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1-09-05 02:06:45| 人氣99|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從經濟不景氣看高科技產業裁員問題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過去一年來,國內企業因景氣不振或經營績效不彰,紛紛採取速成的降低成本方式,選擇直接裁員。雖然此舉能在短期內立即降低營運費用,但卻不一定解決得了問題。以迅雷不及掩耳的裁員手段,不僅加深了勞資雙方的對立,也使整個社會為此付出極大的成本。

不景氣到來,以節流降低成本

導因於市場的不景氣造成開源不足,過去企業大手筆花費的闊綽支出不復,取而代之,想盡辦法以求節流。企業最常採取的幾項節流措施,有高階主管率先減薪,也有強迫員工「無薪」休假,或是想辦法從電話、水電、紙張、出差等日常營運成本省起。為的是降低營運成本,好度過景氣的寒冬。

高科技產業以裁員面對不景氣

但這些方法,對於大部分必須以創造利潤為前提的企業主而言,看起來卻顯得緩不濟急。在無法立即滿足其「績效」的考量下,於是採取較為激烈的裁員手段。我們看到這波不景氣當中,尤其高科技產業紛紛利用機會「出清」包袱,等待景氣復甦。在燕子何時出現仍無從判斷起之際,這一波波裁員無異正式宣告,過去為人所羨慕的電子業科技新貴「苦日子已經來臨」。

求績效,以裁員為速成手段

尤其今年三月開始,可說是台灣企業裁員的高峰期。先是宏碁集團毫無預警之下,裁掉四百多名員工;接著國巨有七百到一千名員工因精簡組織而工作不保。之後的神達電腦解雇一百五十多位員工。還有光寶、敦南、倫飛電腦與聲稱不裁員的聯電皆相繼裁員,聯電甚至謠傳還有後續動作。一時之間整個社會瀰漫著低迷的氣氛。員工被迫捧著紙箱出走的場景,也一再上演。對企業而言,裁員是立即降低營運成本的速成手段。甚至更想盡辦法,打算把發展重心將移往成本更低的大陸。

裁員真的對企業有益嗎

我們必須老實說,裁員絕對是企業降低成本的的最下策。當景氣復甦之際,為了急速的擴展市場規模,各公司必將由人力資源過剩轉趨急需人力資源。但是在人才招募方面,有裁員紀錄的公司要比沒裁員紀錄的公司來的辛苦,也來的沒吸引力。因此,即便企業有裁員的苦衷,但如果有些成本是原本即需要投資的,企業方面是決不能省的。否則這一裁,只怕把公司的未來也裁進未知數當中。切忌抱著有錢不怕請不到人的心態,畢竟人的價值是從經驗而來的,適當的人才是需要訓練的。而企業培訓員工的過程中,同樣也付出了成本,輕易將人才拱手讓人是不智的,也是企業極大的損失。

裁員前應有的考量

台灣企業做事喜歡求速效,常用短期的資訊去做長期的決策。面臨經營窘境時最喜歡從人事上做考量,但卻往往忽略企業在短期性、長遠性的策略方向。裁員茲事體大,表面看來減輕了負擔,卻讓問題繼續存在。事實上,企業發展打拼的過程中,往往容易忽略人才是公司最重要的智慧資本。裁員前應該認清企業現況,究竟是短期經濟景氣不佳所造成量能需求的減少,亦或是長期以來本身的競爭力問題所造成。如果只是單純為了人的成本而裁員甚至外移,那麼昨天移完了東南亞、今天移去大陸,明天就要移到非洲去嗎?那後天、大後天呢?企業的發展與永續經營其實是需要就長期的規畫和考量的,而產業升級更是必要的轉型目標。畢竟只追求利潤與投資報酬率,而不做人力、技術與研發等投資,終將面臨失去競爭力的一天。

面對經濟不景氣的因應之道

面對經濟的不景氣,要首重人員的訓練。擇才必須嚴格,而且施以訓練養成,以求最佳附加價值。再者,經營眼光要放遠,企業無論是擴廠或裁員的每一個動作,都要按著策略發展與強化核心競爭力方面去執行,如此才能豎立企業始終如一的無形資產。即使必要裁員,也必須讓員工了解為何被裁,做法上更要合乎情理,才能安定人心。最後要積極投入研發,這是最佳善用公司剩餘資源投入產業升級的機會,加強核心競爭力與預做景氣來臨準備。如此,方能在景氣回春的一天,成為慾火重生的鳳凰。


本文共同著作人為楊舜仁先生,並發表於國內專業期刊
楊舜仁先生除自創工作室外
目前擔任中華民國專業經理人協會與中國生產力中心
電子商務策略規劃與個人知識管理講師與相關顧問工作
目前Simon亦為該工作室一員


台長: SimonSays
人氣(99)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心情日記(隨筆、日記、心情手札)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