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1-07-23 20:48:29| 人氣2,196|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霧峰區風情-人物誌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僑領林以文先生 :

 

貓羅新庄文史工作室 謝仁芳 2003.01.07

 

林以文先生,生於民國二年(西元1913)十二月十四日,係霧峰區柳仔湳人。其父林錦順先生,十六歲出而經營柑仔店,十八歲被庄民推為柳樹湳總理,1895年日本據台後,出任柳樹湳區長。1906年(明治三十九年)創設源興號,專營米殼生意,越兩年,組成台灣米殼公司,並在日本神戶、橫演設有分店,為米殼廠商。錦順先生平時除熱心公益,尤對鄉里教育,至為重視;長期維持吳厝幼學書房,並力爭吳厝分教設置。林錦順先生有八子:分別是以義、以德、以文、以明、以正、以和、以火、以賢、以及三個女兒,這些兒女都是同一母親生的。

 

以文先生於西元1943年於日本中央大學,二次大前曾任日本曹達系之中西製藥工廠廠長。日本投降後,以華僑身份開發東京新宿地區;1947年新宿(Moulin Rouge)再興工程,在宮將嘉、三崎千惠夫妻、森繁久彌等人協助達成。1948年重修新宿歌伎町的地球座,上映蘇聯電影「石之花」、「西伯利亞物語」,他經營企業擴充到一百多家,成為華僑中大財團總裁,霧峰名人林獻堂先生前往日本東京常被他招待到他私人公館住宿,以文先生在日本的政壇非常活躍,如首相岸信介、福田糾夫都是他的好朋友,同年(1948)任東京華僑總會會長。1951年至1976年兼任日本華僑聯合總會會長,領導國民黨系的華僑,盡力於日台親善。1973年至1976年擔任僑選立法委員。


在立法院會期內回國,經常回故鄉,他愛護故里,看到故鄉教育落後,決定回饋故鄉子弟,民國四十七年七年捐鉅資給霧峰高級農工,學校蓋一所「錦順紀念館」,並購買樂器給各國民學校,以便成立樂隊,提高音樂水準。民國五十四年捐資給霧峰區公,籌建鄉立圖書館,到民國五十七年二月落成啟用,成為台灣省第一所鄉立圖書館; 當時副總統嚴家淦親自送匾額感謝他,為紀念以文先生熱心鄉里建設,當時省政府主席黃杰命名為「以文圖書館」。


以文先生於民國六十五年(西元1976年)三月二十六日,在立法委員積勞成疾任內過世,享年六十有四。對於其一生致力奉獻鄉里,使我等鄉民德在此宏偉舒適的環境進德修業,並對霧峰區內的民俗傳承,文化深根,帶來深遠悠久的影響,僅此深表感謝與紀念。

 

吳洛:

 

吳洛字懷書,泉州府晉江人氏。父家槐,曾任漳州鎮標千總,兄弟三人,伯仲無祿。吳洛生性孝友雍容,視諸侄如己出。


雍正十七年,以軍助咨部加銜守備,徵召不受,而以親老告歸;遂設教里中,究心經世之務。乾隆十五年,舉明經(貢生),未幾而父親棄養。嗣後來臺,遊幕於邵城。當其時,彰化設治不久,曠土荒蕪,沿山一帶,尤為肥沃。遂募佃開拓,築圳灌田,莫不親董其役。


自是丁臺、柳樹湳一帶盡成良田。阿罩霧、萬斗六等地,皆為番社之領域,草萊既闢,至者日增,並遠及南、北投莊,遂漸形成聚落,歲可入榖萬石租,而其「吳伯榮」墾號,亦名傳遐邇。

 

林石:

 

