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1-02-15 00:34:02| 人氣4,989|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98-1霧峰學‧新舊的交替:五福社區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指導老師:廖淑娟

 

社區老師:劉國珍

 

資傳4A林子騫

資傳4A王重皓

數媒4A呂明松

數媒4A江劭柏

數媒2A楊宗憲

幼教1B傅珮婷

幼教1B盧欣郁

數媒1B陳映竹

資傳4A沈奕廷

 

2010.01.04

 

參與人員介紹

 

社區老師介紹

 

劉國珍先生為五福社區發展協會的理事長,致力於五福社區的發展與活動,於95年開始加入霧峰學的教學陣容。不同於其它組的社區活動,劉國珍先生希望我們用自己的腳,去見證五福社區的鄉土民情。

 

也如同他所說,資料可以在一開始就丟給我們。但如果真的是這樣的話,五福社區對我們就只是一堂課所擁有的一次報告,全只是在文字上了解,不實地去走的話怎能完全的了解一個地區所擁有的歷史記憶。

 

  

 

參與組員介紹

 

中迷彩外套男:『我叫林子騫,資傳4A,中間那死胖子就是我,是這組的組長,為啥要給我拍這麼胖啊,怒!』

 

右二褐色外套男:『大家好,我是王重皓,小名大頭,今年貳拾又壹,資訊傳播差半年畢,請各位多多指教。』

 

格子外套紅圍巾男:『我是沈奕廷 完畢…』

 

後排長髮男:『呂明松21歲,台灣人,站立身高170CM,躺地身高30CM,體重56KG,處男。就讀亞洲大學數媒4A,目前興趣是玩遊戲,看電影,聽音樂,旅遊,聊天。謝謝指教。』

 

攝影者未入鏡:『我叫江劭柏,數媒4A,大家都叫我JUMBO,是花蓮人,個性很怪異。』

 

左前紅衣女:『歐耶,我是數媒一B陳映竹。其實我對霧峰不是很了解,因為我不是霧峰人,我是屏東人啦!』

 

最右邊長髮男:『我是數媒2A楊宗憲,這學期才轉進亞大,會選擇修霧峰學,也是認為說覺得來到這個地方,就應該多瞭解這個地方的環境及民俗風情。霧峰是一個很有趣的地方,許多旅遊景點都聚集在這,沒事去看看相當的方便。』

 

左後一黑外套女:『大家好!我的名字叫盧欣郁,是幼教一B的,請大家多多指教。』

 

左後二灰衣女:『我是幼1B傅珮婷,完全對台中的霧峰一無所知,希望可以藉著霧峰學的課程,了解更多霧峰的歷史,當然還想知道更多好吃又好玩的地方囉!』

 

研究動機

 

題目訂定

 

當繁華的農村走向舊代的一個關鍵,我們更改的不了的是這個不斷變動的時代,就算是這樣的農村形的社區,在我們不知道的時候又改變了多少了呢?因為氣候、地理位置,甚至於人文的變遷導致農場品和建築的改變等…,所以我們把題目訂為『新舊的交替五福社區』。

 

摘要

 

這份報告主要是呈現五福社區的一個歷史記憶,和組員如何用新的思維,去接觸和發掘這社區美好的一面,整體來說我們為五福社區,分成新舊兩方面來介紹。舊的偏向農民對神明信仰所建造的廟宇,和早期的住所土角厝,和農產品與富源農場品的部份。新的用比較輕鬆的方式『單車之旅』去認識我們學校,另一方面還介紹五福國小,這樣的災後重建等…所帶來的新五福社區。

 

報告背景

 

五福社區位於霧峰鄉的西北邊,為鄰近亞洲大學附近,雖然社區發展形式為農業社區,但如果好好規劃的話,也能使之成為亞洲大學學生活動的範圍。所以藉由霧峰學.學霧峰這堂課,我們就要來好好學習五福村,這個地方的人文背景,和去發覺如何讓亞洲大學的學生,能親近這個社區。

 

問題探討與目的

 

問題彙整

 

1.          五福國小是我們在五福社區,覺得不錯的一個景點,居民對於災後重建的五福國小有何看法?

 

2.          美濃瓜和香米的產季?我們組員在參訪五福社區前都十分期待美濃瓜,但正好不是這個季節的作物,那在休耕之間會種值什麼樣的作物?

 

3.          五福社區只有三角公園一個公園,整個社區也以活動中心為主要活動地,有沒有想過要增設活動地點?

 

4.          五福社區的廟宇種類繁多,這裡的居民對神明最主要的信仰為何?

