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1-02-15 15:58:34| 人氣7,933|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98-2霧峰學,霧峰-阿罩霧&萊園-鳳梨情(採收鳳梨過程)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日期:20105/116/1

 

指導老師:林正光老師

 

參與同學:林嘉軒、洪勝群、宋豐旭、劉鴻俊、邱貝玲、陳岳宏、陳子展、何依倫

 

指導老師介紹

 

姓名:林正光老師

學歷:台中高工畢業

 

經歷:

 

台中市音樂工會常務理事

阿罩霧鄉村樂團負責人

萊園社區發展協會總幹事

亞洲大學霧峰學 學霧峰    兼任教師

曾於新加坡、馬來西亞從事音樂(薩克斯風)相關工作

 

 

 

至於為什麼老師會接觸薩克斯風,我們去老師家聊天的時候,才發現其實老師並不是一開始,就對薩克斯風有研究及興趣的。老師說第一次接觸薩克斯風是在初中的時候,因為身旁的人,大家都在玩樂器,所以老師也不得不跟大家趕流行,第一次老師是亂吹的,但是他竟然可以把薩克斯風吹出聲音來,結果被他同學的哥哥給發現,感覺他有天份,之後就常常叫老師去吹。

 

但老師那時就抱著去玩玩的心態,所以就不了了之;到了老師當兵時,那時有徵招類似康樂隊的機會,那時老師想說進康樂隊也不錯,之後老師就去考試,很幸運的也順利考入,但老師發現,那並不是康樂隊,就像是軍中的樂團兵那樣,老師剛進去很痛苦,因為什麼樂器也不會,所以人家練2個小時,他要練10個小時,才能跟其他人程度相同,就這樣一點一滴的慢慢補足,也才成就老師之後的風光事蹟。

 

 

參與同學介紹

 

 

大家好我是健康產業管理學系三B劉鴻俊,可以叫我紅茶,但我不能喝,家住在中央山脈的另一邊花蓮,是一個好山好水的地方,興趣是聽音樂、打籃球和棒球,對很多新鮮的事都充滿好奇,請大家多多指教。

 

 

Hello,我是健管3B邱貝玲,綽號是熊熊,但不是生長在台灣的黑熊啦,興趣是看演唱會跟爬山,從小一直都不敢吃鳳梨,不過聽完研究鳳梨的介紹後,也想嚐試看看鳳梨的滋味。

 

 

哈囉~我是資應3A陳岳宏,來自高雄鳳山,興趣是打球踏青,小時後在南部因為很熱,所以也很常吃鳳梨,鳳梨吃起來甜甜的,口感很好,所以這次機會,選擇鳳梨組好好了解鳳梨。

 

 

 

Hi,我是光通四A林嘉軒,家住雲林斗六,趁最後這個學期,選擇了「霧峰學.學霧峰」這門通識課程,期待可以認識到不一樣的霧峰文化。

 

 

嗨!我是光通4A洪勝群,來自彰化,會選上這門科目,是我同學的推薦,而選上了霧峰學,聽說鳳梨組也是不錯的組,所以選擇了它,霧峰鳳梨聽說很甜又有鳳梨香,所以選擇了鳳梨組,希望能嚐到好吃的鳳梨。

 

 

哈囉~我是經管一A的陳子展,看我嘴巴張這麼大,就知道我很愛吃,會選鳳梨組不是沒有原因的,尤其霧峰鳳梨不會刺舌,更是我的最愛,在減肥消食、健胃整腸方面甚至有不錯的功效,讓我更想躍躍欲試它的滋味。

 

 

大家好我是經營管理學系1A何依倫,是台中人,以前吃鳳梨吃到嘴破就不敢再吃,但是上過鳳梨組的課,才了解霧峰的鳳梨吃了既不會嘴破,而且每顆鳳梨還又甜又多汁,讓我對鳳梨的印象徹底改觀。

 

 

大家好! 我是光通4A 宋豐旭,很高興能選到霧峰學這門科目。

 

         

摘要

 

開頭是林正光老師任職經歷,基本介紹。再來是本組學生的自我介紹內容。再來是問題為了充分了解鳳梨,所以提出了幾個問題來解答,目的是讓我們,了解霧峰鳳梨的特別之處,文獻討論要表達的是鳳梨的興衰、崛起、沒落,方法以及過程是要解釋鳳梨的栽種,到收成這段過程,所需要耗費的時間或者是人力,最後是各組員對這堂課的心得分享。

 

報告背景、動機

 

霧峰地處台中縣南端,東半屬於山陵地帶,崗巒起伏,環抱村落。西屬平原,烏溪之水利,以阿罩霧圳為基幹,其支流流經此地,行程三角洲地帶,盡成水田。本鄉地形東西長14.83公里。東北屬山稍高,西南因屬水田較低,水田面積約佔全鄉總面積的四分之一。

 

本鄉氣候屬熱帶濕潤型氣候,年平均溫19.4度。面積約為2052.3171平方公里,農業耕地面積57.1247平方公里。而在本鄉為典型的農業鄉村,居民大多從事務農工作,且灌溉上非常便利,形成境內水利發達,農產富饒,農作物以稻米為主,山產水果以香蕉、鳳梨、龍眼及菌菇類為大宗。

 

 

 

全鄉農業耕地面積57.1247平方公里,包括水田22.0315五平方公里,旱田35.0932平方公里。全境中分成東、西兩部份,東部山巒區因雨水不足又多系山坡地,農業經濟以粗放,休耕或種植果樹(以荔枝、龍眼、鳳梨、香蕉、....等)為主。西部平原地區水源充足以種植水稻為主,間有煙葉、甘蔗、金針菇、木耳、香菇、豆苗等經濟作物。

 

而我們這次的報告以鳳梨為主題,親身走進鳳梨田觀察鳳梨的成長過程,雖然無法全程參與,整個鳳梨成長的過程,但卻聽了很多霧峰鳳梨的歷史演進,是經過當地農人們多次的品種改良之後,才有現在好吃的霧峰鳳梨。

