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8-07-24 08:22:07| 人氣1,880|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三學講堂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文:安慧法師  本文刊於三學講堂創刊號

一、前言

法不孤起,仗緣方生,會在中壢成立三學講堂,是因緣。印順導師曾說:「我如一片落葉,在水面上流著,只是隨因緣流去。流到盡頭,就會慢慢的沈下去。人的一生,如一個故事,一部小說?。」或許這也是我的因緣,三學講堂的因緣是我修行故事中的一部份。希望這個故事,能和佛陀正法相應,能用佛法的戒定慧,六度四攝等來利益眾生。三學講堂位居中壢市區,具有方便性的大優點,現代人非常忙碌,想要學佛又兼顧家庭及事業,實在不容易。講堂的特色卻能兼而顧之,能夠「離塵,不離城」。

講堂成立的宗旨,主要是以「教育」為主,這又分為佛法的教育,以及世間法的教育,講堂的課程也兩者兼而顧之,這也呼應了古德所說:「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此外為照顧清寒貧病之弱勢,所以講堂課程目前都是免費教學,讓大家能快樂學習,歡喜成長。「弘法是家務,利生是事業」,弘法利生本是出家行者所應作的事,期望三學講堂所作所行也是以弘法利生為主,講堂成立一年,蓽路藍縷,驀然回首緬懷過去人、事、物,有許多令人感恩、感動、感念、感謝與感懷的地方。在此把三學講堂過去成立的艱辛、現在推動的現況,未來的成長目標,略作一文,以利大眾瞭解三學講堂。

二、三學講堂的過去

講堂現址,是由劉明祥菩薩所提供,也是劉明祥菩薩為一圓已亡故的同修范姜秀英菩薩的願望,范姜菩薩生前即發願要把講堂現址提供作佛教講堂。范姜菩薩從少女即學佛,是一位精進虔誠的佛教徒,並長期護持佛法,廣結善緣。

和劉范二位菩薩相識結緣,要追憶至筆者就讀福嚴佛學院高級部及研究所時,當時因為白天就讀佛學院,晚上就讀夜校,因太勞累引起肝發炎,劉范二位菩薩在苗栗大湖的山上有小木屋,當時因其女兒芬珍的引介,因緣際會而到山上調養身體,因而結識劉范二位菩薩,生病期間也受到二位菩薩的照顧。這一段生病調養的因緣,間接成就了現在的三學講堂的成立,感恩二位菩薩!

劉明祥菩薩提供出現址的四樓及頂樓後,便開始計畫整修,這是一棟近四十年的舊房子,為了符合佛教講堂氛圍,內部格局須作大幅修改。此時幸賴其大女兒芬蘭的大力支助及十方大眾布施,成就了這個十方道場。講堂經費是十方善信所布施供養,所以也歡迎十方信眾來共修增上。

有了些許經費後,便陸續開始整修,整修期間皈依弟子善安及善巧算是最大功臣,她們默默的付出,也見證了成立講堂的艱難。未整修前,這棟房子約快10年未有人居住,所以相當凌亂,加上敲打下來的磚石瓦礫相當的多,即便是男眾的體力,要來整理裝袋運送至樓下,亦是很大的負荷,這些粗重工作善安及善巧一概攬下,尤其在炎夏的酷暑,常是中午沒休息而忙至日暮,且維持數月之久,這兩位開山元老,辛苦至極,這可從本學刊另一篇「講堂整修的過程」一文中窺探一二,至誠感恩他們!

講堂要以何立名呢?一直希望講堂名稱要和「道次第」有關,某次南下「皓月精舍」探望病重的如恆法師,將此想法告知法師,法師提議以「三學講堂」為名,經幾位法師研討之後,便定名為「三學講堂」。上如下恆法師生前對我非常關照,我想就以此「三學講堂」紀念這位精進的法師!

