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8-08-14 00:55:33| 人氣869|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舊區劇場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先想像一下,我們正坐在被玻璃窗保護著的旅遊車上,四周是個大自然的景色,很多野生動物在這個「大自然」佈景內看似自然而自然地生活,而是實上這些「野生動物」已不知不覺地成為了演員,讓我們這班觀眾觀賞;在這個觀賞過程中,我們滿足於那些有驚無險,預料之內的情節,我們以為這個「演出」,很寫實地反映了「野生動物」的日常生活,然而,卻沒有考慮到這齣「戲」,有多少是經由編導安排和呈現的,有多少動物們的真實生活在這個安排中,被刪除或隱藏。

劇情預告

這種「真人Show」表演,不但發生在野生動物園,還發生在一些觀光旅遊城市中。多少被刻意安排的「戲劇欣賞」,每日在澳門的觀光區出現,辛苦經營的舞台佈景,寫實程度很高,讓很多從海外來的「觀眾」問我:石仔路不是殖地時期就留下來的嗎?他們穿過很多為「觀眾」刻意創造的場景,當然也不忘認識戲劇中的道具,他們又問:澳門人吃開的杏仁牌是什麼牌子?我說澳門人很少吃杏仁餅,他們都不信,你們不吃的,為什麼要當特產賣給人家?明顯我沒有按著角色的需要去說台詞──破戲了,破壞了「寫實主義」的幻覺。
這種「戲劇」創作手法,漸漸被一些導演借鑒來到「舊區」。
所謂「舊區」並非那個「充滿南歐風情」(也就是充滿殖民地色彩)的「歷史城區」,而是那些不帶太多殖民地色彩,卻積累了深厚本土文化的地區,之所以「舊」,是因為它從殖民時期到今天,都官方的發展藍圖中有意無意地忽略掉的區域,也就全因這種「邊緣性」,使它的文化更顯得是從下而上沉積而成,不是空降「戲碼」的產物,它最大的價值,絕對不是由上而下空降的佈景、情節,而是人們從每日日常生活中,自然而然地活躍起來的生命力,他們不用扮演那些在「野生動物園」的獅子老虎,因為他們的日常生活不是塑造出來被觀看的,舊區也許真的舊了,街道不再容得下愈來愈多的行人、垃圾桶再容不下愈來愈多的垃圾、橫街窄巷中卻容納了太多老鼠、蚊蟲與罪案;可惜的是在排山倒海的「劇情預告」中,車的交通比人的交通更受到重視,而編導們只希望將「歷史城區」的「戲碼」照搬到「舊區」的人物身上,那是一種「戲劇家」的單音書寫?還是讓人物自己有機地發展他們的情節?

交通的主角
新橋區作為「舊區重整」戲劇的序幕,官方和社團的「計劃」、「反映」和「建議」一浪接一浪,真正落實的戲碼卻很少,而多個區內地盤的外圍卻加上很多表達居民不滿的橫額和標語,作為觀眾,已經漸漸分不清哪些計劃是想像?哪些計劃正在諮詢?哪些計劃正在實行?單是一個三盞燈,重整計劃方案之多,已到了一個難以辯認的狀況,而據稱代表「民意」的聲音常常強調舊區街道的「美化」,不過看看主題下的內容卻總是以擴闊行車道為主,而美化街道的動機,並非改善生活環境,而是吸引旅客;提出新橋區有豐富的本土歷史文化,卻不準備加強本土居民(尤其年青一代)的認知,而是「充分開發利用」成「旅遊資源」,「吸引各地遊客的到來,刺激區內消費。」至於,觀光化與社區生活之可能引起的衝突,卻完全缺乏探討。這種以「旅遊經濟」作主導的思考模式,基本上與官方近年「文物保護」、「文化旅遊」或「文化產業」的劇情同出一轍,文化只作為一種為經濟「服務」的消費品,這大概是繼賭博社區化之後,另一個該注視的問題──觀光社區化。
在眾多有關新橋「舊區重整」的台詞中,有幾個讓人覺得存在矛盾與混淆的觀點。首先,「舊區重整」首先要「優化交通」、「優化營商環境」,還是要先「優化生活環境」?當然,這三者並不是分割的互不相干的部份,然而,「重整」不是一朝一夕可完成的工程,三者的優先次序不搞清楚的話,對下步的工作必造成影響,就現時新橋區以「優化交通」為首要「重整」工作的趨勢下,「車輛本位」的心態便對行人路權造成了威脅;也許提到「交通」,我們往往會忘記行人也應是交通中的一部份,而且是當中的主角,「優化交通」首先要重視的是行人的權利,將狹窄的街道打通擴闊,將廢置的危樓拆卸是必要的,然而,現在一些街道打通、擴闊和拆卸之後,車輛通行無阻,行人道卻依舊狹窄,還增加了人車爭路的情況;加設車位咪錶的確增加了車輛的流動性,然而這些新加上咪錶同樣將原本只夠一人通過的行人道再收窄三分之一,優化的交通,行人的權利卻被排除掉。


景、人疏離

況且,車道的打通、擴闊是不是對該區的營商環境有絕對幫助呢?新橋區的商戶主要售賣的是什麼?是居民日常生活的必須品,如生果、菜肉、麪包、家居雜貨,而不是一般旅客要買的特產手信;最具觀光價值的是蓮溪市集前,賣二手物品、家電或傢俱的商店和地攤,這些二手店的顧客都是尋寶者,不是到快餐店買個漢堡就離開的上班族,逐間觀察、尋找,慢慢挑選、格價,都是用走路的;一旦通行店前的車輛增加,車道擴張,行人道必然縮小,這些獨具社區特色的二手店的生存環境將直接受到影響。舊區的特色可以是那些廟宇或食店,但它更重要的是保留了舊澳門的悠閒慢調子。
引入名店或宣傳成旅遊景點,未必是「舊區重整」首先要做,甚至不是必須要做的工作,單是打通一條(先刂)雞街、一兩家連鎖便利店、飲品店,再加上幾段建議發展舊區的報道,已足夠讓新橋的房租舖租漲得不合邏輯,如果有日終於將名店引入,那些跟居民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咖啡室、小店和士多的生存空間將更難保命。硬生生的將旅遊區域的發展模式,套入舊區的重整計劃,彷彿一齣「場景」與「人物」錯配的荒誕戲劇,呈現的常常是扭曲與異化。

台長: chong+neng
人氣(869)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社會萬象(時事、政論、公益、八卦、社會、宗教、超自然) | 個人分類: 藝文觀察 |
此分類上一篇:我的誠品故事

是 (本台目前設定為強制悄悄話)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