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4-12-12 11:55:11| 人氣1,510|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專欄】森林女聲的另一種啟示



在文學意象裡,一座茂密的森林,因為它的深不可測,浮雕著豐富的隱喻。特別在馬來亞反殖與抗日的年代裡,那時候的森林,至今誘發人們無限的想像。各種秘密的活動,各種危險的陷阱,還有在裡頭活動的人,曾經一度被視為禁忌,不可提不可說的敏感事,就像井底的秘密一樣。近來大量有關馬共的書相斷出版,無論是中英文的書籍,主要是環繞著陳平而開展,一直到邱依虹《生命如河流──新、馬、泰十六位女性的生命故事》這本書,來自森林裡的聲音,開始有了比較完整的圖象。

吳爾芙曾說女性要寫作,需要的是一間房間,那女性要參於革命,除了那壓在身上的來福槍外,需要的是什么?雖然原因眾多,但許多受訪者所顯露的,竟是一種令人驚訝的明確、清晰且毫不猶豫的獨立意識。那種毅然割斷親情,捨棄對情人愛戀,對現狀改變的渴望,以及堅定的接受黨的訓練等,拼湊出如此不一樣的女性形貌。

不讓家庭成為牢套

本書取名為《生命如河流》,貼切敘說了生命故事的延續性,如何從過去延續到現在,甚至影響未來。其中一個女黨員說,她入黨不是因為知道黨的好,而是她覺得這將讓她的生命變得更好。也之所以,她們都把革命看作自己的生命事業,在記憶追述時,仍對森林裡的同志情含無限懷念,似乎難見一絲悔意。所以別於之前書籍所著重的宏觀事件,從書裡的口述故事,反映微觀的個人理想與抉擇,以及在森林裡的訓練與生活作息。在回溯的思緒裡頭,透露出更多自我如何在民族國家與個人親情/愛情之間的選擇。

頗值得一提的是,從書中故事元素裡,意外的反射出隱約的「反家庭角色論」因素。姑且用「反家庭角色論」這個詞,並不是站在與擁護家庭觀對立的立場,否定家庭的角色,反之是要破除女性常被假設成為家庭裡不可獲缺的角色,如水之於魚,如家之於女人,社會對即定家庭色色所設定的範本。然這並非說家庭對女性不重要,而是如何思考不讓家庭先行成為女性產生其他「可能思想/抉擇」的一種套牢。也許可以說,有時家庭會成為個人的一部份或整體,是胥視不同生命階段的需求,而這裡頭,不存在已經被設定好的性別角色。在這同時,才能解構掉家庭即是女人全部的魔咒。書中的女性的想法,讓人讀出一套不一樣的家庭觀念。

不被先天氣質所限制

從這裡延伸,即可擴大來審視被社會文化價值或社會意志所擬定的兩性角色,是否存在一種專斷思維的問題,認為女性應把家庭放在第一位,又例如性別與氣質之間的關係。在革命的戰鬥當中,許多受訪者皆說沒有重男輕女的問題,有的只是要克服體能問題,但它仍能通過訓練達致。所以在當時,並不會把革命看作是男性的專利,認為其與女性較為溫柔、軟弱與意志不定等先天氣質有所違背,而較為果斷、堅強與持準確判斷等的男性,則比較適合革命工作。像黃雪英說:「有些男同志比女同志更膽小、溫馴,害怕打仗。也有些女同志的槍法如神,比男同志更能命中目標。」因此,她們都能依自己的專項,被派給不同的工作角色,或是軍中醫生,或是送信員,或是前線戰鬥員等。

不過在走出森林以後,她們有些有了自己的家庭與孩子,也有些選擇獨自生活。她們的選擇,是為了充盈生命而開展,並不是意識中去迎合社會的主流價值,以避免別人所投以的異樣眼光。這是因為社會對性別的專門化(specialization),刻劃出性別差異的刻板印象,常使男性與女性受囿於所謂「正常」與「反常」的社會評價當中,個人若企圖超越/打破,往往得與守此規範的力量周旋。

也正因為這樣,這些女性都有艱苦但精采的過去,成就了豐沛的游擊生命故事,她們所信仰的,是集體的作用與平等的意識。而革命,也讓她們意外的超越了性別的藩籬。這些來自森林的女聲,獨立而勇敢,讓人由衷敬佩。


書籍介紹:

《生命如河流-新、馬、泰十六位女性的生命故事
馬來西亞、新加坡抗日、反殖、獨立運動紀實(1938-1989)》

編者:邱依虹
譯者:黎紹珍、邱依虹、林藹雲
出版社:策略研究中心
出版日期:2004.05
分類:口述自傳/馬共/馬來西亞研究





台長: 踐實山人
人氣(1,510)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 個人分類: 評論/文論 |
此分類下一篇:【專欄】文學的鬼魅,歷史的怪獸
此分類上一篇:【專欄】他們希望的不只是閉嘴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