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2-07-27 18:38:26| 人氣641| 回應12 | 上一篇 | 下一篇

草間與安藤(二)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本文和(一)一樣

所有美術館內建築、展品圖片,均引自該館官網,及館方出版品

而(一)所PO圖片似乎過小,但沒力氣修改了

(二)試著放大一點看看,看效果如何,再調整日後圖片大小)

 

地中美術館,顧名思義,就是為了避免影響天際線及自然風景,將建物「埋入」地下。

這當然讓我聯想到,也是同樣將建物埋入地中、同樣讓我印象深刻,且非常喜歡的、貝聿銘設計的MIHO美術館。

地中美術館是福武集團收藏了莫內和其他藝術家的作品後,為作品量身打造的建築,每一個小地方,都絲絲入扣的配合展品,加上採用自然光,不同時刻的光影變化,都讓作品不只熠耀生輝,更是變化萬千。在這裡可以待上一天又一天,這個展室看完,轉到另一個展室,再回原展室,啊,竟又是另一番光景。作品得此建築襯托,兩相輝映,可謂幸福至極。

 

搭上往地中美術館的車,沿路瞄到一些戶外設計作品,如


據說會隨時間的推移,而改變方向。

 

車到巴士終點站,就是與美術館「本體」分離的「地上物」,售票櫃臺。





美術館所有工作人員都穿著一身白,斜揹波特包,禮貌而有點嚴肅和距離,服裝和氣氛很像實驗室或電影中異質空間的工作人員,冷靜的說明各種事情,無所不在的「監督」參觀人員,徹底執行讓大家用心欣賞建築和展品,絕對不准拍照的嚴格規定。



我的技術本不足以拍藝術品,與其亂拍,還不如買館中卡片和出版品,隨興拍拍沿路風景、花草樹木,和建築外觀,就心滿意足了。

 

取了票(票的黑色邊框,是為了便於分辨,我PO文時加上的)和說明書,沿著林木夾道的蜿蜒山路,穿過莫內花園,走向美術館。







莫內花園,當然是模仿莫內的花園所建,

莫內花園本尊


種了各種莫內喜愛的植物,如百子蓮、木賊草、紛披的柳樹、鳶尾,據說生態中就有16種不同的蓮花,應時而開。

百子蓮

木賊草











一路分花拂柳,來到美術館。



到這裡就要收起相機了,館內和展品圖片,只能引用官方公布的資料。


入門處,彷彿若有光



壁面隙間

另一處

四方形中庭

三角形中庭


隨處有路到坪庭


隨處可踏出門外觀賞坪庭


 
館中小憩處的光、天花板、壁面、椅子



第一間拜訪的展室,當然是莫內的蓮花。首先是控制人數,使展室中每個人能有迴旋的空間,偌大的空間只有少數欣賞的觀客,也較能專注、享受。其次是必須換拖鞋,免得有人的鞋子發出不合宜的響聲。進展室前,先有一道類似中國建築的影壁牆擋著,然後曲徑通幽,眼前忽爾出現本則封面的蓮花,真令人倒吸一口冷氣,心中輕輕讚嘆。房間兩側各有一幅,入口兩側也各有一幅,人在五幅蓮花圖中。

 

 

四壁柔白,一椅靠牆而放,溫和的光線從屋角瀉下,沒有人交談,甚至連輕聲咳嗽也沒,只有蓮花與自己,想必此時有許多人都全身起雞皮疙瘩,泫然欲泣了。

純白無瑕的牆壁,其實是兩平方公分的大理石一個一個貼上去的,連地板也是純白的大理石貼成的。


回觀入口處


華特‧德‧馬立亞(WalterdeMaria)這件名為《TimeTimessNo Time作品的展室(當然也要排隊,控制人數),更是充分展現安藤對光線的極致掌握。









室內牆壁和美術館牆壁同為清水混凝土,階梯由低而高,黑色花崗石大圓球擺在階梯中央,四周則是以不同面向擺放的27個座體,每個座體有三根包著金箔的長柱:三角柱、四角柱、五角柱錯落交雜,由上方天井及四方屋緣引入的光之瀑布及細流,四處遊走、舞動,光如流風迴雪,配合設計精密、不時發出的若有似無的清磬般的聲響,此心廓然無塵無慮,直是令人徘徊躑躅,不忍離去。

 

此外,詹姆士‧特瑞爾(James Turrell)作品《Open Field》的螢光燈(Led)炫技表演,也是讓人嘆為觀止。
排了許久的隊,脫鞋走進排隊時看不見的展室,唔,原來是濛濛一片藍光。



工昨人員要大家走上台階,然後,往前走、再往前走、再往內走,往光裡走,伸手,沒有牆、沒有幕,蕩然無物,但覺蕭蕭瑟瑟、宇宙洪荒,回首,另一方牆面人影交錯,人在風景中,人在光影中,心頭又是一震。於是神情恍惚、糊里糊塗走出展室,轉角處竟有燈影清冷,剛剛進去時,「明明」沒有的啊。

 



