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7-06-27 21:14:42| 人氣90| 回應0 | 下一篇

軍訓報告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巴頓

  在人類空前慘烈的歷史浩劫--第二次世界大戰當中,傑出軍事將領的涌現猶如雨後春筍。在這璀璨的群星之中,美國陸軍四星上將小喬治巴頓是一位及其特殊的歷史人物,對於他,軍界和學術界歷來有不同的歷史評價。許多人認為:“巴頓將軍是一位統率大軍的天才和最具進攻精神的先鋒官”﹔“他是美國的首席坦克專家”﹔“巴頓是二十世紀的拿破侖”。同時也有人指出:“巴頓勇猛有餘,智謀不足”.“他驕傲自大,華而不實”。但無論怎樣評說,人們都一致承認:巴頓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美軍最有作為的高級將領之一,他以一往無前的英雄氣概和驚人的戰績而載入史冊。

1942年11月,美英在法屬北非登陸,巴頓被任命為西部特遣部隊總指揮,在這場有驚無險的作戰結束後,他便當了美國駐摩洛哥總督。此時,隆美爾仍在突尼斯負隅頑抗,美國第2軍由於指揮不力損失較大,士氣低落。艾森豪威爾立即下令由巴頓接任第2軍軍長職務,以重振該軍士氣。巴頓欣然受命,並表示他早就盼望和隆美爾這個“厲害的狗雜種”殺一場並親手將其擊斃。他到第2軍後,立即下令整頓風紀,規定每個軍人必須隨戴鋼盔、扎綁腿,連護士也不得例外。一周之內,人們就意識到,在“新老板”巴頓的領導下,不要打算再過以前的懶散的日子了。在他的感召下,該軍在以後的作戰中戰績卓著,和英軍配合全殲德意北非軍隊25萬人。在西西里島作戰中,他和不大瞧起美國兵的蒙哥馬利進行了比賽,結果領先占領了首府巴勒莫,收復了該島。從此時起,他成了使德軍望而生畏的少數西方將領之一。



盟軍諾曼地登陸後,巴頓指揮的第3集團軍奉命進行布列塔尼戰役,但他認為該半島的德軍已無大作為,於是以主力南取昂熱,東攻勒芒,然後來了一個漂亮的左鉤,向北直插阿爾讓當,對法萊茲地區的10個德國師即將形成合圍態勢。但由於盟軍之間協調不力,這次圍殲戰沒有完全達到目的。此後他不顧天氣惡劣,燃料缺乏,催動部隊直撲齊格菲防線,於1944年3月下旬,搶先渡過了萊茵河,長驅直入德境。巴頓的第3集團軍踏上歐洲大陸,轉戰281天,共殲德軍144.4萬,為結束歐戰作出了貢獻。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的三個月,他遭遇車禍不幸逝世。



巴頓生於富有之家,生活豪華。但他酷愛軍事職業,熟讀兵書,思想敏銳,治軍嚴格,但平時幽默風趣,對部屬富於同情心,因而他的屬下對他總是由最初的憎恨很快轉變為敬佩,並以曾在他的麾下作戰而自豪。



巴頓生活的時代(1885-1945)正是社會、政治和科學技術發生翻天覆地變化的偉大時代,美國進入了工業化階段,從一個二流國家躋身於歐美強國之列,很快又成為世界上最發達的資本主義強國。美國的陸軍也從一支小型的、分散的邊疆部隊發展成為龐大的現代化軍隊,從戰馬和馬刀的時代進入坦克和機械化的時代。在這個關鍵性的歷史轉變時期,巴頓在美軍的現代化建設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當今世界各國都把裝甲兵視為陸軍的強大突擊力量,特別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後,坦克在戰爭中的作用達到了歷史的最高鋒,它具有防護性好、機動性高和突擊力強等突出優點,既可引導、搭乘步兵,用火力支援步兵作戰,也可以在其他兵種的協同下獨立完成戰鬥任務。但在1917年以前,坦克還是一種未經考驗、不被信賴的戰爭工具,他的作用和前途受到人們的普遍懷疑。巴頓當時是一名優秀的騎兵軍官,並執著地熱愛這一古老的兵種。但是,出於對戰爭和軍事技術的深刻理解,他深深地感受到了裝甲時代的歷史性召喚,毅然選擇了裝甲兵這一前途未卜的新兵種。這是一個決定性的選擇,它不僅決定了巴頓一生的道路,也給新生的美國裝甲部隊送來了一位不可多得的人才。



