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3-05-24 12:35:47| 人氣1,367|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陳炯明


陳炯明

陳炯明(1878年-1933年),字競存,廣東海豐人。中華民國時期廣東軍政領袖,畢生堅持聯省自治的政治主張,致力於以和平協商的方式統一中國,與孫中山奉行的中央集權、不惜以武力征戰謀求統一中國的政治綱領不合,最終分道揚鑣、反目成仇,為國共兩黨均不受歡迎的爭議人物。下野後退居香港,協助海外最大的華僑社團組織'洪門'轉型為中國致公黨,並首任該黨總理。後病卒於香港,翌年遷葬廣東惠州西湖畔的紫薇山。陳炯明主政廣東期間頗有建樹。主張“聯省自治”和平統一中國,因廣東現實的困難,反對孫中山不切實際的北伐革命。陳炯明- 個人概述

陳炯明陳炯明墓
陳炯明(1878年-1933年),粵系軍閥中國軍事家,參加過辛亥革命1917年幫助孫中山打響護法戰爭,對抗袁世凱他在幫助孫中山的同時,也與孫中山對立。他在二次革命期間與孫中山意見不合,於1922年炮轟總統府,企圖殺害孫中山未成;於是遭到所有效忠孫中山的軍隊的討伐,包括蔣介石1925年他的殘部被李宗仁等的桂系軍摧毀,逃到香港,後卒於香港。 

1908年畢業於廣東法政學堂1909年創辦《海豐自治報》,旋被推選為廣東諮議局議員。同年加入同盟會,翌年參加了廣州新軍起義,起義失敗後,到香港參加黨人劉思復等組織的支那暗殺團。1911年,廣州“三·二九”起義爆發,陳任統籌部編制課課長兼調度課副課長武昌起義後,赴東江組織民軍起義,建立循軍,光復惠州所屬各縣。廣東光復後任副都督代都督綏靖經略護軍使二次革命中,宣布廣東獨立,二次革命失敗後流亡南洋。1916年在惠州附近成立了廣東共和軍總司令部,任總司令,參加護國。袁世凱死後,交出兵權,北上晉見段祺瑞、黎元洪,獲“定威將軍”稱號。1917年隨孫中山南下護法,11月任廣東省長親軍司令,12月任援閩粵軍總司令,率親軍組成援閩粵軍。1918年1月,兼任惠潮梅軍務督辦,率部入閩,援閩粵軍擴編為兩個軍後任總司令兼第一軍軍長。1920年8月,奉命回師廣東進攻桂軍,10月28日,攻克廣州,任廣東省長兼粵軍總司令。1919年10月任國民黨廣東支部長,反對孫中山北伐,鼓吹聯省自治。孫中山就任非常大總統後,任陸軍部長、內政部長、廣東省長兼粵軍總司令。因反對北伐,且以辭職相威脅,被免去內政部長廣東省長粵軍總司令職,保留陸軍部長。1922年6月指使所部叛變,炮轟孫中山駐地後回任粵軍總司令。1924年1月4日,孫中山通電討陳,組成東、西兩路討賊軍,16日討賊軍克廣州。陳炯明通電下野,退居香港,殘部退往東江一帶,後經廣州國民政府兩次東征,被徹底消滅。1925年10月10日,洪門團體代表在美國舊金山召開中國致公黨第一屆代表大會,美洲致公堂改組為中國致公黨,推舉陳炯明為總理, ​​唐繼堯為副總理。1933年9月22日,陳病逝於香港,翌年歸葬於惠州西湖。[1]

陳炯明- 生平介紹

陳炯明陳炯明整風
1878年,生於廣東海豐,原名捷,字讚之,又字競存;

1898年,中秀才

1906年,到廣州就讀於廣東法政學堂,1908以優等成績畢業;

1909年,任廣東諮議局議員,先後提出《革除衙署積弊案》《廢除就地正法案》《籌辦城鎮鄉地方自治案》《籌築惠湖鐵路案》《禁絕一切賭博案》等提案;11月與丘逢甲等一起被推為代表,赴上海參加各省諮議局聯合大會,加入同盟會

1910年,參加廣州新軍起義聯絡工作;

1911年,任廣州起義領導機關統籌部屬下的編制課裸長兼調度課副課長,又被確定負責率領一路選鋒隊進攻巡警教練公所。武昌起義後被同盟會南方支部派到東江組織民軍起義,光復惠州