 

歷史的過去演變至今,霧峰鄉的農特產品鳳梨,主要生產在萊園、桐林、吉峰村一帶的山坡地,及南北勢等平地。由於霧峰鄉土質肥沃,日照時間長,所生產的鳳梨,汁多味甜,果肉細嫩。在民國47年~77年霧峰鳳梨農民將鳳梨託付給台鳳公司,但是到了民國77年以後,台鳳公司不再收購霧峰鳳梨,從此霧峰鳳梨的果農陷入危機。現今的霧峰鳳梨交給了中盤商,去銷售或自銷自售等方式經營霧峰鳳梨。

 

為了讓霧峰鳳梨在農業銷售上有良性的成長,除了果農們本身努力之外,也需政府機關的相互協助農產業帶動發展之下,才能使農民有保障,願意繼續延續

 

這塊土地的生機。例如推動農業的補助各項目、技術指導等協助。同時結合社區營造,做一個良好的發展,使整個社區凝聚力集中,才能逐漸增加收益與農業的發展。本報告在探討鳳梨,對於霧峰的農業經濟發展上,是否為重要之ㄧ,由於近年來,有些地區的鳳梨以霧峰鄉的鳳梨名義出售。

 

但事實上,霧峰鄉農友們對於栽培鳳梨的方式,與其地區不同,因此可從外表上窺出端倪,例如,其他地區的鳳梨體積比較屬長條型,而且帶有果葉,至於霧峰鄉所生產的鳳梨,外表比較像球形,體積則比較小,而且不帶果葉,民眾購買時仔細判別,以避免買到膺品。

 

果農們並表示,霧峰鄉的鳳梨產量並不多,大都採用有機肥料,因此品質能維持一定的水準在品質甚佳下,加上種植鳳梨的果農們之後代,大多不願意繼續經營鳳梨的產業,使得種植鳳梨的技術無法被傳承下去,這是現今霧峰鳳梨受到的最大考驗之ㄧ。

 

問題與目的

 

問題:

 

對於上完這學期的霧峰學、學霧峰的社區課程後,我們想要了解的有以下幾點問題:

 

1.          霧峰鳳梨和金鑽鳳梨有什麼不同。

2.          霧峰鳳梨以後是否還會有人繼續栽種。

3.          為什麼霧峰鳳梨會讓人想去研究的動力。

 

目的:

 

當初加入霧峰學、學霧峰的社區課,我們才了解原來霧峰是鳳梨的產地,所以我們想了解霧峰鳳梨,為什麼會在霧峰有名,因為當初聽說霧峰鳳梨分成很多種類,也曾聽說過霧峰鳳梨很好吃,所以更讓我們進一步的想知道霧峰鳳梨在霧峰的發展,也能了解霧峰鳳梨在霧峰人的心目中,所佔據的地位,了解到鳳梨原來在霧峰人的口中,是如此的香甜可口。

 

文獻探討(期刊論文之相關研究或報導)

 

在文獻探討這部分,我們瀏覽了「霧峰學、學霧峰」歷屆社區課,以前同樣為鳳梨組的PPT,發現之前的同學所研究的內容,真的非常豐富,同學之前的所有介紹,都有提及原來霧峰是鳳梨的產地,以及發現鳳梨的品種分類,還有每種鳳梨分類的詳細介紹,像是台農2號、台農3號和台農17等,還有鳳梨仔的種植方法、電土的介紹與催熟的過程。

 

像是如何分辨鳳梨的軟硬等,這些都是比較普遍在歷屆做過的ppt上所展現的,而我們在這學期上課的時候,也有聽老師再次的說明,也因為看了之前歷屆所做的ppt而提出問題問老師,請老師回答並加深我們的印象。

 

而其中有一組有觀察到,比較古早時代鳳梨的集散地,這也是我們這組書面報告,所沒有感到非常新鮮的,這學期老師也有跟我們提到過,鳳梨的興盛時代大豐收產況,老師也有說到古早的鳳梨集散地,是為了台鳳鳳梨要大量收集,霧峰果農們的鳳梨所設的一個地點。

 

而之前的歷屆參與鳳梨組的討論主題,既然都有品種分類、以及鳳梨的長相、栽植方法、電土催熟、集散地…等等,那麼多相關於霧峰鳳梨的介紹,唯獨就是沒發現有「採收鳳梨的過程」這個主題,讓我們感到疑惑,所以我們請教林正光老師,並且和老師討論看看,我們選擇這個主題是否合適,而老師的回答也讓我們感到驚喜,原本以為我們會被否定,同時林正光老師說,這個主題提議非常棒,也和過去的內容不同,也是以往沒有小組做過的主題。

 

因為採收鳳梨的過程比較辛苦,採收這項作業,必須在早上五點半進行,因為清晨氣溫比較沒有那麼高,天氣比較涼爽,而且鳳梨採收後不能放置過久,否則鳳梨的味道會變質,會有酸酸的酒味。

 

所以霧峰的果農都是當天,依照市場小販所需要的鳳梨量而進行採收的,現採後馬上運至山下市場販賣。當時我們也覺得這個主題,做出來一定很棒,既然沒有其他小組參與,並製作過這個主題,這學期就由我們來挑戰,這個前所未見的題目-採收鳳梨過程,即時再辛苦,也讓我們的熱情不減。

 

方法、過程

 

第一週

 

一開始上課我們在萊園路的福德宮集合,然後林正光老師騎著摩托車,帶我們到霧峰後山的鳳梨田,到了鳳梨田,老師先大概的一一帶著我們,看每個長相不同的鳳梨,我們看到鳳梨都被果葉包起來,我們問老師為何要把鳳梨這樣包起來,老師說這樣鳳梨才可以不必一直曝曬在陽光下,避免曬傷,老師也說霧峰的鳳梨18個月才可以收成一次,每次鳳梨苗栽種下去之後可以生長三次,三次之後就要重新栽種鳳梨苗。

