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5-04-07 16:46:11| 人氣371|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本篇作廢 ==> 戀人筆記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有人說,某個上帝在七天內造成世界;我的世界不到七天內就天翻地覆。

*******

很多人喜歡問某甲某乙(丙丁戊已庚辛)喜歡什麼「型」。一方面似乎人只能用「型」來分類、感知;二來這些「型」(在同志圈)是意味同志無醜男?還是醜男不能是同志?(都有吧。)(也許人總是要有個賣點… 於是乎肉多的是壯,肉少的是結實;外型硬的是 man 酷,反之就成陽光;如果無甚特點,至少也是斯文可愛。天~啊~。)可是我就是不喜歡分類呀。其一,在語言本身就這麼不準確的情況下,為何還愚昧地用進一步粗糙鈍化語言的「型」毁傷感知不同個體的可能性?其二,你仔細看過男生嗎?如果你喜歡男生,你知道有多少細節是可以細細觀看的呀。而假如情感滋長,許多肉體的缺點都可以一再被眼睛的自動柔焦磨平的。何況(好啦,回到「型」的回題)如果真的要問我喜歡外型是哪種「型」的男生,一則實在許多類型都能啟動我的唾腺,二來外在實在不是最重要的關鍵啊。

雖然我非常確信我不挑剔,但我也知道對我來說,通常問題都出在兩人思想的溝通交流上;外型、年齡以及許多其他並不真的是重點-就如同一位朋友所說,「門檻是拿來擋談不來的人」;雖然我會半開玩笑半認真地(特別在應付不知道我身份、硬要問我「想找什麼樣『女』朋友」的朋友時)說我的「對象」身高要有 170、要有大胸部,那畢竟都是非常浮泛的僅供參考啊。

雖說每個可能人選自有獨特風味和珍貴,但我曾經想過,如果我能找到一個可以從中看到些許自己的對象-當然不是自己,因為我缺陷太多了。可是那會是一個一樣不在乎同志圈中時可見聞的「角色扮演」(top/btm/哥/弟應該要如此這般)的人。會像是一個很好的朋友,只是當然更進一步地親密執手親吻、環抱頸項、胸膛相貼、然後為了對方的存在而開朗微笑、無盡訴說討論執辯傾訴的男子。也許已經有男人成熟時肉體的咬勁,但在這兒那兒某處身軀線條和笑容揚幅中仍或可瞥見大男孩那種即將成熟、令人不忍的鮮嫩。

我承認這應該是奢求。所以我也從來不真的冀望。

看看這篇文章的圖吧;當我放在 MSN Messenger(特別在前一版 MSN Plus! 還有以原尺寸顯示大圖功能時),還頂有引起騷動的效果。有人傳訊說(太)煽情,但但我取的是其中的溫馨。當然等會背後的那雙手會愛戀地撫觸對方美好的胸線圓弧、會輕擦腰肋的溫熱微顫、以及往下到鼓突的歡樂之地。但是重點是胸貼胸或胸貼背時能夠多麼滿溢到輕彈每一寸肌膚的愛啊!而且那吻-包括吻前在耳鬢摩挲的觸電般快意。怦怦跳的兩顆心...

也許。但我想那是不可能的。在尋尋覓覓中,細部總是會比對出似乎會度不過磨合期的問號。也許是太挑了,如許多人所說;但疑問是,我該放棄嗎?那似乎只能是虛幻的美好契合是否會出現?某個「社會成功人士」曾說,找工作和尋關係都如瓜田揀瓜:前方大概必然會有看來更大更好的瓜,可是記住,當自己意識到自己已到瓜田中央時,那就是該停止揀擇、守住手中瓜的時候了。說得好,不是嗎?只是即使是知道瓜田中央在何處,怎樣的瓜才夠大呢?又或者是,並不真的是想找顆更大更美的瓜,而是遲遲不知該什麼是跨過門檻的標準?這絕不是自以為是的挑三揀四,只是,到底怎樣才是能長伴的對象?生活中這個那個問題,是可以也應該磨合的細節、還是不能閉隻眼的大原則問題?

