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5-12-01 02:27:47| 人氣524| 回應1 | 上一篇 | 下一篇

﹝轉貼評論﹞中共如何欺騙台灣人民與大陸人民?(一)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明居正哈佛演講 透徹分析中共的統戰及危機(一)
——明居正哈佛大學演講錄音整理


【4月28日訊】著名學者明居正教授4月22日應邀於下午四時半至六時在哈佛大學哈佛廳202房間以英文專題演講「反分裂法與兩岸關係」,與近百位美中聽眾進行演講與學術交流。該活動由波士頓哈佛大學中華民國同學聯誼會、全僑民主和平聯盟波士頓支盟、波士頓大紀元時報等聯合承辦﹐也得到了哈佛大學台灣同學會的協助。
明居正教授分別就中共如何以統戰對付它的對手﹔抗日期間中共如何宣傳和自身的抗日﹐反分裂法推出後對台灣有甚麼重大影響,反分裂法提出與中共統治集團自己自身變化有無關係等做了精闢分析。以下文字根據明居正演講錄音整理﹐小標題為編者所加。

◆ 中共如何對付它的對手

自《反分裂法》推出後,世界反響非常強烈。歐盟恢復解除軍售,美國也反對,日本也提出了批評。台灣重大的民意調查顯示,台灣多數人民反對《反分裂法》。人們比較關注兩岸是否會爆發戰爭。有兩點容易被人們忽視:第一,反分裂法推出後對台灣有甚麼重大影響,第二,反分裂法提出與統治集團自己自身變化有無關係。

我們在談這個問題之前,首先談一談中共是如何對付它的對手。所有它將來想要對付的人都是它的對手。從歷史上來看,中共奪權成功的三大法寶是:建黨、統戰、武鬥。這個組織建黨運作的非常好,它的武鬥方面是運用它的軍事力量,比如說當年的國共內戰,中共的另一法寶是統一戰線即統戰。當然,除了這三大法寶之外,中共還有文宣、用間(使用間諜)。

◆ 統戰的精髓﹕分而擊之

我們來談一談統戰,中共總是用自己的優勢兵力對付對手的劣勢兵力,就像孫子兵法所講的,「勝兵先勝,而後求戰,敗兵先戰,而後求勝」﹐就是它每一次打仗都是認為保證能打贏時才去打。如何能保證每一次都打贏呢?這就是要分割敵人。他用的最大的手段是分割敵人對手,它每一次都要把對手分割、分割,分割到他保證能打贏的時候他才去打,保證他一定能打贏。

分割敵人對手就是統戰的主要精神,中共會把它的對手分為主力(主要對手)、助力(朋友)和中間分子。他每次都要選一個題目,如「台獨」、「民族主義」等﹐拋出文宣,先看他們如何反應﹐根據人們對議題的不同反應,找到他們的裂痕﹐去分割對手。這樣就把對手已經切成三塊:第一塊:堅決反對我的人,第二塊:在這個問題沒有甚麼特別意見,第三塊是在這個問題上與我意見相同的人。

請大家注意,這一大塊原來在這一議題上都是他的對手,這樣切割後,通常主力在10%左右,與我意見相同的人在10%左右。而80%的人沒有特殊想法的。與我意見相同的我的朋友,就極力地讚美,在這個問題上跟他合作,甚至做出犧牲也要合作,給他好處,經濟上的好處,文化上的好處。中間那一大塊即不捧也不罵,假裝他們不存在,儘量不碰這一大塊。對於主要對手就開動文宣,極力地抹黑、排斥和打擊﹐有職位的一定要罷免。

中共在這些方面特別會操弄,玩得特別好,1921年,中共選民族主義的有關題目,中共拋出題目後,他的主要對手就變成了一小塊,越來越少的一小塊,中間的一派與主要對手的那一小塊越來越疏遠,原來的一大塊對手就變少。最後他就有實力完全消滅掉主要對手。然後,他再來把中間那一大塊再來分割,分割,不斷的重複,都被他打倒了。

◆抗日期間 中共的宣傳如何成功

讓我們回顧一下歷史﹕1921年,中共選民族主義的有關題目,比如說:抗日這一題目。抗日到底是誰打的,是蔣委員長打的﹖還是中共打的﹖這在今天自由社會的華人應該是沒有疑問的﹐但這在三十年代和四十年代是大有疑問的。

1931年日本打進來,1932年蔣介石恢復滿州國,33年他搞華北五省特殊化,中共拋出來說,蔣介石不抗日,你蔣介石在幹甚麼?就是在蔣介石身邊的人也是百口難辯﹐無法回答。

當時蔣介石不是不抗日,是他明白條件不成熟,參加了就會被消滅掉,以當時的國力實力,提前抗戰是不會成功的。他一直在尋找根據地﹐當他找到可以以云南為根據地時﹐他開始全面抗日。