三、三學講堂的現在

(一)講堂的設施

講堂目前有四樓與五樓可供使用,四樓主要是上佛學課或專題演講為主,約可容納50人;五樓則適合念佛拜佛共修、禪坐共修、開會,或是上瑜伽等課。目前四、五樓都設有投影設備及冷氣,修學的環境非常好。

四樓有一部大藏經,及一些佛學專書,可供大眾借閱研讀。此外四樓櫃台有一部電腦可供上網及佛學資料查詢,這些軟硬體設施都有助於佛學的增上。

如果累了,也可到五樓空中花園稍作休息,或一杯咖啡,或一杯茗茶,溶入法乳之中,能讓人迅速的消除疲勞。

(二)講堂的義工菩薩

講堂成立一年多,能夠順利轉法輪,利益眾生,必須感謝三位皈依弟子的大力護持,其中二位是從講堂成立前便護持的善安及善巧。「善安」是講堂的靈魂人物,講堂法務繁忙,她都能指揮若定。她的特點是包容力、親和力強,所以接引了許多人來親近講堂、學習佛法及皈依等。善巧是人如其名,作事善巧俐落,作事品質與效率又快又好,令人讚嘆的是善巧已背完《成佛之道》的三乘共法,大乘不共法只剩些許偈頌未背完。善安、善巧是既盡力又忠心的好幫手,二位菩薩能力強,配合度高,又兼具佛法氣質,講堂大小事情,她們總能迎刃而解,也印證了同心協力的重要。另一位重要義工是「善心」,她是講堂的最佳化粧師,她把講堂打掃得窗明几淨、一塵不染,讓每一位來講堂的眾生,有如步入莊嚴淨土。這三位菩薩有如寶鼎的三足,讓講堂穩定堅固,不畏任何風雨。

還有幾位義工也付出很多,如講堂整修初期,善淀、善羚在水電配置及拆卸舊裝潢上承擔許多;講堂成立初期,善果兼作文書及各項清潔,非常辛勞;善寶則是對大寮工作也常發心;另外插花班未開課前,愛玉居士幾乎每星期都來插花莊嚴道場;最令人感念的是全能維修義工卓訓興居士,所有維修事宜幾乎他都包辦了,他有一副好手藝及好脾氣!

(三)長期課程推動

講堂是以教育為主體,目前課程的推動,非常的豐富多元,有長期、中期、短期的課程;有佛法、非佛法的課程;有成人、有小孩的課程,課程的順利推展是最令人欣慰之處。

1.《成佛之道》

弘法利生是艱難的,也因為艱難讓我們更珍惜因緣。講堂剛成立,首先開課的是由我教授的《成佛之道》,及善巧老師的易筋經、八段錦的健身課,這二種課是希望大家能「身安」且能「道隆」。《成佛之道》目前已講完〈皈敬三寶章〉、〈聞法趣入章〉、〈五乘共法章〉,並開始講解三乘共法,經一年的法雨滋潤,看到大家對法義的成長,也慢慢建立佛法的正知正見,並能把佛法實踐在生活當中,令人欣喜。《成佛之道》是一部有修道次第的專書,值得大家深入了解及實踐。佛學課程是講堂最為注重的,以後會陸續開設一系列的精彩課程。

2.《學佛行儀》

講堂剛成立,來上課的很多都是初學佛,因應眾生根機,所以開了「學佛行儀」,加強大家對佛門禮儀的基本常識,從如何稱呼,如何禮佛、拜佛等開始學習,其實很多學佛已久的居士,也不知佛門基本禮儀呢!

3.法器教學、念佛共修

講堂經過近一年的解門薰修學習,覺得必須解行並重,因而又開了「法器教學」及「念佛共修」,讓解門與行門相結合。法器教學邀請了福嚴大學部畢業的上宗下妙法師教授,法師教學認真,所以也激發了大家學習的意願,同學們歡喜學習,也進步神速。

4.誦菩薩戒

戒學是佛法的最基礎,講堂非常重視大家對戒學的薰修,適巧講堂有些學員剛受完菩薩戒,學員們對戒法非常好樂,所以每月有兩次讓大家誦菩薩戒。這樣的誦戒共修非常有意義,因為可以不斷的讓大家學習戒法、薰修戒法、憶持戒法,期望講堂能朝向「三學等持」的方向成長,對戒定慧都能不偏重也不偏廢。以上四種是佛學課程推動的現況。