*******

其實早就放棄了。只是意料外的機會讓我訝異地發現自己的血是熱的-而不是只會為歌劇人物賁發激情熱淚。

*******

我一向不信第一印象。第一印象向來無用又不準確。但即使在第一印象起不了多大正面作用的情況下,這一切還是以驚人的快速迅速淹沒了我。

開端是有些詭譎的。但是一縫契機微露後,話開始不知不覺多了起來;雖然是事後想不起來的瑣碎話語,但如輕沙細礫的瑣碎在當下證明是閃現了意料外的溫柔微光,而這樣的光芒大概是引燃了心中的一股神秘火苗,然後細緻地延燒起來到無法控制。至少對我而言。

可能(只是可能)第三天(或者其實在不到三十四小時後?)當我們在敦南誠品書籍分類劇烈調整過區塊後的列列書陣中遊走時,我開始想到「可能」。然後去了音樂區。(我到後來才知道他當天就買了我誠懇推薦但沒特別堅持的 THE PICTURE OF DORIAN GRAY。「我喜歡的人推薦,我怎麼能不買呢?」就是這種話、讓我即使在今已明朗的情況中還是要動不動融化。)在那天持續的行走中,身體的接觸一直是極其有限的,但腦筋是在轉動的,雖然或許轉動的方向和快速暢吐的言談方向不一定一致。然後我們甚至還看了 MISS CONGENIALITY 2: ARMED AND FABULOUS,一部一定很好看、但是通常我不會花錢到戲院看到電影、即使 Sandra Bullock 是如此這般地迷人逗趣。

然後在細碎與平凡的閃爍中,我發現自己竟然開始想,這一切是不是有有效期限。以往一些初次見面的經驗總是讓我想到奧芬巴赫的《霍夫曼的故事》:這齣故事中男主角提到他之前三個悲慘的愛情故事,每一個各以一幕呈現;每一幕結尾時,女主角都陣亡了-第一幕結束時,機器娃娃奧蘭琵雅被壞人拆壞、霍夫曼於是跪地痛哭;第二幕結束時,原本耍弄霍夫曼的威尼斯交際花茱麗葉塔誤飲了壞人為霍夫曼準備的毒酒、於是倒地身亡〔*註〕;第三幕結束時,身體孱弱、被告誡唱歌會有喪命之虞的翁東妮雅被邪惡的「神奇博士」引誘歌唱至死。每一幕結束時,都見霍夫曼錯愕悲痛的眼神盯視觀眾、音樂嘩然作響、幕簾落下;簡單說來,是「又一個陣亡了」。說來其實有點兒像 SEX AND THE CITY 一樣,其中的男人多半是二、三集就出局了;唯一的差別是我的生活大概要一季才能出個一到二集的量。

所以不能怪我在開始時一直等看看是否會有什麼關鍵的缺陷出現,然後就可以對這段可能的關係宣告結束了。當這一切太美好時,我真的想,如果真的有那致命關鍵出現,一切都會簡單得多;我可以繼續孤單地前行,而這畢竟是簡單得多的結局。

但是沒有。一切還是繼續。我開始想,這樣的美好是否超出了我應得的配額?

我告訴自己:「當要結束時,就別怨嘆了。這一切也許是某個如神祇的不知名的力量一時估量錯誤多給的;所以,多一天是賺一天吧。」

認識第五天,我對伏臥我身上的他提出了決定性問題;但在他要給我理智的一套說詞前我用二隻手指封住了他的嘴;「想好再和我說就好了。」

可是我竟然患得患失到在姐姐前掉下淚來。哦天哪。

*******

可是才一天之隔,當他覆述了大致相同的問題時,我除了猛點頭外、也是埋在他胸前落淚。他有點嚇到了:

