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9-07-21 08:35:13| 人氣548| 回應6 | 上一篇 | 下一篇

《關於「故事」裡的故事》

推薦 3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必須承認,自己對於日據時代的粗淺印象,除了來自當年國民黨政府教科書上所灌輸的──日本帝國之所以建設台灣,不過是為了私利,方便壓榨台灣人民辛苦所生產出來的砂糖、樟腦油等珍貴資源外,部份來自父母親極端不同的口述。

 

母親對兩蔣時代的觀感,明顯要好過對「日據時代」的評價。因為在她的童年記憶裡,無論是外公頂著烈焰,或是冒著凜冽的寒風,與風浪搏鬥後所捕撈來的漁獲量,不管多寡,都是要全數充公的。對於當年的日常所需,竟然要以各種糧票去換取,光這點,就很難讓三餐以地瓜充飢的母親心服。

 

她甚至在父親與友人聊到八田與一對台灣的貢獻時,偷偷告訴我,台灣光復後,被國民黨政府統治沒什麼不好啊?人民只要肯努力工作,不怕沒飯吃,因為買賣都很「自由」啊!顯然,母親一輩子對「自由」的定義很粗淺,只要有一碗白米飯可吃,只要擁有對自家漁獲量「自由買賣」的權限,如此而已。

 

我知道,讓母親更憤恨難平的,還有家中不得設立祖宗牌位這件事。據說在日據時代,大家都得把自家供俸的祖先牌位偷偷藏起來。否則,萬一有人去密報,讓日本警察得知這件事,祖宗牌位是會被當成柴火,丟進大灶裡化為灰燼。除此外,每個人都還必須有日本名字,就像我的親戚當中,到現在都還有人叫百合(ゆリ),或叫竹子(たけ)的。遺憾的是,身為童養媳的她,被兄長取了一個非常不雅的日本名字──畚箕()。而這粗俗的名字,也讓她成為同學嘲弄的對象之一。

 

母親對於日本教育的印象很差,這跟她運氣不好,遇到一位不負責任、上課公然趴著睡覺打混的老師有關。她總認為日本老師很殘暴,就連台灣人所重視的農曆年都不放過。明知農曆年期間,臺灣小孩都會換上一套新衣裳,就偏偏故意選在這時候,廣播要大家到操場集合,藉機對日本天皇的居所朝拜,要大家趴在地上,也不管前夜是否下過雨,地面是否積水或泥濘,一聲令下,要你趴下,你就得趴下,搞得大家灰頭土臉,一身新衣褲髒兮兮的,方肯罷休。

 

後來自己上了學,讀了歷史的教科書之後,才知道原來母親的口述歷史,講的就是「皇民化運動」這一段。當時台灣總督府為了推動皇民化運動,開始透過各種管道,強烈要求台灣人說國語(日語)、穿和服、住日式房子,甚至放棄台灣的民間信仰和祖先牌位,改信日本神道教,並參拜神社,同時也要每天向日本天皇的居所膜拜。

 

此外,殖民政府也在1940年公佈更改姓名辦法,推動廢漢姓改日本姓名的運動。「國語家庭」享受特惠,公家機關得以優先任用、食物配給較多,連子女在升學競爭上也佔優勢。日本人的配給量比臺灣人多,而改成日本姓氏的臺灣人,也比一般臺灣人得到更多的配給。

 

事實上,這和國民黨政府遷台後的諸多政策,例如嚴禁學生在學校說方言有什麼不同?無非是為了進行控制、進行洗腦,以方便統一管理。 


而父親生前和友人提起「日治時代」的種種建設,總是讚不絕口。感覺就像李筱峰教授在「快讀台灣史」所提到的──日治時代的第四任總督「兒玉源太郎」起用民政長官「後藤新平」有計畫的推動各項近代化建設。

 

1899年台北自來水道工事竣工,同年台灣第一個現代化金融機構「臺灣銀行」創立,縱貫鐵路開始動工。後藤新平任內更完成了戶口、土地、林野等調查,以及度量衡和貨幣統一;對於郵政、電信、航運、港灣、鐵路、公路等交通事業,加緊建設或擴充。

 

長達405公里的縱貫鐵路於1908年全線通車,滿清未倒台中華民國未成立的1911年,世界第三登山鐵道之一的阿里山登山鐵道完工。

 