5.兒童作文班、小學課業輔導

除了佛學課程,想到講堂也應讓小朋友有因緣親近,兒童是國家未來的主人翁,也是佛教未來的新希望。有感於現在小孩作文能力很不足,所以又開了「兒童作文班」,感謝中壢新明國小退休老師,蔣常美老師的發心,「兒童作文班」風評極佳,希望在潛移默化當中也能融入佛法。除了作文能力的提升,也希望照顧到清寒學生的各項課業,所以又開了「小學課業輔導」,招收對象是小學三年級到小學六年級,由現任國中教師陳湘玲老師指導。講堂對小朋友的教育非常重視,若有因緣還想開「兒童讀經班」,讓小朋友能多元學習。

6.紙黏土教學、書法班、插花班、素食烹飪班

藝術在佛教當中也是非常重要,為了增加大家的藝術氣質,又有蔣慧文老師的發心,所以開了「紙黏土教學」,這是一個增加創意與氣質的課程,在暑假期間尤受小朋友歡迎。另外「插花班」邀請到了梁聆瑄教授來指導,她專精於歐洲花藝及池坊花藝,學員們對老師的功力讚賞有加,老師也常有驚為天人之作出現。令人欣喜的是「書法班」,呂國祈老師專精書法與篆刻,任教於各學校及社團多年。講堂一樓的匾額即是由他所主筆。另外為了推廣素食,講堂也開了首期素食烹飪班。

7.易筋經、八段錦,及健康瑜伽

「身安才能道隆」,沒有好的身體,修行會有障礙,期望來講堂的眾生都能健康活潑,講堂成立初期就開了易筋經、八段錦的健身課,至今已持續了一年多,學員們反應還不錯,身體健康也有所改善。最近又開了「瑜伽課」,還因為參加人數太多,而每星期開為晚上及下午兩班次。看到大家因為運動而使身體健康、疾病減少,感到很高興很開心,希望大家能持之以恆。

(四)中期課程推動

上面屬於長期的課程,為了因應無法長期上課的人,在今年暑假又開了兩個單元式課程,一是以弘揚空義的《般若心經》;一是弘揚有宗的「心與51心所」的唯識課程,讓喜歡「談空說有」的人皆有所選擇,隨喜聞法增上。

1.般若心經

《般若心經》是在我國流傳最廣的一部經,經文雖簡約,但義理甚為豐富,六百卷《般若經》之深奧妙理,盡攝無遺,本經次第列舉出五蘊、十二處、十八界、十二因緣、四諦等法,總述諸法皆空之理,以精簡義理表顯般若空義。《般若心經》的學習,讓大家對空義有更深入的瞭解。

2.心與51心所

「心與51心所」的課程,是著重在佛教心理學的探討,讓大家知道起心動念的過程如何生起,如何造業,如何感果報?心的變化有那些,佛法對心心所的解析,是為了淨化自心,了解心與心所的作用與變化,才能斷煩惱證解脫,自在無礙面對生活。這兩個課程也以深度與廣度兼具的方式,增加學員們對有宗與空宗的瞭解,講堂課程的多樣化,也滿足眾生多變求新的心理。

(五)短期課程推動

1.專題演講

除了以上長期、中期課程的大力推動,講堂也不定時密集的安排專題演講,來開闊大家的視野,這一年來,1) 福嚴佛學院上淨下照院長,為大家講解了《百喻經》,2) 研究所的同學上海下隆法師專題演講「菩薩道的修學」;3) 玄奘大學講師邱英芳老師,為大家專題演說「現代心理學」;4) 專精色彩學的陳雅媛老師上了兩次「色彩能量學」;5) 此外服務於省立醫院近三十年退休的洪麗鳳護理長,也指導大家CPR急救的正確方法與如何防範愛滋與毒品等。

2.八關齋戒

八關齋戒,是佛慈悲為在家弟子所制定的暫時出家戒,講堂邀請到上海下隆法師主法,讓大家體驗受戒的殊勝功德,一天的課程中有受戒、講戒、上課及念佛共修等,蒞臨參與者都法喜充滿。

