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3-04-29 23:31:30| 人氣46|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布萊爾的主戰論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布萊爾的主戰論

資料來源:天下雜誌2003年四月一日版

之前,在「天下雜誌」中看到一篇文章,使得我這個反戰人士開始重新思量這一次「美伊戰爭」的意義,那是英國首相布萊爾在一片下議院的韃伐聲中所作的一場演說。

美英聯軍的出兵並未獲的聯合國的准許,名不正言不順的情況之下,美國,反戰團體抨擊布希;英國,也幾乎引來政黨分裂選民走上街頭的嚴重抗爭;全球的經濟更是以下滑來反映人心惶惶……

開戰前兩天,英國國會表決前的激烈論辯中,布萊爾發表了這一篇從政以來最重要的演說。「直接、嚴峻、強而有力」<經濟學人>讚許,「即使堅決反對的人,也不禁對他的道德勇氣與壓力下的優雅風度,大表欽佩。」沒錯!看完了天下節錄的一段演說,我也不禁開始思考,布萊爾是如何使用言語的力量說服反戰議員?

身為一個政治家,當然必須要有一副打動人心的好口才,而身為一個行銷人,布萊爾在演說中所使用的技巧卻遠比開戰與否更令我關切。

以決不退讓的堅定,布萊爾不僅說服原先反對的英國國會支持對伊開戰,也為主戰陣營提出了清晰的「反海珊」論述。

以下是天下雜誌所整理的演說重點,括號內容為希音的拙見:

今天由下議院來辯論這個議題、進行表決是正確的,因為這就是民主,一種我們得以享有,但有些人猶在奮鬥爭取的權利。因此,我再次強調,我尊重所有反對者的意見。

(首先布萊爾提出的是,身為一個備受國會抨擊的主戰首相,他還是認同議案要由議院來表決的公正性,充分地讓議員們感受到被尊重。再來,他所提出的是「民主」。英國向來自翊為民主的開端,這是英人的驕傲,可是還有人在為了這些權力奮鬥,布萊爾說的是哪裡呢?我想這不證自明啊……那麼,身為民主發源地的英國是否自當盡一份力推推正在努力追求民主的小老弟一把呢?這個答案自在人心啊!若你是英國那些坐在台下的下議院議員們,你的民族心是不是已經被激起了呢?然後,他再度強調,『我尊種所有反對者的意見』,更是顯現出優雅的紳士風度。)

這是一次困難的抉擇,卻也是一次不容妥協的抉擇;命令英國軍隊退出回國,還是堅持走原來的道路?

我相信,我們必須堅持。

(和第一段一樣平緩的語氣,這一次卻透漏著不容拒絕的堅定,布萊爾說他是「抉擇」,可卻是個不容拒絕的抉擇,所以其實,和氣紳士的首相還是有其所堅持的地方。)

最大的問題,不在於「這件事為什麼與我們有關」,而在於「這件事為什麼對我們這麼重要」。此刻的英國政府,正面臨最嚴重的試煉:多數黨地位動搖,首次有內閣成員為了政策而辭職,主要政黨越來越分裂。

(布萊爾一筆點出問題癥結所在,身為一個西線無戰事的歐洲富國,遠在亞洲的一個海珊又與他們何干?可是他並不問這之間的相關性,因為對他而言,相關性早已存在,要討論只是「重要性」與否。因為這件事,所以造成英國內部也產生危機,所以這件事無庸置疑是重要的!)

平常凡事看法相同的人,因為這件事情而針鋒相對;而凡事意見相左的人,這次卻找到了交集。

為什麼這件事這麼重要?因為他的發展結果,不僅決定伊拉克政權的命運,以及伊拉克人民的未來,更將決定英國與全世界以後如何面對21世紀的安全威脅、聯合國的發展、歐洲與美國之間的關係、歐盟內部的關係、以及美國與世界其他國家的關係,他將會決定下個世代的國際政治型態。

(在這裡,他再一次強調這一件事重要性,跳脫微小的視線,布萊爾看到的是宏觀的全局,這一戰,只對伊拉克有影響嗎?在他心中的答案是否定的!伊拉克不過是個源頭,以這個點擴散開來,這一戰的影響將會波及整個世界各個國家間的關係,更長遠的是牽連到下個世代的國際政治。

因為一次世界大戰時聯合國的勢弱,所以導致二戰;戰後的聯合國仍未記取教訓,一昧採行姑息主義,所以共產坐大,恐怖主義橫行。而現在,面對海珊的小動作頻頻,聯合國還是遲遲未有進一步反應,但是布萊爾認為,若是由英美出擊,那麼至少可以有效防止下一次(也許是三戰)的發生,甚至是扭轉整個國際政治的生態,讓下個世代的國際公理獲得闡揚。

