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9-02-17 21:32:37| 人氣861| 回應1 | 上一篇 | 下一篇

《人與書的對話》現代小說中的聊齋元素Ⅰ

推薦 1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人與書的對話》現代小說中的聊齋元素

 

 

 

 

近來工作乏善可陳,夢迴中憶起兒時之畔,看到自己流歷在聊齋裡的鬼故事。

 

    雖然文字並不是我的工作,小說也不是看了許多,然而突然感覺近代小說裡,總是埋著聊齋的影子(可能還有其他的)。當然了,要研究現代小說裡受古典小說的影響,我想就並不是一件難事,也許檢索碩博士論文系統應該會看到許多之類的研究,自然多用點心,也可以參透現代小說跟古典小說的特殊關係,不過說到研究出另一番風味可能就又不是一件簡單的工作了,需要整理分析歸納演譯推論等等的方法,然而這樣一來是不是又失去了閱讀的樂趣呢?

    想到這個主題,腦海一閃而過的便是半生緣跟聊齋的關係,也想到多數文學創作者或是所謂大師級的人物,都會在自傳或是出版社給的自我介紹中提到,自幼家貧(一般富裕地就不會說,好像一貧如洗更顯見為以大師之處吧)然後就說家學嚴謹樸實之類的話,這多半都會說到一來要念四書五經等聖賢書,但自己卻會閒來無事看看聊齋誌異或是隋唐演義等等於當時可能不登大雅之門的雜書閒書,當然了現在這種書不是中文系絕對沒人看,當然父母也可以用開導的方式,不過更好的方法可能是看一篇給十塊或是魔獸一小時之類的“獎勵”模式。

    聊齋誌異裡到底有哪些元素讓這些當代已是奉為圭臬或領以風騷的大師們在兒時成長的階段為之揮傻(就像我們那時候偷偷寫情書談戀愛一般~我還隱約記得教官如何羞汝的樣子)呢?蒲松齡在《聊齋自志》中說:集腋為裘,妄續幽冥之錄;浮白載筆,僅成孤憤之書:寄託如此,亦足悲矣!多看幾次這句話再對照我自己拼的這句話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都云作者痴,誰解其中味﹖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望言 這該是怎樣的一段故事呢? 透過中斷過後的熟悉介面,這般的窗口順著時間的戲鳳,漏出龍海奔騰的遐想 在這繼續不止雪流不盡的國度裡,怯去深埋心頭的文字絲竹,這般~戀戀箴言似乎真有異曲同工之處吧!

    然而聊齋誌異裡到底有哪些迷人的元素呢我想國文課上老師會說一些比較寬廣的教喻例如中國文學史上地意義等等但我卻覺得這是一種夢想一個可以毫無忌憚的想像在這個怎麼都可以的文字來安慰著我們這個什麼都不行的真實國度透過人鬼仙神狐妖共存的國度裡更加深刻的刻劃著人性裡的一切就像一個大染缸但透過蒲松齡的筆透然驚悚的鬼故事竟然變得令人感動或是悲憤鮮明的角色惡卻壞的讓人憐善卻好的令人嘆也許這些鮮明的色彩時至今日仍留在我們的創作及生活裡吧

    這於有哪些元素可以看到聊齋與現代小說的因果關係我想我就不剝奪一般人閱讀的樂趣了

這突然為之一振的曇花真是美啊

 

 

 

 


 翻開華文百大小說榜或是台灣近代小說史,或多或少總是有幾本曾讓你魂縈夢牽欲罷不能的活在她的光輝也可以說是陰霾之下的小說故事,孟子說:人之患者,好為人師。我到想說:當思念滿盈之時,江海奔騰之巔,可有不易()之道(這邏輯可以去看易經),誰叫我們都寂寞呢?這也許是喧囂後的孤寂更是種平靜的危制吧!這可以是一種師出有名的檄文嗎?

   

    聊齋的創作時間很長,這使蒲松齡於生活中反思過往的歷史及自己的點滴,因此這讓文字間的矛盾加劇,加上清初的高壓統治以致讀書人反思到宋元之際的民族矛盾及明末社會的階級矛盾,當然不是說政治昏暗,思想與經濟上的發展變低落,宋末或明末也不就完全是中國發展的黑暗期(有一說為滿人為方便統治以致對漢民族的歷史多加撰改),我想身為蒲松齡(他是蒙古人但卻是山東淄博淄川人)家道中落又屢次落第且家中不睦之人,但這此前卻仍為小康略富之家,這一前一後的落差加上政治仕途上的不順,確實很有理由體會到這部傳世的經典之作《聊齋誌異》之所以會帶著大小通吃之故了!

 

    因此《聊齋誌異》中的一種“挖洞給讀者跳”的陷阱就一一開始了。一種隨著年紀與閱歷的不同甚至只是現在的心境,會被踢下去的洞跟下去後的染色便截然不同了起來。例如《畫皮》中的王安旭(原著中只是王生,後人為藝術之美改之)到底是惡還是善呢?忘恩負義應該是眾論吧!王安石梅花詩云:「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乍看之下不就是梅花香嗎?但只是這樣嗎?是雪讓梅開,還是梅被雪埋呢?是梅在牆角獨自開還是花與之不伍呢?遙知所以暗香還是因為雪的覆蓋呢?這時候聯想王安石的變法時的心境跟那時的時空背景,是否又多了另一層雪呢?

 

 

 

台長: 梅庭過

蒂~
歷代評點當推王士禎之言:「料應厭作人間語,愛聽丘墳鬼唱詩」。

少時或因花狐鬼魅之誘、驚懼刺激之感,而不讀不快。然隨年歲漸長,歷練愈增,愈感人世之難,聊齋或為大隱隱於市者之桃花源矣!

愚昧之見:今之著作莫若乎?此或為當代文人與蒲松齡心有靈犀之處。
2009-02-17 22:19:31
版主回應
姑妄言之姑聽之,豆棚瓜架雨如絲。料應厭作人間語,愛聽秋墳鬼唱詩

多活了幾個天干地支 這愚昧之見亦為我屬~人世之難與桃花仙境之逸
2009-02-18 08:21:28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