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6-01-22 16:37:02| 人氣24|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第四十六頁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報告書目﹕
麥田捕手。(桂冠出版,2004年4月。)

報告內容﹕
一、前言。
二、作者及作品風格分析。
三、角色性格分析。
四、作品內容分析。
五、閱讀感想。

一、前言

法國批評家聖.佩甫在<什麼是經典>一文中說道﹕真正的經典作者豐富了人類的心靈,擴充了心靈的寶藏,令心靈更往前邁進一步,發現了一些無可置移的道德真理,或者在那似乎已經被徹底探測瞭解了的人心中再度掌握住某些永恆的熱情﹔他的思想、觀察、發現,無論以何種形式出現,必然開闊寬廣、精緻、通達、明斷而優美﹔他訴諸屬於全世界的個人獨特風格,對所有的人類說話,那種風格不依賴新詞彙而自然清爽,歷久彌新,與時並進。
規類以上,一部所謂「經典」作品的定位大約需要括含幾個必要的條件﹕必須不受語言文化及時空背景的限制,同時具備大環境及人類情感上的共通性,在戲劇上來說,為何英國文豪莎士比亞的戲劇作品至今能夠被歸納入文學作品而受後人擁戴學習歷久不衰?除了華麗的詞藻外,無疑正是劇作中角色性格與情節發展上存在著永恆性,重點在於「與時並進」,莎士比亞的作品無論在一百年前或是當代現今搬演都足以讓觀眾有所悸動並接受,其作品本質更可延伸許多枝節,格局寬度也保留了改編及二度創作的無限可能性。
在「美國經典文學」課堂上讀到了《麥田捕手》這本書,代表著《麥田捕手》對於美國讀者的影響,乃至對於世界上所有讀者影響甚深,足以被列為經典文學之一﹔曾看到美國社會幾段對於《麥田捕手》所評論出來的「豐功事跡」﹕據報導「每十位連續殺人犯、憤世嫉俗的青少年中有九位喜愛麥田捕手。」「百分之五十的殺人犯讀過麥田捕手。」在當時社會,師長們甚至不希望學校的圖書館中有這本書的出現﹔以上的敘述似乎不光彩,但卻證明此書捲帶著無庸至疑的強大影響力。
在此篇報告中,我將試圖探討《麥田捕手》之所以會被歸納為文學經典的原由與驗證,進而深入了解作者風格與作品欲傳達之思想內容。

二、作者及作品風格分析

時代的變遷會造就出許多偉大的藝術作品,在二次大戰的結束後,美國進入了一個全新的生活型態,資本主義的發展,生活品質的瞬間提升,步入中產階級的人數大增,使得人們在精神上與物質上產生了變形及懷疑,在資本主義之下,貧富差距的裂痕越來越寬,導致年輕一代的價值觀也漸漸產生扭曲,美國當代的青少年選擇拋棄人生的目標,開始過著墮落的生活,於是,歷史學家將他們稱之為「失落的下一代」﹔許多國家有著類似的歷史情況發生,當然也進而衍生出大量的反抗團體,例如音樂界的龐克、美術史上的存在主義、戲劇史上的荒謬主義等...融合大環境下如此叛逆不羈的精神,也或許是沙林傑小說中死命抓取所延伸而出的寬廣通達之處吧。
相較於其他作家,沙林傑文學作品產量並不多,一生共完成了十三部的小說,但被後世所大量探討的作品無外乎是一九五一年所出版的《麥田捕手》,因為《麥田捕手》與作者其他作品似乎有著議題上與精神上的連接或延伸,如同他的另幾部作品《九個故事》(Nine Stories)、《法蘭妮與卓依》(Franny and Zooey),沙林傑運用著異曲同工之妙的相同概念,以童稚的純真心靈做為武器,和與其相對立的成人虛偽世界展開搏鬥,小蝦米和大鯨魚的激烈對抗,雖然勝負結果相當清楚,但作者卻藉此成功凸顯出赤子之心的被迫害與純真心靈殘存於現實社會隙縫中的可貴性,進而為成人的虛偽世界帶來一絲絲新的溫暖與微弱的希望。
  另外,我截取一段桂冠出版社出版之《麥田捕手》導讀中關於沙林傑將東方佛教「禪」的研究套入其寫作技巧上的影響分析供為參考﹕「禪」的影響賦予了沙林傑寫作技巧上別開生面的新方向,那也是說,當作者對於一個人物或新觀念剖析時,往往接受一個極新的角度,一件平淡無奇的事物,往往經過他的處理而產生新義來。因為「禪」不過是個新鮮玩意兒,不過是一種看事物的新方法,舊眼睛的新眼光罷了。關於沙林傑「禪」的寫作特色,確實在《麥田捕手》主人翁荷頓及其他作品角色在於觀看成人世界生態的獨特角度及見解上徹底的發揮出來。