(六)廣修福報:包水餃、包粽子、 義賣、饅頭基金

除了課程上的解行並重,經論也告訴我們要福慧雙修。為了讓居士培養福報,講堂也多次包水餃供養各佛學院與道場,雖只是一個小小包水餃活動,卻也和近30個道場,及超個一千位法師結了善緣。布施與供養不一定要花很多錢,有心就能作到,印證了「成功的人找方法,失敗的人找藉口」這句話。除了包水餃,講堂劉芬珍居士有感於僧眾的營養的不足,在十年前便發起一個饅頭食品基金,供養各佛學院與道場早齋的饅頭與包子等食品,這個饅頭及食品基金,也是可以花小小錢即可廣結三寶善緣,這項有意義的供僧,也得到講堂許多人響應。

講堂整修及成立,並未勸募化緣,經費非常有限,又必須推動許多弘法利生的工作,所以義工們也發心義賣一些物品,為講堂籌募些許經費,如「善慈」曾提供過一些小佛像及藝品等義賣,「善心」在過年期間義製作了多次健康賣蘿蔔糕義賣,善果也提供自行生產的毛巾義賣,對講堂的經費來源,都不無小補。從以上所說到的包水餃供養三寶、饅頭食品基金、義賣等,看到大家在佛法上解行並重、福慧雙修,實在令人感動!

(七)社會關懷與慈善救濟

講堂內除了正規課程的學習,我們也走出道場親近眾生,眾生的苦即是我們的苦,瞭解眾生的苦,解決眾生的苦,這也是實踐大乘佛法自利與利他的大悲精神。講堂舉辦多次社會關懷與慈善救濟,如1) 關懷苗栗泰山鄉的原住民小朋友,2) 苗栗大湖廣愛教養院弱智中心的慰問關懷,3) 尖石梅花村部落貧戶發放。講堂經過幾次的社會關懷與慈善救濟,深感應該讓年青人來參與,講堂又成立「青少年社會關懷組」,讓年青人也能投入關懷與慈善的工作,4) 又至桃園三民及石門水庫附近枕頭山作貧戶關懷與發放。社會關懷與慈善救濟的工作是辛苦的,幸賴許多居士及相關廠商提供物資與種種協助,感恩無限!

(八)戶外參訪

講堂的學員,除了精進的福慧雙修,努力的解行並重,講堂也安排戶外參訪,所謂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講堂學員也參訪了法鼓山、福嚴佛學院等,讓大家對各道場有所認識。

四、三學講堂的未來

(一)展望未來

講堂成立至今,只是不顧一切的向前邁進,並沒有特別一定要完成什麼,只要對佛教有幫助,能利益眾生,便勇往直前努力的去做,如印順導師所說:「做到那裏,那裏就是完成」。走筆至此,赫然發現短短的一年,居然推動那麼多法務,慕驀然回首,走過的地方,也留下了大家精進努力的足跡。

(二)繼續不斷推動,讓正法久住

修行是不能等待的,有人問:為什麼要推動那麼多課程?為什麼要那麼累?殊不知生命是無常的,能作一點是一點,能得一滴是一滴,為了佛法的正法久住,我們應不怕苦,不怕難,不怕累,應廣積福慧資糧,因為這些都是成佛的最佳養分。展望未來,希望目前現有長期、中期、短期課程;佛法、非佛法課程都能持推動,此外只要對大家有益的課程,只要因緣具足,也都樂於成就。

五、結語

從講堂成立到現在,感恩幾位忠心的義工們長期真心相助,及十方檀越的護持,讓我無後顧之憂的大力推動佛法,也讓我安心的在講堂與佛學院兩邊教學,至誠感恩啊!這群幕後的無名英雄,才是成就講堂的重要推手。對於講堂的未來,我深具信心,因為只要是為佛教、為佛法、為眾生而發心,三學講堂的正法樂章,必然會綿延不斷的長遠流傳,也祈望這是一篇無盡的樂章,法音宣流無盡.....利益眾生無量.....



台長: sanxue
人氣(1,880)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 個人分類: 講堂過去、現在、未來 |
此分類下一篇:講堂花絮
此分類上一篇:三學講堂灑淨法會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