林石,號樺植。福建漳州府平和縣五寨墟莆坪社人。雍正七年(一七二九)二月十四日生。


乾隆十一年(十七四六),年十八,結伴渡臺,顧炎瘴之區,來者多樂居城邑;石獨周歷草萊,備嘗艱險,以為拓土定居計。嗣以祖母莊太孺人書至,匆遽復歸。


越七年,莊太孺人卒;窀穸既安,石年已二十五。有勸之娶者,不顧;乃令兩弟守廬墓,毅然獨行,以十九年(一七五四),復至臺灣。是時彰化開闢未久,土厚泉甘,石成算在握即卜居於梀東堡大里杙莊。莊外負深山,溪流交錯,「土番」據之,每出殺人。石不畏艱難,防禦固守,購地而耕。治溝洫、立阡陌,負耒枕戈,課晴習雨,勤勞莫敢懈。數年家漸裕,拓地亦忥多。雖「番害」猶烈,幾瀕於險;然而堅毅不屈,卒底於成。三十二歲,始聘於陳氏;陳氏少於石十四歲。實冒險投荒,有志者之規範。


二十二年(一七五七)石歸展墓,議奉骸骨東遷,其弟受、總贊之,遂挈與偕行。既至,遂改葬於阿罩霧莊之前。兩弟亦先後授室,各治其業,產亦日殖,歲入榖可萬石。顧性好任卹,遇年歉,輒出倉榖以濟賑里黨之人,靡不周焉當是時,彰化縣漳、泉分野械鬥,蔓延數十村莊;石每出而排解,終不息。念此非樂土,議復歸故里;乾隆四十八年(十七八三)命長子遜攜資赴平和,謀置產避患,遜既至莆坪社,方相地築屋,得病遽逝,遂不果。於是械鬥益烈,殺人越貨以相雄長莊人林爽文,聚黨徒、立約束,有事相策應;群不逞之徒皆出入其間,眾至數萬人,爽文遂謀起事。石知之,大驚;歎曰:「此滅族事,胡可為」!往晤爽文止之,不聽。石曰:「人生欲得富貴爾,吾今幸得稍溫飽,終不忍視汝及禍;能從吾言,毋妄動,願割產之半俾汝,且以一子為汝子。」聲淚併下。爽文意動,願解眾,而眾不從,乃竄於深山。


然勢已成,終莫遏。五十一年(一七八六)遂揭旗起事,眾擁爽文為首,攻陷彰化,殺守吏;進圍諸羅,略淡水,南北俱動。石見事已至此,欲棄家走內地,命諸婦妅歸寧別父母。長媳黃氏,父為鹿港海防同知書辦,以婿早歿,女又遠去,持不可,入稟同知,禁出港。石欲道南北,而所有俶擾,路阻莫可行,乃潛匿鹿港。五十二年(一七八七)冬,大將軍福康安率師至,進復彰化,攻大里杙;爽文拒戰不敵,逃入集集內山。官軍放火燬廬舍,莊人多被捕,繫纍滿道里有何傲者,無賴之徒常告貸,雖與之而意不足。至是,伺石寓所,以語衙胥,謂林芋與爽文同宗,擁資厚,可得而利。偵者至,遂被逮。

 

石仰天而歎曰:「豎子誤我,吾固知有今日也!」五十三年(一七八八),爽文被擒至郡,諸人亦解邵待讞,訊之日,康安語爽文曰:「汝一匹夫,敢謀大逆!豈無有阻汝者乎?」曰:「眾皆欲我為王,博富貴;唯族人謀力諫不可。」具言其事。康安曰:「林某,誠善人也。」命釋之,歸其產,且與六品軍功。出獄之日,病卒旅邸。權葬於邵治之郊。初,被逮之時,產亦籍沒,至是,欲請歸,而宮中索金萬元。時方經喪亂。力薄不足以賄。遷延歲月,上下相蒙,而產竟不能歸。
乾隆五十三年(一七八八)五月二十一日卒。享年六十歲。有子六,長遜、次水、三瀨、四棣、五大、六陸。越數年,歸葬於貓羅堡阿罩霧莊之後山。

 

林甲寅:

 

林甲寅,字如圭,號寬裕。本鄉人民。林遜次子。後以孫文察有功於國,追封資政大夫,誥贈振威將軍。生於乾隆四十七年(一七五二)九月十四日。二歲失怙,由母黃太孺人撫育。六歲,遭林爽文之役,家破產沒,伶仃孤苦,與兄瓊瑤侍膝下;母子三人相依為命,瀕於險者屢次。及事平,隨黃太孺人居阿罩霧莊;稍長習賈,懋遷有無。