 

而且有些鳳梨削皮後看起來像蘿蔔一樣白白的,吃起來不好吃,也有一長出來就整粒粉紅粉紅的很好看,但卻不能食用只能觀賞。剛好我們也在工寮旁發現了這粉紅色的一顆鳳梨,也知道觀賞用的鳳梨,是可以放在供桌,求個好彩頭的觀賞用鳳梨。到了鳳梨田旁邊的工寮,伯伯們都很熱心的問我們要不要喝茶,並且削鳳梨給我們吃,也跟我們說鳳梨的種類有分,而我們第一次上課吃的鳳梨,就是剛從鳳梨田現採的台農3號。

 

第二週

 

第二週我們同樣在萊園路的福德宮集合,然後往山上出發,這次上山去到了比較高的工寮,一方面老師說因為天氣熱,可以上去比較高的工寮坐著聊天,並讓我們發問,另一方面林正光老師,讓我們觀看到對面山頭也有鳳梨田,老師說對面山頭鳳梨田已經荒廢了,因為一次的施肥錯誤,導致整個鳳梨田裡的鳳梨,都壞掉枯萎死了。

 

這時我們問老師鳳梨施肥的時間大概要什麼時候,老師說他也不曉得鳳梨要什麼時候施肥,但他說鳳梨種在山坡上一定要朝東面,因為這樣面向陽光,鳳梨曬陽光也比較會生長,這樣長出的鳳梨才會好吃。也跟我們說鳳梨,其實不能在下了很多天的雨水過後採收,因為這樣的鳳梨吸收太多水分比較不好吃,跟曬了充足的太陽鳳梨品質相比較,曬太陽的鳳梨比較香甜多汁。

 

老師還說挑選鳳梨要好吃,彈鳳梨的聲音必須要是像彈肉聲一樣響亮,肉質較硬,肉質適中的鳳梨較彈肉聲響亮,比較不好吃的鳳梨,則是彈起來有空空的聲音,老師還說鳳梨採收起來,不能放的太長久,會產生有酒的發酵味。

 

而我們這次上課要品嘗的鳳梨則是台農3號,也是農曆4~5月會成熟要採收的,老師說為了讓我們分辨台農3號跟17號的不同,台農3號的鳳梨比台農17號的鳳梨多汁且香甜,雖然台農17號的鳳梨很甜,但卻沒有台農3號的味道濃厚,我們在品嘗台農3號的鳳梨時,汁多到會噴出來且滴在地板上,也讓我們了解原來不同型號的鳳梨有不同口感。

 

第三週

 

到了第三週的時候,我們同前兩週在萊園路的福德宮,集合再前往山上,這一星期前幾天都在下雨,往山上的路有點泥濘,我們也再次到比較高的工寮,老師也同樣讓我們觀賞遠方的鳳梨田,都有白白的東西在鳳梨上,老師說那是鳳梨剛剛施肥沒幾天,這時候阿義伯剛好來工寮這邊休息,林正光老師說,我們可以請教阿義伯施肥的相關事情,阿義伯說栽種鳳梨時,要施三~四次肥才有收成。

 

每年農曆10月鳳梨栽種下去,到了農曆1月底2月初的時候先第一次施肥,農曆四月第二次,農曆六月第三次,平均兩個月施一次,農曆八月最後一次施肥完後,鳳梨還要等八個月就可以收成。

 

阿義伯還說施肥跟雨水有很大的關係,施肥要在下雨前施肥,這樣肥料才可以滲入土裡,讓鳳梨吸收到,而且鳳梨的酸度與施加肥料有很大的相關性,阿義伯跟林正光老師都說,霧峰鳳梨栽種期間都不噴灑農藥。

 

我們問老師和阿義伯霧峰鳳梨,要如何讓它催熟,是用了什麼來調節,阿義伯說是用一種台語叫「電土」的時候,這時有組員說是不是馬祖繞境用來禮炮的石頭,老師說就是那種石頭,因為他碰到水就會產生一種氣體,這時有組員跟老師,說很像是會產生乙炔。

 

我們問老師和阿義伯,有那幾種讓鳳梨催熟的方法,阿義伯說有電石水法和電石粒法二種來調節產期,電石水法就是把石頭放在水裡,使乙炔溶於水,再用這種水來灌溉,電石粒法則是把小粒的電土放在蒂頭,在一點水讓它催熟,用這兩種方法催熟鳳梨,一般8-10月用這方法處理的,可生產春果,3-4月處理的以生產秋果為主。

 

第四週

 

第四週到了社區課要尾聲的時候,這天我們一樣在萊園路的福德宮集合,不同的是我們這禮拜,在福德宮內和老師聊天,因為老師說鳳梨大概介紹完了,剩下的時間就讓我們發問問題並且分配工作,我們也和老師討論起,如果展現我們的期末報告,老師給我們很多的方向,並且語重心長的,說起霧峰鳳梨傳承的問題。

 

老師從他從剛開始上課的時候,就說了很多霧峰鳳梨的歷史,霧峰鄉的農特產品鳳梨,主要生產在萊園、桐林、吉峰村一帶的山坡地,及南北勢等平地。老師也說由於霧峰鄉土質肥沃,日照時間長,所生產的鳳梨,汁多味道甜美,果肉細致。

 

大概在民國47年到77年霧峰農民,將鳳梨託付給台鳳公司,但是到了民國77年以後,台鳳公司不再收購霧峰鳳梨,從此霧峰的果農陷入危機。現今的霧峰鳳梨,交給了中盤商去銷售或自銷自售等方式,經營霧峰鳳梨,並且中盤商要賣多少鳳梨,就到山上去現採收多少鳳梨。

 

