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0-11-09 22:16:20| 人氣3,902| 回應1 | 上一篇 | 下一篇
推薦 5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台灣正統道家法脈

台灣正統道家法脈
馬王堆出土的《老子》帛書,河北定縣出土的《文子》殘簡……等。尤其是以遺失了兩千多年的《黃帝四經》的出現,發現以《黃帝四經》為代表的黃老學派,可說是正宗老莊道家的一脈,是在古時較為積極入世的智者高真!對後代的社會發展有著巨大的影響。現在就以黃帝、老子的歷史正統法脈,就近代道家西派在歷史傳承演展,略述其西派的歷史傳承的重要代表人物!道家西派根據史料記載,1806年左右於西蜀有三十餘人較為活躍,常以“西派”、“隱仙派” 來傳道自稱!在逐步演併後,漸以李涵虛做為西派在西蜀代表。
李涵虛真人初遇張三豐仙師,再遇呂純陽道祖!匯聚了文始派、東華派,中國這兩大道脈的法訣。在得到文始法脈和東華法脈之後,歷史機緣又得到孫教鸞《金丹真傳》的法訣。故其傳承系統始自中國正統黃老的法脈,迭後依次傳東華帝君,呂洞賓,張三豐。其源流更是匯合了東華(鐘、呂派)、文始(陳搏,張三豐,又名隱仙派)中國兩大道派的金丹法訣精華,李涵虛真人逐步建立起“西派”的體系,是中國近代金丹大集成的重要歷史記錄,就以“西派”其內容包含甚廣。可適合於不同層次學人,歷代其門徒頗眾,傳承眾多,實難以逐一備考。
“西派”,又稱“大江西派”,台灣西派高道馬炳文先生考據歷史傳承,西派在台灣傳承為:「太上道祖→少陽帝君王玄甫→正陽帝君鐘離權→孚佑帝君呂純陽→李涵虛祖師→吳天秩→汪東亭→徐海印→李仲強→吳君確→馬炳文」。若從李涵虛真人創建西派為初祖的話,到恩師馬炳文先生共是七代傳承。
吳天秩,陝西人,為西派第二代祖師。據徐頌堯《天樂集》中記載,「天秩師翁,往事漢皋,遇李祖涵虛于西安東嶽廟也。時李祖方隱于蔔筮,雜在測字隊中為人決休咎。天秩師翁往來漢皋時,時住柯懷經之所,長年深藏不露。後傳于柯懷經、汪東亭」。
柯懷經,湖北武昌人,字子良,號葆真山人。曾同汪東亭、柯載書、李雲嵐、周俊夫等人,同師事於吳天秩,其中惟柯懷經與汪東亭盡得真傳。得眾師友裁成,而道學日進,始知天人合一之理,返本還原之道,以及爐鼎藥物,大小周天,無一不切究而參透之。凡會於心者,竊欲筆之於書,長短雜體,約百十首,名曰《養性編》(光緒十年,1884年)。

汪東亭,安徽省休寧縣鳳湖人。名汪啟濩,字東亭,號體真山人。幼習儒學,然嗜慕玄學道法,搜羅丹經子書,博覽經史道籍。二十二歲訪友求師,初因未得真師秘訣,修煉無成,遂浪跡江湖,閱遍五省,覓訪明師二十有二載。一日由匡廬(廬山)經過,偶遇吳天秩師翁,睹其豐神灑脫,必非常之人。故叩問玄旨,答曰:“子雖有仙緣,誠恐始勤而終怠”。繼以弟子禮事之,複詢丹訣,遂傳七返九還金液大丹之法,及火候次序之妙。於是心領神會,豁然貫通,乃知大道原在己身所得,決非向外求。嗣後到武漢,又遇到柯懷經、柯載書、李雲嵐、周俊夫等人,組成“八人談道會”,同參切究,頓悟全旨。後由弟子邀請,留居滬上傳道多年。(據《休寧縣誌》、《性命要旨•自序》、《三教一貫•自序》、《體真山人語錄》)據說:汪東亭晚年曾得到李涵虛祖師親臨滬上指示修道秘要及“投胎奪舎”的方法。其去世時曾囑告弟子到某時某地去找他,因適值戰爭之期,未能去尋覓。
汪東亭著作頗豐,自著有《性命要旨》、《教外別傳》、《體真心易》、《三教一貫》(現獲殘篇4卷,全篇9卷)、《金丹玄要》(待覓)、《東亭輯要》(待覓)等。另編輯有《道統大成》叢書四集,彙編收錄了元明以來的十部主要丹經著作,如《中和集》、《規中指南》等。門徒甚眾,其中較著名有魏堯、徐頌堯(海印子)、汪臻卿(譽遄)和蔡潛谷等。