1911年,廣東軍政府成立,被推為副都督,不久後為代都督

1913年,宣布廣東獨立,聲討袁世凱,失敗後逃往香港轉赴新加坡;

1915年,聯絡一批原國民黨人另立異幟,組織中華水利促成社,受到孫中山的嚴厲批評;

1916年,回到廣東東江發動駐軍和民軍起義,參加討袁鬥爭;

1917年,北京政府大總統黎元洪授予其“ 定威將軍 ”。後向孫中山表示“竭誠擁護”,參加護法運動,任援閩粵軍總司令,佔領閩西南的汀州漳州龍巖等地,建立根據地,稱為“ 閩南護法區 ”;

1920年8月,率粵軍從廣西回粵,打敗盤踞廣東的桂系軍閥,被任命為廣東省省長粵軍總司令

1921年5月,被孫中山任命為中華民國政府陸軍部總長兼內務部總長,積極參與“聯省自治”運動,反對孫中山的北伐主張;6月任援桂軍總司令,進軍廣西,攻占廣西全境。後阻撓孫中山到桂林設立北伐大本營,破壞北伐;

1922年4月,拒絕前住梧州與孫中山面商北伐問題,並以辭去各職務相要挾,被孫中山免去廣東省省長,粵軍總司令、內務郎總長三職。此後退居惠州,其部屬葉舉率“ 陳家軍 ”主力回師廣東,於6月16日發動兵變,炮轟總統府和粵秀樓。8月15日,陳炯明回到廣州任粵軍總司令;

1923年,被滇、桂、粵聯軍組成的西路討賦軍擊敗,陳炯明率部退守東江;

1925年,革命軍兩次東征徹底打垮其所部後避居香港,後將美洲致公黨改組為中國致公黨

1933年9月22日在香港病故

陳炯明- 生平貢獻

陳炯明陳炯明砲擊孫中山

廣州新思潮

陳炯明1898年考取秀才之後,對八股取士的考試制度興趣索然,沒有再循著舉人進士的路子一直走下去,在家鄉過了幾年心滿意足的婚姻生活後,1906年離開家鄉來到廣州,入讀政法學堂

這個時候中國的政治氣候已處於山雨欲來風滿樓的情勢。當時的廣州在兩任總督陶模岑春煊的主持下,各項新政面貌一新,新式學校開辦得如火如荼,各種新思潮也在湧現。1908年,陳炯明以優等成績從政法學堂畢業。在廣州的兩年時間裡,陳炯明大開了眼界,接觸到各種新思潮,而且結識了已加入同盟會的朱執信,為其後來的政治生涯打下了基礎。

1909年,陳炯明回到家鄉創辦《海豐自治報》,自任主筆,鼓吹自治才是救中國的唯一良方。這一年,他當選為廣東諮議局議員,正式開始了他的政治生涯。他在諮議局提出“籌辦城鎮鄉地方自治議草”,建議設立城鎮鄉地方自治研究所,專門研究城鎮鄉自治辦法,選通曉法政人員入所研究,推動自治進行。

為加快成立國會的進程,江蘇諮議局發起在上海召開16省“請願國會代表團茶話會”。當時赴京請願是一種非常時髦的活動,向政府表達民間的聲音。陳炯明作為廣東諮議局代表,赴上海參加了大會。議員們提出請願書,希望能盡快頒布議院法選舉法,但清政府以“我國幅員遼闊,籌備既未完全,國民知識程度又未劃一,如一時遽開議院,恐反致紛擾不安,適足為憲政前途之累”為由予以拒絕。

對所謂國會本來就只持觀望態度的陳炯明來說,這次大會讓他更為失望。他認為,中國政治的積弊太多太深,不是一班坐談之客在國會里高談闊論就可以解決的。陳炯明洩氣地表示:“開國會為無聊之舉,不過國家處此無可如何之時,除此別無他法,隨波逐流為之耳。”

但上海之行對陳炯明意義非同小可,而且對他此後的人生道路產生了巨大影響:他在上海期間與革命黨人交往密切,並加入了同盟會。

革命同盟會

秀才出身的陳炯明加入同盟會,似乎是件難以理解的事。他的政治抱負與主張流血革命的同盟會是兩條路。事實上,他加入同盟會後,確有革命同志批評過他“對清廷抱有幻想,仕途奔競”。不過,陳炯明是把革命當作一種手段,最終的目的仍然是“建設”。他與以孫中山為代表大部分同盟會員“革命至上”的心態大相迥異,不知是否是導致最終二人決裂的一個隱藏的伏筆

