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5-12-18 06:20:36| 人氣644|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五根五力講記-何謂五根及五力?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五根(梵語pañcendriyāṇi)是三十七道品的第四科,與眼、耳、鼻、舌、身等五種色根相對,亦名五無漏根。根有「能生」的意思,因為信、精進、念、定、慧的五種道品,是能生起一切善法之根本。依此五根,能令人生起無漏聖道。
五根在佛法中分有兩類:
第一類是生理機能的眼、耳、鼻、舌、身,名為物質的五種色根。
第二類是道品次第的信、精進、念、定、慧,名為五種無漏法之根基。道品中的五根,能令人生起無漏的聖道;而道品中的五力,則是依據五根而生起五種破惡成善的力用。
五力(pañca balāni)是三十七道品的第五科,也即是依據第四科的信等五根而生起五種力用,因其皆有破惡成善之功,故名為五力。
《大乘義章》卷十六云:「以信等五種道品,出生出世聖道之力偏強,故名為根,又因此,五根依次而有對治不信、懈怠、放逸、掉舉、無明煩惱等之作用,故名為根。」
《止觀輔行傳弘決》會本卷七之一有謂,修行之人:「縱善萌微發根猶未生,根未生故萌善易壞,今五法使善根生。」
三十七道品的修行是有次第的,從前三科(四念處、四正勤、四如意足)的修觀和修定的根基紮穩之後,就會產生五種善根,每一種善根的根基都是有力量的,根據這五種善根再繼續修行,那個力量就是功能,那就是五力。所以說,五根與五力彼此是互為因果的關係。經過前三科的修行基礎而產生的善根,成為解脫道和菩薩道的基礎,所以稱它為「根」。
根就是根本的意思,任何植物都有根,如果根深而大,它的生長力就會愈來愈強,如果根細而小,遇到太陽就會被曬死,遇到雨水就會被沖毀。修行也是一樣,如果根基不夠深,很容易受環境影響,而改變自己的意願,甚至生起退心。因此,修行佛法首先要培養這五種善根。
這五種根又名無漏根,無漏就是從煩惱得解脫。如何培養這五種根?就是要先修「四念處」──主要是修觀、修定;然後用「四正勤」來修四念處──以精進的心既修觀慧,又修禪定;再以四正勤的功能修四種神足,即「四如意足」,四種神足就是四種定。觀慧和禪定的功能產生之後,信心就會穩固,第一根的信就產生了。
事實上,在修四念處時五根就已開始在奠定基礎。四念處是觀身、觀受、觀心、觀法,再用精進心來修這四種觀法,進而轉成禪定的修行,對修行的方法產生信心之後,修行便得以更精進,禪定的功能就會愈來愈深,智慧也愈來愈增長。所以,五根並不是單獨的,而是由四念處、四正勤、四如意足一脈連貫下來的。

本文來源:轉載自七葉佛教書舍  聖嚴法師著作《五根五力講記

 

台長: a-shun
人氣(644)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教育學習(進修、留學、學術研究、教育概況) | 個人分類: 生活心法(聖嚴法師) |
此分類下一篇:五根五力講記-五力的功用
此分類上一篇:五根五力講記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