魏堯,四川人,字則之,蓋取《論語》“唯天為大,唯堯則之”之意,又號後覺道人。魏堯一生好道,精通三教經典。自云:“獲聞妙諦於真師”,始抉破丹道秘機。魏堯所獲真師,果系何人?其在《一貫天機直講•卷一•第三講》中有云:“吾師汪真人”;在同書《卷一•第四講》中又云:“吾師東亭先生”。因此得知,魏堯所獲真師即是體真山人汪東亭先生。既得師丹訣,後又參以三教精華,證以身體力行,所獲頗豐。其曾在1924年12月22日(即甲子年冬至日)召集同道,在北京傳道講學,撥迷指悟,鉤沈發微,直至翌年四月初八(西元1925年4月30日),共講課49次。其所講內容經浙江陳孟根據聽課筆記,整理編印成講義,名《一貫天機直講》四卷。另外尚有經陳孟紀錄整理的《大道真傳》計六講。此兩書均天機畢露,直泄西派真傳之秘機,易學易懂,真可謂西派後學的指路明燈。

徐頌堯,浙江蘇州人,生於清朝末年。法名海印子,號玄靜居士,又號玄靜子,海印山人,玄隱外史等。是近代著名道學家,名噪蘇、滬、杭一帶。據佛經《華嚴妄盡還原觀》中有云:“言海印者,真如本覺也。妄盡心澄,萬象齊觀。猶如大海,因風起浪,若風止息,海水澄清,無象不見”。蓋以“海印”為法名,當有此義。號玄靜居士、玄靜子、海印山人、玄隱外史等。是近代著名道學家,名噪蘇、滬、杭一帶。據說徐頌堯畢業於清華大學,十九歲學道,于民國初年在上海遇到體真山人汪東亭,侍師精勤,得獲西派丹法真傳。其一生致力於道學研究,並兼及儒、釋諸家典籍。據傳其門徒逾千,被道門譽為“西派高傑”、“西派翹楚”。徐海印山人,其學生眾多,常為吾人所熟知的有陳宗濤、徐竹茂、施菊英、胡澄陽、徐建中……等
徐頌堯勤於著述,民國年間曾在當時唯一的道學刊物《揚善半月刊》(後改版為《仙道月報》,自1933年—1941年間)中曾公開發表多篇論文,如《易道與丹道》(1940年19期《仙道月報》)、《論〈性命圭旨〉十二大錯》(1939年7期《仙道月報》)、《小大周天》、《小還與大還》等十數篇。並將研究儒釋道三教經典所得,結合西派丹訣,撰著《天樂集》20餘萬言(據《中華仙學》載海印子著有《玄談集》,推測當是《天樂集》的前身。據查知《玄談集》目錄曾在《仙道月報》登載,計9卷。查此目錄,前4卷為《玄修抉微》,基本與現存《天樂集》殘本相同。其餘5卷分別為:卷五《 易學發隱》、卷六《 莊列闡幽》、卷七《道室隨筆》、卷八《道室記餘》、卷九《道室記餘》。)。解放後謝客畢門著書,將原版的《天樂集》重加增刪,從原有的20萬言增加到百餘萬言,總計80卷(或稱100卷),廣參博引,規模宏大。其中如《易學發微》、《汪師語錄》、《師函匯抄》、《玄禪合參》、《莊列闡幽》等等,較原版超出四、五倍,蔚為大觀,琳琅滿目,美不勝收。惜歷經十年“文革”,80卷足本《天樂集》已難覓得,現僅存抄本8卷186節20餘萬言。輯錄有《體真山人丹訣語錄》,現亦僅存殘部41600餘字(以上二部殘編現均錄入《大江西派典籍彙編》中)。另外尚著有《道寶隨筆》及《體真山人丹訣秘錄》、《體真山人丹訣別錄》,此三本均未得見,待尋覓。

