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8-04-09 15:43:58| 人氣475| 回應3 | 上一篇 | 下一篇

關於教科書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談到讀書有太多的目的性,會打壞求學的胃口,
也想到關於教科書與閒書的議題。

前些日子陪考,看見考生筆記上文學史、哲學史的綱要重點,
心裡覺得感慨~
「阿~就是這個東西,那時應考,光是讀綱要,很沒趣味。」
但現在知道那些綱要是寶貝了。

後來上了王汎森老師的課,第一堂課就說到:
「有些歷史書寫得條理分明,全書彷彿有一條縱貫線,把歷史前因後果講的很清楚,但這不是一本好的歷史,它充其量可以說是一本好的教科書。歷史事件是很複雜的,是許多事情不斷的覆蓋、層疊,如果能一面寫出許多不同事件反應當時情景,一方面又有隱約的大架構,那才是一本好的史書。如果教科書是『骨』,那反應許多歷史事件的史書就是『肉』。」
致均案:骨很單線,把歷史描述的太簡單,但沒有骨就沒有架構;肉很豐潤,可以一層一層的鋪上歷史的精采詭譎,但沒有骨就拉不出事件的層次與距離。高中大學時,基礎知識是骨,骨很無味,但如果沒有它,專業知識也無法逐漸附上,也無法感受到後來知識增加豁然開朗的喜悅。

分享我讀《國學大師之死》(頁231)中,關於錢穆;
「1913年,錢穆以沒有上大學讀書為憾,看到北京大學招生廣告,曾準備報考北京大學,但是不知何故沒有結果,否則可能成為顧頡剛的同學。但爲準備考試勤讀章學誠《文史通義》和夏增佑的《中國歷史教科書》,前者為必考書目,後者為北京大學教科書。這就是錢穆自學的開始。他效法古人剛日誦經,柔日讀史之例,定于每天清晨讀經子難讀之書,夜晚後讀史籍,中間下午則讀閒雜書。幾年過去後,已有博學之名。」

有時候讀閒書,可以看見前人何以成為大師的養成,也可增加些靈感,例如讀書方法、時代背景,有時候讀到會心處,還有「上友古人」的感受。
錢穆也有讀閒書阿!我相信他的學問不是從學校讀來,而是自己喜歡多方涉略而來的,而這些就成為他個人的素養。

這就是妹叫我不要在看閒書,我還是不斷抱閒書的原因。
研究所課程,好像也沒有什麼所謂「教科書」,
只有必讀書目,然後在這些基礎上,建造自己獨特的城堡。

台長: 葉兒
人氣(475) | 回應(3)|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葉兒
我也想到我上的第一堂王汎森老師的課,
說到「人文素養到哪裡,你的表現、視野就到哪裡。」

老師舉了歐巴馬的例子:「歐巴馬所以讓人喜歡、讓年輕人燃起對於公共事務的熱忱,讓人想要投票給他的原因,不在於他的專業,而在於人家對他的整體感覺。專業可以惡補,但素養不能惡補,平時的素養,累積你的視野、性向,你的素養到什麼高度,你的表現就到什麼高度,臨場反應、所下的決策,都在一瞬間完成,沒有讓你回去查書的,這就是個人素養。」

當我們聽的懵懵懂懂,老師就舉一個泡咖啡的例子!
「有一回開會,那時杜正勝部長是史語所所長,我則是小小的副所長,因為是小小副所長,所以只要負責泡咖啡的工作(笑)。我只知道用壺煮咖啡,再怎麼想泡經典咖啡也就只能想到用煮的。直到同事說『現在已經進步到用機器煮咖啡了』,我才知道有更先進的方法。這就是素養,你的高度到哪裡,你的表現和視野就到哪裡。」

真是很有意思又易懂的例子喔!
也希望常常提醒自己,
都不要忽視每一見聞、每一閒書、每一時刻,
那都是增加自己人文素養的好資源及好時機。
2008-04-09 16:02:47
版主回應
給雲:這就是星期天,我在車上講不清楚的例子啦!
2008-04-09 16:03:43
我知道了!一起加油!
2008-04-10 07:58:11
葉兒
「……對於歷史我是一個非常愚笨的、非常晚熟的學生。四十歲之後,才發覺自己的不足。寫「野火」的時候我只看孤立的現象,就是說,沙漠玫瑰放在這裡,很醜,我要改變你,因為我要一朵真正的芬芳的玫瑰。四十歲之後,發現了歷史,知道了沙漠玫瑰一路是怎麼過來的,我的興趣不再是直接的批判,而在於:你給我一個東西、一個事件、一個現象,我希望知道這個事情在更大的座標裡頭,橫的跟縱的,它到底是在哪個一位置上?在我不知道這個橫的跟縱的座標之前,對不起,我不敢對這個事情批判。

  了解這一點之後,對於這個社會的教育系統和傳播媒體所給你的許許多多所謂的知識,你發現,恐怕有百分之六十都是半真半假的東西。比如說,我們從小就認為所謂西方文化就是開放的、民主的、講究個人價值反抗權威的文化,都說西方是自由主義的文化。用自己的腦子去研究一下歐洲史以後,你就大吃一驚:哪有這回事啊?西方文藝復興之前是一回事,文藝復興之後是一回事;啟蒙主義之前是一回事,啟蒙主義之後又是另一回事。然後你也相信過,什麼叫中國,什麼叫中國國情,就是專制,兩千年的專制。你用自己的腦子研究一下中國歷史就發現,咦,這也是一個半真半假的陳述,中國是專制的嗎?朱元璋之前的中國跟朱元璋之後的中國不是一回事的;雍正乾隆之前的中國,跟雍正乾隆之後的中國又不是一回事的,那麼你說「中國兩千年專制」指的是哪一段呢?這樣的一個斬釘截鐵的陳述有什麼意義呢?自己進入歷史之後,你納悶:為什麼這個社會給了你那麼多半真半假的「真理」,而且不告訴你他們是半真半假的東西?

  對歷史的探索勢必要迫使你回頭去重讀原典,用你現在比較成熟的、參考系比較廣闊的眼光。重讀原典使我對自己變得苛刻起來。……

參考資料:龍應台《百年思索》
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1008032807506

這是早上看網路新聞連結到的。
想到高二歷史課的時候,老師指定閱讀書目就是《百年思索》,
那時候覺得真是難讀,批判性太強,
常常讀到她像李登輝先生說怎樣怎樣的,
讀的昏昏沉沉去睡午覺,結果就做惡夢。
也想起她在封面說的:
難道要每個人都吃了黑蜘蛛,才知道他黑毛綠血的很噁心?(印象中的意思)

不過前天在誠品看到她的《孩子,你慢慢來》
紀錄她孩子的成長,
那些她和小寶寶照片很可愛~

哈哈!說什麼晚期風格。
其實就是不斷的修正,不斷的圓融,
據說年紀大了,就會比較慈祥。
哈哈!想到我們阿龍老師還有杜老師。
真不曉得我年紀大會是怎麼樣子喔?(笑)
2008-04-10 09:44:53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