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5-08-23 16:08:28| 人氣180|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從新中間到最後一哩路上的公民運動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聯合報社論..洪仲丘與阿帕契
.聯合報黑白集.從新中間到最後一哩路上的公民運動
.經濟日報社論.毛內閣「五支箭」vs.彭總裁「七解方」
.聯晚午後熱評.阿帕契不起訴 軍紀不能不顧
.聯晚午後熱評.勿輕忽人口老化海嘯
.聯合報社論..洪仲丘與阿帕契
.聯合報黑白集.從新中間到最後一哩路上的公民運動
.經濟日報社論.毛內閣「五支箭」vs.彭總裁「七解方」
.聯晚午後熱評.阿帕契不起訴 軍紀不能不顧
.聯晚午後熱評.勿輕忽人口老化海嘯







聯合/從新中間到最後一哩路上的公民運動

2015-08-23 02:42:19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距明年大選剩不到半年,政治板塊運動也已進入新階段:國民黨內鬥擴大成泛藍裂解,泛綠陣營裡獨派自行整合,民進黨則從在野結盟的舞台退場,啟動派系兵團作戰。大選再度回歸藍綠對抗格局,已是一面倒的失衡狀態。喧譁兩年的公民運動,被操作成打倒國民黨的政治行動,對照當初以公民力量突破藍綠的訴求,至今演成民進黨一副「完全執政」在望的發展,結局恐怕是養虎貽患,而公民安在?

宋楚瑜宣布參選總統,讓人聯想到兩千年國民黨分裂造成首次政權輪替。但這次情況大不相同,無論有無宋楚瑜,蔡英文當選已幾無懸念,差別只在她是否過半登頂。兩千年陳水扁為求過半,打出「新中間路線」爭取中間選民,號稱超越黨派統獨、落實改革進步與社會正義,把大選打成一場社會運動。類似宣言,也見諸柯文哲、蔡英文和宋楚瑜的出征檄文,利用公民運動將選票極大化,復刻兩千年大選經驗之精髓。

援引社會力量進入選戰,是早期民進黨的手法,但隨著八年執政,公民運動工具性高於理想實踐,不少運動團體與民進黨漸行漸遠。蔡英文四年前敗選後,深入經營新興公民團體,尤其與學運組織的掛勾,顯得得心應手。她把街頭讓給公民團體,以支持者的角色汲取運動能量,轉化成個人政治籌碼。

蔡英文的政治投資,在國民黨執政劣化的情況下,較陳水扁當年更是獲益倍增。去年,公民團體不僅護航她重掌黨機器,接著九合一大選蔡英文藉力柯文哲代理台北市戰場,並慨然出借幕僚與黨部團隊,助柯打造白色公民力量的政治神話,其共震效應讓北台灣半數縣市變天。

以公民之名的操作,迅速堆高蔡英文的政治行情。更重要的是,「和公民站在一起」的主張,讓「打倒國民黨」的網路民粹語言成為選戰主軸,不僅名正言順整合多數在野黨加入提名作業,提前集中選票,取得完全執政的仗恃。而她藉著公民力量之包裝,使其政見和治理能力免於被各方檢驗。

宋楚瑜看清這個捷徑,也想複製蔡、柯的經驗,援引公民力量加持,但只怕是徒然。對蔡英文而言,宋只是山寨版,效應僅及泛藍,有利民進黨擴張國會版圖;即使宋形成關鍵少數,對蔡未來處理兩岸及修憲等敏感問題,皆是可以操作的槓桿。但檢視這波公民運動之初衷,綠營藉之張舉奪權大義,已令人可鄙;而宋的一人政黨也以此遂行政治復仇,「公民」真可容忍被政客如此擺布?

近年藍綠對抗為人民唾棄,各種議題取向的公民團體興起,這股力量不僅衝撞執政黨,也質疑民進黨形同國民黨的共犯結構。然而,此刻大選變成只針對國民黨的討伐,民進黨則因扮演公民運動旗手便一副正義之師形象,說政見都說不清楚便儼然完全執政到手,豈不令人毛骨悚然?人民在打倒國民黨之後,不擔心民進黨變成另一個國民黨嗎?

