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5-06-19 23:02:19| 人氣55|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傳媒不成 何以言民主?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香港的政黨常言要爭取普選,又說民意所向,客觀條件充足,但其實所謂的「客觀條件」究竟是何所指呢?我認為傳媒的成熟程度是十分重要的一環。可惜回顧傳媒在特首「選舉」中的參與,實在叫人失望。

首先傳媒沒有公平地看待各個有意參選的候選人,卻對曾蔭權明顯有所偏袒。在是次選舉中,在未正式遞交參選表格之前,曾蔭權、李永達與詹培忠都只是有意參選的人士,身份上並無誰比誰優越的問題,但傳媒卻全都將報導的重心放在曾蔭權一人,電視及電台甚至以直播的方式播出曾蔭權宣佈參選理念及施政綱領的記者會,偏袒之心,路人皆見。李永達也有公佈十點政綱,但傳媒卻沒有平均地對他與曾的政綱進行報導及分析,這莫說要傳媒在選舉中擔當更大更重要的角色,就是要他們堅守本份地公平報導也做不到,這種表現怎會不叫人失望?

第二個失望是傳媒沒有在選舉中成就一個更廣更深的平台,去讓市民更深入地了解有意參選人士的背景、理念及政綱。在廣度方面,傳媒應該主動聯絡各個壓力團體,邀請各有意參選的人士參與論壇或節目,這除了可以讓市民瞭解他們對各個政策範疇的了解與理念,也可以讓各壓力團體有更多與他們直接對話的機會,以減少他們可以選擇性地參與對自己有利的訪問或論壇的空間;在深度方面,傳媒應主動邀請各有意參選人士進行公開辯論,給他們一個公開的平台去面對市民,也讓市民可以比較他們政綱的優勝劣敗,不令這小圈子選舉更加封閉。

今日的問題在於傳媒在這次「選舉」中並沒有為自己的角色作出定位,以致不自覺地在報導的內容及安排上作出偏頗的政治取向,甚至順著某些有意參選人的思維作出報導,而最明顯的例子莫過於沒有主動邀請各有意參選人進行公開辯論。雖然有不少學者認為以曾蔭權的演說技巧及經驗,應付公開辯論應該綽綽有餘,但不要忘記李永達與詹培忠基本上並沒有勝望,他們在辯論中可以只攻不守,只破不立,甚至聯合夾擊曾一人,相反曾要顧全形象,不可以過份針鋒相對,在這種礙手礙腳的情況下曾根本並無勝算,所以這傳媒沒有邀請他們進行辯論,正正是中了曾的下懷,於是曾才可以意氣風發地宣佈只要有人拿到一百個提名,他才會去辯論。

對比於民主國家的傳媒水準,香港的差得實在太多,至少,香港的傳媒並沒有認真思索過自己應該在選舉中擔任什麼角色,應有什麼原則。香港要爭取民主,傳媒就應該更成熟,更有承擔,否則就只會淪為「政治家」的工具,而不會是民智開啟的渠道,爭取民主的基石。

台長: 小哲
人氣(55)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社會萬象(時事、政論、公益、八卦、社會、宗教、超自然)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