《嘉南大圳》早期的嘉南平原由於缺乏雨水,這片平原在秋冬是極為貧瘠的荒漠。台灣總督府技師八田與一(1886年—1942年)以十年的光陰,創建當時東南亞最大的水庫──烏山頭水庫。嘉南大圳於1920年開工,1934年主要工程完工,灌溉面積則達十五萬甲,占全島耕地百分之十四,並引進農作物三年輪灌制,對台灣農業發展貢獻極大。因此八田與一至今一直受台灣人所推崇。

龜山水力發電所,該發電所在1905年開始運作供電台北,1906年供電基隆,是台灣第一座水力發電所。此後,竣工的有:1909年利用新店溪發電的小粗坑發電所。同年的打狗(高雄)的竹子門發電所。1911年的中部后里發電廠等。

 

於教育方面,1898年設立公學校,供台灣人接受「義務教育」。台灣籍兒童的教育普及率成長相當緩慢,直到強制義務教育實施後才快速成長。在強制義務教育的實施下,1944年的台灣,國民學校共有944間,學生人數達87萬6000餘人(含女學童),台籍學童就學率為71.17%,日籍則高達99.6%。遠高於當時世界的平均水平。

 

1886年依據帝國大學令,東京大學改為帝國大學,1897年京都帝國大學(今京都大學)設校。此後,東北帝國大學(在仙臺)、九州帝國大學(在福岡)、北海道帝國大學(在札幌)大阪帝、名古屋等地的帝國大學也陸續設校。其中,台北帝國大學於1928年年設校。臺北帝國大學。台北帝國大學,就是今天國立台灣大學的前身。

 

1944年,台北帝國大學已是擁有文政、理學、農學、醫學、工學五個學部(學院)和預科,以及熱帶醫學、南方人文、南方資源研究所的綜合大學。

 

1936年開設醫學部,1943年設工學部。此外還有附屬農林專門學部(1925年)、附屬醫學專門部(1936年)、熱帶醫學研究所(1939年)。1943年增設預科。同年設置南方人文研究及南方資源研究所,整合校內資源,致力於南方各地之政治、經濟、文化及天然資源的調查研究。1944年時有學生394人,其中117名為台灣人。

 

也因此,台灣人也透過新式的現代教育,接受近代西方文明、基本科技以及新的思想觀念,改變了過去農業社會的體質,以「星期制」作為生活作息基準。透過教育改善不衛生、不守時、不守信、無法治觀念等傳統社會之陋習。

 

總督府將星期制與標準時間度引入台灣,要求機關、學校、工廠須制訂作息規律,嚴格要求民眾遵守。鐵公路交通明訂時刻表,要求準時發車及抵達目的地。


20世紀初期,台灣已經建立了嚴密的各級政府、司法機關、警察機構、戶政制度、農會系統、金融財經體系、大規模農田水利、公路鐵路交通、電力即其運輸系統等基本建設。

 

顯而易見的,以上這段我從網路所節錄來的治台史實,一如父親生前對日本治台後的美好印象。他總說:日本治理下的台灣,一切都比蔣介石仔強太多。

 

父親向來口才極佳,再加上日語說得很不錯。這也是為什麼經營木雕業的蕭老闆,會在日本商人來台接洽木雕生意時,屢屢找他去現場當口譯。以前我總是不解,只有小學畢業,16歲就被篩選赴日本海軍兵工廠,擔任零式飛機製造生徒的父親,生前日語既然說得這麼溜,為什麼從來都不把握機會,教我們說日語?甚至,對於位於家鄉虎頭山上,那間頹敗陰暗的日本神社,從來都不提?

