發表小說《莎菲女士的日記》,引起文壇的熱烈反響。而《莎菲女士的日記》是名列 24世紀前一百強小說 的第 30名。這篇小說是作者的成名之作。作品以日記體和第一人稱的口吻,抒寫了一位受到新思潮影響的知識女性在追求以性愛自由為內容之一的個性解放道路過程中的困惑與苦悶,這種困惑,苦悶以及孤獨感等,折射出特定時代的深刻的社會內容,也表達了舊中國社會現實的控訴。因此,這部作品是具有比較深刻的思想意義的,
   參加中國左翼作家聯盟,這時期她創作的《水》,顯示了左翼革命文學的實績,尤其是水的出版,被視為創作上的分水嶺,由以前的自傳式寫法轉變為對社會群眾的關注
   1948(44歲)年寫成長篇小說《太陽照在桑幹河上》,這部小說,是丁玲一生中最有名的作品,出版後不僅受到解放區讀者好評,並翻譯成多種文字在世界許多國家獲得反響。不少外國人看後感慨:“看過這本書,才知道中國革命為什麼會勝利!並且該書獲史達林文學獎。

  再來我們探討愛情,丁玲女士可謂是非常的前衛,一生中有3段婚姻,4段愛情。
  第一段婚姻:與胡也頻:投入真情。(提起在淤泥中看星星)
  第二段愛情:與馮雪峰:無限遺憾。(因胡也頻生氣作罷,在現代來說他算是劈腿。)
  第三段婚姻:與馮達:噩夢一場(因他出賣了黨中央,所以害丁玲被關。)
  第四段婚姻:與陳明:摯愛深沉(38歲的丁玲與25歲的陳明在人們的嘲諷和挖苦聲中正式結婚)

  最後討論政治,丁玲的一生中真的是跟政治牽扯不清。因為政治的關係,數度下獄,但是他真的對毛澤東先生崇拜到一個不行,因此他不管被關幾次,都無怨無悔的為黨中央付出。因此毛澤東也寫了一首詞-臨江仙送給丁玲。贈她是-纖筆一支誰與似,三千毛瑟精兵。並且她還帶兵打過仗,因此毛澤東稱讚她是昨日文小姐,今日武將軍(攏東)


內容大綱

陸萍是一個產科學校畢業的學生,但是她覺得她不適宜做一個產科醫生,有時也非常厭惡醫生。而當她成為共產黨員,為了黨的需要,她不得不出發到偏遠簡陋的醫院幫忙。來到醫院,她發現院長、醫生、看護都不甚專業,甚至醫療品質差到無可救藥。做勤務工作的看護會把用過的棉布等塞在牆角,洗衣員幾天不來,到處都是髒亂,她只好自己動手清理髒亂。受不了看護的懶散,她也必須自己為產婦換藥。這種道德心,對她而言在她很小的時候就養成了。

她有滿腔的熱情與抱負,但是極少的世故。她常常在開會的時候,會陳述、辯論許多她認為不合理的事情,把許多人不想講不願意講的事情都講出來。久而久之她也成為醫院裡的怪人,大多數人都用異樣的眼光看著她。也因為少了人力和物力,所以她的建議依舊不被支持。然而並不是毫無支持的,她有兩個很好的朋友,黎涯跟鄭鵬,會與她一起計畫著如何改善醫療環境。

在一次鄭鵬的手術上,手術室沒有煤爐,並且關得很嚴密,燒著三盆熊熊的炭火,在密不透風的空間裡,黎涯被炭氣熏到昏過去,陸萍既擔心黎涯也擔心病人,但是最後她自己也被熏壞了,兩名看護將她放在門口。雪片飛到她臉上,使她發抖,昏睡了許久之後,她虛弱的走回窯裡去。這件事使她覺得現實生活很可怕,她想著那晚明明有很多人從她身旁走過,卻沒有一個人伸出援手。而院長為了節省幾十塊錢,寧願犧牲醫生、看護的來冒險。使她對革命產生了動搖。後來她也開始尋找問題所在,指責一切,她要控告他們。直到她到了第六號病房,遇到了一位沒有腳的害瘧疾病的人。經由這位病人的解釋、鼓勵、教育,使她放棄控告。而且經過幾次的說明和調查,她很幸運地被了解著。帶著迎接春天的心情離開醫院去學習她想學的事情。

人物分析

陸萍-當時的知識新女性。雖然順從父親的意思成為產科醫生,但是有她自己的想法,而且敢於去做,成為共產黨員。後來,順從黨意來到新成立的醫院服務。
從一開始的不願意,到積極的爭取有關醫院的設施及設備,周圍反對、不贊同的聲浪,並沒有打擊到她,仍舊一直努力的去爭取她認為應該爭取的東西。並由他的身上來突顯,資本主義的冷漠,剝削,只知道顧及自身利益,不知道為大眾謀福利。

