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9-11-03 10:19:24| 人氣908| 回應1 | 上一篇 | 下一篇

Pride 2009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I am just a normal guy, the only difference is I love guys.

 今天跟瑞咪聊完天之後發現,我們對gay這個社群的了解會是如次的不同。今天禮拜,一如往常的牧師講道很激動,在接近尾聲的時候,他談論到同志遊行的事。他說到,教會裡面有一位弟兄子妹說他想要體驗一下,遊行到底是如何。於是當天他就參加了遊行,這個弟兄(或是子妹)說,他出捷運之後,看見一個男生好像也要參加遊行,於是他就前去問他說︰你也是來參加遊行的嗎?回答很有趣,牧師提高他說話的音調,就像是布袋戲的女角色一樣︰我已經有伴了!我當時是有一點驚嚇,我知道他對同志議題的看法,但是我真的沒想到他會這樣好像是消遣的說法。更讓我驚訝的是,他繼續說到,他說遊行裡面有一個身材傀五的男生,只穿了一條泳褲,還批上像是婚紗的頭飾,說到激動處,牧師的聲音都會分岔,台下的聽眾發出了帶有厭惡,或者說是不可置信的笑聲,我覺得有點受傷,也有點生氣。氣的不是牧師或是聽眾的回應,而是為什麼我不能讓他們知道,身為同志並沒有錯!穿著打扮並沒有錯!



神愛世人!所有的人祂都一樣的愛!

遊行的目的是什麼?要傳達的信息是什麼?

如同嘉年華一般的遊行,有達到我們遊行的目的嗎?還是我們只是享受到媒體和社會的鎂光燈?遊行的隊伍裡面,一定會有一些比較精心打扮的參與者。穿著整齊是基本的禮儀,有些人會穿浴袍、有些人會穿超人裝、有些人會穿泳衣、有些男人會穿女裝、有些男人會穿女裝,有些人會認為,這樣的穿著模糊了對同志議題的焦點。參予遊行了幾年,其實精心打扮的人真的是少數中的少數,但是這些少數對大眾來說,似乎比較具有新聞價值。現在的新聞比較像是一個綜藝節目,報導的不是事實。情殺不是只有同志的圈圈裡面才有,但是被冠上“同志”,就好像比較有新聞性。只是同志會在三溫暖或是溫泉交合嗎?那陽明山上的車床族?跟林立的汽車旅館呢?

我發現,這些特質並不是“同志的特質”,而是人的特質,在現在的道德架構之下,姑且就說他是劣根性吧!把這些大眾比較不能接受的行為,都推托給同志來承受,是不是不太公平了?溝通是了解的開始,人性基本上是比較好逸務勞的,對於自我權益的維護或是伸張,在台灣社會的脈絡之下,鴕鳥心態是很多人選擇的方式。

身為同志是不是都有一顆受傷的心呢?這樣的論點又回到同志到底是先天或是後天的爭論之上。只要Google一下,你就可以讀到很多這樣的文章。支持先天的研究者,希望能夠找出會導致同志行為的基因或是腦部的差異等等;後天的環境的成因,又會回到強勢的母親跟缺席的父親。如果說Gay是先天的,就好像可以在出生之前,做好篩檢一樣?(是納粹嗎?)如果事後天的成因,是不是意味的就可以 convert gays? 兩個同樣性別的人相愛,是值得影起如此大的紛爭嗎?我們是因為受傷才變成gay還是因為變成gay而受傷?前者的原因太遙遠了,對我而言 being gay是很自然的。還記得小時候看八點檔,一代女皇我們看得不是女皇,而是多爾滾。當然成長的路上會有很多想法跟成長中被灌輸的思想有很多衝突,男生喜歡女生,年齡到了就要結婚,生小孩組成家庭才是一個成熟的表現。在這樣價值的摩擦之下,心思比較細膩的人,我覺得應該會片鐵鱗傷吧!我覺得有部份的我們,沒有辦法把這些外在強勢的價值觀和自己本身的想法跟價值觀調和,這樣的情況會造成心裡上的創傷跟傷害。




In 1994 the APA finally stated, "...homosexuality is neither a mental illness nor a moral depravity.  It is the way a portion of the population expresses human love and sexuality" 很慶幸的,我成長的環境對gay並沒有打壓,因為大部分的人都是屬於無知的情況。也很慶幸,在我求學的路上,有很多老師和長者,給我的教育或是資訊都很開放跟正確。高中的時候有一位老師說“有些人喜歡吃蘋果,但有些人喜歡吃鳳梨,同性戀只是喜歡的只是跟我們不一樣。” 談到最後,又都回歸到一個核心,就是對人的尊重!我尊重你喜歡吃蘋果,你也尊重我的選擇,而不是希望我能夠變得跟你一樣。

台長: Yurii

您可能對以下文章有興趣

人氣(908) | 回應(1)|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術設計(手創、設計、室內空間、裝潢) | 個人分類: 圖文日記 |
此分類下一篇:逗號
此分類上一篇:狗狗

Glory
這同時也說明了年紀與年代真的影響一個人所暴露的資訊環境與價值觀。
牧師50歲了。相信30年後同年齡的牧師會傳遞出不一樣的訊息的。Why not just let it go?
2009-11-09 17:28:59
版主回應
:) I let go of it already.
What I was trying to do was make this out there, it was more about sharing a piece of information and life instead of resentment or blame. No matter how much it seemed like them :P
2009-11-09 23:08:59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