老師說這很令人感慨,年輕人不願意走種植鳳梨這條路,讓種植鳳梨的技術沒有接班人而遺失,這真的很可惜,老師也跟我們說,他很希望霧峰的鳳梨可以有人繼續的傳承下去,讓每個人來到霧峰這塊土地上,都可以知道原來霧峰鳳梨,是霧峰在地民情很重要的一個角色。

 

發現(成果展現)

 

 

這是我們今天的主角,熱情阿義伯,將為我們示範如何採收鳳梨。

 

 

 

上圖為阿義伯採收鳳梨的動作分解。

 

 

收割後的鳳梨株,將剩餘的果葉砍除,充當肥料,當作下期鳳梨成長的養分來源之一。

 

 

阿義伯採收下來的鳳梨,得先用手指彈一彈,聽聲音分辨鳳梨品質。

 

 

 

收割後鳳梨的擺法,頭朝上尾巴朝下,避免鳳梨湯汁從頭部流出,味道變質。

 

 

 

這顆鳳梨是這期採收過後的新芽生長出來的鳳梨果實。        

 

分析、討論與結論

 

鳳梨株上纏繞的藤蔓,吸引了我們的目光,為什麼看似是雜草,卻沒有除掉呢?我請教了阿義伯,據阿義伯的說法,他本身也不了解,那是哪類雜草,只記得曾經有晨跑的路人,跟他建議說不要除掉,因為雖然表面看上去是雜草,其實它的根部就類似山藥一樣,可食用,所以我們就針對這株雜草,搜尋網路資料,做以下的介紹。

 

 

     (攀爬在鳳梨株上的藤蔓類雜草)

 

看似無害在保護鳳梨的藤蔓,但大家都別被它的外表給騙了,其實它的保護是在吸收鳳梨的營養,它是什麼呢?它就是外來的鳳梨殺手-小花蔓澤蘭。

 

大家一定對這外來種很陌生,但常常登山、健行的民眾一定都知道,有一種葉子長得像狹長心型的藤蔓,攀爬在其他植物上,這就是有名的「小花蔓澤蘭」。

 

 

 

別看它小小的不起眼,一副弱不禁風的樣子,其實這種職務卻是很讓人頭痛哩!小花蔓澤蘭對林木的破壞力很強,一旦他們開始沿著植物攀爬,很快就會覆蓋整株植物和水果。

 

它具有無性繁殖及產生種子的有性繁殖能力皆強的特色,節間亦能長出不定根,這也是難以徹底根除的主因。

 

 

 

(小花蔓澤蘭的小花)

  

喜好生長在陽光與水分充足的開闊地環境,並會攀附在林木上。小花蔓澤蘭堪稱植物界的「綠癌」,被它攀附的植物,最後均因無法行光合作用而難逃死亡命運,亦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列入100種最具危害力之外來入侵物種。小花蔓澤蘭在台灣已經嚴重影響許多森林和植物的成長,也間接影響生態平衡和經濟價值。且有著極快的生長速度,在國外有「一分鐘一英哩雜草」之稱,形容其蔓莖生長的快速。

 

目前台灣的外來種植物,已經不計其數了,除了台北縣市、基隆市、新竹縣市、宜蘭縣及離島地區外,其他縣市之林地及農地,皆有小花蔓澤蘭發生,尤以中南部最為嚴重,全台發生的面積超過四萬公頃。它所危害的作物涉及頗大,包括龍眼、荔枝、椰子、柑橘、鳳梨、梅、香蕉、甘蔗、檸檬、酪梨、番石榴、蓮霧、釋迦、李、茶、竹、檳榔及苗圃…等。 

 

               

(因藤蔓雜草爭奪養分而導致敗壞的鳳梨株)

 

小花蔓澤蘭的分佈及危害,侷限於中南部,導致中南部的農產業,受害較為嚴重,由於小花蔓澤蘭主要以種子繁殖,而其種子輕且具冠毛,易隨風傳播,因此在防治上,應注重在未開花前將其防除,以避免其產生大量種子,更應定時監測與及時清除。

 

若是大家看到小花蔓澤蘭,可以隨手連根拔起協助清除,而拔起的根部應避免再與地面接觸,以防止再度生長,可以有效維護森林生態。且在保護農產業上盡一份小小心力,不要讓甜美多汁的鳳梨,讓這些外來種給摧殘了。

 

看完以上的介紹,不難想像,雖然它的根部可以食用,但我卻跟阿義伯開玩笑的說:「阿義伯,我們是在種鳳梨,又不是在種植山藥。」,阿義伯說:「丟係共咩。」,但阿義伯卻說表面上雖然把它除掉,可它依然還會再長出來,因為這種藤蔓雜草,它根部就與鳳梨根部同樣長在土壤裡,假如要除掉這株雜草,勢必得要將鳳梨株一起整個連根拔起,這也讓我跟阿義伯同樣的為這種麻煩的藤蔓雜草感到困擾。

 

成員每個人的心得分享

 

鴻俊的心得:大三下學期很開心能選到這堂「霧峰學學霧峰」的通識課程,之前聽到同班的同學說過,這一堂課可以使我們認識到,霧峰這個好山好水的地方,可以認識許多好吃好玩的地方和名產,也可以知道在地的宗教習俗和名勝古蹟,而上完了這一學期的課程,讓我覺得果然和我同學所說的一樣,沒有白白浪費學費跟時間,讓我認識了這已經待了三年的霧峰。

 

一開始所期待的媽祖繞境,原本只能看到電視上一大堆人抬著神轎遶境的場面,想不到我也能參加,參加這種浩大的盛會,使我了解媽祖遶境的各種儀式,而且每個地方都很熱情的歡迎遶境隊伍,也看到了很多不同的神明,在這端莊榮重的節日裡,都來參與,之前所不知道的習俗文化,也在這次遶境了解許多,也是霧峰學裡最印象深刻的。

 