1909年5月,胡漢民在香港籌組同盟會南方支部,陳炯明擔任實行委員。他隨後還在香港成立“ 樂群書報社 ”,作為同盟會的秘密機關,他還把母親從海豐接到了香港。陳炯明與黃興等人先後策劃過多次起義與暗殺行動,黃花崗起義遭到慘痛失敗,他又於1911年成立暗殺團,策劃刺殺水師提督李準、廣東將軍鳳山行動。

武昌起義爆發以後,廣東同盟會首先在化州揭竿而起,組織民軍攻城略地,並迅速蔓延至廣東各地。同盟會一批黨人聚集到香港,推舉陳炯明為總司令,召集一萬多軍民,圍攻惠州。在圍攻的過程中,陳炯明受孫子兵法的影響,深信“不戰而屈人之兵”為上上策,通過遊說、策反的辦法佔領了惠州這時候,他擁有廣東紀律最嚴明、戰鬥力最強的一支民軍,這也是當時廣東唯一一支真正從屬於同盟會的軍隊。
  

陳炯明陳炯明叛變

廣東省長

辛亥革命廣東光復後,陳炯明任廣東副都督代理都督,1913年6月被北京政府任命為廣東都督。二次革命時,他在廣東宣布獨立,失敗後轉赴南洋。1916年參加討袁,成立粵軍總司令部,自任總司令1917年參加護法運動,被孫中山任命為援閩粵軍總司令,隨後擊敗福建督軍李厚基後佔據閩南地區。1920年10月,孫中山任命陳炯明為廣東省長兼粵軍總司令。1921年孫中山就任非常大總統後,又任命他為陸軍部長兼內務部部長。

經過辛亥革命與二次革命之後,陳炯明逐漸成為孫中山的親密戰友,也是孫中山依靠的一支主要革命武裝部隊。

“六•一六”兵變決裂

然而,隨著革命進程的推進,陳炯明與孫中山之間的矛盾逐漸凸顯。1921年,已經有傳聞說孫中山與陳炯明之間出現不和。陳炯明認為,孫中山此時就任非常大總統不合時,而且他並不贊成北伐,主張聯省自治,建議把廣東這個南方省份作為模式推廣到全國,這與力主北伐統一全國的孫中山的主張有著極大差異,兩人矛盾逐漸激化。1922年3月,孫中山撤銷其粵軍總司令、廣東省長、內務總長職,只留陸軍總長職,最終導致“六•一六”事件的發生,二人徹底決裂。

如今,關於對中國近代政治產生重大深遠的“六•一六”事件發生的細節,各方說法不一。後代研究者一般認為,“六•一六”事件並不是突發的,其前因後果復雜而難以言喻。

1922年6月12日,孫中山舉行記者招待會,不點名地指責陳炯明“反對北伐”;而陳炯明6月14日拘捕財政次長廖仲愷,矛盾基本公開化。

6月16日凌晨兩點,孫中山得到秘密報告,陳炯明部隊將攻擊粵秀樓,情勢危急。宋慶齡顧全大局,臨危不懼,認為若同孫中山一同行動易被發現。堅持留下來掩護孫中山秘密撤離。孫中山不得已才答應先行,隻身逃出。孫中山兩次避過叛軍耳目,終於到達黃埔永豐艦(即後來的中山艦)上。孫中山離開半小時後,炮聲四起,陳炯明部隊開始向粵秀樓發起進攻,有士兵還大喊:“打死孫文!打死孫文!”

