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1-03-19 19:13:58| 人氣59|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照見多方(三)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渣妹的照見:

恕我說一句殘忍些的。人應該為自己的選擇負責。劉慕沙並不是結婚後才知道
丈夫追求真理、追求文學更高的光亮,既然她選擇了這樣的愛情和婚姻,就應該有勇氣承擔這些。也許有人說,戀愛裡、結婚裡,誰是能夠想的周到清楚的呢?
但我以為這是推託之詞,不弄清楚就迷迷糊糊去結婚,自己也有責任吧。婚後再來怪誰束縛了他誰又總是,扼殺了他的自由和愛,這樣的人太顧自己了,他受苦,別人不見得就在享樂。

戀愛之中,如果非理性的部分,讓你不論如何都要愛這個人,那麼理性的部分,就應該背負隨之而來的責任。

劉慕沙經歷的這種愛情,我也經歷過。我覺得很好啊。當我也確實是希望,能在真理的追求和文學上長幅的進路,這種真裡的相互苛求與勉勵就是愛。當然,如果劉慕沙只是如一般女人想要羅曼蒂克的那種東西,想要丈夫隨時說幾句好聽的
那這樣的愛情就不適合她了,她應該找個普通點的男人。

一般只是過日子的夫婦就算了,想要在現實與性靈上獲致成就,競爭是必須的。

當然,劉慕沙會覺得丈夫和家人似乎在文學的光環下沒有給她應有的體貼和溫存,那我想這確實是個遺憾,但真理路上的競爭並非應該被責備的地方。但我必須再說一次,這是她當初的選擇,發現不適合也不是說過個十年二十年才知道的,那麼就應該早點離開。

愛情也是有責任的。用自己深藏的後悔來傷害已死或仍在的親人,或者擺出受傷者的姿態,我不以為有甚麼值得同情之處。愛情中我們有時候太強調非理性的作用了,事實上理性還是重要的,唯有意志能夠調和二者。在愛情和婚姻之前,尤其如此。

遲鈍哥哥大概覺得,這個傢伙又沒結過婚,在這裡大放厥詞,不過你寫的這些很觸動我心中對愛情和婚姻的想法。我寫的這些,其實你也都明白,不是嗎?可憐的絕對不只是那個老以為自己受傷、被虧欠、被遺忘、被束縛的那個人。

劉慕沙選擇在死者生前隱忍情緒、對方歸西了才委委屈屈地寫篇文章來講,以我看來,未免有些點點。然而人的情性不同,我不是理性至上者,只是面對生命中任何事情,當放則放,當收則收,這是可以訓練的。我並沒有覺得劉慕沙不對,畢竟,隱忍了這麼久,用相當溫柔的文字寫了這樣一篇含帶怨氣、體會和愛的作品,任何對愛情和婚姻有深刻體驗的人都可以明瞭。事實上,她過去的忍耐和現在的吐露,必然都含有理性思慮的成分在內,讀者也不必太入戲,為她想得太多了。一個人活到了四五十歲,很多東西自己應當都非常清楚了才是,這種年紀還要學小孩子激情、不顧一切,那才是有點問題。

阿鈍的照見:

家家有本難唸的經,不分貧富貴賤皆然。只是一旦以某個崇高的東西為軛,真誠的人性恐怕也難以為繼了,苦的是被拋在後的那人還要在墮落的名下喘氣,戴震說的「以理殺人」,對當代來說雖然顯得誇張了些,還是教人心生警戒。人間並非沒有文學眷侶的可能,但如能相扶持,恐怕還要靠些別的吧!

《禮記》裡講「門內之道恩掩義,門外之道義掩恩」是少數我能信服接受的儒說,可門內門外以及恩義間的分界,有時還是難以拿捏的啊,否則我們就不會常常聽到親人好欺負的事了。

多半時候,左右我們行事的還是某種深層的情意結,理智的作用只是稍稍羈絆勿使過度離譜而已,藉魚頭先前提過的體用論來說,情意是體,理智是用,但要不要用,用到什麼程度,什麼時候會用,未必能純由自己作主。

我們終究得承認某種傾斜的存在與需要,否則就不需要這些閱讀或寫作了吧!藝術會釋放人心底窩藏的蛇,也把魔鬼拘限在作品中。人不想發瘋或自殺,就只能循這路走,要不,就是其他路:放縱的性、酗酒、或假想的野性非洲之旅了,像大江健三郎《性的人間》講的那樣。當不得莎士比亞的,能讀莎士比亞也是幸運了。不讀莎士比亞的,能看綜藝節目換來一笑也不錯。嗯唉兩聲或哼哈幾回,活著罷了,各尋出路,而人的尊嚴也各在其中。

對於劉慕沙,做為讀者,我當然希望能看到她走出陰影,放下項軛,也希望她能再提筆為文,只是我更希望她的寫作是純粹為自己而寫,而不是在任何人的鞭策之下動筆,我總以為,要從文字中追逐美善真理,無論如何都不比確立一個人的自由獨立來得重要。

Enid的照見:

「貓狗之於這家人,莫不是有所隱喻?」「文學家庭裡的愛,究竟愛的是誰?」
雖然沒看過劉慕沙的文章,但還是想發表一下個人意見:
1. 天心之幾欲發狂,因為貓狗是依附於她之下的生命,牠們沒有求生能力,突然失陷於此險象環生之境,雙魚座的天心自然要發狂!
2. 文學家庭裡的成員,不像外人所欽羨的那麼一片祥和親密,而是更好;他們的愛,並不彼此依附﹙各自都有求生能力﹚;不管死者生者,都寧願接受難堪的真實而不滿足於溫馨的假面,這種冷目對視,或互相激勵的鞭痕,我覺得正是愛情。記得在哪裡看過天心說,他們家中任一人感冒其他人都不同情,反而嫌怪其不照顧自己。此事我覺得頗具代表性。
3. What we talk about when we talk about love?瑞蒙‧卡佛的書名,引人沉吟不已。這問號後面不會有一個固定的答案,也許正宜乎一片空白。

台長: 尚未設定
人氣(59)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心情日記(隨筆、日記、心情手札)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