「怎麼了?怎麼了?別哭別哭...」

忍住淚,我慢慢地用三言兩語解釋完畢,心中卻是滿溢快爆開的快樂。

*******

我該怎麼解釋呢?這一切都是我,可是又不像我。

我一直覺得自己得找個大自己二、三歲到一、二十歲的。並不是為了某種可能聰明不到哪的依賴,而是對我來說,和同輩相處實在不算容易的事,更別提和比我年輕的了。年紀雖然不是成熟的保證,但有時至少是遮掩或修飾了許多令人頭痛的問題。當然,這不是真正的原則,倒毋寧說是體驗歸納出來的結果。

然後,我幾乎都是需要另一方起頭、漸漸引至我燃點的人。我應該一向是那個看著對方如何逐漸遏抑不住自己的好感在臉頰上暈開、然後開口告白的人吧;我一直都很容易被這種解除最後防備的真誠感動,畢竟這是多麼可貴啊。但是感動和動心當然是兩回事。也無怪乎我要懷疑自己有沒有心了。有:因為如同姐姐所說,「這次你碰到勀星囉!」

然後,換作今天是我在審視別人的狀況,我也會說在不到三天內相戀、然後口說意願、在第四天進入一段同樣口說確認的男朋友交往關係。對我個性有一定了解的
K 聽到了,在 MSN Messenger 另一端應該是驚訝到小口微張吧。「老哥,你還真是像雲霄飛車一樣衝入愛河咧。」不,是 TGV 吧。衝入濃濃金陽般的糖蜜之中。

但是相處越久,我看到越多我們的相似之處;驚人的相似處。包括張愛玲、包括愛撫、包括許多思考論辯。

*******

在開頭(雖然綿密溫長但實際上只有短短)幾天內,性愛比想像中少得多。這也是個小驚訝吧。不過很可以理解的是,在語言交流和吻沫相濡就這麼美好的時刻中,性愛並沒有比較強的誘惑力。可是一切是這麼美好。

*******

愛不都總是虛幻的投射嗎?是啊。應該是。所以愛情哪有穩固的,即使我堅定不移?所以我要一直檢視啊檢視。而我甚至早在或許第三、第四天就想到,也許有個不詳的減七和弦會有力、戲劇化地響起(這樣還算高級的呢;至少有色彩足夠的銅管和也許竊笑的低音管),然後一切就結束了。雖然不是一定,但很可能、很應該有某個缺陷,然後一切就結束了。這不算悲觀啊;但如此一來,一切會簡單得多。可是沒有。於是我想,多一天是一天吧;這一切都像是意外得來的。當要結束之時,我應該對曾經的美好微笑感恩,不要怨懟。

*******
*******
從開始及開始前我就聽聞過好些事情了;但是我相信的是你,是我以最赤祼謙恭的感知方式一點一滴認知到的你。這是我相信的。

啊... 請讓我相信。也請別讓我的相信失望。


*註:《霍夫曼的故事》在奧芬巴赫過世後才得上演;由於首演時他人的修改刪減、在德國演出時改了茱麗葉塔一幕的劇情、加上存有奧芬巴赫手稿的劇院又遭祝融之禍,使得在大家以為該劇的作曲家決定性稿件不存、而各方學者又挖出奧芬巴赫各種創作草稿作推論,導致此劇版本眾多。以往幾乎各方學者咸認奧芬巴赫並沒完成此劇總譜,而且奧芬巴赫至少還剩最後 epilogue 的某些部分沒完成;但事實上後來的研究證實奧芬巴赫至少已經完全完成全劇的鋼琴譜,而且去年巴黎歌劇院又發現以為早已佚失不可復得的總譜。

此處重點是,在許多版本中茱麗葉塔一幕的結尾是她與奸笑的侏儒乘著威尼斯著名的鳳尾船(gondola)揚長而去,但這實際上是當初此劇首次要在德國演出時為了顧及當時德國觀眾品味,決定不讓茱麗葉如原本設計中誤飲毒酒死去才作的更動。另一點是,許多演出者與學者往往也對茱麗葉塔及翁東妮雅二幕順序孰先孰後有許多爭議。特此說明。

台長: Opera Buff
人氣(371)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彩虹同志(同志心情、資訊)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