與公民站在一起,是動人的口號;但在政治現實中,人們看到的,卻是驕蠻政客一再霸凌人民。面對台南代議政治停頓,蔡英文選擇的是同志相挺,民主政治基本原則束諸高閣;課綱事件意識型態對立,綠營巧藉「程序正義」之名支持抗爭,發現民間反應不佳便把爛攤子丟給立院解決,人民變成了她的掩體。

再看看對於台北市民喝黃泥水事件,只因柯文哲挾公民力量執政,再三強調治理能力的民進黨乃至自豪治水政績的「宋省長」,未有一句質疑。如果這就是進步力量結盟後,人民必須接受的待遇,豈不令人駭然?如果未來的政黨政治就是這般只問立場、不論是非,凡事上街論存廢進退;未來台灣民主之大倒退,只怕愈發慘烈。

從陳水扁的「新中間路線」到蔡英文眼前這「最後一哩路」,公民運動堪稱最有效的「政治拉皮術」。比起二○○○年的政黨輪替,如今公民力量作為奪權工具更為廉價,在野黨無需提出具體主張,無需與社會對話,只要躺在那裡等待人民幫他們清出位子。半年後,人們究竟是召喚出一股舊勢力復辟,抑或是政黨政治的新生,需要每個人在嚴峻的政經現實中冷靜思考自己的下一個選擇。



聯合/洪仲丘與阿帕契

2015-08-23 02:42:18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桃檢偵結阿帕契事件,包括軍人和貴婦全部不起訴;這個結果,讓許多民眾感到難以下嚥。事實上,前年洪仲丘事件後朝野聯手廢掉了軍審,有此發展,恐怕並不奇怪。比較令人不安的是,軍紀鬆弛卻又無法可管,將如何是好?

桃檢的偵辦依據有三:一,國防部認定航特部六○一旅不在《要塞堡壘地帶法》規範之內,難謂參觀阿帕契違法;二,頭盔是軍方同意飛行員自行保管,勞乃成攜出頭盔不算竊占公物;三,根據美方的說法,頭盔、儀表等若未開機,不構成洩密問題。於是,這等令人咋舌的軍紀事件,就只能輕輕放過。

問題是,前年朝野攜手廢掉軍審時,難道沒有想過會有這樣的情況嗎?為了一個特殊的個案,在沸騰的民意之下,政府貿然修改了整套法令制度;但碰上截然不同的案例時,馬上發現法制不如人意,此時難道要再改回軍審嗎?從一方面看,僵化的軍事管理趕不上社會氣候的變遷;從另一方面看,法令民意的飄浮,也讓軍中紀律失卻了對位的準星。

再說,同樣是引用《要塞堡壘地帶法》,導演鈕承澤去年私帶大陸攝影師登上左營軍艦勘景,被判處五個月徒刑,罰款六十萬元,並服六十小時義務勞務。兩相比較,阿帕契案情節並不更輕,但只因六○一旅未經國防部指定為要塞堡壘,即順利逃過一劫。若覺得其中確有輕重失衡,那麼國防部對於要塞、堡壘的指定,恐怕必須全面檢討了。

當天勞乃成招攬貴婦團時,藝人李蒨蓉以為阿帕契是農村遊樂設施,還問費用多少。軍機重地誤成「農村遊樂」,是這個荒謬事件的畫龍點睛;但無論如何,「登艦判刑、登機無罪」這個矛盾,國防部還是得設法解開。




 

聯晚/阿帕契不起訴 軍紀不能不顧

2015-08-23 13:12:30 聯合晚報 午後熱評

阿帕契賞機團案因為陸軍航空601旅營區非要塞堡壘,加上陳列軍事武器,攜出飛行頭盔無機密可言,相關成員不起訴,讓民眾發現軍事重地不設防的荒謬現象,暴露了營區管理失能,軍紀渙散的問題。軍官以偽造文書資料,協助外國人出入營區,軍事營區衛哨勤務敷衍不實,重要軍品不能妥善保管,都沒有深究,未來還會衍生問題。

軍事營區若成為要塞堡壘地帶,會限制周邊地區開發,向來是軍方與地方政府雙方的困擾。近年來,軍事要塞堡壘地帶多解除管制,降低民怨,若這次勞乃成軍紀事件後,為了強化管理,將601旅營區重設為要塞堡壘,一定引起反彈,軍方裡外不是人。

導演鈕承澤拍片夾帶大陸籍攝影師,進入海軍左營軍港勘景,被依違反要塞堡壘地帶法判緩刑,也有民眾在軍港釣魚、誤入海軍營區,甚或闖入海軍官校行竊觸法被辦,阿帕契情節並無更輕。

過去軍法的司法管轄仍由軍方掌握時,軍隊管理能保持常態,政府廢軍法,回歸一般法院,司法辦案反因檢察官見解不同,可能認為無犯罪構成要件,要入罪也難。勞乃成等人因檢察官認為601旅駐地非要塞堡壘,貴婦團即使未申請,也從輕認定只是軍方管理疏失,並無法律責任。但檢察官沒有能體認軍法嚴苛,旨在強化部隊管理,與司法保障人權出發點不同,檢察官以為保障了人權,卻對軍事管理留下極大爭議。

勞乃成私自拿走的頭盔,不只是一般頭盔,這是阿帕契直升機配屬的重要作戰裝備,少了一具頭盔,將影響直升機攻擊效能的發揮,軍事營區裝備保管不實,檢察官視而不見,僅以機密與否認定,是無視於軍隊作戰裝備管理的問題。