“六•一六”兵變之後,孫中山離開廣州到上海,此後,他接受了中國共產黨和蘇俄的幫助,提出“聯俄、聯共、扶助農工”的三大政策。一直到孫中山逝世前,經常有人在中間調停,希望他和陳炯明二人能夠和好。孫中山要求陳炯明寫悔過書,而陳炯明堅決不寫,終於沒有再走到一起。

孫中山與陳炯明決裂,還有一個意外的結果,那就是客觀上成了蔣介石政治生涯的一個轉折點。他在事件發生後不久,輾轉登上孫中山所在的永豐艦,在國民黨中的地位得到迅速上升,奠定了日後他在國民革命中的政治地位。  

禁賭

陳炯明陳炯明兵敗
在政治生涯中,陳炯明以嚴禁煙賭、主張地方自治而著稱。從他任廣東諮議局議員的諸多提案中可以大略看出,陳炯明希望政治改革是“改良的”而不是“革命的”,是“由下而上的”而不是“由上而下的” 。他的政治主張在《建設方略》《中國統一芻議》二書中有完整的表述。“聯省自治”一直是陳炯明堅持的主張,他認為中國廣土眾民,只能實行分權自治,才可養成“民治精神”,建設民主。1922年與孫中山決裂後,他對章炳麟說:然為國努力,無論在位在野,務達此制(指自治省聯邦制)而後已。

從作為議員提出禁賭議案時起,一直到後來出任廣東都督及省長,陳炯明都把禁賭作為一項重要工作來做。賭博的惡習由來已久,但清政府把賭稅當作財政收入的一個重要來源,所以才會屢禁不止。禁賭無疑要砸掉成千上萬大小賭商的飯碗,要截斷官府一條每年幾百萬兩的滾滾財源,所以,從一開始陳炯明就面臨著不小的壓力。不過,陳炯明做得非常決絕,主張以雷霆手段,定期一律禁絕,不留任何餘地,才能收效。禁賭為陳炯明贏得了最初的政治聲望,也可以看作是他治理地方的一個主要政績。

1920年12月1日禁賭章程生效後,廣州市面幾乎沒有一家賭博為此,廣州學界發起為陳炯明鑄銅像,以紀念禁賭的成功。1921年廣州建橋,取名陳公禁賭紀念橋,鐫禁賭經過事蹟於橋邊石柱。可見當時陳炯明的禁賭行為深得人心。

儘管在政治上仍存有爭議,但在私生活及操守方面,陳炯明與人們通常理解的軍閥作風完全不同。他不僅頗有文采,而且廉潔自持,不蓄私財,在生活方面也相當嚴謹,自己還以不二色感到自豪。

陳炯明後來避居香港。“九一八”事變後,日本人企圖拉他下水,他則反過來要求日人歸還東三省。日人拉攏不成,仍贈他8萬元支票,陳炯明在支票上打叉退還。其後,他派代表參與將美洲致公黨改組為中國致公黨,與中國共產黨合作,直至今日都是參政黨之一。

1933年,陳炯明在貧困中病死於香港,竟然要用其母所備的棺木一個曾經顯赫一時的地方軍政長官,結局如此淒慘,這是非常罕見的。

陳炯明- 個人影響

陳炯明陳炯明軍閥
 政治上,實施“聯省自治”,使廣東成為全國的“ 模範省 ”。建立了現代的政治機構,如:廣州市的正式建市由其主導進行。立法、行政、財政、審計等機構運行有序。推行基層民主和自治,精兵簡政,與民休息。

經濟上,興辦實業,興建公路,扶持民企等,使廣東在民國期間得到最好的發展。

教育上,私立學校興盛,為全國之最;發展公辦教育,實行免費教育;請陳獨秀任省教育長

社會生活上,革除陋俗,主要禁絕煙賭,使之絕跡,民風大好。

出走廣東後,創建中國致公黨,任總理, ​​繼續為中國的統一和富強而奔走。

其對廣東的主要影響有:

政治上,反對孫文的北伐,主張“聯省自治”。廣州市的正式建市由其主導進行,建立立法、行政、財政、審計等機構,推行基層自治,精兵簡政,與民休息。
經濟上,興辦實業,興建公路,扶持民企等。
教育上,建立私立學校,為全國之最;發展公辦教育,實行免費教育;請陳獨秀任省教育長。
社會生活上,革除陋俗,主要禁絕煙賭,但其效果並不是特別明顯。

陳炯明- 人物評價

陳炯明陳炯明軍隊
陳炯明主政廣東期間對廣東有一定的建設。其政治主張為“聯省自治”制省憲,效美國州憲之聯邦體制,但中國國民黨和中國共產黨的官方歷史觀點一直認為陳炯明的“聯省自治”承認北洋政府國體的統治現狀,實質仍會導致變相軍閥割據。亦有人認為他是中國聯邦憲政的實踐者。


台長: kk
人氣(1,367)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圖文創作(詩詞、散文、小說、懷舊、插畫)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