這裡我們也可以發現,要站在說服別人的有力點上,就要看到別人看不到的東西,注意到別人不會注意的細節,必須比對方擁有更寬廣的眼界,然後將你的目標昇華到一個更崇高的境界,最好是只見其音不見其影的那一種。)

聯合國1441號決議案,清楚提供了海珊一個解除武裝的最後機會,也詳細說明了海珊多年來,實質違反了17項聯合國決議。

(實質17項,看不見的有多少?)

它指出,這一次海珊必須充分、無條件、立即配合要求。他必須在去年12月8日以前,完整確實地提出所有大規模毀滅性武器的申報說明。然而伊拉克當天的申報卻是不實的。明顯地,海珊又故技重施,表面上作出若干讓步,但本質不曾改變。

(在這裡布萊爾指出,聯合國也曾對海珊發出警告,所以此次出兵雖然未獲聯合國同意,其實是已獲暗許,再一次強調英國出兵的正統性。然後以海珊「數次」狡猾地欺瞞聯合國,雖知道海珊其實申報造假,但是證據歷歷,所以聯合國依舊無法制裁,英美聯軍是替國際發揚正義來支持其論點。)

從1998年12月到2002年12月,四年當中,伊拉克不曾讓武檢人員作過任何檢查。但是去年底到今年二月,是什麼原因讓他有所讓步?是什麼因素讓他願意邀請武檢人員進入檢查,又找出了他原本否認擁有的資料,發現了他原本宣稱不存在的武器證據?

能夠讓他有所回應的唯一力量,便是兵臨城下的25萬聯軍。事實如此明顯,我們卻被告之任何動用武力的決議案都將被否決。

(為什麼海珊會軟化?因為「武力」。布萊爾以海珊連續四年拒絕武檢到最後改變態度的例子,強調海珊唯一怕的其實只有武力,所以聯合國的決議對他根本不痛不癢,然後再輔以的確清查出海珊所謂「不存在」的武器來論證其人之劣根性,最後……正義之師居然被告知不可以對一個只害怕武力的惡徒動武?)

讓我來告訴各位,我所知道的真相。

我知道,有些國家與集團正在製造、交易大規模毀滅性武器,特別是核子武器技術;有些企業與個人也在販售他們的設備與專長。我知道有些國家(大半是高壓獨裁爭權)正不計一切地想要獲取化學、生物或者核子武器能力,其中幾個國家不久即將擁有核武。

(其實真相在哪裡?對這件事我一直都是抱持著懷疑,人類的眼界非常渺小,也常常是選擇性地吸收,我們也會為不實的報導所蒙蔽,虛偽的廣告所誘惑,但是,布萊爾在這裡舉的例子卻是「人人都知道」,而他的首相地位更為他加深了例子的真實性。再來……國家想要高科技的武器難道錯了嗎?非也,錯的是括號中附註的:高壓獨裁政權,否則英美法……諸國就站不住腳了。)

我們都知道,恐怖份子在許多國家都設有秘密小組。過去兩年,就有20個國家遭受嚴重的恐怖攻擊,數千人因此送命。

(看到恐怖攻擊,第一個想到什麼?當然是去年的911,雖說過去兩年有20國家遭受攻擊,但是怕都沒有一個美國的雙子星大廈被炸來的轟動吧?若再不剷除恐怖主義者,自翊為龍頭的英國難保不會是下一個。)


<待續>

作者言:

恩……基本上來說,我並沒有特別支持戰爭,或是反戰,因為國際事件往往和複雜劃上等號,身為一芥與經濟政治大權勾不著邊的小小草民,與其想如何去「分享」別國的油田,我還比較關心明天加油的單價。這篇文章只不過希音在看到天下之後,覺得布大人真厲害下的產物。

若是將他的演說方式套入行銷手法,想必非常成功,因為他的一篇演說就是在推銷出兵,所以誕生這篇嚴肅的怪東西。因為天下節錄的非常長,所以我想我也只能分次打,希音其他的工作也都快爆啦……

感覺讀者像嗷嗷待哺的小鳥……會不停地要新文,卻又是最甜蜜的負荷。

Next page:真實而迫切的危機




希音 2003/04/27

台長: greenleaf
人氣(46)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社會萬象(時事、政論、公益、八卦、社會、宗教、超自然)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