三、角色性格分析

前段曾提到關於沙林傑與「禪」間共釀出來的寫作風格,這項風格也讓沙林傑筆下的角色擁有不僅是異於常人的獨特見解,更擁有一份細膩且勇於觀察的心思﹔主角荷頓是一位現實社會中所謂的「失落的下一代」,不僅連續被退學,更染上許多成人世界的惡習,這裡姑且不論荷頓的偏差行為,他之所以離開的原因一方面痛恨他周遭種種「虛偽」的人、事、物,但矛盾的卻又是對於其他同樣不為眾人所喜愛或接納的人寄予同情,這使得讀者沒有辦法將他完全獨定在以道德表準所歸類的好學生或壞學生,因為荷頓正處於一個「曖昧的位置」,這也是《麥田捕手》書名的由來。
在崇文館出版之《麥田捕手》形容荷頓如下﹕荷頓是美國當代文學中最早出現的反英雄形象之一。他是矛盾的統一體,既有受社會耳濡目染的醜惡,又有反抗現實、追求理想的純潔。我同樣認為荷頓這角色充滿了徬徨與矛盾,尤其是矛盾,但就是因為這些矛盾逼迫在成人虛偽世界中活著的大家必須正視自己的瑕疵與卑劣﹔荷頓生長在一般的中產階級家庭,過著不虞匱乏的生活,家長也盡可能讓他接受良好教育,學校中的師長更對他抱持著鼓勵的態度(斯賓塞老先生),但他卻不甘於室,執意要衝破這道界線,沒有太多理由,純粹是因為一鼓叛逆(矛盾)的信念。
  荷頓曾告訴妹妹想成為一位「麥田捕手」︰「不管怎樣,我老是想像有一大群小孩子在一大片麥田裡遊戲的景象。成千成萬的孩子,沒有人在旁邊...我是說沒有大人...除了我以外。而我站在一個非常陡的懸崖邊。我幹什麼呢?我必須抓住每一個向著懸崖跑來的孩子...我是說如果他們跑著跑著而並未注意他們所跑的方向,那我就從懸崖邊出來抓住他們。那就是我成天要做的事。我知道那很狂,但這是我所真正想要做的事。我知道那很狂。」我們能夠想像,將麥田象徵為一片未受成人世界污染的赤子之心,而斷崖則是荷頓所謂的「大人的虛偽世界」,荷頓正是介於小孩與大人之間的界線中,不與小孩同樂,更不和大人同流河污,這是多麼孤獨卻擁有偉大情操的一個雄心。
《麥田捕手》之所以被列為禁書,必然是因為內容粗俗(數次退學、翹家)、言語叛逆(粗話連篇)、行為不規(酒吧、召妓)等,但有趣的是,當荷頓(一位即將脫離稚氣步入成熟的青年)運用這些社會產物所帶來的惡習試圖捍衛童稚的純真,著實讓讀者開始思考,社會抵制《麥田捕手》一書的原因為何?究竟是因為畏懼自身的醜態被公諸於世,還是無法面對如此直接了當的赤裸指控?

(續四十七頁。)

台長: 戲菌
人氣(24)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