 

5.          五福社區也位於地震帶上,建築在此方面是否有加強?從以前留下的古厝現今在五福社區中又是哪種定位?

 

6.          我們前往五福社區時有發現路間美麗的黃金榕樹,社區對美化及綠化有何心情?

 

7.          在社區探險時有經過幾乎沒在使用的籃球場,它有怎樣的一個故事,和是由哪裡負責維修的?

 

研究目的

 

選擇了這個題目,在我們進行了幾次社區課,才討論出幾個想做的目標:

 

一、社區為農村型社區所以想做美濃瓜和香米等農作物的詳細介紹。

二、社區廟宇種類繁多,我們想了解他的背景和祭祀的神明。

三、發掘年青人會到社區遊玩的部份。

 

基於農產品不是產期和廟宇,較不能吸引附近的大學生前往,所以我們朝向了第三個方向去構想,如果能讓農村型態的社區吸引大學生來遊玩,這就是我們最主要的目的。在集合大家的意見後,我們決定用近年來國民普便喜愛騎自行車,規劃了我們五福社區的單車路線,來吸引學校的學生前往五福社區,讓校園可以跟社區有第一階段的互動,也為後面的霧峰學‧學霧峰的學生和五福社區有更佳的互動橋樑。

 

文獻探討

 

五福農產品

 

香米香米自民國66年開始育種。民國89年由前農委會霧峰農試所郭益全博士研發成功,為紀念郭博士,陳水扁總統特命名為「益全香米」。由於在烹煮時會散發特殊的芋頭香味,加上米粒晶圓飽滿,目前被視為在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之,對抗外來米傾銷的最佳武器。

 

又因研發地在霧峰,為有別於市面上其他香米,特命名為「霧峰香米」。因霧峰鄉平原遼闊、土壤肥沃,灌溉水源引自潔淨的烏溪,且因農業試驗所、前省議會均位於鄉境,重工業發展受限,鄉內污染源少之又少,生產良質米原即具有優勢,是台中縣重要穀倉。

 

目前霧峰擁有全國最大的香米種植區,雖然香米已在全國推廣種植,仍以在本鄉栽培的香米品質最佳,為了讓全國民眾品嘗最新鮮、最優質、最道地的霧峰香米,霧峰鄉農會積極進行各項試驗與設備的改善,並透過創意行銷推廣,希望能塑造香米第一品牌的目標,樹立「香米故鄉」之品牌。

 

美濃瓜據了解,早年霧峰鄉有許多農友都是種植香瓜,農村四處可見到香瓜田,因此有人說只要一進到霧峰鄉,就能聞到香瓜的香味,後來因為市場及成本的關係,霧峰鄉香瓜產業逐漸萎縮,目前在霧峰鄉大都是零星栽培,並且集中在五福、四德一帶,而雖然產量雖然減少,但霧峰鄉的香瓜肉質甜脆,含豐富水份、維他命C及特有的香味,仍深受消費者喜愛。

 

近來有農婦將尚未熟的美濃瓜醃製,吃起來甘甜爽口,開創出新興的產業。四月到八月是美濃瓜的採收期,農民將篩選淘汰的劣級品和未成熟的果實留下來,經過特別的加工進行醃製。

 

因為早期農村生活較為清苦,受損及劣等品質水果丟掉覺得浪費,因此才發明醃製的方法,而霧峰鄉生產的美濃瓜品質優等,含有豐富水份和維它命C及特有香味。

 

雖然青色又小粒的美濃瓜,並不好入口,但這些看起來又醜又難吃的美濃瓜,經過一雙巧手的加工製作,就能夠神奇的變成餐桌上非常可口的菜肴,目前已成為霧峰鄉親特有的食物,連小孩都愛吃。

 

霧峰鄉民林正昌過去在自己的三分農田內,主要種植水稻,由於在台灣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後,今年國外的水稻可以進口,造成本土的水稻飽受衝擊,為此林正昌在二個月前開始試種香瓜,由於他是第一次種植香瓜,因此特別用心,還利用牛糞、雞糞、牛奶等材料在混雜之後瀝出汁液,再利用這種有機肥料施肥,近來採收時發現,他種的香瓜,每粒約有四斤重,約等於一顆人頭。

 

富源農場於民國50年左右開始營業,當時農場主人是林秋霖先生,主要種植木耳、香菇、洋菇為主,四、五十年前種植洋菇是當時的優勢,可以賺很多錢。但是,在20年前流行有機蔬菜,而洋菇的成本也漸漸高漲,所以在民國78年,改由老闆的兒子林森榮先生接手,改種豌豆苗。