1917年,巴頓在駐法美軍中參與了美國第一支裝甲部隊的創建工作,建立了裝甲兵的訓練學校,用法式輕型坦克組編成一支坦克旅,經過短暫而切實有效的訓練之後,巴頓隨同該旅參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聖米耶爾和默茲-阿拉貢等戰役。在戰鬥中,巴頓充分發揮了大刀闊斧、勇往直前的戰術風格,在激烈的進攻戰中大踏步前進,勇立戰功,同時也向人們展示了裝甲兵部隊的巨大軍事潛力和不可估量的前途。巴頓是美軍的第一位坦克手,也是美軍中最早的坦克專家之一。但是,巴頓的這種地位和作用,在機槍、大炮時代的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尚未得到人們充分的認識,只有在以坦克和飛機為標誌的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才有可能受到充分的重視和理解。從這一意義上講,巴頓用辛勤汗水培育出的坦克之花,必將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結出豐碩的成果果實。



什麼是機遇?為什麼有的人能夠牢牢地把握住機遇,並加以充分利用,而另一些人則只能大聲抱怨自己命運弗如?對此,馬基雅維里的解釋是:命運之神對於每一個人都是平等的,她左右著我們命運的一半,而把另一半放在我們自己手中。溫斯頓邱吉爾則認為:機遇只屬於那些有心的人和做好了充分準備的人,他們從年輕時起就注意刻苦磨練自己,當機遇來臨之時他們已經胸有成竹,從而牢牢地把握住了機遇。巴頓就是這樣的有心之人,為了自己大展鴻圖的那一天,他早已作好了一切準備。



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德軍的坦克部隊鋪天蓋地般蜂涌而來,橫掃整個歐洲,充分顯示了大規模坦克戰的可怕威力。在危機到來之際,美軍的幾位高級決策人物幾乎同時想起了一個人--小喬治巴頓,這位和平時期的“搗蛋鬼”是美軍屈指可數的坦克專家之一,而且唯有他具備指揮坦克戰的實戰經驗。機遇終於降臨到巴頓頭上了。



1940年7月,55歲的巴頓受命參與重建美軍裝甲部隊的工作。巴頓親自參與創建的美軍裝甲部隊,經過嚴格訓練、充實和發展,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在1942年1月開始的北非登陸作戰中,巴頓部隊迎著巨浪按期在摩洛哥西海岸登陸,制服了當地法軍,為盟軍控制這一地區和完成北非的戰役部署創造了有利條件。1943年2月,美軍在卡塞林山口戰役中慘敗,巴頓臨危受命接管第二軍,僅用十一天時間,他就把戰鬥精神輸入了部隊,使這支新敗之旅重振旗鼓,每戰必勝,奪回了失地,為全面解放北非奠定了基礎。



在1943年7月開始的西西里戰役中,巴頓的裝甲部隊把大範圍機動和兩棲作戰相結合,向敵人的防線長途快速迂迴,攻克巴勒莫,奪取墨西拿,把德軍全部驅逐出該島。1944年6月,西方盟軍與法西斯德國之間的最後大決戰以諾曼地登陸為先導打響了。



在隨之而來的一系列重大戰役中,巴頓充分發揮了裝甲部隊快速、機動和火力強大等特長,採取長途奔襲和快速運動戰術,以超常規的速度在歐洲平原上大踏步前進,對此略加歸納並作一概述。



注重部隊的軍事訓練和紀律,是巴頓克敵制勝的法寶之一。二戰開始之時,巴頓認為,對於長期處於和平狀態的美國公民來說,戰爭是一場突如其來的噩夢,他和其他美軍將領所面臨的緊迫任務,就是把這些和平公民改變成為守紀律、能戰鬥的戰士,完成這一轉變的手段是訓練,而訓練的基本內容則是向將士們灌輸嚴格的紀律和殺人的本領。巴頓寫道:“一個人要成為一名好軍人,就必須遵守紀律,有自尊心,毫不猶豫地執行命令。”他還常說:“一個人要想活下去,殺死更多的敵人,就必須從平時的刻苦訓練抓起。我始終相信一句古老的格言:平時多流一滴汗,戰時少流一滴血。”



