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3-05-25 23:24:45| 人氣75|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認識三一真神: 哥林多前書(五)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認識三一真神: 哥林多前書()

二五.聖靈所賜的恩賜是什麼?其意義如何? (林前十二28~31)

 

         在使徒時代,聖靈所賜予信徒的是有各種不同的恩賜,聖靈的運行是隨己意分給各人,所以信徒所佔的地位和所蒙的恩賜,都是由神而定,如同祂把不同肢體俱各安排在一個身子上一樣,各盡其功用(林前十二186;羅十二4~8;弗四712)。我們從本章及以弗所書四章11節互相參閱,可以看出聖靈的恩賜,就是神在教會所賜的各樣職分,共有十餘種,其意義分別說明如左:

        1.使徒—原文(林前十二28;弗四11),意係奉差者,由侍奉主聖靈的差遣,宣傳救主救人的使者(徒十三4)。此名在聖經上有廣義與狹義之二用,廣義如救主差遣往外傳道之使徒七十人(路十1),狹義即如主的十二使徒是也(太十1~5)。

        2.先知—原文(林前十二2810;弗四11),意係說豫言者,就是代替神之發言者。他有講道之能,使人學習道理,得安慰得勉勵,教會得造就(林前十三2;十四13431),如主降生時的女先知亞拿(路二36),在五旬節以後有人得默示為先知的,有亞迦布與耶路撒冷教會先知(徒十一27;二十一10),安提阿教會的先知(徒十三1),猶大和西拉(徒十五32),以及傳福音的腓利的四個女兒等皆為先知之職(徒二十一﹞

        3.教師---原文(林前十二28;弗四11),意思是教導教訓者,有智慧和知識,將使徒和先知所啟示的真理,心領神會,且用合宜的言語表達出來,使人受教訓,使教會得造就,如有五旬節以後,在安提阿的教會有幾位作教師的(徒十三1;參十八24~28;羅十二7)。又猶太人的拉比,或主耶穌皆被稱為教師者。

        4.行異能的—意即行神績者(林前十二2810),是憑其信心行其超乎自然界之奇事,以取信於人,如使徒彼得罰亞拿尼亞夫婦之死罪(徒五1~12),使女徒多加復活(徒九36~42),又如保羅使以呂馬立刻瞎眼(徒十三8~12),使猷推古復活(徒二十9~12)等此類皆聖靈的恩賜,為主作見證(參來二4)。

        5.得恩賜醫病的—意指人蒙聖靈賜他憑信心行異能醫病(林前十二928),非平常之醫病可比,如使徒彼得奉基督的名,叫一個生來是瘸腿的人起來行走(徒三1~8),又如保羅為島長部百流的父親按手禱告,治好了他的熱病和痢疾(徒二十八7~9)。

        6.幫助人的---意指善於賙濟窮人,和看顧病人的事(林前十二28),就如教會的執事,或是熱心於慈善事業之施捨濟助者(參徒六23;九36;十12;提前五910)。

        7.治理事的---就指治理教會的長老,按照聖經分為二種,即施教的長老,平常或名為牧師,和治理的長老(參徒十五241322;提前五17;弗四11;羅十二8)。

        8.說方言的---原文意指舌音(林前十二2810),說方言是人被聖靈感動所講說出來從來未識各樣奧秘的言語。方言與作先知講道二恩賜彼此有密切的關係,乃因二者都是由神超然的能力而來(林前十四2;徒十九6)。保羅將說方言與翻方言的列在各種恩賜之後,表示這二者不是最重要,免得哥林多教會信徒過於看重方言(林前十二1028;參十三18)。

        9.這種翻方言的恩賜,雖與說方言的不同,且常為另一人所得〈林前十四2728〉,但有時說和翻二恩賜都歸一人,如從「因為說方言的,若不翻出來」(林前十四5)這下半句按原文該譯為「若他不翻出來」的意思看來,可知有時翻方言者,也是說方言者本人了。

        10.更大的恩賜─原文是眾數的,雖然不少解經家認為是十三章之「愛」,但保羅似乎是要信徒勿過分強調方言的恩賜〈參十四章〉,而更注意其他前列的恩賜。

        11.智慧的言語─智慧意指福音,就是神所啟示的真理(林前十二8;參二6~8),如為使徒們和先知們,能得這樣智慧的恩賜(參弗三45;徒六10)。

        12.知識的言語---意即用聖靈所指教的言語來解釋福音,以引起人的信心,這種恩賜亦為使徒和先知所有(林前十二8),按10節與28節的次序,可見「知識的言語」亦為教師。

        13.信心---意思非指得救的信心(林前十二9),因為凡是信徒得救的信心都是相同的,此乃指工作的信心,如信徒的工作信心大小各有不同(參太十七1920;林前十三2;來十一1~40)。

        14.辨別諸靈---「諸靈」乃指感動先知的靈,「辨別諸靈」(林前十二10),意即指一個先知是被聖靈所感,為辨別諸靈的人,如在使徒時代有許多冒充受聖靈的假先知起來,妖言惑眾,引誘人離開真道,敵擋基督,因此就必需有這種恩賜的人來試驗,辨別其真偽的靈來(參約壹四1~6;徒十三6~8)。

        15.傳福音的─意指宣報佳音者〈弗四11〉,如基督受膏而宣佈福音,乃膺此稱〈路二十1〉,以後如使徒保羅和執事腓力,提摩太人等,與早世紀之諸門徒等,皆為往各地之傳福音者〈羅一15;徒八4;二十一8;提後四5〉。按此傳道職分之次序,係先於牧師、教師之職,其行動居處無定,常奔跑各處宜道,引人歸主,然後設立牧師教師,以作訓誨教導之責,俾使信徒得著牧養,靈性長進,堅守聖道。

