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8-02-28 08:24:49| 人氣1,864|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變人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我幾乎每年都陪學生看一遍羅賓威廉斯的電影「變人」,每看一次都有新的體認。我給學生看「變人」的原因:一來因為醫學生將來會被教育成把人當機器看,在當代醫學人文教改的前提下,以及在他們還沒有被「污染」前,我希望學生先思考「人是什麼?」,「人文主義又是什麼?」。
在放映電影前,我會先告訴他們希望他們注意兩點:人與機器有什麼不同?以及最終機器變成了人,他必需死,為什麼他還鍥而不捨地要變成人?看完了以後,我們就從這兩點開始進行討論。
因為影片子拍得很好,變人的過程進展分析的非常細緻,所以學生大多能體認:除了身體層面的吃、喝、睡眠、性、基因。。。之外,人能學習、有創作力、有感情。。。但在社會層面:人有「人格(persona)」,不能被當成「物」;人有法定人權所以人才可以「開戶」;人有「獨立人格」,不屬於「他人」,比較難掌握。最後這一部份,機器人要用他所有的積蓄(因為他不眠不休工作,他的積蓄很多),向他的主人買「自由」。一向友善對待他的小女主人大惑不解:「你要自由作什麼?我們早已不命令你做事了」,機器人安德魯回答:「人類戰爭多少人血流成河?都是為了爭取『自由』。『自由』一定是什麼值得擁有的東西」。
當然這可能只是西方自由主義的看法。自由主義者認為一部西方(他們說的其實是所有人類的歷史,我認為他們無權替世界代言)歷史,就是人類爭自由的歷史。這種論述可以讓學生思考:生命的目的及意義是什麼?自由是什麼?自由只是不要爸爸媽媽囉唆?可以打電腦到很晚?還是。。。我們常聽人說:世上人來人往奔波,只為「名、利」二字;連年戰爭只為資源爭奪,要不就是抵抗外侮欺凌?機器人的說法是不是一種另類論述?讓年輕人多一些思維選擇?
長年的制式教育,過五關斬六將的考試,讓我們的學生被訓練成答案只有一個,而且是標準的答案。久而久之,他們不想多想。想那麼多,多累呀!
人需要與人建立關係,需要被社會接納及認同。這是機器人變人的最後步驟。當世界法庭終於宣佈他「是」人的那一刻,他雖然已死沒能聽見。但能讓學生感到生為人多麼不容易,多麼珍貴難得。個人不但要珍惜自己,而且,未來交託在他們手中的工作是多麼神聖,人們對醫生的信賴是多麼沈重。。。希望經由這樣的思考,讓他們將能來變成一個更好的醫生。
當然我也希望他們能分辨對人及對「物(非人)」的態度,希望他們將來把病人當作人,而非「物」。

台長: 仲冬
人氣(1,864)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圖文創作(詩詞、散文、小說、懷舊、插畫) | 個人分類: 教學筆記 |
此分類下一篇:騎驢過人生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