巴頓堅持認為,軍事訓練的目的是為了提高部隊的軍事素質和實戰能力,因此決不能擺花架子,必須從難從嚴,從實戰需要出發。因此,巴頓在注重部隊例行軍事訓練的同時,特別重視著重針對性較強的軍事訓練和實戰演習。在為北非戰役作準備時,為了使部隊適應非洲沙漠地區的環境,他把部隊帶到美國內地的一個荒漠地區進行模擬訓練。那裡的氣候酷熱乾燥,寸草不生,白天氣溫高達40多攝氏度。在這地獄般的地方,巴頓加強高強度訓練:長途急行軍、坦克實戰演習、挖掘戰壕、野外生存訓練等等。面對叫苦連天的士兵和軍官,巴頓一方面堅持嚴格訓練,一方面反覆講述這樣一個道理:“高超的軍事技術和適應能力可以有效地減少部隊的傷亡,一品脫美國人的汗水可以挽救美國人一加侖鮮血。”



巴頓一向對軍隊的紀律問題十分重視,他認為:“紀律是保持部隊戰鬥力的重要因素,也是士兵們發揮最大戰鬥潛力的關鍵,所以,紀律應該是根深蒂固的,它甚至比戰鬥的激烈程度和死亡的可怕性質還要強烈。”大部分軍事將領都很關注軍隊的紀律問題,但巴頓對軍紀的管理有兩個與眾不同的特點,其一是它的紀律標準十分嚴格。對此它常常告誡部下:“紀律只有一種,這就是完善的紀律。假如你不執行和維護紀律,你就是潛在的殺人犯。”其二是巴頓對部隊的著裝問題十分重視。巴頓認為,著裝問題與軍人的風貌和戰鬥力息息相關。他十分嚴肅地指出:“乞丐兵不能打仗。嚴明的紀律,威武的軍容,既反映了軍隊的精神面貌和軍事素質,又能增加將士們的自豪感和戰鬥力。”因此不論平時還是戰鬥期間,巴頓部隊的每一個人都保持著一種“標準的軍人姿態”:鬍子刮得光光的,戴鋼盔,繫領帶,打綁腿,皮靴擦得雪亮。每一個參加過巴頓部隊的人,都能從他們的軍容風紀中感受到一種強烈的震撼,只有一支戰無不勝、充滿信心的軍隊,才能展示出如此雄壯的軍威!



一些研究巴頓的學者指出:“作為統帥人物,巴頓將軍的最大特點就是以他本人的尚武精神去激勵部下,用他的個性去影響部下。”巴頓本人也宣稱:“在一周之內,我能使任何部隊的士氣高昂。”巴頓為什麼會有這麼大的感染力和號召力呢?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是他的無與倫比的演說才能和以身作則的實幹精神起了重要作用。重視言傳和身教是巴頓最突出的領導技巧和軍人品格。



從第二次世界大戰初期起,巴頓就用他天生的演說才能來鼓舞士氣,貫徹他的戰術意圖。無論在訓練中還是在戰場上,無論在勝利之後還是在受挫之時,只要一有機會,他總要發表即興演說,向將士們講解戰爭的目的和作戰部署,激發部隊的士氣,表彰作戰勇敢有功者,鞭策激勵那些膽小懦弱的人。他講話一般不用講稿,信口開河,滔滔不絕,音調非常高,聽起來有些刺耳。在許多場合,他的講話直率潑辣,妙語連珠,但往往粗俗不堪,具有一種狂熱的氣質。還有一些話則不堪入耳,聽之令人臉紅。巴頓本人也清楚,自己的粗話是對人的尊嚴的一種冒犯,但他認為,這對於刺激和提高部隊的戰鬥意志很有必要。他指出:戰爭本身就不是一件斯文的事情,斯文的人一定打不過那些滿懷仇恨和具有狂熱精神的人。“美國士兵唯一不具備的氣質就是狂熱,當我們與狂熱者作戰時,要用粗俗、潑辣和露骨的語言喚起這種狂熱氣質,努力使士兵們仇恨敵人,以凶猛拼命的姿態投入戰鬥。



台長: ≧小豬Piggy≦
人氣(90)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