顧乏資,所入僅足供衣食。一夕,夢社公告之曰:「吾嘉汝孝行而性淳樸,吾座下有金十二,將以賜汝;汝其勉為之」!旦日,赴大里杙莊,途次有社公祠;入而謁之,果得金,拜受而歸。遂以此營商,往無不利。當是時,阿罩霧尚為「土番」之地,土厚而腴;然「番」愚且惰,不能耕,原田膴膴,委於草萊,乃購其地而墾之,歲入稍多,而近山一帶出產盛,伐木燒炭,又操其利。於是時瓊瑤已遷於柳樹湳莊,與阿罩霧相鄰,亦各建其業,兄弟友愛,時相往來。每念幼時事,未嘗不淚涔涔下。
甲寅既,歲可入榖四千石。道光十七年(一八三七)十月,乃命諸子各立家業,以衍宗支;十八年(一八三八)十二月十六日卒,享年五十七。


配董氏,生三子:長定邦、次奠國、三振祥。董氏生有淑德,相夫教子,故能以成其家。

 

林定邦:

 

林定邦,諱開泰。甲寅之長子。嘉慶十三年(一八八)六月二十日生。性質直,以能排難解紛於時;鄉人舉為連莊總理。時民俗愚蒙,法網疏闊,強者恣為暴戾,弱者困於憑陵;定邦內惻於心,大里土豪林和尚擄人索金,定邦往諭之,反為所戕。時道光三十年(一八五八月二十五日,享年四十三。咸豐三年(一八五三)六月某日,子文察、文明擒林和尚以歸,跪於定邦墓前,文察手刃之以祭於其父之靈。官以公牒來索罪首,文察遂到案。邑令廉得其情,故緩其獄。定邦生三子:文察、文明、文彩。

 

林奠國:

 

林奠國,字景山,本鄉人氏。阿罩霧原為「土著」居地,負山環溪,鄰鄉多鉅族,各擁一方,常有「番害」與械鬥,故人多習武藝,而奠國能統御之。同治元年(一八六二)春,邑人戴潮春謀起事,淡水同知秋日覲至東大墩,欲治之。途次,聞其勢大,遣人將邀奠國,挈鄉勇二百人往,至新莊仔莊,日覲為林日成所殺;見奠國至,又攻之。奠國拒戰,退歸阿罩霧,鑿濠固壘,聚米鹽,討軍費,為持久計。不久,日成來攻,擁眾三萬餘,斷水道,環圍三匝。時莊中丁壯多從文察轉戰閩、浙,僅遺七十六人,願同生死。次子文鳳率領,分為數隊,拒險要,而自拒於莊北。日成至,勢甚張,又以宿怨,誓必滅之。

 

曾一日陷圍數次,莊幾破,以砲防禦,自日夕至於黎明,不敢懈怠,而圍攻忥急。東勢角莊人羅冠英駐軍翁仔莊社,聞報;越二日,率二百人至,皆粵族。眾慮內變,文鳳曰:「彼來援,是愛我也,寧有是事。」椎牛饗之。出家資十餘萬於庭,曰:「諸公跋山谷,冒危險,以來護我莊。其濟,莊之福也;不濟,吾以死繼之。不腆之資,願供一醉,幸毋為賊人有。」眾日:「諾,願殺賊。」乃耦其人而守之。又一日,林氏之族之後至,約四、五百人,士氣大振。開壁出,博戰隴畝間,陣斬數百,俘數十。日成大敗而逃,自此不敢再攻阿罩霧。


時彰化既破,南北俱震,潮春、日成之黨,多至十數萬人;而阿罩霧一村落,介立眾敵之間,戰守終年,圳水又為萬斗六洪氏所遏,良田盡涸,粒米不收,發倉以賑。約沿山村莊,備器械,立約束,養精蓄銳,為規復計。同治二年(一八六三)冬,林文察以福建陸路提督平臺。奠國聞官軍至,率鄉勇數百助戰。潮春、日成次第就滅,遂與文察提師歸阿罩霧,招撫近山。其不從者,移軍討之;統理善後。事後,以功授知府,賞戴花翎。