 

與父親同齡的三舅,只有小學學歷的他,後來憑著自學的工夫,通過各種考試,由郵便局的郵差、接線生,一路攀升到台北市郵政總局的會計科科長。那年,他生病住進台大醫院,我和哥哥推著中風後的母親前去探視,他首度語重心長的對著我和哥哥說:印象中你父親挺聰明的,小學成績一直都比我好,和同學相處也都很有禮貌,脾氣更不像妳母親婚後回娘家所哭訴的那樣暴躁,或許時運不濟吧,否則像他這麼聰明的人,怎麼會就這樣草草過了一生。

 

那回,該是我們兄妹第一次從母親以外的視角,拼湊父親的圖像。而今,藉由返鄉的機會,和先生造訪那條位於虎頭山下,可以通往記憶裡有著幽暗頹敗的神社小路,我終於懂一位有志難伸的男人心中所承受壓力與苦悶。對父親而言,關於「日本」的一切,那是他人生中最菁華的片段;最後卻因為身為長子以及種種環境因素,讓一生的夢就此幻滅。

 

而今省視自己,才發現我這位戰後才出生的孩子,不也是以自己的方式解讀生命,解讀自由,解讀一段隱含複雜情緒的親情與悲苦台灣史。

 

 

 

記得母親生前不只一次跟我們兄弟姐妹提及一段關於「稻蟲」的往事,那是一段發生於日據時代,非常不愉快的就學經驗。

當時台灣的稻米屢屢因病蟲危害,導致稻米產量銳減。雖然相關的農業單位,也投注相當大的人力、物力,期望在短期內研發出因應的對策。只是遠水救不了近火,後來竟然有人把歪腦筋動到小學生身上,規定每位小朋友,放假時要下水田幫忙除蟲。至於如何證明孩子們是否「誠實」響應這些政策呢?很簡單,就是規定每人於週一到校時,繳交一定數量的蟲蟲給日本老師驗收成果。

當年外公家靠海,雖然有幾分的沙埔地,家裡根本沒有水田。再加上母親從小就知道自己是童養媳這樣的特殊身分,雖然外公、外婆都很疼她。但是打心底就害怕「軟體動物」的母親,猶豫了半天,還是不敢開口跟忙碌的外公說出這項需要大人們協助,才能完成的家庭作業。

當年才小二的母親,為了這項缺交的家庭作業,還因此被日本男老師叫到講台前,當眾狠狠連甩兩巴掌。母親常苦笑著對我們說:其實當天,這還不是最嚴重的體罰,因為班上有位小男生繳不出作業,情急之下竟然異想天開的抓鹹蔭瓜裡滋生的蛆蛆來充當稻蟲。母親永遠忘不了當天那位小男生,幾乎是被日本男老師從前門一路踹到後門,只因擺明欺騙老師,罪加一等。隔天,當保正的二舅,為了此事還氣沖沖的帶著臉頰紅腫未消的母親,到學校要找日本老師理論。

結果呢?當然是不會有合理的結果。因為母親說:「以前有個老師出手過重,活生生打死一個鄉下人的小孩。最後,還不是家長自認倒楣將屍體抬回去埋葬。」

我常想,這應該也是母親生前一提起日本統治台灣,就會忍不住咬牙切齒的原因之一吧!

台長: 李寧兒
人氣(548) | 回應(6)| 推薦 (3)|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圖文創作(詩詞、散文、小說、懷舊、插畫) | 個人分類: 寧兒說故事 |
此分類下一篇:《關於「十八禁」的故事》
此分類上一篇:《關於「地牛翻身」的故事》

RosaTu
看到寧兒寫這一段
就讓我想起家父那一生的不如意
家父當年曾經到日本去唸書
但是因為二次大戰日本戰敗
所以沒拿到畢業證書就回台
他的兄弟檔友人留在日本做黑市
成了大富翁,娶了日本人為妻,
後來改為日本籍,寧可當日本人都不願回台
這中間的心路歷程真是嘔心瀝血