此案雖不起訴,軍方與涉案人士卻付出慘痛代價,勞乃成所涉陸海空軍刑法洩漏軍機罪會再送議,至於意外扯出的非法雇用外傭案,尚未結案,高檢署仍可指定此案送審,命交桃檢再起訴或偵查,還有得折騰。摧毀國軍形象很容易,重建很難,軍紀改革,希望不只是做做樣子。




 

經濟/毛內閣「五支箭」vs.彭總裁「七解方」

2015-08-23 02:42:19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為挽救出口衰退和經濟成長失速,行政院毛治國院長提出「五支箭」,中央銀行彭淮南總裁也提出了「七解方」。兩者相互對比之下,突顯行政部門的「看守」心態,頗有值得深思之處。

毛院長的經濟五箭為「拚出口、拚觀光、救股市、擴大公建、產業升級」。這些只是追求經濟成長的五個方向或途徑,要辨識其為「實箭」或「虛箭」,還需看其是否可行以及成效。「五支箭」中,在未來一年,拚出口部分包括:「挑選十大潛力產業,打造整廠系統整合出口旗艦」、「擴大觀光服務輸出」等;拚觀光包括:「陸客自由行人數上限提高到每日5,000人」、「東南亞優質團、台商海外廠員工免收簽證費」等;救股市包括:「銀行投資有價證券占淨值比重提高至30%」等;擴大公建包括「105年總預算公共建設增加13.1%」、「相關公共建設經行政程序,提前動支」、「推動民間參與公共建設」;產業升級包括:「打造創新創業生態體系」、「推動產業鏈智慧化(生產力4.0)」、「全力輔導五大產業(車輛、面板、半導體、機械、紡織)」等。

彭總裁的「七解方」中,第一方為「寬鬆貨幣政策+擴張財政政策,加強拓展東南亞市場」、二方為「排除投資障礙、導入超額儲蓄、明確石化政策」、三方為「加強兩岸合作、參與大陸供應鏈、分享大陸經濟轉型紅利」、四方為「積極加入全球經濟整合」、五方為「提高附加價值及生產力」、六方為「培育企業家精神以提升成長潛能」、七方為「厚植競爭力因應全球供應鏈改變」。

毛院長的「五支箭」為未來一年的重點政策,彭總裁的「七解方」除「第一方」外,較屬中長期策略。如果彭總裁策略「正確」的話,就可以用來對照毛院長的「五支箭」,看看到底缺了甚麼,或多了那些,該不該如此?

在彭總裁的「七解方」中,半數解方「毛五箭」多少有所觸及,但第二方、三方、四方「毛五箭」卻未能觸及。是彭解方不對,還是五箭偏離了靶心?「排除投資障礙、導入超額儲蓄、明確石化政策」不重要嗎?彭總裁的觀察當然正確,國內有許多投資計劃因找不到土地、勞工而無法落實;「自由經濟示範區」條例卡在立院,也卡住了諸多投資,影響了經濟;石化政策因環境影響評估標準不定,讓鉅額投資外移。上述的確是國內投資的絆腳石,毛內閣迄今沒有顯著突破,看來也無意突破。

彭總裁第三方「參與大陸供應鏈、分享大陸轉型紅利」,的確是具宏觀眼光之策略;「毛五箭」完全不碰,不表示它不重要,沒被提出極可能是因為不知道如何參與、如何分享,而不知的原因則是因為「不研究」所以不了解。政府可以大筆一揮,就撥付150億元去做智慧城市、嘉惠資通訊業,但卻吝於撥出區區幾億元去研究經濟成長所需了解的各種政策模式、可行途徑、可能效益、所需資訊。

例如,想要分享大陸轉型紅利,但兩岸「搭橋計畫」行之有年、沒顯著效果;是因合作模式不對,應改弦易轍?要易成甚麼轍?還是現階段兩岸企業模式無法對接,根本無可能成功?那還談甚麼分享紅利?而如果要對打,打甚麼?如何打?何時打?需要何種協助、整合?這些難道都不值得研究?要加強服務業出口,但最基本的「服務貿易統計」多年來都付諸闕如,如何了解服務貿易之強弱和可行路徑?

台灣產業過於集中,導致全球資通訊業需求一有波動,台灣出口立刻受創。請問彭總裁和毛揆,有何短中長期政策來扭轉此事?我們看到毛內閣要「全力輔導五大產業」,那其他的呢?哪一次會輪到其他產業?

急就章救不了台灣經濟,先救救研究能力,再加強整合執行力吧!


台長: 股台
人氣(180)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數位資訊(科技、網路、通訊、家電) | 個人分類: udn.社論 |
此分類下一篇:從花布包母到拖板阿嬤
此分類上一篇:台灣房市何去何從?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