當時,中共拋出這個話題,為甚麼不抗戰,他還不是只講一次,他要分割對手要分好多次,他說「全國都抗日,就是政府不抗日﹔東北軍西北軍是抗日的﹐就是老蔣的中央軍是不抗日的﹔國民黨進步分子是抗日的,落伍分子不抗日﹔大家都抗日,就是老蔣不抗日,是不抗日元兇」。在當時的報紙上不斷地刊登,不斷地講,不但自己講,還和一些文人們、小說家們講,當時的丁玲、茅盾、巴金等及民主人士,都知道老蔣是不抗日的。「外戰外行,內戰內行」就是當時留下的。

他還與東北軍、西北軍交朋友,對東北軍說,「就是老蔣不抗日﹐是老蔣讓你們有家回不去」,對西北軍講,「你們放著日本軍不打,要打我們。就是蔣介石不抗日,我們是抗日的,不要打內戰」。所以36年12月12日,西安事件爆發,逼老蔣抗日。而且老蔣一旦抗日後,每天都文宣「不要做投降派」﹐逼他抗日到底。

◆中共到底有沒有抗日呢?

抗日開始時,中共是三萬軍隊,從江西被打出來到陝北,日本已大範圍侵華,在中日文獻中有準確的記載,在三七年到四五年期年﹕

(一)中日重要戰爭23次,國民黨軍隊和日軍參戰時間地點、指揮將官都非常清楚。中日記錄完全吻合。中共參加的是0次,不僅國民軍記錄沒有,日軍記錄也沒有。

(二)中日雙方旅級以上參與的戰役有1117次(旅級以上稱為戰役),中共只參與了3次。

(三)中日之間有38000至40000次戰鬥,中共參與了100—200次戰鬥。

在參戰當中八年裡,國民軍死亡365萬,日軍死亡240萬,國民軍高級少將以上死亡203人,中共方面,少將死亡只有一人(左權)。

◆張自忠將軍英烈千古

張自忠,山東臨清人,杰出的抗日愛國將領,原國民党第33集團軍總司令,于1940年5月16日在棗宜會戰中壯烈殉國。他是中國軍隊在抗戰中犧牲的職務最高的將領,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反法西斯陣營五十余國中戰死的最高軍隊將領。

1940年5月1日,日軍以15萬兵力對湖北隨棗、宜昌地區第五戰區的中國軍隊發起全面進攻,棗宜會戰爆發。張自忠部主要負責襄河以西防御。張采取主動出擊的策略,派部赴河東與日軍主力作戰。但在日軍优勢兵力進攻下,中國軍隊漸漸不支。張自忠為扭轉戰局,親赴河東督戰74師。張自忠的到來,促使前線官兵士气大振,給了日軍沉重的打擊。5月16日,敵人集中了十余倍的兵力向張自忠部發動進攻,戰斗异常激烈。因為援軍沒能趕到,這次戰役﹐打到最後一兵一卒﹐張自忠將軍陣亡。這次戰役最後悲壯的部份只有日軍有記載。

據日軍記載,日軍遭受到強烈抗擊,傷亡極大,最後攻上去,綠軍裝的人幾乎都陣亡了,看到是一個高大的穿黃軍裝的人,判斷是高級軍官。這時穿黃軍裝的被彈片擊中,他自己包紮一下續繼打,日軍又被打死很多人。最後子彈打光了,日軍衝上來,面對黃軍裝的日兵卻不敢動手,後來這位軍官被後背射來的子彈打中。日軍查看他的軍裝才知道,這位軍官是張自忠將軍--第33集團軍總司令。

日軍把張自忠將軍的屍體洗得干乾淨淨,發現身上有八處大傷,日軍在日本為張自忠將軍立了墓﹐準備厚葬。蔣介石驚聞張自忠殉國,立即下令第五戰區不惜任何代價奪回張自忠遺骸。一百多名優秀將士,搶回張將軍的屍骨,連夜運往重慶。蔣委員長撫棺痛哭﹐親自題辭:「英烈千古」。

如此陣亡的國民黨軍官中將級以上有203人,請問這時中共的軍隊在哪裏?

中共有沒有抗日,後人總結中共是「一分抗日,兩分應付,七分發展」。中共抗日前是3萬人﹐1945年抗戰結束時已是100-200萬﹐與國民黨軍隊比例是1﹕1.1。內戰爆發﹐中共文宣一直喊「不打內戰」﹐但最多時一天攻下100城鎮。事實如此﹐但是在人們的頭腦裡,還有蔣介石「外戰外行,內戰內行」的印象﹐都是中共統戰宣傳的影響。

台長: 和平是最偉大的戰略!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