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4-03-11 14:05:07| 人氣168|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江湖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江湖」究竟是啥玩意兒?它﹐活躍在華人心中﹐那麼的虛無飄渺﹐卻又那麼的親切具象。說到江湖﹐不由自主地﹐許多人腦海裡會聯想到「大碗喝酒﹑大口吃肉」的江湖豪俠的影像﹐心中會浮起「春風桃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燈」那股濃郁的滄桑感。若要問﹕給「江湖」下個定義吧。多半令人支支吾吾﹑瞠目結舌﹐半天說不出個所以然來。

「江湖」﹐是中華文化中最獨特﹑最精彩的一部份。它的迷人之處﹐就在於未曾有過一個靜態概括的定義。奧斯卡獎最佳外語片「臥虎藏龍」乾脆就直接將之音譯為Jianghu﹐據說李安導演為覓貼切的意譯英文頗費思量不得其解﹐最後被迫割捨信達雅三原則﹐放棄嘗試為洋人揭開江湖的奧秘。江湖是動態的﹐是與時俱新的﹐更妙的是﹐江湖無所住相﹐卻亦無所不包。玄嗎?

書評家陳思和寫道﹕「江湖一詞﹐在唐以前似與山林隱逸空間無大區別;在宋以後與綠林強盜聯成一體,只有到了滿清統治以後,纔成為既非隱士也非土匪的另一片空間,它直接含有統治階級力量以外的另一種社會力量,即下層民間社會的政治自治團體和民間文化空間。」

三江五湖原是六朝隱士悠游清嘯﹑絕世獨立的桃花源。魏晉以降﹐江湖更被擴張詮釋為不受政治干擾的下層民間社會﹔叢林法則﹐兄弟道義﹐快意恩仇阡陌其中。南宋中葉後﹐一些落第文士﹐失意於功名﹐只得流轉市集﹐靠獻詩賣藝維生﹐所謂「餓走為家舍,縱橫死路歧。有天不雨粟,無地可埋屍」﹐是以稱為「江湖詩人」。詩風所及﹐造就了許多地方戲曲。如台灣歌仔戲中﹐說唱藝人沿街賣藥時吟唱的「哭調」亦稱為「江湖調」。

宋代以後﹐響馬盜賊打著替天行道的招牌﹐縱橫水滸間﹐劫富濟貧﹐江湖成了強人好漢嘯聚的化外之區。江湖人行事隱晦﹐是而人們常以黑道視之。江湖既是黑道﹐自通暗語。程萬里有部書《江湖方語》﹐記載明代市井慣用的「黑話」。以其中所記舉個例子來說﹕「相府病琴﹐好採盤子。」意即「行走江湖的兄弟患貧﹐喜打家劫舍。」非江湖中人還真無法參透其中的玄機。

近代武俠小說與電影藝術更將「江湖」描繪為情義瀰漫的烏托邦。徐克的電影「笑傲江湖」裡有幾句雋永的對白。當令狐沖向任我行告辭時﹐任我行問其何所往。令狐沖答道﹕「我要退出江湖。」任我行撫髯大笑道﹕「人就是江湖﹐你怎麼退出啊﹖」

徐克導演巧妙地運用西洋鏡﹐將江湖演繹成五濁紅塵﹐武俠中的愛恨情仇﹐不過源於大千眾生的煩惱與不捨﹐武林中的恩恩怨怨﹐是是非非﹐起自人性中最深沉的不安與最膚淺的無明。世間不乏名利競逐﹑貪瞋機詐﹐人生行旅無異於蕩舟江湖。「江湖多風波﹐舟楫恐失墜」﹐人在世間﹐舟行湖心﹐如何輟隱?從俗浮沈,與時俯仰﹐自得「回首向來蕭瑟處,也無風雨也無晴」的一番從容境界。

江湖歲月催人老?倒也未必。二十多年前「將家就魚麥﹐歸老江湖邊」的金庸先生打破了塵封的金盆﹐重現江湖。或許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自認未至「少年子弟江湖老」的歲月﹐或許他仍懷「匡正武林﹐笑傲江湖」的筆耕赤忱。百年來文壇中獨領風騷的金大俠﹐勢必為徜徉江湖間的金迷們再度掀起久久難平的滔天巨浪。

台長: nonsensewu
人氣(168)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圖文創作(詩詞、散文、小說、懷舊、插畫)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