 

富源農場總共4500,有28個廠輪流種植豌豆苗。老闆說,栽種豌豆苗的方法是無師自通的,全靠自己一點一滴的摸索出最適合的方法。碗豆種子還特地從澳洲進口,其實老闆也試過其他地方的種子,如:加拿大、美國,但因價格高、品種不適合等因素,場內只有少數不超過五名的員工,因為許多設備是自動的。

 

例如:灑水系統是全自動的,只需設定時間,每三小時灑水一次,每次灑水時間為70秒,因為豌豆苗需要大量的水分。而人工的目的主要於採收,豌豆苗成長速度很快,只需要十天即可採收。現在的營業額98%均為豌豆苗,主要批發到各地,其餘的2%是賣有機肥料,目前佔全產量的的50%,是全國最大的碗豆苗農場。

 

五福國小霧峰鄉的五福國小,學校四周田園環繞,校園一片綠樹林蔭,是一所標準的田園小學,也是一所典型的小班教學的小學校,因為它位於鄉下地區,所以資源有限。

 

建校又有四十多年的歷史,建築物當然會有點老舊,所以九二一大地震來時,五福國小校舍一部分應聲傾倒,成為村里受損最嚴重的建築物,使小朋友、村裡的人,一夕之間沒有了村民們一天辛勞後的休憩場所,小朋友也沒有了可以學習的地方。

 

在九二一大地震中,五福國小的校舍幾乎全毀了,僅剩五間教室,當時的校長,為了不耽誤學生的課業,當時的校長用最短的時間讓全校系統恢復。雖五福國小在偏僻的地方,但再重建的過程中沒有被遺忘喔,他是慈濟第一批「希望工程」的援建學校之ㄧ,於是重建時期,一切從簡,因此將全校小朋友併班上課,在十分克難的情況下恢復上課,雖是如此,但來自各地的關懷,卻讓師生感到無限的溫馨。

 

「五福」,因禍得福,隨著新校園,五福也得到了五種服報,第一福氣是慈濟認養和慈濟人付出大愛;第二福氣是建築師對校舍的精心設計與規劃;第三種是老師的用心教育;第四種是學生家長們的熱心協助;第五種是學生有福氣的使用美麗的新校園。因五福國小的校徽,讓我們學到,創新、尊重、溫馨和感恩。

 

現在五福國小的小朋友們因「希望工程」,才有今天的美夢,把學校蓋的這麼漂亮。在美麗的油菜花田中,小朋友有時穿梭校園中盡情探索,嬉戲,很難想像,這裡的建築物曾經是倒塌的,不能讀書的地方。

 

五福廟宇

 

福成宮

 

 

算是五福社區最具有凝聚力的代表廟宇,座落於整個社區的中心點,其社區活動中心則是在其一樓,在民國四十五年時建成,當時是以土角厝蓋成,屋頂則是使用甘蔗葉,然而每次雨季或颱風來時,會嚴重的漏水及倒塌可能,所以後來於民國六十九年改建成現今的樣貌,主神為神農大帝。

 

這地方也是我們每次田野調查集合的地方,進去看過不下數次,雖然每每都遇不到管理員詢問,但存牆壁及屋頂被醺黑的程度來看,絕對是在地香火非常鼎盛的廟宇之一。

 

承玄宮

 

 

 

位於福成宮對面附近的廟宇,當天是初一,所以有許多活動,難得我們有機會遇到主人(阿嬤)來訪談,阿嬤告訴我們這廟宇供奉的玄天上帝,原先是他們自家客廳的神明,後來因神明表示要再屋旁空地另建宮廟,當時他們家沒有這麼多的錢負擔建費,所幸村中每個人都很幫忙,每家都幫忙負擔一點點,讓這座廟宇得以落成,後來因濟世靈驗,漸有信眾雕塑神明來祭拜,也才有香油錢可以還給鄉親,阿嬤她很感激。

 

晉龍宮

 

 

據在地人描述,這座晉龍宮是比較新的廟宇,是在94年才遷入五福村的廟宇,原本的計畫是要訪問宮主陳金燦的,但當天初一每個人都忙的不可開交,所以就直接參考他們的資料,它原先是民國九十四年在烏日鄉設宮,後來八六年移到台中市黎明路,後因該地主予以收回才又遷到這裡,供奉有大聖帝等神明。

 

福德祠

 

 

位於五福路356號中投公路引導口,位在往台中很熟悉的ok便利商店旁,因為小小的一間,平常不會有太多的注意,但初一這天還是有許多的信徒到此上香,據說有因為中投公路經過之故,原先廟前的空地被占光,後來村長等人捐出部分土地,重新修繕廟宇以及擴建其規模。

