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5-11-24 14:08:23| 人氣402|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比利時的孩子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比利時位於法國,盧森堡,德國與荷蘭之間,西北邊面臨北海,國土面積比盧森堡大很多,但只有接近法國面積的十八分之一的大小,除了從地理位置上跟法國很親近,在歷史上,他們彼此甚至曾多次成為一家人,尤其西元十五世紀曾被隸屬法國的勃艮地公爵及拿破崙時期的法國(1794-1815)統治過兩次影響最大.前者相當尊重其固有傳統的文化的保存,但仍受當時勃艮地地區盛行的法蘭德斯文化(Flamande/Flandre)的影響很深,從比利時的法蘭德斯建築風格跟偏好紅綠等重色調,跟法國北部地區諸如里耳(Lille)或阿哈(Arras)等都市稍做比較,就可以明顯的看出互相的影響結果;後者卻以殖民統治者嚴峻的姿態,對比利時作軍事化的管理跟嵌制其語言及其出版文化的自由,並深受同時期的英國工業革命文化的洗禮,直到1815年由荷蘭奪得比利時的統治權而告一段落.因此,我們可以想見,法國文化曾如何的在比利時人身上發生重大的影響,直到今天比利時人的語言還是以法文為主.
在這樣背景下,讓今日的比利時跟法國之間有許多的相似點,也讓他們彼此之間有諸多的合作機會,今年坎城影展勇奪金棕櫚獎的比利時電影"孩子"(L'ENFANT)就是兩國資金合作的產物,這部電影是由現年五十多歲的達頓兄弟(Jean-Pierre et Luc Dardenne)完成法文劇本,並身兼監製及導演而完成的作品,是他們繼1999年以"Rosseta"這部喜劇電影摘下他們第一座金棕櫚獎,相隔六年再度得到該獎項的作品.這部電影探討的正是歐洲普遍存在的移民邊緣化社會的問題,從導演選擇取景的地點跟主角居住環境,公寓內的擺設,一眼看去,就知道導演想要表達都市郊區人民被邊緣化的意圖非常強烈,在歐洲這是很普遍的一個問題,許多歐洲都市的郊區發展落後,郊區的人們普遍找不到工作,以最近在巴黎郊區發生暴動造成國際震撼的區域為例,該區移民的失業率超過50%,全法國最貧窮的人口數的80%就居住在該區域,被社會的主體刻意將之邊緣化,而且做許多不合理的控制跟盤查以作為壓制該區域發展的手段,社會問題層出不窮,竊盜強劫及毒品販賣的情況非常嚴重,由於他們找不到個人發展的機會出口,普遍覺得教育對他們的未來並沒有幫助,許多10-12歲的小孩,因此走入歧途,因為他們光是幫毒梟把個風,一天就有50歐元的收入,或者到地鐵裡頭做扒手,不然沒工作根本活不下去.這部電影所描述的正是歐洲目前最黑暗卻必須面臨的社會實況.

達頓兄弟對邊緣人的角色一直抱持非常大的興趣,不斷的從報章雜誌上的各種報導去挖掘他們想要的故事藍本,經過很多次的討論修改,才誕生他們的劇本,而且他們在選派角色的做法上,跟絕大多數的導演風格迥異,喜歡在他們的工作室獨立尋找生面孔,在電影拍攝期間,並要求所有演員跟工作人員住在一起,培養情緒並按照計畫逐步的拍攝完成.他們的個人工作室規模超乎想像的小,包括他們自己兩人,工作人員全部才五個人,只有在電影拍攝期間才會增加需要的人手,但最多也不會超過二十人,拍攝期間,為了電影製作的品質,尤其在情感的表現力道上非常著重,即使演員NG連連或表現不夠完美,他們會讓演員一直試著去抓住演出時的感覺,即使超過幾十次也沒關係,為了一個鏡頭的完美呈現,最多曾取鏡高達六十次之多,跟男主角合作強盜被追逐逮捕的那個小男孩的演出非常出色,尤其最後一幕,男女主角哭泣的那一幕,真是令人感動,可惜飾演警官的Olivier Gaumet是法國非常實力派的演員,他的精采演技在這部電影沒有得到發揮.(圖片來自Marie Claire Maison法文版,巴黎地鐵週刊A Nous Paris及該電影劇照)




台長:
人氣(402)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 個人分類: 法國生活一二三 |
此分類下一篇:NIKI DE SAINT PHALLE
此分類上一篇:蔚為時尚的野餐文化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