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3-12-23 14:12:04| 人氣311| 回應1 | 上一篇 | 下一篇

聖誕心理學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雪花翻飛,白雪皚皚,寒凍中一幢紅磚小屋遺世孤立,白煙自煙囪緩緩逸出,門前一棵寒帶針葉樹,其上各式裝飾,五光十色。

推門入屋,一家人圍桌而食,耶穌慈愛的眼神觀照這一家人…

這是耶誕節的「典型」印象。如同耶誕歌曲中所唱的,I’m Wishing You a White Christman…

從歷史的演變上來看,耶誕節並非一個基督宗教自身即有的節慶活動。而是在羅馬帝國時期,基督宗教獲得羅馬帝王認可扶正後,為了同化羅馬文化傳統本身每年冬天的崇神祭祀狂歡活動,將地方信仰轉化為基督崇拜後產生的節慶。這就好像台灣本土諸神生日的傳統節慶將觀世音菩薩生日納入一樣。

宗教節日在傳統社會裡,不論中西方,都有計年度時,和社會心理調節的功能。

傳統社會在面對節氣變化,應對季節轉化對穀物收成,生死循環的無常而產生的心理反應都投射再一年四季中各式的慶典節日中。

在冬天舉辦的節慶通常有與萬物同休息,面對蕭條萬物靜默等待春天再生的復活意味。

耶誕節的哲學意義鮮明,在萬物暝睡,百事蕭條的酷寒裡,一個靜美的嬰孩誕生了。他是死亡中的降生,是黑暗裡的光芒,處女生子的純潔想像更強化了他就是主的無上希望形象。

一切關於希望的符號就這樣在歷朝歷代的符號建構中填積起來。在傳說中,在禮俗中,在歌曲,在擺飾,在飲食的方式裡一點一滴,很自然地人們在各種符號的暗示下,當時日走進這個座標點時,便產生了等待希望,與人群心靈靠攏的救贖心理。

小說作家們善用這種心理,在故事裡鋪排受難的角色,以聖誕節為背景,對比救贖的預期心理和受難的事實來強化悲劇角色的苦難。所以賣火柴的小女孩在耶誕夜點燃最後一根火柴,聖誕頌歌(Christmas Carol)中關於人性的試鍊在聖誕曲中完成。

進入市場時代,聖誕節更成了一個商人操控消費大眾心理的絕佳符號。都市社會益加疏離的孤獨感,讓這個具有就贖心理的時刻,更加需要各式花花綠綠商品來填補大眾的心靈。耶誕大餐,耶誕禮物,飾品,在跳脫農業游牧時代後,我們能仍舊需要這些用貨幣交換來的符號來滿足我們的耶誕節心理。

而這些符號如果放進文化的脈落裡,從全球化或事後殖民的角度切入時,就更顯出心理操縱背後的政治經濟權力面了,從個人心理的層次進入社會心理。

耶誕節啊耶誕節! 你為何叫做耶誕節?如果有一天不叫耶誕節了呢?人們等待救贖的耶誕節心理學還存不存在?

台長: 華特侯覺
人氣(311) | 回應(1)|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術設計(手創、設計、室內空間、裝潢)

Hanason
你好,我很喜歡你的這篇文章,可以借我引用嗎?我會在文獻部分放上網指語出處,謝謝你。
2011-12-10 20:47:04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