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7-01-11 11:50:56| 人氣562|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傳承“自然”,生機無限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2007.1.9 星期二

終於小堂也擠上了專欄作家的行列,在澳日視覺版上有了自己的天地──玉堂小品。不過此一品不同於彼一品,但無論是網絡上的這塊土地還是報紙上的一角,我都希望自己能夠成為努力耕種的農夫,如同這個版面的顏色充滿生機,亦同我處女作的標題寓意深遠……

再次感謝給我機會的編輯們︰
夢子大編,小堂舉“旨”齊眉,謝了﹗
小脂老師,小堂屈膝回禮,萬福﹗

澳日視覺版網上刊登日期︰01/09/2007 23:55:01
澳日視覺版網上閱覽地址︰http://www.macaodaily.com/big/fke03-gb.htm
投稿原文︰

傳承“自然”,生機無限
──第五屆中國當代青年陶藝家作品雙年展

玉堂

陶瓷不是中國獨有的器物,但惟獨“China”能代表中國,可見在華夏大地上它的象徵意味。在土與火的對話中,華夏民族的審美意識得以鍛鍊,陶瓷帶著它與身具有的民族性見證了一個民族物質文明創造的歷史。
聞名遐邇的“宋瓷”以其爐火純青的藝術技巧和超凡脫俗的藝術品味,涵成中國陶瓷史乃至文化史上一專有名詞。遙想定窯的乳白,汝窯的蔥綠,官窯的淡青,鈞窯的天藍還有燦若晚霞又渾然天成的窯變效果,其背後蘊藏的是宋人對器物釉色質地的追求,是文人士大夫對天然神韻的傾慕,是道家思想、禪宗思想在日常生活中的體現。
陶瓷的燒制,即是水與土的胎骨又是木與火的性情。陶瓷器皿所容者佳餚美酒,無一不是自然造化的饋贈。如此,傳統陶瓷必帶著出於自然的本色,必與那山那水那歲月的痕跡內蘊成為上品。這恰是中國人千百年來安身立命所承接的生生不息的自然天性,也是陶瓷藝術蘊涵的不可見的境界之美。
當今的陶藝發展豐富多彩的同時也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傳統器物的本色面對人造新材的迭出;手工制作的生命動感面對機械生產的大眾需求;器皿的實用意義面對純造型的藝術課題;那種溫潤如玉的自然境域面對非自然的主流社會。此時,陶藝所堅守的已不僅僅是其本身的技藝而是這一傳統技藝所包含的天人合一的創生關係;陶藝家們所創造的不僅僅是造型作品,而是中華文化在今日活靈活現的生趣;尤其是陶瓷中那份保持千年的自然生機,正值得當下被科技文明沖昏頭腦的人們牢記和深思﹗
在此次陶藝雙年展上,年青的陶藝家們潛心創作了一系列開拓創新又化自傳統的佳作,它恰如一杯綠茶,透過陶瓷映出一片充滿生機的綠意,讓置身於展場的人們能夠細細品味。

注︰如需閱覽更多圖片資料請點擊http://yutangxiaopin.blogspot.com/2006/12/blog-post_20.html

台長: 玉堂
人氣(562)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術設計(手創、設計、室內空間、裝潢) | 個人分類: 藝術評論 |
此分類上一篇:超設計──第六屆上海雙年展側影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