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6-01-12 15:29:27| 人氣40| 回應0 | 上一篇

尸位素餐的政論節目政治評論員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蘇格拉底在其答辯辭中呼籲眾人:「務必時時刻刻要心生警惕,千萬不要因為我口若懸河而被我牽著鼻子走;唯有真理才是口才。」現而今在詭譎台灣媒體的公共領域,多少打著政治評論家的頭銜的名嘴,大言不慚地引經據典稱自己為知識份子,站在正義的一方,有著高尚的道德主義。尚不論其引經據典的錯誤比例,單就德性視之,打著反抗當權派的大纛,假民意之實佔據政論節目的公共論壇空間,卻暗地裡行蓄積個人的社會資本的作為。這種非正義的行為,在亞里斯多德的看法中,正義作為最高德性的準則,實在差距甚遠。

黑格爾指出近代「市民社會」的教養可以稱為「反思的教養」或是「反思的文明」,台灣在邁向民主的進程中,培養公民的教育中最缺乏的就是一種反思的教育,亦就是一種批評思考的養成。也因此在公民素養缺陷中,才能讓一些名嘴以政治評論員之姿在台灣媒體中崛起。然而,一個民主社會強調市民主動參與,需要告訴市民讓他們能很智性的去參與每日的事件和議題;而非猶如這些政治評論員所倡議及操弄的,一種無理性揭竿起義。更況且,有些政治評論員口口聲聲的愛台灣,卻是擁有雙重國籍或是家屬長期居住於國外。如果公民真的被這樣政治評論員所煽動或是操弄,與被貪腐官員所欺瞞,實則差之毫釐而已。

因此,反思政論節目中宰制性權力問題,讓公民可以同時對意識型態國家機器與壓制性國家機器,所造成的社會不義與不平能更有洞察力,並進而增權且更具批判意識。抗拒媒體的操弄,如何去看穿策略和誘惑、算計外,更應該學習透過媒體使自我和社會得到批判性的洞識,深刻理解媒體可以告知給公民其訊息,應用公民自身的知識去主動地實踐社會參與。

除了期許政論節目從業人員可以基於閱聽人的公民權,以及深思熟慮的民主素養所界定出討論議題的「公共」範疇,進而實踐出符合公共利益之討論,更也期許可以佔用媒體發聲的政治評論員真的可以秉持道德良知,扮演好校正社會正義知識份子的角色,不應該只坐領三、五千元之車馬費,利用公共領域卻背離公民的期待,遂行一己之私,累積個人社會資本。

最後,公民應該積極培養批判性思考,批判是行動主義,強調實踐力,這樣的精神與媒體反思結合,就是期望閱聽人對於佔用媒體尸位素餐的政治評論員所提供的知識及對媒體的態度是具有「批判性」觀點,讓閱聽人從被動接收,轉為主動參與的公民。

台長: keywords
人氣(40)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