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看完同事交給我的「鬥牛」影片時,心裏頭就有一股莫名的哀傷,直想下筆為文,只因不想為悲傷情緒所擄,就把這一股衝動給擱下了,昨兒個有人說我是鬥魚時,再想起鬥牛,今日刻意撰文為誌。
劇情摘要:
1941年,中國,硝煙遍野,大地哀鳴。 一個躲在五百里沂蒙山下偏僻的馬牧池村,無意識的被腥風血雨破壞了原有的單調和平與寧靜。因為戰爭的腳步從不停歇!它將會踏遍每一寸土地。
一個普通的中國農民牛二,蹲在村頭山崗上,注視著祖祖輩輩繁衍生息的家鄉,暗自慶幸戰火不及於此。然而,一頭國外進口的乳牛出現於山村!是天定宿命,聚集全村的抽籤,把牛二和牛緊綁一起。牛來了,日本兵來了,國軍來了,武工隊來了,牛的長嘯,暗示著小村千年寧靜,畫下休止符的時刻也將降臨此村。
小山村成了人類相殘的屠宰場,牛二單純的生活瞬間崩潰,他沒有選擇,只有拚命逃生,穿梭在殺戮者的槍林彈雨中,數度靠著牛的庇護,九死一生。 牛二漸漸發現,幾乎所有的殺戮者,都有理直氣壯殺人的理由,村里人為了保衛家鄉,國民黨、八路軍為救國,日本人為天皇,戰爭場所的生存法則,只有殺人才能活命。牛二不明白為什麼牛能捨身救人,而人與人卻相互殘殺。看著殘暴的人類,心中只有一個意念:帶著牛逃出去,遠離荒誕的人類。橫屍遍野,只留牛二一人獨活的景象,暗喻著戰爭時『活著,是一種奢求』。
牛二為了信守承諾,保護八路軍團交付保管的乳牛,不得不拚命,為了讓戰亂流離失所的人羣能活下來,大方的讓飢寒交迫的逃難者,有牛乳充飢,乳牛終因過度擠奶,生病擠出乳血時,忘恩負義的飢民,卻以治牛之疾欺騙牛二,打算宰牛。牛二一知實情,立時像鬥牛般的保護乳牛,抓來了會照應牛的日本學生軍、、、,牛二活著的唯一目的,信守承諾、照顧好託管的乳牛。
戰後,這個目不識丁的笨牛二不懂侵佔,也不解戰亂後的混亂,無單位可接收乳牛,可以理所當然的將乳牛收為已有,在八路軍路過時,牛二腦中所思是,責任已了,該是把託管的乳牛送還八路軍團,拿出蓋了牛二手印的託管書,會書寫的好心軍官,應牛二之要求,除了書寫乳牛歸牛二所有書外,更應牛二之請-寫上『二牛之墓』,表現出一個未受教育的文盲,在絶望的處境中,和牛所引發出的情感,是那麼單純美麗動人。整部影片近八成是牛二內心獨角戲,非常不好演,王勃演活了這個角色,贏得金馬獎影帝。
看這部影片時,洪蘭教授的「雞腿說」仍餘波盪漾,再有林火旺教授「吃飽等死」一詞,台灣大學出了什麼事?台大學生有反思、有反駁,台灣社會相互批評的戰火,似乎也由二位名教授對下一代的不滿,漫延到世代之間了,我們的下一代究竟有什麼樣的思維?台大學生的個案,只是社會現象的一個表徵。看完鬥牛時,我想著,導演想表達什麼?受教育與未受教育者,究竟是誰比誰值得尊崇?人性是惡?是善?回到原始,人類又會是什麼樣貌?
我們這一世代怎麼不反思,下一代的生活環境是誰造成的?打開媒體:漫罵、對立、祼體、屍體、崇尚金錢與名牌,没有深度的新聞文化,是那一代的責任?這麼污濁的教育環境,誰該負責?什麼是對的價值觀?什麼是好?什麼是壞?我們的上一代,戰亂流離貧困,反使人與人之間,較能相親相愛,團結走向繁榮。資本主義的高度競爭,只著重經濟數據表相的進步,卻没戮力向下扎根的道德文化,要下一代如何生存?生育率低,難道只是不好養、養不起嗎?那麼我們的上一代又是如何在貧困中養育我們呢?「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歷史魔咒,是需要時間慢慢消化的,人類史不過就是解決問題的循環,解除舊問題的同時,會衍生出新問題,對待我們的下一代,交給他們,信任他們,自然會創造出屬於他們這一代的花卉果實!
以彰顯人與動物情的影片不少,大多著重於狗對人類的忠心,或是著墨於孩童赤子之心與野生動物間的情感。我想導演或許以『牛』表達笨拙木訥的同時,也帶來了誠信和執著,影片最後,以『二牛之墓』表達誠信與執著是中華民族性格最重要也最樸實的感情。過去的商業行為只憑「一句話」,因為「信任」與「承諾」是不容被懷疑的。中華文化博大精深,「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在潛移默化中深植民心,以「家族」為社會的根基,不待國法懲罰,家法已然處治!當家族的功能被西方小家庭之氛圍取代,未能同時建立西方人士守法精神時,為選票考量之政客,操弄金錢與權利之交換,賴以維持安定社會秩序的無形資產消失於無形,就變成了現況。歐洲中世紀黑暗時期千年,2012世界毀滅的預言與佛說之末法時期是否意味著我們也將面臨這樣悲慘的未來呢?我們這一代處理不好的事,是多代人累積下來的結果,又怎能全然怪罪於下一代呢?
看完此片,不由想起自幼養寵物的經驗,從幼年暫居叔叔家養兔子開始,拿剩羹菜餚餵養流浪狗,至可以正式領養父親友人送我之拉薩犬、及辦公室工友撿到博美狗在我手中哺育經年,相繼離世後,父親認為送走小生命,我表現的都不夠堅強,不准再養任何小生命。趁父親赴韓國參加書畫展時,購入比賽得獎具有血統證明書血脈之小博美,回國後,爸也只能接受!婚前,我還養過相思鳥、愛情鳥、巴西龜、天竺鼠等,每一個生命的離開,我都會哭的唏哩花啦的,終於,連我兒也看不下去,不准我再養小動物,我也終因體力欠佳、忙碌,放棄了飼養小生命的嗜好。
在與動物為友的日子,小生命安撫了我無端的情緒,餵養牠們的日子,留下不少美好的回憶,但我不曾有『二牛之墓』共葬想法,是因為受了教育,人畜應該分別入葬之觀念深植我心,讓我也失孺慕之情嗎?這我可得好好想想,牛二為了護衛乳牛成了鬥牛,我為什麼變成了鬥魚呢?這就留給稱我為鬥魚之人,仔細想想究竟小魚兒要守護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