最早的日治時期
還把鴉片改成公賣制度
要有執照才能買到鴉片
讓吸食鴉片的人口減少到零
把吸食鴉片的惡習杜絕掉

英國時報曾經報導過
日本殖民台灣成功的經驗
英國人只敢要香港
葡萄牙人只敢要澳門
當年的美麗寶島是
鳥不生蛋狗不叫的蠻荒之地
只有日本人敢要
也有能力把不良的
教育成優良的
所以父執輩的人會對日本人的管理念念不忘
相較於KMT只是來接收日本人留下來的資產
然後打著反攻大陸的夢幻
對台灣沒什麼建設
現下更恨不得即刻把台灣送給共匪
當年的萬惡共匪成了時下人人都想去擁抱的美人兒
那為什麼還非得把”中正廟”的匾給換回去不可??
2009-07-22 19:41:35
版主回應
謝謝RosaTu的分享
以前我對父親有些不能諒解
尤其他對母親的態度
後來經由一連串的尋根之旅
我越來越能體會身為一個男人
卻無力獨撐家計的心情與壓力
或許種種因素讓他的脾氣
越來越古怪越來越暴躁
曾經有段時間
他變得非常沉默
頭髮瞬間花白
婚後每次回去
我只能趁他外出時
偷偷幫他整理臥室和床鋪
因為父母感情不睦早已分床
有一次我基於安全性的考量
沒事先經過他的同意
就擅自把他床頭前一把插頭燒得焦黑的電扇扔掉
因此被他罵了一頓
父親不善表達內心的情感
就像我不知道如何跟他溝通一樣
直到他生病往生之後
才從鄰居的口中得知
他對我這個長女是讚譽有加
有一回他簽六合彩中了40萬
為了分享喜悅
他到對面的銀樓買手飾分贈給妻兒
他跟鄰人表示
我是六個孩子當中最孝順的
所以在買金飾的時候
特地要銀樓挑了一條最粗的項鍊要留給我
而那回他也因此和友人到對岸玩了一趟
買了玉鐲珍珠項鍊送我和妹妹嫂嫂
每次想到這些
我都會淚流滿面
為什麼有些愛
我們都來不及說
哭...........
2009-07-25 08:50:17
短竹
政治家有遠見
政客有私心
遠見和私心只要經過歷史和時間的檢視
都會無所遁形
2009-07-22 22:00:36
版主回應
的確如此
當初日本幾乎是把台灣
當成自己國土的一部分
從各項規劃與建設
就可看見其用心程度
這和過客的心態明顯不同
2009-07-23 19:02:12
gd
不管怎麼說
在日本人眼裡
台灣只是不同種族的一處殖民地
當然會有輕視的心態

曾聽我母親說起
日據時代的物資配給制度
是因為戰爭的關係
戰前也是自由買賣的
戰時物資缺乏
當然到處搜刮民脂民膏
當年國民黨在大陸
還不是同樣行逕
總之
自己當家
不看人嘴臉
才是上策

那張蝴蝶真的很漂亮
也是妳先生拍的嗎?
拍蝴蝶除了運用單眼相機的遠距優勢外
是否還有其他撇步
2009-07-23 23:33:45
版主回應
嗯沒錯
那就是我先生拍的
更多的蝴蝶照片
通通放在相簿裡
有機會會慢慢貼出來跟大家分享

他全是用數位相機拍的啦
有些蝴蝶對人類的防衛心很強
很難有靠近的機會
必須將鏡頭拉近
有些就友善多了
有時還會停在身上
這時微距就可派上用場
通常拍出來的效果還不錯
反正只是拍來自己欣賞
又不賣錢
所以沒講究那麼多啦
像我也都是隨便拍
走到哪兒拍到哪兒
一切開心就好
2009-07-24 19:20:08
flower
我想妳父母兩人的印象加起來除以2,也許比較不偏不倚。
2009-07-24 23:51:09
版主回應
或許吧。
2009-07-25 18:45:49
扶卵王
Hi!歷史教科書其實是當權者透過國家機器對人民進行洗腦的工具,最近有一部電影改編自『被出賣的福爾摩沙』一書終於搬上大螢幕,由美籍台裔ABC刁毓能擔任製作人,希望透過電影及相關報導,讓白色恐怖統治現形,讓當時蒙受不白之冤的人,能得到一點點公平的對待!日據與國民黨究竟那個好,各自解讀不同,但從逐漸曝光的歷史記錄,和主張終極統一,才真正讓我們看到統治者的真面目!
2009-07-25 18:49:40
版主回應
謝謝分享,希望有機會看到這樣的一部電影,台灣會上映嗎?
2009-07-26 10:57:08
扶卵王
Hi!你好,讀完真的很感動,人家說女兒是父親前輩子的情人,父親的心事全被妳猜中,身為男性的我讀來頗有同感!
2009-07-27 22:09:24
版主回應
呵呵呵
有沒有猜中父親的心事
這我可不知道ㄛ
除非下回到他墳前上香兼ㄅㄨˇㄚㄅㄨㄟ
2009-07-28 18:02:13
我要回應 本篇僅限會員/好友回應,請先 登入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