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3-12-10 11:59:56| 人氣574|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發現一叢錦簇--「桃花源詩」賞析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陶淵明作《桃花源詩》。自此之後,文學騷人多賦《桃源行》,不過稱讚仙家之樂。韓愈詩云「神仙有無何渺茫,桃源之說誠荒唐。世俗哪知偽與真,至今傳者武陵人。」亦不及陶淵明所以作記之意。如果我們說,陶淵明的歸隱,是對現實的政治生態徹底失望,那麼桃花源詩便是陶淵明底心建構的一個理想社會形象的「夢想」。

詩前有記,託言晉太元中,武陵人因捕魚無意間進入桃花源,記文簡約交代桃花源顯而復隱的大致年代和具體地點,賦予虛構的桃源一個似真似假的世間傳聞作基礎,而後紀錄桃源中良田美池、安和樂利的景象。

武陵人出一一誌之,及其後劉子驥規往未果,至最後「遂無問津者」,桃花源的世界也只能是傳說。而這也是透過詩人的筆法,營造給後人的美麗神往。

詩由歷史的角度入筆,點出秦王政的暴虐無道,歷史除了表現「真實感」,其所營造出的亂世凶險的意象,更是詩人用以反映東晉以來連年戰亂、生靈塗炭的現實狀況。也是來自自身對社會深刻的體驗。面對這樣凌亂的世局,該當如何自處?
「賢者避其世」遂有桃源的由來。現實中,詩人亦是選擇主動離開朝政,他把「退避」作為亂世處世的最佳人生態度。「往跡」二句,詩人從路徑隔絕的意義上造成一個與現實時空相異的理想境界,而並非上天遁地的科幻手法,是來者路經的湮沒,也是桃源人主動不願出界,此處陶淵明又暗示了一個歸隱的賢者的心靈境界了。他詩所言「心遠地自偏」(飲酒詩)可為映證。

從「相命肆農耕」到「於何勞智慧」,詩人正面描述桃源人的生活狀態。這與前段所描繪的暴秦形成正反相對的映襯效果,想當然爾是詩人對現實失望後的夢想:農事順時而作,草木自然生長,儼然是農村一派和諧的純樸風貌,四時行焉,萬物生焉,沒有突如其來的災變,也沒有人為與自然的抵觸。上古歌謠云:「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鑿井而飲,耕田而食,帝力于我何有哉?」這是一個「天地與我並生」的境界,這就是陶淵明嚮往的桃源世界!「於何勞智慧」並非一切文明的否定,而是統治者無為而治,人們尊重自然,於如此均衡知足的狀態下,人類自然毋須運用機心巧計去「預防」或「對付」什麼。

勾勒至此,詩人不禁感嘆了,現實社會的太平無爭要到哪一日才出現?這終究是一廂情願的想望,畢竟他就是因人心的利欲追逐無法止息,才選擇了歸隱一途。桃源的純淨與現實鬥爭本來就是相悖「淳薄既異源,旋復還幽蔽」,桃源人寧可與世隔絕。而當桃源自其筆下開展,詩人內心彷彿也願意相信桃源的真實,面對游方之士的質疑:「借問游方士,焉測塵囂外?」,既游「方內」,所見所到之處還不是人間的虛偽與角力,怎能探尋桃源芳蹤?

桃源究竟是不是真實存在?這不是結盧人境、面對南山的陶淵明存心要去探究的。不作桃源的有無之辯,最後詩人別開一路,表明其志:我願去尋找相契合的桃源世界。以乘風而往的形象烘托,意境高遠,使桃源更增添幾分靈美仙逸,詩盡而意無窮。


陶淵明運用空靈的筆調,將桃源塑造成一撲朔迷離的仙境傳奇,但桃源似乎又非仙境,它洋溢著濃厚樸實親切的人間情味。在詩中,陶淵明融入自己的主觀闡發,對桃花源的生活勞動方式、分配形式、到禮儀制度、文化狀況,都作了具體的說明。於是乎我們可以了悟,詩人看似不切實際的浪漫綺想,其實是很踏實的,藉由詩他抒發歸隱後對農村生活的真切感受;藉由詩他期待人性自然的反璞歸真,期待身體不用為應付機巧而勞形傷神,期待心靈的自由呼吸。人的智慧不是為了追求慾望而運作,當詩人回歸田園,表明了「願言躡輕風,高舉尋吾契。」之志;我們看陶淵明,我們看桃花源詩,純粹的智慧也開創出一片文學藝術的錦繡桃源來。
牛奶糖2003.12.10

台長: 糖罐子
人氣(574)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