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4-02-12 15:13:41| 人氣92|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澳門藝穗2001(二):尋找公共空間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公共空間」(public sphere)並非單純是一種實質的公眾活動空間(單位實用面積),還包含了公眾的心理空間、公共輿論空間及公共演藝的空間等。即在「公共空間」所進行之藝術活動(廣義的「公共藝術」),除可凸顯其民眾性及美學外,還可作為對本土意識的強調、對都市生態環境的關懷,以及引發公眾對社會政策的期望或議論,使民間意見和非主流的聲音得以表達及流通。一如藝穗節主辦當局所言「對內強調創意、開放、啟發、思考;對外強調城市形象,未來文化發展」。
  要一個官方主辦的藝術活動具備上述對「公共藝術」的要求,似乎有點一廂情願,甚至有亂扣帽子之嫌。不過,藝穗節中好些展演活動的安排,如《拾遺記》、《美麗計劃II──澳門密語》及《綿羊仔咩歌劇》等,的確又很有這方面的潛質。
  其中在婆仔屋演出的《美麗計劃》和從崗頂演到金蓮花廣場的《綿羊仔咩歌劇》就很有與「公共空間」對話的意圖。《美》劇從發掘參與者的美麗到展現婆仔屋的美麗,對這新開發的公共演藝空間進行了一定程度的反思;《綿》劇從崗頂、阿婆井、媽閣走到金蓮花廣場,除了是一條演出路線外,還是一段澳門的歷史脈絡,以反串的艷舞女郎帶路到處走,本來是個很有趣的構思,可惜每一站的演出未能承擔此一架構,使內容顯得空洞與泛味。《拾遺記》是本地藝團與外地舞者的共同創作,以文化中心外的人工瀑布作演出地點,舞者、裝置與環境構成了詩意的視覺效果與豐富的意象,可惜瀑布就只甘願擔當一個表演空間,未能與文化中心有限的「公共性」展開對話。
  相對於剛過去一屆澳門藝術節中的《看得見的城市》,上述幾個演出則稍嫌缺乏了公眾的參與性,仍屬於以藝術家為主體,在「公共空間」中進行的藝術活動,未能深化受眾對本土文化脈絡和歷央背景的思考。然而,作為一個官辦的文化活動,能走出這開放與創意的步伐已算十分難得。
  不過,我仍在想象,如果議事亭前地的沙雕是以往澳門人約會聖地的「噴水池」、又或是「一二三事件」時被拉倒時的雕像......。果然是一廂情願。

台長: chong+neng
人氣(92)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術設計(手創、設計、室內空間、裝潢)

是 (本台目前設定為強制悄悄話)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