        16.牧師─意為護羊或牧羊者〈弗四11〉,新舊二約中皆見之,或譯作牧人,牧者等詞〈參耶十21;十二10;二十三2;彌五5;可六34;太二十五32〉,其職分在新約時代,乃是牧養教會,照管信徒,培養訓練造就信徒靈命之長 進,帶領教會各樣屬靈的事工,以期堅固復興〈參約二十一16;徒二十28;彼前五2〉。

        以上所列各樣的恩賜和職分,是在使徒時代教會內存在的,因在那時候要遍傳福音,廣行神蹟,設立教會,需要大量超自然的現象和屬靈的恩賜,但至少以後卻無此需要,是以證明神並非都要這些職分恆存下去,所以我們現今的教會,如使徒,先知,行異能的,說方言的等是罕見的,而有些職分神仍要繼續賜下所需的恩賜,如執事、長老、教師、傳道者等就常保留了。

 

二六.哥林多教會信徒所說的方言,是何種語言?(林前十四2)

 

         說方言是當時哥林多教會盛行而強調的一種恩賜〈林前十四23〉,保羅唯恐他們因說方言而引起教會情形發生混亂〈林前十四33〉,過於自高看重方言的緣故,所以他把說方言和翻方言皆列在各種恩賜之後,表示並不是為重要〈林前十二28;十三8;十四19〉,但他卻也未曾禁止,凡事都要按著規矩和次序而行才是〈林前十四273940〉,保羅說:「那說方言的,原不是對人說,乃是對神說,因為沒有人聽出來,然而他在心靈裡,卻是講說各種樣的奧秘。」〈林前十四2〉由本節首三句話可知說方言者是與神交通,無人能懂他的話,這非因說者的方言無意義,非因世上無人能懂,乃因在座的聽者不能通曉他所用的方言,「然而在他心靈裏」(原文只有靈字),意即他的靈被聖靈感動說出方言來,「講說各樣的奧秘」意思即神所啟示的真理,在使徒行傳二章11節又名為「神的大作為」,雖然當時在座的不了解他的話,但其中實有神的真理在焉。關於這種方言,有人以為就是一種感情作用的特別靈語,非世人所說的任何方言,但從古以來,許多解經家都以為這哥林多教會信徒所說的方言,與五旬節的方言相同,那就是當時各國所用的語言,其理由甚多,試舉數端如左: 

       1.五旬節時,使徒們是按著聖靈所賜的口才說起別國的話來,並且從各國來的人,都能懂門徒所聽說的,是他們生來所用的鄉談說話,這是一件事實使眾人感到驚訝希奇的方言(徒二4~12),是使徒們從來所未識的言語,就是與哥林多教會所用的方言無異。

         2.從其他幾處聖經所用的名詞看來,亦能證明哥林多教會的方言與五旬節的方言無異,如「說新方言」(可十六17),「說起別國的話來」(徒二4),「他們說方言」(徒十46;十九6)語句意義相同,可以推知哥林多教會的說方言,也有相同之意。

         3.認為哥林多教會的方言為別國的話,是合乎聖經論方言所記的事實,如:

         A.別國的人,一聽見使徒用方言所說的話,皆能通曉明白,是他們各人鄉談的話(徒二11)

         B.說方言的人,其語言發音的清楚的,可用以表示禱告,歌唱讚美,和感謝等意(林前十四14~17)

         C.所說的是為了造就了自己,因此他自己必能明白他所說的意思,否則豈能受造就呢(林前十二1030,十四,5132728)

         D.說方言如各種樂器的聲音,若不明白那聲音的意思,說者與聽者就彼此以為是化外人,可見說方言就是說別國的話(林前十四71011)

 

 

 

二七.用方言禱告,語性沒有果效,是什麼意思? (林前十四14)

 

         保羅說:「我若用方言禱告,是我的靈禱告,但我的悟性沒有果效。」從這一節的經文大意看來,保羅已作說明,方言禱告,就於屬於靈的禱告,但若細加推敲,何以悟性沒有果效,這是令人難解的問題,我們根據解經家的見解,可作兩種的解釋:

         1.「我的靈」和林前十四1516兩節的「用靈」係專指感情的作用,因此就推想到哥林多教會的方言,是人在魂遊象外時所說一種不可思議的靈話 ,非世上任何方言可以比擬的,是與五旬節時所說別國的話不同的。下由「我的悟性沒有果效」一語,推想是指說方言者不懂自己所說的話,只不過是得了一種感情的經歷而已,然而若從前一題中所舉的理由看來,就不能贊同此意的解說了。

         2.「我的靈」和林前十四1516兩節的「用靈」都指人的靈被聖靈所感,其中自然有一部分屬於感情作用,但卻不僅限於感情,這靈就是人與神交通來往所憑藉的,也是被神的聖靈所感動之點。若聖靈感動一個人的靈,使他說方言,自己是懂的,他與神交通而使自已得益處,然而那不通其方言者,則是一無所得,所以推想那說者的「悟性沒有果效」,其悟性是指人內心的理解力和辨別力,「沒有果效」乃指於那不通方言的聽者未得造就而說的,這就是指那說者的悟性便未得到果效了,所以保羅接著說,要用靈禱告歌唱,也要用悟性禱告歌唱,使不通方言的人,能夠明白其意領受,一同感謝讚美(林前十四1516)

 

台長: 十字架的救恩--耶穌
人氣(75)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社會萬象(時事、政論、公益、八卦、社會、宗教、超自然) | 個人分類: 認識三一真神 |
此分類下一篇:認識三一真神: 哥林多前書(六)
此分類上一篇:認識三一真神: 哥林多前書(四)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