其中之後我們這組所做的主題「霧峰鳳梨」,一開始都不知道鳳梨栽種,竟然要那麼長的時間,當我們的指導老師帶我們到山上,親自去看鳳梨,但一路上我們一直被小蚊子咬,感覺整隻腳都變紅豆冰了。

 

到了目的地,老師和果農一起跟我們解說鳳梨的種植、施肥以及採收,而且每次上山果農們,都很熱情的請我們吃鳳梨,還吃了不同的品種,每種都很多汁美味,連不愛吃鳳梨的同學也都吃上了幾口,這都是果農們辛苦栽種的成果。

 

老師還說鳳梨最好吃的時候,差不多是農曆五月,而且要選台鳳3號最甜最好吃。老師還教我們如何分辨霧峰鳳梨,因為市面很多謊稱霧峰鳳梨,如果購買時有果葉的那個就不是了,要選整個橢圓的才是。

 

我們也看到了很少見整顆粉紅色觀賞用的鳳梨,也有像扇子的,但都不能食用。在這幾次的戶外上課,使我知道了很多之前不知道的,上了老師的課讓我受益良多,可是現在栽種鳳梨的農民都以很年邁了,聽老師說最年輕的也都有五十幾歲,因為子孫不喜歡從事這種勞累的工作,以後是否還會有這樣好吃的鳳梨,希望不要只能空想。

 

霧峰學真的是相當有趣的課程,之前都沒想過選這門課,這學期要結束了,卻感覺這門課讓我過得好充實,值得推薦同學上這門課。

 

貝玲的心得:學期剛開始上霧峰學、學霧峰的通識課時,覺得心情是緊張的,對未來的課程充滿期待,當老師介紹這學期的課程內容時,有民間最關注的媽祖遶境,還有不同的社區課內容,之後每次的上課中,也學到很多東西,這些東西在課本內,是無法學到的知識,所以每次上通識課,總是抱著很期待興奮的。

 

三月霧峰學的陸續分組,為媽祖十八庄遶境的活動做準備,也在南天宮的廟裡,聽到很多不同於各方習俗的傳聞,讓我們深入的去閱讀,這塊神聖的經典習俗,平常只在路上看過很多不同的神明遶境,但這次可以親身去體會讓我覺得很新鮮。尤其活動當天5點半從南天宮廟裡出發,不同陣頭不同的儀式,還有每種習俗,都讓我在當天上課學到很多,如果沒有親自去參與,還真不知道每種遶境的意義在哪裡呢!

 

而當天每個參與的民眾,都讓我們感到很親切,不僅隨和的跟我們聊起,為什麼會有媽祖遶境的形式,更覺得我們參與這項活動很有意義,可以學到不同的事務。

 

五月剛開始的社區組會選鳳梨組,其實是想跟同學一組順便去,看看鳳梨生長的過程,小時候不敢嘗試的鳳梨,雖然不敢吃,但對於它的生長過程還是很好奇。

 

社區上課時的樂趣,現在想想還是很深刻,想起老師在上課時的講解,彷彿回到種鳳梨的那時刻,那股投入的熱忱還有侃侃而談,這些知識真的是平常所學不到的,每個伯伯待我們都很好,怕我們吃不夠鳳梨似的,切了好多的鳳梨,另外也不吝嗇的跟我們說明怎麼種鳳梨,還有鳳梨的品種跟來源等等……

 

社區課我覺得收穫很多,平常上課老師所講的鳳梨分為台農3號跟台農17號,也讓我們吃到3號跟17號的不同,也跟我們說種鳳梨,還有地質跟氣候還有很多原因能影響,並且跟我們說霧峰的鳳梨是獨一無二的,是只有霧峰的鳳梨是圓形且飽滿的,口感細緻,上完課後,也品嚐不同的鳳梨。

 

從最初不敢吃到現在,已經可以慢慢接受鳳梨,也聽老師說到以前有人因為喜歡吃鳳梨,讓他原本的病況胃癌轉好,原來鳳梨擁有豐富的維他命,可以讓大家的身體好,也讓我了解到其實鳳梨不會咬舌頭的,如果處理的好不要碰到水,其實鳳梨真的很好吃喔。

 

所以這學期的霧峰學真的學到很多,包括參與每個活動像,是媽祖遶境和鳳梨組,都帶來我對霧峰這塊土地最深的感動。

 

岳宏的心得:其實從小就耳熟能想的媽祖遶境,年年都在聽,但卻沒有一次去過,而我很榮幸的選了霧峰學這堂課,剛好有媽祖遶境這個活動,所以也趁這個活動,我也要好好了解媽祖遶境這個儀式。

 

雖然這次的遶境,不像大甲媽祖那麼的盛大,但我想除了一些設備及充裕的人力之外,剩下的應該也就大同小異了,剛開始聽到要遶境,心中感覺很新鮮,因為從小只有去拜拜,才會看到人家一些乩童,或是一些儀式的進行,這次可以親身去加入這個活動,我感覺非常興奮。

 

剛開始我們就能看到一個人,拿著竹子在那掃來掃去,打聽之後才知道那個動作,是來清除路面上的髒東西,讓媽祖經過的時候比較不會擔心,還有啟程時吹的喇叭,另外會有一群人拿著一大堆的平安符,隨著繞境的路線沿路發放,而媽祖遶境的另一個習俗,就是到一個休息地方,那裡的居民就要準備美食佳餚來宴請大家。

 

據說你的東西被吃的越多,代表你這個年都會非常的旺,所以大家也不惜成本精心準備。之後我們到了第一個休息地在霧峰夜市,那裡歡迎大家的方式也很特別,是用禮炮來歡迎大家喔,類似用水炮的東西,自竹桶中引燃然後爆炸,這樣也代表越大聲越旺的效果。

 

