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8-09-05 12:48:37| 人氣775|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學習《俱舍》甘苦談

推薦 1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文:壹同佛學院‧真傳法師  本文刊於三學講堂創刊號

一、學《俱舍論》可以變聰明

《俱舍》全名《阿毘達磨俱舍論》,是學習部派教理的綱要書,素來有「聰明論」之美稱,是世親論師之作。多位老師在課堂間,都曾提及《俱舍論》的重要與殊勝,也引起自己學習的興趣,只是學習之後才發現其思想之龐大,也突顯出自己之不足。學習《俱舍》的過程中有很多的感觸,希望在這篇文章中,能不假造作的呈現出來。

二、要求完美的老師

去年,學院來了一位新老師--安慧法師,負責教導大學部「唯識」的課程,也是第一個要我們學習作講義的老師。關於作講義,是從來沒學過的範圍,所以我們慢慢摸索,學得很慢,多虧老師還有一點耐心,一次又一次的修改,看著老師批改回來的紅字越來越少,內心感到開心;可是每次交去,老師總是又發現了什麼,又會添上新的東西,所以一直改不完,我們在私底下都會戲稱老師是perfect老師。後來才知道老師是在為下學年要上《俱舍》做準備。

三、預先作講義

還在上唯識的時候,老師就要求我們開始作《俱舍》的講義,看著《俱舍》,好像看著無字天書,居然還要下標題、作科判、找註腳。頓時世界好像突然變黑暗了,而且這時候才發現,原來老師之前一點也不perfect,因為他的要求豈止用perfect就能形容!為了趕上進度,老師要求我們暑假要繼續作講義。回常住時間並不多,因為要上課,還要出坡,只好趕夜工;雖然身體疲累至極,可是怕趕不及進度,只好眼睜睜的看著師兄在睡覺,而自己卻辛苦的撐著眼皮子,看著無字天書,用著已經快停止運作的腦袋,作《俱舍》的講義,作到想砸電腦,眼看交稿的時間越來越近,而我卻還沒作完,什麼叫心急如焚這才體會到。

四、作講義與改講義

我是組長,底下有幾位組員,除了自己要作講義,老師還要我們幫組員看。心中暗自嚷著:「我不要作了,自己都作不出來了,還要幫忙看組員的講義,煩死了」。有一種衝動想隨便作一作交給老師,可是幫組員改的時候,才深深體會老師的辛苦,而且看著組員認真作過的講義,也不忍隨便亂改,所以只好用著既痛苦又堅持的心情作完它,看到這裡應該會覺得:「有那麼難嗎?」也許這只是一座小土堆,可是對一隻小螞蟻來說,它可是一座大山呢!

五、講義是共同努力的成果

也許是作《俱舍》的關係吧!我才有機會了解他人學習困難的痛苦。也才體會組員把他辛苦的成果交給你修改時,其實是對你付出了信任,而我更有責任要幫他們改好。看著他們的講義,當我知道他們不懂,可是卻沒有輕言放棄的時候,心裡面很感動;但是如果看到不夠細心的組員,也會被我退回講義。其實我不懂老師的堅持,也不明白組員的辛苦,只希望自己的堅持可以完成老師的堅持,自己的辛苦可以讓組員的辛苦沒有白費。佛法所說相依相待的緣起,也許就是如此,一份講義的完成,不是誰的功勞,因為這是共同的努力。

六、雕刻師的用心,成就了頑石

學習過程是很辛苦的,可是當我聽到常住師父跟我說一句:「看起來很不錯,嗯!給你去佛學院是對的。」聽到這樣的話,突然間覺得辛苦有了代價。這也讓我體會到:「犧牲是為了使存在顯得更為可貴,而存在卻也顯現了犧牲的價值。」老師就像雕刻師,默默的犧牲他的生命、歲月、健康,在雕刻著粗糙不堪的石頭,盼著頑石能被雕成藝術品,然而這石頭是何等難雕!耗費了雕刻師的時間和精力,雖然石頭也盡力的讓他雕刻、琢磨,可是還是痛得流下黑色的血水。頑石越來越像藝術品,而雕刻師的手卻也長了厚厚的繭,雕刻師的犧牲,成就了頑石的美麗,使其成為藝術;而成了藝術品的頑石,卻也顯現了雕刻師的價值。辛苦的老師,為了造就學生,犧牲了自己的時間和精神;頑劣的學生,為了造就自己,忍痛讓老師雕琢。也許這成長就像冬瓜的成長,雖然看不出來,可是卻一點一點的長大了。

七、在冰雪大地播種的癡漢

最喜歡印順導師說的一句話:「在冰雪大地播種的癡漢」,我們的《俱舍》老師也像這癡漢一樣,在冰雪大地裡播種,從來沒有人願意花那麼多的時間,也許,也許,種子會暗罵癡漢:「為什麼把我丟在如此寒冷的地方?還盼著我能成長。」隨著時光的逝去,寒冬過了,春陽照暖了大地,冰雪開始融化,耐過寒冬的種子也萌出鮮嫩的綠芽,癡漢不再是癡漢,種子也將會成為比其他大樹更加堅韌的大樹,因為他是一棵經歷寒冬考驗的大樹。

八、先苦後甘的學習

我們是那顆種子,是那塊頑石;而老師就是那個雕刻師、那個癡漢。種子才剛在萌芽,而《俱舍》現在也才上到〈界品〉。很多不懂和疑問,常在「不求甚解」之中度過,可是卻慢慢體會到學習《俱舍》的好處。老師常提及《俱舍》的法相分析很清楚,有助於佛法的理解,事實也的確如此。佛法一直在流變,大乘佛法承接部派而來,許多在大乘典籍裡出現的部派用語,在學習過程中,自己常用「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態度去面對,講清楚一點就是用猜的;可是學習《俱舍》之後,一個「色」字,要辨明是「色蘊」還是眼所對的「色」,每一個用語的定義都要要清楚,否則很難「意會」。如果用譬喻來說:大乘經典是藝術,《俱舍》就是科學。畢竟它是一部論書,自有其論法,所以學習的時候,腦袋會變的清晰,但有時過於繁瑣,也會變得混亂。《俱舍》過於理性讓我學的有點痛苦,像在吃還沒成熟的番石榴,很澀;但是在上其他課程的時候,我發現自己進步很多,也許這就是先苦後甘吧!

九、不斷的努力與成長

也許落葉掃不完,可是還是要掃;學習的路沒有止境,可是還是要學;成長的方式很艱苛,可是只要能成長,還是要繼續堅持。所以《俱舍》還沒上完,講義也還沒全部完成,我們就還不是堅韌的大樹,癡漢也還是癡漢,需要繼續堅持與努力。



台長: sanxue
人氣(775) | 回應(0)| 推薦 (1)|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 個人分類: 法音宣流 |
此分類下一篇:學習《成佛之道》的感言
此分類上一篇:學習「唯識學」的感言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