同治三年(一八六四)四月,閩浙總督左宗棠以延平軍務危急,奏調文察內渡,奠國從。至福州,而漳州陷,下游俶擾,檄由同安規復。十一月,駐洋州。十二月,移萬松關。兩軍相持;疊接戰,互有勝負,時大軍未集,所部臺勇只五百人。一日,偕文察視壘,至瑞香亭,太平軍驟至,陷圍。

 

文察竭力奮鬥,所部多死傷。顧奠國曰:「若為國家大將,義當死;阿叔可破圍出,毋俱歿。」奠國不可。文察復迫之。於是奠國收拾殘軍以退;而臺勇乏餉,未能歸。至福州見大府,請餉九千兩,為遣散費。總督慶端不許,令待命。已而索賄二萬金,文鳳請予之,不可。曰:「吾為國家效命,率子弟赴疆場,糜財固不足惜;而彼反以功為罪,此胡可者?自吾與鄉里五百人而西,今所部多沒,吾則獨歸,又何面目以見父老乎?」遂以家事委文鳳,命各恤其家,而自留福州。越十七年卒。誥授朝議大夫,追贈奉政大夫。子三:長文鳳、次文典、文欽。

 

林文察:

 

林文察,字密卿,本鄉錦榮村人;前清官至福建陸路提督。生於道光八年(一八二八)元月 十九日,卒於同治三年(一八六四)十一月三日,得年僅三十有七。祖籍福建省平和縣,其先世林石於乾隆十一年來臺,初居於大里杙,後遷至阿罩霧(今霧峰區)。世代業農,父定邦為鄉甲首,負俠重義,里閭依重之。


咸豐四年(一八五四)五月,隨北路協副將曾玉明征伐小刀會有功,旋獎以六品頂戴,以遊擊分發福建補用。九年,閩浙總濬王懿德檄帶臺勇會剿建陽。翌年平建寧、汀州之亂,握參將,換花翎,賞固勇巴圖魯名號。復助餉加副女肘銜,文察所部臺勇皆鄉里子弟,樸訥武勇,肝膽相照,故能以寡敵眾,屢建奇功。是時兩江總督曾國藩以查辦閩浙總督慶端各款,疏稱:「閩中健將,以文察為最,克復邵武、汀州,皆獨力打仗,不避艱險。」上嘉其勇敢善戰,諭慶端妥為調遣。十一年(一八六一)七月,補四川建昌總兵。十二月調福建福寧鎮總兵。


同治二年(一八六三)六月,閩浙總督左宗棠,以文察廉樸勇敢,奏署福建陸路提督。當是時,臺灣戴潮春抗清事起,殺官憲佔據城池,南北震動,蔓延所及勢如破竹。


左宗棠疏言:


「臺灣一郡,遠隔重洋,居民多係泉、漳及廣東占籍。每村築土圍,栽植栗竹,根柢盤固;有碉堡之固,而無修築之勞;槍彈丸,不能飛入,縱火不能延燒,以故恃險、恃富,易肇亂萌。文察籍隸臺灣內山,素稱能戰;請飾酌帶本標得力弁數百渡臺,號召舊部,並統領各軍,刻期攻剿,以靖海疆。」詔如所請。尋令署理福建水師提督,責令迅速赴臺剿辦。十月,以文察已攜陸路提督印信赴臺,命毋庸兼水師提督。十二月,抵臺,馳赴嘉義,偕護理水師提督曾元福議進兵。