蔡潛谷,原名蔡學善,上海市人,原籍浙江覲縣,生於清朝末年,具體年月不詳。善琴,1920年10月間曾參加在上海晨風廬舉行的“晨風廬琴會”,據《晨風廬琴會紀錄》記載10月13日(九月初二)下午攜琴在琴會上演奏有《崆峒引》。民國初年從學於體真山人汪東亭研習丹道,其因在師兄弟中,從師年紀最輕,僅十五歲,故汪師稱他為“童子軍”。汪師為之取法名“海谷子”,隱含“海谷生春”之意。後因進修有悟,體“守黃庭,養谷神”之真義,故又自改常用名為“潛谷”。 其晚年在上海幾個公園里講道,除了傳承口訣有所保密,所收的學生亦個別教導為重。

李仲強祖師是1930年左右,為京滬一帶名建築師,宅心仁厚,行為光明,而被徐祖賞識,而援之以道,並竟徐海印祖師之心法,每欲入山進修,均為俗務羈絆而未能實現,心中耿耿然不能自決,一日因負建築高樓督工工作,從高樓之上,失足墜下,本應傷殘,幸遭天佑,而尚完好,次日即下定決心,辭去現職,擇一看守某處水閘之工人工作,晦述前修,不知所終。

吳君確(1899~1954),江蘇江陰人,西派第六代祖師。為留法礦冶博士,曾任廣西大學分校校長,後又任教於臺北工專礦業科。隱居臺北五堵山中專修丹道,於1954年沖舉。時所居處數里光明燭天,異香不絕。其丹道下傳馬炳文。對於丹道修練的過程體驗在《海印山人譚道集》序日:「黃老之學,世人類皆目之為玄學,或哲學,而不知此乃實實在在之科學也。因其主要目的在修煉,使人壽促者可以長生,性之迷昧不靈者可以圓明,其所憑藉者為精氣神,其入手方法亦無非神與氣相凝。此種修鍊,有方法,有憑藉,有步驟,有結果,完全腳踏實地。按法練去,功夫愈深,體內所生之變化及所謂法像者亦愈明顯,直至壽能長生,性能圓明,最後達羽化登仙之一步,此豈非實實在在、道地道地之生理衛生之學乎?何玄之有哉!」
合陽子自蒙吳君確接引後,曾有兩次在深夜氣機發動,伐毛洗髓之際,周身真氣旋轉不停達三小時,吳君確均現身指點,得竟此功,次日叩之,笑而不答,吳君確甲午年歸道,曾先後在馬來西亞道友張仲敏家及香港明陽道友處白日現身,去後室內蘭花芬芳之香,半日不散。
吳君確於甲午年歸道,其對於黃老之學,見解如后:
黃老之學,為吾國數千年發展成熟之科學,何以故?其目的在修鍊,可使衰老者延年,性之迷昧不靈者可以圓明,其用於修鍊,是有目的、有理論、有方法、有步驟、有結果,完全腳踏實地前進,沒有絲毫涉及迷信。
老子曰:「大道無形」,修士能無形,即了色界天矣。「大道無情」,能無情,即了欲界天矣。「大道無名」,能無名,即了無色界天矣。三者功畢,即入三清聖境矣。三清道上,因悟、因修、因證而得道,是有步驟的完整實修過程!

