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4-12-24 12:32:24| 人氣17|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政論節目之閱聽人的想像之一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進入二十一世紀,盱衡國內新聞傳播媒體生態環境,正面臨到嶄新氛圍與挑戰,尤其台灣政治民主化進入新階段,在西元2000年台灣民主政治發生首次的政黨輪替,使得政治局勢正式進入後威權時代,進而牽動政治與媒體互動新模式;國內政治學者呂亞力則認為,在民主國家政黨壓力團體與個別政治人物都必須花費大量時間、人力與經費去探知民意並設法影響民意(呂亞力,1997:289)。有鑑於此,因應台灣政治民主化進入新階段,民主國家的新聞傳播媒體有肩負民意論壇及反映民意的社會責任,而政治人物的義務也是反映民意與掌握民意,所以新聞傳播媒體與政治人物之間的互動似乎變得「依存度更高」。這樣的樣的景觀最容易由政論性節目觀知;質言之,隨著台灣2004年的總統大選的腳步逼近,各家不論有線或是無線電視台的政論性節目是有增無減,針對在台灣多頻道有線電視生態衝擊下依舊屹立不搖的政論性節目與台灣的選舉活動有絕對密切的關係。因此,在傳播者與政治人物「共生的結構」下,更加突顯出其利益糾葛的互動模式與其兩者間不同的手段欲達成的共同目的,就是透過想像的方式,企圖掌握一種量化產製出的閱聽人概念。在此一取向中,有兩個值得深入探討的問題。
其一、就是傳播媒體與政治的互動關係究竟為何?更進一步說,也就是究竟是傳播者在利用政治人物,將其視為所謂的演員,搭配著各式各樣的新聞議題,精心籌化了一場現場(live)的政治脫口秀?其目的是借由比專業演員更專業的政治人物的激情演出創造收視率,進而增加廣告營收。抑或是政治人物利用傳播媒體所提供的公共舞台,以表演的方式從事一場政治傳播?其目的借助傳播媒體的影響力創造個人的知名度與民調支持度,進一步爭取選民的認同獲得選票。如此的景觀對於曾經長期浸淫在政論節目製作與籌劃的研究者,實在必要透過專業

的研究,將其景觀呈現出來,此也為研究動機之一。
其二、傳播者與政治人物對於閱聽人的想像,似乎有某種程度上的相同,傳播者在乎的是「收視率」所呈現的閱聽人,政治人物關心的是「民調支持度」所代表的閱聽人,不論是傳播者,還是政治人物永遠爭取的百分比的數字,因此使得兩者心中的閱聽人幾乎完全等同於量化統計的結果。因此不禁要問,閱聽人在傳播者心中的定位究竟是否真的是「公眾」?還是更充其量僅是「商品」?同樣地,政治人物將閱聽人視為是「公民」?還僅是「選票」?因此,傳播者與政治人物對於閱聽人的想像究竟為何?於此,亦是值得曾經身為政論節目製作人員的研究者,以產製端觀點,做深入探討與研究,此仍另一動機。
此外,更冀望藉由本研究能為閱聽人研究注入另一新的視野,以勾勒出閱聽人在傳播者與政治人物心目中更真實的面貌。

貳、研究方法
本研究將採取參與觀察法及個案研究的方式來剖析政論節目產製過程中,閱聽人概念在傳播者與政治人物心目中的認知,及傳播者與政治人物企圖掌握閱聽人所使用的手段。採用過去研究者四年的政論節目製作實務經驗及所蒐集的資料,透過豐厚描述的方式,將資料作完整的呈現。觀察分析的研究對象主要是以研究者曾經服務的政論性談話節目為主要個案,採取個案研究的原因,主要考慮台灣的電視政論性節目製作流程與節目型態幾乎完全一致的情況,又據國內傳播學者彭芸老師在《談話性節目(Ⅰ) :誰參加談話性節目?誰當選?-三合一選舉中談話性節目的議題與來賓》一文中曾提及,談話性節目中歷史最悠久、口碑最佳、收視率最好的當屬李濤主持的「2100全民開講」,由於是市場上的第一品牌,因此邀請來賓時多無障礙,許多候選人甚至主動爭取上「2100全民開講」,認為對競選有很大的助益。「2100全民開講」為增加節目的衝突性,喜歡找三

黨代表,加一位學者,從此立下談話性節目的基本主軸。此外,再加上研究者本身曾經在「2100全民開講」工作長達四年,其間經歷過「921大地震」、「2000年總統大選」、「2001年縣市長及立法委員選舉」、「2002年北、高兩市市長及議員選舉」,因此,對於如「2100全民開講」此類的政論性節目如何透過共同的利益與政治人物做結合?及其所產生的傳播景觀與生態有深刻的瞭悟。基於上述二大原因,故選擇以「2100全民開講」為研究的個案,進一步將研究推至同類型的政論節目。
本研究並希望藉由高夫曼針對日常生活的互動發展出獨樹一格的「戲劇論」(dramaturgy),將社會互動比擬成一系列的表演或戲劇,將行為類比成戲劇演出,人們在觀眾面前扮演各種不同角色,一切行為舉止都要符合他人的期望。就此種意義而言,演員也會隨著情境與觀眾的要求而調整形象。本文為統整高夫曼戲劇論的思想內涵,將以其成名著作《日常生活中的自我表演》(The presentation of self in everyday life)為主要參考架構,配合高夫曼其他相關著作,以戲劇論的重要概念為分析基礎,進一步剖析傳播者幾進乎編劇式的節目企劃與政治人物幾進乎表演式的政治論述,於政論性節目中所呈現出的戲劇景觀;也更深層地省思,傳播者與政治人物透過戲劇互動模式,所形構出來的閱聽人的圖像。

台長: keywords
人氣(17)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心情日記(隨筆、日記、心情手札)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