時戴萬生與其魁林戇晟踞彰化、斗六間,上下百餘里,皆其藩籬;文察促曾文福進石龜溪,親督游擊白璊等攻斗六。萬生欲由彰化援斗六,勢頗張;即馳告臺灣總兵曾玉明等迅攻彰化,克之。先是,文察甫入臺,宣示威德;抵嘉義後,派員紳赴各鄉勸導。數日間降者二百數十莊。及彰化既復,敵皆聚斗六,固壘死守,以附近之小溪洲、鴨母寮等三十餘莊為聲援。文察分軍為十隊,約期分,出以大砲擊之。密令軍中揚言彰化復急,將分兵往擊。次拔隊行;及夜,偃旗幟,設伏於蔗林。敵出斗六來擊,伏兵盡起,敵首尾不相顧,遂拔斗六。戴萬生已先期走彰化,與林戇晟聯絡各莊。旋文察移師彰化,乃定。三年(一八六四)正月,戴萬生勢窮,欲竄內山;旋懼罪自投;兵備道丁日健殺之。

進圍林戇晟於四塊厝莊,死傷甚多;乃築砲臺以困之,晝夜轟擊,遂下之。戇晟被殺。四月,閩浙總督左宗棠以延平軍務危急,奏調內渡。然全臺尚未平,文察軍於家。日健劾其縱騷擾,命宗棠勘之。十月,至福州。巡撫徐宗幹疏言:「文察赴調延緩,實以夏秋多颶,重洋難渡,請免議處。」從之。文察內渡之際,僅率臺勇五百,不足戰,請宗幹濟師。已而漳州破,下游俶擾,檄統全軍,由同安規復。十一月,駐洋州。距漳州城三十里。時太平軍已陷武平、永定,南竄平和、雲霄,北擾南靖、岩龍,文察派游擊許忠標扼南路,以守備林向日率舟師泊湘橋應之;游擊林榮春扼東路,已革副將惠壽駐赤嶺,萬松關應之;守備黃益龍協守安溪,調廈勇赴漳平以禦北竄。十二月,惠壽營先陷,文察退屯玉洲。尋出響水橋,獲小勝,立營萬松關。太平軍先出數千人來拒,擊走之;旋數萬至,文察督勇奮擊,鏖戰五時,敵圍忥密,寡不敵眾,文察躍馬揮刀,手刃數人;突圍不能出;中槍,歿於陣。賜卹如例,贈太子少保銜,諡刪毅。給騎都尉世職兼一雲騎尉;襲次完時,以恩騎尉世襲罔替。

林有田:

 

林有田,名文明,字利卿,諡壯烈,定邦(開泰)之次子。文察之胞弟。生於道光十三年(一八三三)九月二十四日,本鄉早期之地主,後從其兄文察轉戰閩浙,屢建功勳,累官至副將,誥授建威將軍。同治九年(一八七)三月十七日因事至縣庭投質,被委員凌定國殺死縣堂,且報請撤奪官銜。時年三十八歲。其母戴氏,四度上京控告被誣,拖訟多年,未得結。「因劉壯肅公奏議」有奏雪林文明冤殺片,詳記其事。妻賴氏,閨名錫娘,號懿德,生於道光十五年(一八三五」三月初八日,卒於光緒十一年(一八八五)九月十二日,享壽五十一歲。誥授二品夫人。有妾魏、戴、張、陳四人。魏氏,閨名皆娘,號柔順,生於道光十三年(一八三三)十月初六日,卒於咸豐十一年,(1861)七月初四日,得年二十九歲。戴氏,閨名珠娘,號儉益,生於道光二十二年(一八四二)二月二十四日,卒於光緒十六(一八九)五月初三日,得年四十九歲。張氏,閨名寶。生卒未詳。陳氏,閨名淑娘,生於道光二十九年(一八四九)十一月二十六日,卒於光緒三十四年(一九八)三月初三日,享年六十歲。有六子:長朝昌(魏氏出),次朝選(賴氏出),三朝成(張氏出),四朝鑑(戴氏出),五朝斌(張氏出),六朝崧(陳氏出)。

 

林文鳳:

 