馬炳文(1921~2002),字號合陽子,西派第七代祖師。安徽渦陽人,與其堂兄馬壽華,時稱「玄門二馬」,頗多修真奇遇。馬炳文先生出身於皖北世家,幼承家學淵源之啟蒙影響,通曉經史子集,國學深厚又精研黃老道家思想,慧根獨具,幼年好道,常隨諸先進前輩訪師求道,甚至登門拜訪不恥下問。雖處戰火飄搖之時局,也無法阻擋其尚道之志向。
一九五一年馬炳文先生由臺北專科學校教授萬銀山先生之引介,於十月幸遇高真明師―吳君確,始成道脈法緣!常好道求教,如遇聖賢智者,既以師禮稽首相待。其至誠求道過程,感動了大江西派第六代傳人吳君確道長,師傳西派法訣四年,ロ述心傳而不吝教導,道學涵義與日俱增,學養日豐並且日臻化境。一九五三年到一九五四年閉關密修,曾蒙高僧廣欽老和尚及高道郭錦如道長為之照料護法,道功更加精純。日後就以「馬教得」之筆名,撰文發表其求道心得,並受各種道教士心刊登發表,闡述道義。
馬炳文先生任公職於司法院,在公務之餘暇,就其修道之參悟加以著作,有《正果》、《仙道問答錄》。編撰著作《太上老子傳》,《西升經淺釋》、《道德經》、《文始真經》、《清靜經淺釋》、《太上靈寶元陽妙經》等道教書籍。也將修道所學,傳授于臺北中華道教學院的後學。對於入門弟子在道經講授經典部分尚有增加:《大洞真經》、《一貫天機》、《元始無量度人上品妙經》。在臺灣的入室弟子大約有450位同道,另外有數百名弟子分佈香港、馬來西亞、新加坡、巴西……等地。於馬來西亞亦建有「海天小築」道場,已經有第八、九代弟子,傳道人數眾多。

先師 馬炳文先生溫文儒雅,虛懷若谷,講經授課,無不引經據典,言之有物,融會貫通在實修過程中。對於弟子時時提醒「不離方寸」,「心息相依」,「神氣相合」。常以宏楊老子精神為己任。虛心求道向學之胸襟,數十年如一日,可見其道心的堅定!晚年於安徽省渦陽縣的「天靜宮」的發起重建,馬炳文先生及其香港青松觀侯寶垣老先生更是出錢出力的奉獻,在現今的社會中,實在難能可貴。
馬炳文先生及其香港青松觀侯寶垣老先生發起重建安徽省渦陽縣「天靜宮」,俗稱「中太清宮」,位處老子故里。鄰近多有許多歷史古跡,如尹喜墓、九龍井、流星園碑,均載諸史冊。但因荒廢已久,無限惻然。有鑒及此,遂連絡臺灣、香港慕道人士,多次到河南省鹿邑縣及安徽省渦陽縣作實地考察。再經國內專家據史料及渦陽縣出土之文物再三研考,認為老子出生地應在渦陽縣境內之太清宮。於是與安徽省渦陽縣主管機構成立「安徽省渦陽縣重修老子故里中太清宮籌備委員會」簽訂協議書,並獲中國國家文物局批准。
在四川樂山「紫霞宮」亦是李涵虛真人的宮觀,此地點是由馬炳文先生及其香港青松觀侯寶垣老先生,以及香港譚兆先生的熱誠支持。陸陸續續於1995年考據古傳的地點。據道書所言,李西月的名號甚多,是以「紫霞洞主人涵虛子」為舉名的範本,故名「紫霞宮」。紫霞宮的整體規劃和設計,是由四川省道教會和樂山宗教局的指導來進行。為傳播弘揚大道,奠築堅固的基石。馬炳文老先生在完成考據並發起整建「天靜宮」和「紫霞宮」的歷史任務後,塵世已了,于2002年冬月歸道,在最後告別式的上空出現彩虹許久。

余早年研習中醫、主攻經絡針灸,崇奉黃帝內經之高妙,博覽群經有惑,即常訪道於醫道前輩,有幸聞道於南懷瑾前輩,再正式入道於馬炳文恩師的西派法脈,1998年法訣齊備,即入山實修"天人合一"功法多年!身體力行實踐後,証實吳君確師公曾言,中國的黃老之學,是項修真的科學。是項有理論、有方法、有步驟、有結果,完全腳踏實地的前進,生活以科學養生來實踐,沒有絲毫涉及的迷信的色彩!QQ239014798鄧中医

台長: 鄧中医
人氣(3,902) | 回應(1)| 推薦 (5)|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健康樂活(醫學、養生、減重) | 個人分類: 身心法 |
此分類下一篇:美國穴道DIY貼片
此分類上一篇:運與氣的調理

一炮到天亮
很不錯的分享~!


http://www.yyj.tw/
2020-01-12 02:49:13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