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8-01-14 00:31:24| 人氣933| 回應1 | 下一篇

四百擊心得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攝影閱讀 四百擊 The 400 Blows 心得報告

2007.11.17第一次觀賞四百擊、第一次欣賞楚浮作品、也是第一次知道法國新浪潮電影,本片劇情寫實、節奏輕快、令人感觸深刻。


法文原名 Les Quatre Cents Coups
英文片名 The 400 Blows
出品年代 1959年
導演 法蘭索瓦.楚浮(François Truffaut)
劇本 法蘭索瓦.楚浮(François Truffaut)
馬歇爾.穆西 (Marcel Moussy)
主要角色 尚皮耶.李奧
(Jean-Pierre Leaud) 飾少年安端.達諾
(Antoine Doinel)
時代背景 1940年代

四百擊,語出法國諺語,有「荒唐不羈、任性而為」的涵義。在中文裡,與「慘綠少年」代表的語意相近。這部電影以此為名,記錄一個國中生,如何經歷了他十二、三歲那段懵懂而坎坷的歲月。
楚浮創造一位主角,他的童年化身安東,在他單純敏感的心靈中,有這孩童的小小惡行,從撒小謊、蹺課去遊樂場玩、到他發現母親的外遇,受傷的心靈決定離家表達不滿,於是和小小同伴開始用著最簡單的生存方式--偷竊,從偷零錢、偷牛奶,最後到偷打字機失風被捉,安東不斷犯過犯錯,但是他的內心不是一位壞到透骨的小孩,他只需要一雙拉他的手。

<師生關係>
身為教育人員,看這部影片感觸很深,心裡不斷的自省,從事教育工作十餘年,一直認為把青春年華都花費在教育學生,是一件很偉大的功德,可是看完此片,心中泛起些許的不安,學生人數眾多,我是否顧及到每一個孩子的發展,心頭倏然一驚,向來講求完美的性格是否造成學生的壓力,是否壓抑了勃發而躍動的生命力……….
老母親的洗衣哲學:一個真心關愛孩子的媽媽洗衣服時,會不斷的搓洗直到她放心時才會停手,而我呢?漫長的教育工作中,我搓洗了幾下呢?
片中少年對文學的感動,被粗心的老師硬生生折斷了!他的國文老師很糟,完全視他為無可救藥的叛逆份子。東也錯,西也錯。做錯了處分,沒做錯也胡亂處分。既不分青紅皂白,也不管輕重。在少年眼中,老師等於學校,學校等於沒有用又毫無趣味的地方。因此歧視的眼光讓叛逆變成真的!

<親子關係>
母親與繼父為了現實的生活壓力而忙碌,兩者之間情感淡薄,母親對孩子相當冷漠,甚至敵對的狀況,孩子得不到母親的關愛,追溯原因為母親年輕時未婚懷孕,原本打算墮胎,但在孩子的外婆的反對下免強生下小孩,所以孩子一生出來就得不到母愛,從小在外婆的照顧下成長,直到學齡前,外婆已經老到無法照顧他了,只好讓他回到母親的身邊,此時母親已經改嫁了,對於孩子的出現母親的表現是非常的嫌惡,而繼父反而開朗面對,他知道自己不受歡迎,因為母親常對他大吼小叫。一下罵他是謊話胚子,一下要趕他去孤兒院。這種不被在乎的親情關係,催化了少年成長中的自我意識,使他早熟而易感的心充滿了孤獨不安。母親與他的距離,無形中也擴大成世界與他的距離。繼父雖不討厭他,卻少了耐性。好的時候哥倆好,生氣時就反射性的發怒,常常不知不覺傷了孩子的心。例如少年逃學,繼父到學校查情。可是他連話都還沒問一句,就當著全班的面就賞了少年兩記耳光。這兩耳光,幾乎斷了父子之情。又有一次,少年想爭取作文成績,突發奇想的點蠟燭祭拜文豪,險些釀出火災。繼父氣急之餘,孩子講的實話一句也聽不進,只是撂下狠話要把他攆出家門,丟給軍校。
在缺乏親子互動的家庭裡,沒有親情的關愛與呵護,孩子終於出現偏差行為。

<社會關係>
一切依法的社會,給他的是一幅鐵窗,以及難以回頭的人生。
對於安東太符合法律依法辦事的條件,犯罪,不斷犯罪的累犯,以及一個被視為不具管教功能的家庭,於是國家應該接管,用他感化訓誡的方式,其實國家對犯錯的孩童施以矯治教育,並沒什麼不對,目的也是在挽救一個孩子,但是問題出在矯治教育並未在人性為善的假設下,循循誘導這個孩子朝向一個符合社會期待的人生,而是以不斷強壓式的規訓懲戒,讓孩子因畏懼不敢犯錯。
電影中,從老鳥院童告訴菜鳥安東一些面談注意事項,是多麼具有諷刺的場景。這樣的教養院教了安東什麼?完全沒有!只是逼得他脫逃,違犯更重的法律,然後依法行事在後面等著!海邊的安東,其實已經無路,不是逃亡的時間,而是他那本可扭轉的人生。
楚浮告訴我們一個故事,如果電影情節不是只在法律與事實的認定判決上打滾,深入去看那孩童的簡單思維與純真情感,也許我們會懂得多一點愛,一切都會改變!

台長: yaya
人氣(933) | 回應(1)|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電影賞析(電影情報、觀後感、影評)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