林文鳳,諱萬得,字儀卿,號丹軒。奠國之長子,本鄉中正村人。生於道光二十年(一八四)三月十四日,卒於光緒八年(一八八二)四月十九日,享年四十有三。少任俠,結交多奇士。濟困扶危,萬金不稍惜,故人爭效命。戴潮春之役既平,地方罷弊,流亡滿道。文鳳拊循鄉里,集農夫,治畎畝,構廬樹藝,眾始得息。念里人戰爭同患難,每年除夕存問,各贈百錢為壓歲,歷久不衰。同治二年十二月,「野番」出草,乘夜襲阿罩霧,文鳳聞驚,急召莊人迎戰逐之。林文明相應,亦率鄉壯扼其途;「番」不得歸,散走平疇間,其殲數十;自是不敢復犯阿罩霧。

 

同治四年,彰化縣王文棨蓄意殺文明,莊人大憤,不期而集者數千人,洶洶欲動,文鳳病在床,止之曰:「彼設阱陷我;今若此,是自投其禍也;且黑白未可知,當稍待。眾始散。初城吏以計殺文明,料林氏必擁眾至,即以圍城之罪治之。及聞是,言知林氏固有人也。兵備道夏獻綸以舊憾故,頗不懌。戴案被抄諸人亦構辭訴,凡十數起。光緒五年(一八七九),獻綸卸任至省,謁大府,請籍林氏之產。獄將興,適獻綸抵郡,病逝。泊巡撫岑毓英來臺,召視案卷,訟始結。有子二,長烈堂,次澄堂。

 

林朝棟:

 

林朝棟,字蔭堂,號又密,本鄉錦榮村人;前清福建陸路提督林文察之長子。生於咸豐元年(一八五)九月二十四日,光緒三十年(一九四)四月十四日病逝於上海,享年五十有四。

 

林氏自少好讀孫吳兵法及韜略行陣諸書;善武術,被傷左目,故里人謔稱為「目仔統領」。以世職襲騎都尉,援例納貲晉敘兵部郎中。光緒十年(一八八四),法人犯臺,欽差大臣劉銘傳蒞臺辦理防務,岑毓英知朝棟能,預為之薦,使辦團練,並率鄉勇拒戰於三貂嶺、八堵間,遂復基隆,以軍功保選為道員,旋加二品銜,賞戴花翎。

既而臺灣建省,銘傳任巡撫,益倚重之。遂統領棟字軍,委辦中路營務處,握為撫墾局局長,招撫「山番」;曾討卓蘭、大湖(皆在今苗栗縣境)、大斜崁(在今桃園縣等「番」,望風歸順者數十社,拓土數百里,清廷嘉其功,賜勁勇巴圖魯徽號。

 

命統領棟軍全臺營務處以勞積,而與墾契,許在中部沿山之野,及近海浮復地,招佃墾耕,並允全臺樟腦專賣之權。光緒十四年,清丈田畝,施九緞事起,圍彰化城,朝棟力撫亂民,捕治禍首;以致桑梓不驚,而禍亂敉平。以功賞穿黃馬掛,時以道員穿黃馬掛者,僅朝棟一人而已。乙未之役,率棟軍駐彰化,以拒日人。是年五月,臺北既失,率師北援,及至後龍,聞,日軍己至桃仔園(今桃園市),復回駐彰化,旋奉旨內渡。詔歸南洋大臣劉坤一差遣;統領棟軍防海州。尋辭歸廈門,營樟腦,未幾遷居上海而卒。

 

林文欽:

 

林文欽,諱萬安,字允卿;本鄉中正村人,林獻堂之父。生於咸豐四年(一八五四)六月二十三日,光緒二十五年(一八九九)十月二十一日病歿香港旅寓,享年四十有六。

 

林氏自遷霧峰以來,世代業農習武,至文欽始折節讀書。光緒十年,法人犯臺檄募義勇,保衛桑梓,遂集佃兵五百,駐台南,器械糧秣,悉取於家,既而調駐通霄,並捐巨款助軍。事平,以註銓郎中,分兵部武庫司候用。十四年(民前二四年),以清賦有功,加道銜。十九年(一八九三)舉於鄉,中式癸己恩科第七十九名舉人。

 

