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1-05-19 14:56:29| 人氣1,922|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貼標籤」?「去標籤」?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當老師發現班上學生有學科表現不佳、跟不上學習進度、上課不專心、坐不住、出現問題行為等狀況,常會與家長溝通,若懷疑該生是特殊生,還會詢問家長是否要讓孩子接受身心障礙學生鑑定,但很多家長擔心孩子被鑑定為特殊生,或是到資源班上課,會被貼標籤,因此不願意正視孩子的問題,也拒絕學校、老師的幫助,甚至排斥帶孩子去看醫生、接受診斷鑑定,因而錯失提供補救教學、處理問題的關鍵時機。

        只有被鑑定為特殊生的孩子才會被貼標籤嗎?其實在現今社會中,很多人都曾被貼標籤,像是四眼田雞、瘦皮猴、肥豬……等,都是很常見的「標籤用語」。而被別人說是「愛打人」、「愛罵人」、「不聽話」、「不合群」……等算是貼標籤嗎?這種像是「評語」的標籤,對處理孩子的問題行為並無實質幫助,反而可能因為消極面對或是拒絕接受協助,而使得問題變更嚴重,最後可能讓孩子因為長期累積的挫折感、負面情緒而自我放棄,真的變成所謂的「社會邊緣人」或是「犯罪的壞人」。

        被鑑定為「智能障礙」、「學習障礙」、「情緒及行為障礙」、「ADHD」、「自閉症」等算是貼標籤嗎?乍聽之下,或許是如此,但換個角度想,其實這些障礙類別可以說是一種「資格」,一種獲得特教服務的資格。當孩子開始接受特教服務,就等於是拿到了「去標籤」的門票,因為這個「資格」,可以讓校內的特教老師依據孩子的個別需求設計合適課程內容(學科補救、行為矯正、社交技巧、評量調整等),也有相關專業團隊(物理治療、職能治療、語言治療、心理治療等)的支援,還有輔具、補助、諮詢、輔導等服務,運用團隊合作的模式和力量,提供孩子和家長正向的支持。

        特殊教育的存在可以幫助特殊生減少或是消除因本身障礙所造成的限制,讓孩子能發揮潛能、展現優勢能力,並更能融入團體生活中,同時也可幫助普通班師生樂於接納特殊生,同時也可成為家長的支柱,協助家長教導孩子。

        到資源班上課真的會被貼標籤嗎?那麼不到資源班接受特教服務,在普通班的低成就表現、行為表現不佳等看法,是不是另一種標籤化呢?因此標籤並非實際存在的標記,它是透過人們的觀感而表現出來的語詞。特殊教育不是限制孩子的標籤,而是引導孩子成長的燈塔,請給有特殊需求的孩子一個學習、成長的機會,相信他們透過適性化的教學,都能發揮他們最大的潛能,學會他們能力所能學會的各樣知識、態度。身為大人的我們應該拋下自身的成見,站在孩子的立場,思索孩子真正的需求是什麼,避免錯失孩子成長的黃金時期,讓接受特教服務成為一種正向態度,幫助孩子去標籤化!

台長: 艾兒‧菲兒
人氣(1,922)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 個人分類: 艾菲特別講 |
此分類上一篇:學習沒有捷徑,只有腳踏實地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