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4-07-13 02:20:00| 人氣88|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法國記事8-九個小時的紀錄片與對紀錄片的不懷好意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昨天週末再法國的一間藝術電影院裡面看了一部由大陸導演王兵拍攝的紀錄片
整個紀錄片分成四個部分
總長九小時
受到老師誠摯邀約當然不能拒絕啦
於是就去看了這部九個小時個紀錄片
其實對於紀錄片本身我就是具有一種不懷好意的心態
對於紀錄片我實在很難去講些什麼
畢竟紀錄片本身就據以一種異地的心態
某種程度上面可以說是觀賞一種奇觀的心態
所以我實在是很難對紀錄片閃稱一種好感
一般來說紀錄片導演通常都是一一種比較親近的題材來發跡
這樣的狀況
我們可以很明確的講
他們擁有的是一種所謂的地緣上面的優勢
如果藉著這樣的優勢又具有電影工作者應該有的敏銳度與耐心
基本上做出來的紀錄片都應該是有點東西在裡面的
早期的紀錄片工作者
例如說拍攝北方的南努克這位大師集的紀錄片元老
他拍攝愛斯基摩人的生活
對於他把影片帶回西方大陸
以一種奇觀的方式展現給先進國家的人民來說
令人不禁想到所謂馬戲團式的效果
而這不中國的紀錄片
是由一個大陸本地人
把中國大陸這樣的社會中的奇觀
帶進巴黎這個城市
而身在異地的我
這樣的影片對我來說是比起法國人來說更有親近感的
所以奇觀的成分就變的比較小了
我對影片的評價基本上並不是很高
尤其是前兩部
基本上並沒有主要想要講述的重心
沒有觀點
像是一個小孩到一個地方莫名的追隨著奇觀式的影像
拼命的紀錄
在剪接上面
他用了太多相同的畫面
交代了相同的東西
攝影影像上面本身並不具有特別的美感
傳遞重複的訊息
像是再挑戰觀眾的耐心一般
一直重複著一樣的話語
或許這是對紀錄片本質的思辯
也或許只是他想要告知觀眾這樣的東西的重要性
由於無從得知導演真實的意圖
不過就一個觀眾來說
驚喜的感覺
在片子中段的時候就漸漸的消失殆盡
喪失新意
尤其是對同樣是亞洲地區的人來說
實在是沒有新鮮感
老套的語言
不過老師的朋友
似乎是法國藝術館的管員卻大力的贊賞這樣的紀錄片
在歐洲的觀點與在亞洲的立場
完完全全的有著極大的差異
我們看到第三部影片的時候
其實已經精皮力盡
雖然說第三部的主旨比較明確
不過還是有冗長的跡象
有很多東西也是重複性的交代
只是由於他以時間去紀錄某種狀態的轉變
似乎可以說具有比較強烈紀錄片應該去有的水平
以及紀錄片應該要做到的事實
不過我不禁懷疑
如果紀錄片本身是要改變些什麼
或是藉由這樣的關懷去讓世界變的更美好
或是抱有改變世界的胸襟的話
那麼
紀錄片是否真的做到了呢
而紀錄片創作者離開了自己熟悉的土地
他們抱有的又是怎麼樣的關懷呢
實在是令人不解
如果是離開自己的土地
那抱持著不就是大航海時代的探險家的心態
奇觀變成一種真正的重心
告知或是改變世界的心態
又變質成另外一種新奇的狀態
他們所站的住腳的關懷理論
是不是要變成同情理論
等等之類的
我覺得
紀錄片似乎是花時間累積而成的東西
很多人覺得紀錄片所紀錄可以稱之為真實的東西
是因為所謂歲月精力累積的傑作
而和天資聰穎又創意倍出的劇情片做比較
不就像是天才和苦讀成功的學子之類的差異嗎
這就是我對紀錄片不懷好意的原因
影片所應該對他評價的態度到底應該在哪呢


照片是人滿為患的巴黎藝術電影院
這就是巴黎與台北的差異

台長: 尚未設定
人氣(88)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電影賞析(電影情報、觀後感、影評)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