文欽性至孝,素慕二十四孝中之老萊子綵衣娛親事,築萊園於霧峰之麓,以娛養其母羅太夫人。亭臺花木,境極幽邃。自蓄伶人,春秋佳月,奉觴演劇,所以娛親者無不致。

 

林氏尤好義舉,歲用數萬金。士之出入其門者,無不事之以禮。嘗道泉州,聞連鄉械鬥,數十年不戰;遂集兩造,陳利害,糜數千金解之。十五年(民前二三年),河南饑,大府募賑,捐萬金以恤。事聞,賜「樂善好施」匾額。

光緒二十一年(一八九五),日人侵台,大府命起兵,募鄉勇千名,自備餉糈,令族弟文榮統之,駐彰化。既而下詔,文武多去,四郊俶擾,分邏各地,故無盜賊患。既見勢蹙,謀內渡,而母老不堪涉風濤,匿跡銷聲,居於幽翳。

 

初台灣巡撫劉銘傳經理番疆,而中路以樟腦業為大,文欽乃偕從子朝棟合墾沿山之野。東至番界,北沿大甲溪,南及集集大山,延袲數十里,番害稍戰而產亦日進,為輸出樟腦於香港,在港設有棧房,故常往來於台港間。光緒二十五年(民前十三年)秋赴港治療痔疾,為庸醫所誤,遂病逝客邸。

 

曾君定:

 

曾君定,本鄉人氏,祖籍福建省永定縣太平寨,先世來台,在丁台、南勢附近拓殖,遂蔚成奉地鉅族。曾氏天資剛毅,好義任俠,光緒十年(一八八四)法軍侵台,隨林朝棟於基隆征剿,於是建有軍功,里人稱「曾大老」。並經營「曾慶豐」腦館。

日人據台後,參戎松居陸軍大佐之幕,挺身協助地方治安,厥功不少,並蒙日人當局授佩紳章。光緒二十四年(一八九八),是歲登庸林圮埔辦務署參事,二十八年(一九二)被命擔任霧峰區長,終其畢生,盡職淬礪,為地不辭辛勞。宣統三年(一九一一)二月卒於家,享年六十有二。

 

謝穎蘇:

 

謝穎蘇字琯樵,號嬾雲,少時亦署管樵。福建詔人。少負奇氣,善射擊,喜談兵,工詩文,精書畫,尤擅水墨蘭竹花鳥。咸豐年間來台,初主台南莊雅橋家,旋寓海東書院。迨移聘淡水板橋林本源家,嘗廬於艋舺青山宮,與淡水大龍洞士大夫遊,後又客霧峰林文察處。書法平原海岳,畫著墨無多,靡不超妙。求畫者戶限為穿,非其人不應。有求書者則興之所至,並畫與之。吳肅者嘗跋其畫曰:「宋元以來,講六法者分南北派,北派以蕭疏勝,南派以韶秀勝,吾閩詔安諸家,尺福中具有千尋之勢,視江浙諸家直駕而上之。惟每流於粗獷,故難與齊名。琯樵先生,筆力沈雄,蔚然深秀,蓋書卷氣溢於毫紙間矣。莫怪吉光片羽,吾卿皆珍如拱璧。」同治三年(一八六四)四月,林文察奉命內渡,禦擊太平軍,穎蘇參其戎幕。十月到福州,十一月駐漳州,十二月移萬松關,太平軍來攻,文察督勇奮鬥,寡不敵眾,所部死傷殆盡,援軍不至,遂陣歿。穎蘇方食,聞報,投箸起,策馬略陣,亦歿,時論壯之!

 

資料來源:台中市霧峰區戶政事務所,http://www.wufeng-house.gov.tw/index3.asp?theme=72

 

【依資料來源為報導、評論、教學、研究或其他正當目的,在合理範圍內,得引用本網站上之資訊,引用時,並請註明出處。】

 

台長: 主持人:廖淑娟老師
人氣(2,196)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教育學習(進修、留學、學術研究、教育概況) | 個人分類: 霧峰學專區 |
此分類下一篇:霧峰區風情-沿革誌
此分類上一篇:海外之音,關於江鳥飛林的林鵬飛醫師的故事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