當然途中有非常多的陣頭,七爺、八爺抬轎子的非常的多,之後到了霧峰樹仁路,這他們又來了一段炸轎的儀式,把鞭炮推至轎底實施炸轎,而店家也會捐個功德錢,然後廟方就會到那個店家前面炸轎,大家都相信鞭炮放的愈多、炸的愈旺來年的運勢、財運也會愈來愈旺。

 

這次的活動相信大家也是感觸非常多,從前的疑問現在的疑問、從前的好奇現在的好奇,通通也都解決了,很感謝老師有這機會讓我們參加,不然我們其實是沒機會,能去那麼深入的了解的。當然宗教是自由的,但我覺得媽祖遶境已經是種文化了吧,感覺要是突然有一年,沒有辦心中也會覺得怪怪的。

 

而期末我選到了鳳梨組,其實一開始是想要吃鳳梨所以才選的,第一天開始上時我感覺,跟我想的不一樣好熱又好多蚊子,感覺鳳梨課不是就要在涼涼的地方,然後吃著鳳梨就這樣嗎,第一次上課的我,總是心理在那的吶喊著,當然之後有拿出鳳梨,塞住我的嘴,只好這件事也就不了了之。

 

但到了第二次上課,我的感覺好像就不一樣了,老師在講鳳梨的成長史,及鳳梨的興盛衰弱,感覺鳳梨就像個過氣的水果,以前大家都在種,現在是希望大家多多種而鳳梨,有哪些好玩及有趣的地方呢?聽我一一說明吧。

 

鳳梨的品種又有分下列幾項,大概有台農1號、2號、3號、17號、19號。另外還有以節氣的不同,所分出來不同的鳳梨。例如:丁阿、趴阿跟揮阿(皆為台語發音)。

 

會有這些品種在之前也說過了,是因為農民為了預防當時台農自種自收,也是為了要養活自己,不要讓鳳梨有滯銷的情形發生。還有目前市面上最有名氣的鳳梨(關廟鳳梨)多為1719號,雖然甜但沒有鳳梨的香味,之所以出名是因為產量較多。

 

而霧峰的鳳梨則是2號跟3號,較甜且沒有鳳梨尾,而其中較為好吃的是2號鳳梨,他是傳統的鳳梨,也較有香氣。會有這麼多的品種,無非就是想要讓大家嚐到最好吃的鳳梨,讓鳳梨受到大家的重視,聽說我們霧峰鳳梨的種,都是去南部屏東去買過來的,但是在屏東似乎種不起來,種出來的鳳梨都不是很好吃,但到了台中這些農民種下去之後,沒想到竟然會這麼好吃,老師也說這是因為台中地形及風向都有關係。

 

現在的年輕人已經沒人在種鳳梨了,所以預估將來霧峰的鳳梨也會慢慢的銳減,年輕一輩的都往外走,誰也不肯留下來延續上一代的工作,就只剩下老一輩的一直在支撐著。我也希望大家多多重視它,讓霧峰的好吃鳳梨傳承下去,別讓鳳梨在霧峰消失了。

 

霧峰學不只是了解霧峰的文化、歷史,我還體會到霧峰的精神,這學期上課我感覺雖然累歸累,但累的很值得。曬太陽了解霧峰的興盛到衰落,林家花園,其實讓我感觸最深的還是鳳梨小組,大家也是每個禮拜二在中午大太陽底下去了解鳳梨,但我覺得再怎麼累,也沒有那些果農及想要維護這個快遺失的物種的人還累。

 

為了要維持這個傳承,且大家也是上了年紀的人,所以真的很不容易。我也想呼籲霧峰的年輕人,好好去呵護這塊寶吧!不然等到失去了,才後悔就來不及了。這個東西不只是老一輩的責任,我們大家都有責任,不要讓這個文化給變成歷史了。

 

豐旭的心得:好奇,是多麼困難的一件事情?從誕生的當下起,對這個世界充滿著許許多多的好奇,無論是食衣住行,都是憑藉著一顆摸索,這個世界的心所完成的。然而漸漸的,當我們越長越大,了解的事情越來越多以後,好奇心慢慢的淡出了我們的世界,只有在仍懷有童貞的小朋友,才能再度看到我們,拋棄已久的好奇心。如果,一個人能常懷有好奇心,他的人生是會多麼的耀眼阿?

 

選擇霧峰學,起初只是一顆好奇心作祟,想深刻了解霧峰的鄉土民情、想體驗看看霧峰的鄉土教學,想實際走走霧峰的媽祖遶境,有太多太多的想…都是源自於一顆想玩的心、好奇的心。

 

世界那麼大,不同文化之間所產生的火花,不同世代交替下的思想,不同信仰間的融合,有無數個使我不得不參與的理由,促進了這次與媽祖的偶遇。

 

在一個許多長輩們都不看好我們,學生會參加的時間─清晨五點半,這是多數大學生正就寢沒多久的時刻,而我們秉持著風雨無阻與冒險犯難的精神,再加上對未知的好奇驅使下,拖著整夜沒睡的身體,步向了遶境的起點─草湖橋接駕。

 

在沿途行經的中正路、草湖路、樹仁路等等,可以看到許多虔誠的香客們,早已於必經之路兩旁守候多時,那種祈求上蒼的純樸之心,在現代忙碌社會中,是不多見的,尤其穿梭在大街小巷中,可以看到老一輩們,帶上晚輩站在家門口,也算是另一種的家庭團聚吧!回想兒時,這種氣氛是記憶猶新的,反觀現在即使連過年,都未必有媽祖遶境這般熱鬧。殊不知是那心靈隨著年紀成長,忘記了過節的氣氛,亦或是社會進步,人們不再重視過節氣氛呢?

 

當學分遇上繞境,這是既現實又殘酷的一段敘述。為什麼好奇,是很困難的一件事情呢?在好奇心成就一件事的背後,是有著許多努力的過程,才能有完美的結果。而多數人是有著好奇心,但卻無法正確的體驗、參與,甚至有著豐厚的感想心得。所以,要當一個好奇寶寶,並不容易!