 

聖龍宮

 

 

離五福社區比較有一段距離的聖龍宮,幾乎是在烏日鄉境內了,其供奉的主神是鍾馗,是全台唯二的廟宇之一,宮主陳杉華跟我們表示,他在10年前因神明指示避開了大劫,從而走入宗教,平常是開設國術館為業,是為承接父親的職業,由於當天拜拜很忙,很感謝還抽空出來跟我們分享。

 

進興宮

 

我們最後到的一個宮廟,其也鄰近烏日鄉只隔著一條小路,詢問之下了解主持戴萬章先生,原本是種植洋菇的,後來因故搬到此地居住,因早期人煙較少,而雕塑神明來供奉,後來成為乩童讓人問事消災,宮內供奉玄天上帝等,並已經供奉了有43年之久,剛開始我們到訪時還有點嚇到人家,當我們表示是亞洲大學來做報告後,也很大方的跟我們聊聊,讓我們感到很有人情味。

 

五福古厝

 

霧峰五福社區境內有許多古厝,這些古厝的歷史都還挺久的,大多都採用類似三合院、四合院等早期台灣鄉村房子的設計,而這些古厝大多是用紅磚頭或土瓦厝等材質興建,有的古厝雖然已經重新粉刷和打造,但還是看得出其歷史,這些古厝的住戶,有的還有居住人家,有的則因工作則租賃給別人居住或另作用途。

 

其中本人拍到的位於四德北路958號的這間古厝,裡頭感覺像是工廠,旁邊有擺一台可能是類似攪拌機或壓縮機等機器,這台機器看起來也有些年紀了,但可以大約知道這間古厝,當時應該是工廠之類的用途。此外,南投水利會霧峰工作站在五福社區這邊也有辦公室,外型也是跟其它古厝一樣為紅磚製造的老房子,可能它當時也是有其它家庭等居住,後來不住這裡改成給南投水利會當辦公室,這也是五福古厝內較為特別的一間古厝。

 

 

    

    

  

發現五福社區單車路線導覽

 

 

 

發現動機

 

同組中內的同學之前曾未接觸五福社區,這個地方以我們學校來說是去市區或出遊都不會經過的,藉由這次上社區課的機會,我們才認識五福社區;五福社區有幾的地方很有特色,也很漂亮,想要介紹五福社區給更多同學認識;這兩年期自行車的流行,最近BBS上頻繁看到同學在相約騎腳踏車,而五福社區所在的位置,大約離我們學校騎機車約五分鐘,而五福社區的地理環境,也正好適合騎車(很少汽車),我們想要利用五福社區這方面的優勢,規畫一個自行車路線,規畫一個沿路風景是很優美的、很愜意的路線,讓更多人能夠認識五福社區。

 

分析、討論與結論

 

分析與討論

 

我們接觸五福社區其實比別人少了一兩週,所以對社區的了解或許有人多、或許有人少,因為有些人都是自己課後,親自再來社區探險,由於時間短,我們所構想的東西,也希望能簡單就實現,讓我們對社區所跨出那第一步,方便於未來的人能更深入的去了解五福社區。

 

這個社區活動下來,我們從社區中學習到很多東西,但似乎這學期改變的課程方式,使得很多東西都像是實驗性質,我認為有改變進步是非常好的,我也很希望能看到這堂課,能做的更浩大,讓霧峰更加美好,但在社區老師接洽方面可能就有待加強了,像我們的社區老師會希望,所有亞大的學生或者是朝陽,相同性質的可以統一時間去找他,會使社區老師有更多方便,結合更多的人,也可以讓我們的專案更大、壯大。

 

結論

 

探索五福社區帶給我們了學習到的,並不是待在學校課堂上,就能體會的東西,我想同組的人都會有相同的感觸,為自己身為哪裡人,會希望能更了解自已所居住的環境。更讓我們了解,許多東西在自己實地走訪後,才能真正的去了解和融入。對於五福社區,我們無法解決它所存在的問題。

 

我們,使終都只是一群過客。但希望我們的報告後,能吸引更多學校愛騎單車的人,過來看看這片美麗的土地,這群熱情的村民。

 

台長: 主持人:廖淑娟老師
人氣(4,989)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台灣旅遊(台澎金馬) | 個人分類: 98學年度 |
此分類下一篇:98-1霧峰學,(心得)新舊的交替:五福社區
此分類上一篇:98-1霧峰學,光復新村區域活化推動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