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5-07-15 18:13:56| 人氣278|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太極拳之推手【摘錄陳微明之問答錄要及四寶補註】三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太極拳之推手【摘錄陳微明之問答錄要及四寶補註】三

問:太極拳必求其柔,柔之利益何在?
答:求其柔者,所以使全身能撤散而不連帶也,假如推其手,手動而肘不動,推其肘,肘動而肩不動,推其肩,肩動而身不動,推其身,身動而腰不動,推其腰,腰動而腿不動,故能穩如泰山,若放人之時則又由腳而腿而腰而身而肩而肘而手連為一氣,故能去如放箭,若不能柔,全身成一整物,力雖大然更遇力大於我者,推其一處,則全身皆立不穩矣,柔之功用豈不大哉,故能整能散,能柔能剛,能進能退,能虛能實,乃太極拳之妙用也。

問:太極拳不用抵抗力,何以推不能動?
答:太極拳雖不用抵抗力,然不用力而練出之掤勁,極為圓滿,不但兩臂有之,全身處處皆有,故功夫深者,彼雖有時不用化勁,而亦推之不動,其抵抗力實為極大,此非有意之抵抗,所謂重如泰山者是也。

問:有時用力推之,而覺無有何耶?
答:此即是化勁,能不丟不頂,其長短緩急均與來者適合,如捕風捉影處處落空,看是甚輕而不知乃是提起全付精神,運用腰腿所謂輕如鴻毛者是也。
四寶註:『發化各有三關,發者手三節為直勁,身三節為圓轉勁,腳三節為拔根勁。化者手之摺疊、身之圓轉、腳之鬆化』

問:推手之拿法如何?
答:太極之拿,並非用大力按住,使之不能動也,其原理有三:
一所拿之直線方向,能背住對方之力,不能用力翻過。
二對方之力雖大,我不與抵抗,略隨之起轉一圓圈,則彼力自斷,復隨我之曲線而轉至原處,不能翻過此皆含有幾何及力學之理。
三內勁充足,雖輕輕粘住對方亦不能動,一二法也,三勁也,知法而無勁,有勁而不知法,皆不能拿人,皆不可缺者也。

問:太極拳論云,捨己從人,豈自毫不作主張乎?
答:論所謂捨己從人者,即老子所謂與之為取也,隨彼之長短則視我之功夫之大小,功夫小者則隨之必長,必俟其力盡後方能回擊,功夫漸大者,則隨之亦可漸短,俟其力之半途斷時,即可回擊,功夫愈大者,則隨之極微,彼力已斷即可回擊,有時粘住彼力竟不能發出,即可放勁,則不必從人而自作主張矣。

問:放勁時,沈⑲鬆淨,專主一方,是否全身之勁皆去?
答:是,全身之勁去,故放之必遠,若只兩臂之勁,則有限矣,太極放人之勁極長,而功夫愈大者,則其動愈短,有時不見其動,而人已跌出,蓋其動雖短,其勁仍甚長也。

問:太極拳論云,動中求靜靜猶動,如推手之時,動中如何求靜?答:推手與人相粘,隨人轉動,動之中須有靜意,如動中無靜,
是為流動,則動必不能穩,假使敵人乘我之動而放勁,流動必為人放出,動中有靜意隨時能聽勁變化,不易為人放出,靜之中須有動意,如靜中無動,是為死靜,則靜必不能活,假使敵人乘我之靜而放勁,死靜必為人放出,靜中有動意隨時能聽勁變化,不易為人放出,此最精之理也。

問:推手掤履擠按,用同一之法,有施之甲而能放出,施之乙不易放出,則又何故?
答:此各人身體剛柔動作之性質不同也,有臂軟而腰硬者,臂硬而腰軟者,有臂腰俱軟者,有臂腰俱硬者,故用同一之法,而效則異,此則須舍其活動難放之處,打其不動易放之處,舍其活動難放之時,打其動完易放之時,則每發必中矣。

問:何謂難放易放之處,何謂難放易放之時?
答:譬如甲此處甚活,彼處不活,即打其不活之處易放之處。
譬如甲正動之時,方向已變,不得中心,是難放之時,此中心將過,得第二個中心,彼來不及變動,則是易放之時也。

問:何謂退中求進?
答:假使敵人進迫,我不能不退,然有時手臂粘住之處,隨彼之進而回屈者,而同時身步反往前伸進,彼力完時我手隨腰放勁,則彼跌出更遠。

問:太極拳最要是不丟不頂,假使對方能聽勁,二人不丟不頂,
則永遠不能將人放出,將如之何?
答:假使對方兩臂均能聽勁,不能得其機會,而身上尚未能聽勁,忽然乘機丟斷,速往身上放勁,亦有時能將對方放出,所謂勁斷而意不斷也。

問:前言不粘之時,亦能聽勁,其情形如何?
答:粘住,人不能將我打出,是能聽粘住之勁,
不粘住,人即能將我打出,是不能聽不粘住之勁,
不粘住之勁,亦要能聽,無論不防之時,人不能將我打出,
則是功夫純到而能聽不粘住之勁也。

台長: 四寶---無欲
人氣(278)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