 

體驗完這次媽祖遶境之後,讓我們覺得,信仰這種可以依賴的東西,其實也是既寄託又恐怖的一種力量,祂可以使你心靈上有個完美的依歸,並依此訓誡後輩子孫,莫因小善而不為,莫因小惡而為之。

 

牠恐怖的地方在於幾百年來,人們心靈上的依歸如果受政治操弄,很容易就變成一種戰爭的工具。例如古代的太平天國、或更早以前的黃金之亂,以及在西方的十字軍東征、現代西方面臨回教發起的聖戰,這些基督教、天主教或者是(道教?)…所發起的戰爭,不勝枚舉,然而很多都只是政治家藉由民間信仰所進行操弄的手段罷了。

 

對此,除信奉所屬宗教外,更要能跨越被操弄的局面,可以為心靈上之依歸,但心靈不能淪為政治操弄的工具,如此便有失其宗教信仰的真諦。如果所有宗教都是以世界大同為目標的話,相信很多心中的疑惑、不安與對其餘宗教的不信任,勢必都將殊途同歸吧!

 

勝群的心得:這是我第一次參與農民的活動,種鳳梨。其實這學期我們主要不是種植鳳梨,而是觀察鳳梨成長過程,從未成熟到已成熟到已經可以摘起來,霧峰鳳梨跟我想像得有些不太一樣,我以為鳳梨很大顆,鳳梨頭上的葉很大一片,可是霧峰鳳梨頭上的葉不是很大,小小的,老師還說鳳梨還有分很多種,台農幾號的,這樣分,每種鳳梨味道都不太一樣,各有各的口味,不過還是有最好吃的,還真的想給他好好品嚐看看。

 

每次去上課,都是在強烈的陽光下,非常的炎熱,梅雨季卻一次都沒碰到下雨,真的是非常的幸運,也因為這樣老師有時候,都會請我們吃吃他們種的鳳梨,以前吃的鳳梨大部分都是酸酸偏多,可是霧峰鳳梨,反而是甜甜的,還有一些鳳梨香味,跟我以往吃到的鳳梨不太一樣,讓我覺得霧峰鳳梨真的還滿好吃的。

 

觀察著霧峰鳳梨成長的過程,鳳梨的一點一低的成長,每顆鳳梨還有去把它上面葉子綁起來,讓我覺得,農民真的很辛苦,也難怪老師說現在年輕人真的很少要接這份工作,老師還說霧峰鳳梨還可能沒辦法繼續在延續下去了,讓我聽了是滿可惜的,不過我還是希望那些種植的農民,要好好的堅持下去,畢竟好的鳳梨不是一兩天就可以種出來的,還要有一顆真誠的心,不僅鳳梨原本的甜味香味,還有一股農民的人情味。希望農民們能好好堅持下去,讓霧峰鳳梨發揚光大。

 

關於媽祖繞境,這是我第一次參加媽祖遶境的活動,其實是滿開心但也滿累人的,遶境的那天起了個大早,大概4點出頭就起床了,真的是很早起床,差點爬不起來,於是靠著意志力開著車來到南天宮現場,但因為自己是開車,所以停了有點距離,看到現場非常的熱鬧,之後我們這組是路線記錄,全程跟著拍照記錄路線。

 

不過感覺是滿新奇的,因為沒有參加過遶境活動,所以特別緊張,途中繞境車隊與信眾,有時都有不同的路線,有時讓我不知道到底要跟哪裡,中途還有三次休息時間,也有供應用餐,相當不錯,不過我已經吃飽了,所以沒有特別吃,只有喝點水而。

 

印象比較深的是他們放鞭炮,真的很大聲,剛開始還讓我嚇了一跳,後來習慣了就覺得沒什麼了,最後終於到了南天宮就結束了我們的記錄作業,雖然很辛苦,不過能完整記錄一些遶境活動,真的是不錯的事情,不過真的要有充足的睡眠時間,不然真的滿累人的,不過如果還有機會還是能參加。

 

子展的心得:霧峰學、學霧峰。顧名思義;就是要了解霧峰的風俗民情和文化,才大一新生的我,就要開始去了解霧峰,感覺有點不可思議。我還體驗到媽祖遶境,如果不是霧峰學,很難有機會參與到本土文化。

 

還拿著我們這組所做的竹籠,跟大家一起環繞整個霧峰市區,雖然太陽很大,但大家對這活動的熱情,卻不會因此減少,都很團結的一起走,看到大家對媽祖的虔誠,還有人跪在地上膜拜,信仰的力量真大,把大家都凝聚在一起,這會是我人生中最難忘的經驗。

 

而好吃的我,竟然不知道霧峰特產-鳳梨,就自告奮勇的選鳳梨組,好好認識鳳梨這富含維他命B1的健康水果,體會農人的辛苦,原來鳳梨不止吃時,要削皮比較不方便,連種鳳梨也不是想像中簡單,他的葉子會割人,一不小心可能會被鳳梨傷的傷痕累累,不過也經過這些的辛苦,所以才能換來這麼好吃的台鳳3號鳳梨,最重要的是,吃多還不會刺舌呢。

 

我們的指導老師林正光老師,也都很貼心的親自下山,帶我們騎那崎嶇的山路,帶領我們去藏在最裡面的鳳梨園,還會說霧峰萊園鳳梨的故事給我們聽,沒騎到最上面,根本不知道鳳梨原來是種在那裡。

 

我原本以為是平地,沒想到是在山坡地,而且還是一大片,讓我深刻體會到林正光老師和他的工作夥伴們,為鳳梨這塊已經不像以前風光的產業,這麼努力的付出,深深感到欣慰和感動,畢竟他們也不像以前這麼有體力,年紀也不小了,付出的時間也是有限,不可能一直種下去,還是要有人傳承下去,不要讓這農業衰退下去。

 

鳳梨真的是很營養的水果,但也不能吃太多,尤其是腸胃不好的人。有許多人不敢吃鳳梨,原因是害怕鳳梨咬舌頭,讓舌頭澀澀的。營養師特別提到,可以塗抹少許鹽巴在生鳳梨上食用,或是和雞肉、米飯等食材一起烹煮,味道不錯又不會流失養分,且又能避免鳳梨咬舌頭的情況,可以安心的享受鳳梨的美味。主要還是不能讓鳳梨碰到水,這樣酸度才不會出來,就可以品嚐到又甜又多汁的鳳梨哦!