唯一不用排隊的是「光庭」,抬頭而望。「半畝方塘一鑑開,天光雲影共徘徊」



天光純淨,雲飛、鳥越,我們在臺北時,早已預約報名了晚上的《Open sky》,將再重返,稍後再表。

B1小角落裡的Chichu Store買了解說小冊子和幾張卡片,到B2 Chichu Café小坐,望著漸闇的海與天發獃。

 



下午六點,美術館淨空,唯一地上物的售票櫃臺處也淨空,我們趁櫃臺旁小賣店打烊前買了餅乾和橄欖水,在休息處等7點到來,等Open sky的晚上特別節目。



晚上可以進入地中美術館,是很珍貴的經驗唄。

 

時間到了,工作人員交代:所有人的包包都要寄放,然後帶我們重走一遍售票處到美術館的前導空間、地中之庭(結果此日來來回回,走了四趟莫內花園)。強調自然光的美術館,當然沒甚麼照明,多半時間在濃稠的黑黯或極弱的光線中,巡繞著美術館複雜的彎路,終於來到光庭。看著一瞬即逝、絕對獨特、永遠不可再的天光變化,也看著James Turrell精密設計的光線漸層、轉換,一日、一夜、一季、一年,時光流轉,長短已無別。坐在花崗石的座椅上,45分鐘的無聲觀賞,一直仰著頭,結束後,雖然心是滿的,大家頸子都快斷了。

 








民宿主人西口先生開車來接,並特別載大家到島上唯一超商,大家胡買一些東西,權當晚餐,還好明天訂了民宿早餐,可以精神奕奕的去豐島和繼續直島行程。

 

(忘了說,整個美術館,有一種超乎藝術、逼近宗教的氣息。)

 

(續接(三))

台長: 惟願
人氣(641) | 回應(12)|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 個人分類: 萍水相逢 |
此分類下一篇:草間與安藤(三)
此分類上一篇:草間與安藤(一)

DJH
好羨慕……
紫陽花前面那幾張是您拍的嗎?
好厲害,應該是用了移軸效果吧?

那些展場人員看起來好詭異、好有壓迫感,
應該是1Q84裡教團裡的人吧?
:p
2012-07-27 20:50:46
mauto
對,對,我也要問
那是哪一招厲害的效果啊!
把照片拍得像莫內的畫一樣
(我記得應該是您拍的沒錯啊)

簡介「手冊」我還沒看
有館方人員入鏡的照片
我看了竟然「撲哧」的笑出來
感想,跟DIH一樣
「本人們」哪有這樣啊
2012-07-27 21:16:32
Fangying
有些工作人員真的,怎麼說,「特殊」
說話的語調、臉上的表情、甚至笑容,都很特異(青君那天就一直在說)
不過倒也不是人人如此

什麼啦
一來,花的第三張是真的莫內花園啊
說明冊上的,是摹仿的對象(我應該靶位置和說明移一 移)
另外我拍時不斷亂碰到一些功能鍵或轉盤
出來的結果一整個怪異
(包括黑白或仿古的都有
有些效果,似乎可以得意一下
但其實自己完全不知怎麼出來的)

週末有事
(三)(預計紀錄南寺和直島錢湯)可能要緩幾天
才可能得空寫
2012-07-27 22:02:00
惟願
移好了
並註明那是花園本尊
應該可以避免誤會了
2012-07-27 22:12:52
惟願
對了,除了花園
我也很喜歡在咖啡廳隔著玻璃拍的那張
倒不因拍得如何
而是,雲真好哪

(往前兩則有錯字
是「把」,不是「靶」)
2012-07-27 22:32:39
DJH
紫陽花之前那四張應該是移軸效果,
如果在高樓往下拍,
地面的建築物和汽車會變得跟模型很像。
2012-07-27 22:41:13
mauto
呵呵
我應該要說「拍得有畫布繪畫效果」比較正確
沒講精確
還勞版主修改
不好意思

謝謝DJH的解說

期待下一篇
2012-07-28 06:39:51
F
咦,買了新相機後
我有在網上閱讀學習拍設計巧
也有去買書(網上說雖然不同型,但解說pen的書可以參考,就去買來讀)
有讀到從高處拍,可以拍出模型效果那一節耶
(移軸效果?)

我壓根不懂機器
不過有每次胡亂試不同「組合」
其實拍時有點沮喪
因為沒有足夠時間做功課
(當時發生牙齒事件)
我答應自己回來要好好理解相機功能
才不會對不起相機
2012-07-28 08:56:32
小峯
美好的事物,是值得等待

請別太勞累!
2012-07-28 22:11:39
Just Drop By
那個移軸效果真精采!

自然光下觀看莫奈蓮花, 尤其在這樣細心安排之下
是一種感動又直擊到心裡的經驗
我當天離開展室時, 不禁在門沿外再佇立一會
2012-07-30 14:23:56
芝音
我知道了
它在小山坡上
真是令我大開眼界

能體會您說的宗教氣氛

花不少時間整理吧
謝謝
2012-07-31 19:50:34
空間感好精細
2012-08-06 22:38:40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