李科長-位於中階層的軍人,擅於群眾工作,對屬下及上司各有一套鞏固他自己地位的方式。可說是作者想要顯示出的資產主義的代表,只知道自身利益,而不會幫大眾謀福利。

張醫生的老婆-對周圍的人很冷淡,好像其他事都事不關己。雖然身為看護之一,卻沒有看護方面的專業知識。與陸萍呈現強烈對比,一個積極為社會大眾,並且受過專業的教育;反觀張醫生的老婆,就是明顯"女子無才便是德",舊時代下的女性,不問世事。

院長-種田出身,對醫務完全是外行。對女性帶種鄙夷,不尊敬女性。由此可知當時的中國尚未跳脫出傳統的窠臼,還存有著歧視女性,重男輕女的觀念。

黎涯-陸萍好友。和陸萍許多想法一致,會一起計劃著如何規劃環境。

鄭鵬-和陸萍一樣,認為醫院的設備非常簡陃,支持陸萍的想法。

第六號病房病人-雖然雙腳因為醫務的不發達,而被鋸掉。但是,仍舊對這間醫院充滿信心。耐心地勸告陸萍,使陸萍對周圍的事物稍稍釋懷。
這個角色的出現暗喻了這時候的知識青年雖然熱情,但也容易遭遇挫折就易流於孤獨脆弱。


心得意涵

在醫院中這個小說,是從知識份子的角度批評了農民的缺點,是從知識文明的角度批判了封建的無知落後。敘述文中的女主角──「陸萍」被分配到解放區一所新建的醫院的感受、遭遇來展開作品情節。

只有二十歲的陸萍原先尊父命在上海的一家產科學校讀書,“八一三”淞滬戰爭爆發後曾到傷兵醫院熱情服務,後來經過長途流浪,“受了很多的苦,輾轉到了延安。抗大畢業後,服從組織的分配來到了那所物質條件極其簡陋的醫院,並以極大的熱情全身心地投入了工作。她不計較席地而臥、與鼠做伴的艱苦條件,也不計較自己是醫生而不是護士的這種身份,一味地做著各種各樣瑣細而又重要的醫護工作,一切著眼于病人,表現出一絲不苟的科學精神和嚴肅認真的責任感。

但陸萍行為卻不被周圍的人理解,被認為是“愛出風頭”,“小資產階級意識、知識份子的英雄主義、自由主義”等。陸萍和周圍環境的矛盾就其實質來說是與高度責任感和科學態度聯繫著的現代科學文化要求,與小生產者的蒙昧無知、偏狹保守、自私苟安的思想習氣所形成的尖銳對立。

陸萍周圍的人員,如和她同住的女伴,除了會罵極粗魯的話之外,就只對自己縫製的鞋面感興趣;她對待新同志的冷漠態度,實在令人吃驚。其他的護士原先都是家屬,“一共學了三個月的看護知識,可以認識幾十個字,記得幾個中國藥名”,她們大半“毫無服務精神。

陸萍周圍確實沒有壞人,有的只是房東、同事、上級,也沒有多麼了不起的毛病和惡習,然而由這些人構成的環境卻令人窒息。如,當陸萍“帶上口罩,用毛巾纏頭,拿一把大掃帚去掃院子”時,“一些病員,老百姓,連看護在內都圍著看她。不一會,她們又把院子弄成原來的樣子了。誰也不會感到有什麼抱歉。”看到這裏,我們不禁會想到魯迅筆下所描寫的那些群眾,聯想起他們身上那種冷漠、愚昧、保守、自私的精神狀態。值得注意的是,這類小生產者的弱點不僅在許多群眾身上表現出來,而在一些領導者身上,也同樣頑固地存在著。

小說中的醫院院長,“種田出身,後參加革命”,他在陸萍來的報到時,竟以像看一張買草料的收據那樣懶洋洋的神氣讀了她的介紹信”對新同志缺乏起碼的熱情。他對醫務完全是外行,只單純從經濟上著眼,要大家學著全院唯一使用的那支已經彎了的注射針;在嚴冬進行的一次較大的手術中,院長為了節省幾十塊錢,不在室內安裝爐子,而只是放了幾盆炭火,以致醫護人員先後中毒,幾乎賠上幾條人命,釀成大禍。

小說不僅寫出了小生產者思想習氣的危害,還進一步深入地寫出了同這種思想習氣鬥爭竟是如此困難。陸萍曾經以“足夠的熱情和很少的世故”進行過鬥爭,得到過一些醫生、護士、病員的同情和擁護,但同時也就“被大多數人用異樣的眼睛看著”,終於她在矛盾衝突中的高潮中招來了種種流言蜚語。陸萍畢竟不是這種強大勢力的對手,她的感情還脆弱。在同失去雙腿的老戰士談話之後,她終於明白了她的最大弱點是不懂得依靠最基本的群眾。

小說結束時,陸萍經過艱難挫折,政治上逐漸成長起來,她要求“再去學習”而離開醫院。丁玲這篇小說對共產黨領導下的抗日民主根據地的弊端,第一次如此尖銳地提出了反對小生產思想習氣的問題,表達了作者在新形式下對革命和人的問題的強烈關注。

台長: 辛金順
人氣(2,648) | 回應(1)|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威爾剛
2020-01-12 20:33:55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