 

依倫的心得:一開始選到霧峰學這門課的時候很開心,因為聽學長姐說這門課有得吃又有得玩,後來得知要參與媽祖遶境還上社區課程,就很期待會看到什麼特別的東西。為了媽祖遶境這項活動,我可是四點半就起床了,我們先到附近的南天宮看著隊伍從廟裡出發,第一次從這麼近的距離看那些神像、神轎,還有謝神的歌仔戲,都讓我覺得好新奇。

 

我們在遶境的途中真的覺得好累,藉由這次的媽祖十八庄遶境活動,我看到霧峰鄉民的熱情,因為鄉民們不時給我們加油打氣,希望我們能夠堅持到遶境結束,還有傳統的遶境文化,都讓我大開眼界。

 

到鳳梨田上課的時候,只有感覺到好熱,蚊蟲好多,而且我還記得下山的時候,看守果園的土狗瘋狂的追過來想要咬我,還好追但一半牠放棄了,後來還迷路,最後只好問路邊的阿婆,才有辦法回到明台中學,真是個意外的插曲。

 

而我跟我的同學,我們兩個都沒有駕照,所以還要麻煩沒有課的同學,載我們到山下的福德宮集合,再請學長姐們還有老師在我們上山,每次到了禮拜二,我們都很想逃避不想上課,但是在吃過鳳梨後,就改觀了,雖然還是一樣很熱,但是一想到去上課,就有又甜又多汁的鳳梨,在等著我們還是耐著高溫去上課。

 

每次上課時,因天氣實在太炎熱,老師怕我們會中暑,所以總是帶我們到涼亭說說鳳梨的由來,在以前台鳳公司固定與農民收鳳梨,以保證農民的收入,所以農民為了收入所以種鳳梨。而霧峰鳳梨,由於土質肥沃,加上日照時間長,因此生產的鳳梨,汁多味甜,而且果肉相當的細嫩,因霧峰的鳳梨又甜又好吃,所以近年時常有其他地區的鳳梨,冒充霧峰鳳梨,霧峰所產的鳳梨,體積比較小,不帶果葉,而其他地區的鳳梨比較屬長條型,而且帶有果葉。

 

鳳梨對於現代人養生應該是好處多多。不光是林老師,還有許多默默耕耘的農人,在為台灣的農產業付出,聽老師說現在種鳳梨的果農年紀都很大了,年輕一輩的人都不願意從事這種辛苦的工作,但是想想從鳳梨苗看著它一個階段一個階段長大到結果,不是件很有意義的事情嗎?

 

科技越來越發達,生活也越來越方便,人類都依賴科技的進步以及便利性,導致越來越懶惰,稍微辛苦一點的工作就不願意去作,也許就是因為這樣,所以台灣的一些特有產業才會慢慢的消失。

 

嘉軒的心得:轉眼間,又到尾聲了,回想到這學期初網路選課時,滑鼠拉呀拉,咦?「霧峰學‧學霧峰」,猜想大概與認識霧峰這片土地的風俗民情脫不了關係吧,課程的有趣名稱當下也引起了我的選擇它的興趣。

 

起初前兩堂課是老師講解、說明霧峰學的大綱與以後的教學方針之類…等,說實話,我真的聽到打瞌睡了,只感覺似乎有「媽祖遶境」這個詞傳進我的耳朵。沒錯,就是媽祖遶境,酷耶!當學生當了那麼那麼久,第一次接觸到課程的內容,是跟著媽祖一起遶境耶。這活動勾起我一陣莫名的感動,讓身為鄉土子弟的我超期待的。活動當天,嗯嗯,果然是熱鬧之非常,我們以南天宮為出發點,一拖拉庫的人至橋頭迎接十八庄遶境的媽祖。

 

一路上炮竹聲霹靂啪啦,鑼鼓喧天呢,不管是神轎阿、還是陣頭…,從這邊繞到那頭,大街穿小巷,這種經驗至今我還是第一次體會到。

 

緊接著的課程也是全新感受,同學們要分組作社區報告呢,分類為種田組、設計組、鳳梨組…等,本人我的大腦完全不經過思考,就是它了「鳳梨組」。

 

嗯嗯,因為它看起來就有得吃阿,而社區的指導老師,林正光老師,根本就跟我阿公一樣和藹可親阿,在社區教學的這幾週課程,我們認識到了正港的「霧峰鳳梨」,例如品種、栽種方法與鳳梨的歷史…等,真的是受益匪淺,

 

哼哼!沒料想到我也會有今天,這是平常吸收不到的課外知識呀。老師與其他農友也非常熱心的招待,請我們大啖鳳梨的香甜滋味,除了不咬舌頭這點,霧峰鳳梨為何會是霧峰驕傲,我想,親口嚐過必定會明白。

 

「霧峰學‧學霧峰」,想必然會帶給往後的學弟妹更多的驚奇,接觸到霧峰這塊土地特有的文化,吸收到平常所吸收不到的課外知識,透過課程學習與報告,使「阿罩霧」發光發熱。

台長: 主持人:廖淑娟老師
人氣(7,933)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心情日記(隨筆、日記、心情手札) | 個人分類: 98學年度 |
此分類下一篇:98-2霧峰學,轉角的幸福(反光鏡再接力)
此分類上一篇:98-1 「霧峰學‧學霧峰」授課大綱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