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8-08-26 18:25:05| 人氣341| 回應1 | 上一篇 | 下一篇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恩師述點傳十八點

點傳十八點,

給點傳闡發點道要義,
點傳須知之行之,

修道者承之效之。


點傳十八點
一、點他良心點:
須菩提曰佛言:

「世尊!善男子,善女人,

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云何應住,云何降伏其心。」

佛言:「善哉,須菩提,

如汝所說,如來善護念諸菩薩,

善付囑諸菩薩,汝今諦聽,

當為汝說。善男子,善女人,

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應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


子曰:「參乎吾道一以貫之。」

曾子曰:「唯。」

子出,門人問之曰:「何謂也?」

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良心之點,是如如之自然行為,

          是夫子忠恕之道。

二、指他的污點:
佛告須菩提:

「若菩薩有我相,

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
須菩提,菩薩於法,應無所住行於布施,

所謂不住色布施,不任聲、香、味、觸、法布施。
老君曰:「跂者不立,跨者不行,

自見者不明,自是者不彰,

自伐者無功,自矜者不長,

其於道也,曰餘食贅行,

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處」。
以引聖人之言,

指告同修者之污點,同登彼岸。

三、讓他離魔遠點:
佛告須菩提:「凡所有相皆是虛妄,

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


子曰:「攻乎異端,斯害也已」。

子曰:素隱行怪,後世有述焉,吾弗為之矣,半途而廢,吾弗能已矣」。眾生修道,著相修行,內心有魔,故如理不能實現,即是內魔,內心無魔,外魔不能入,故須見諸相非相。
異端行怪,

皆自心中之心魔,故須離之。

四、接近賢哲點:
佛告須菩提:

「莫作是說,如來滅後,後五百歲,有持戒修福者,於此章句,能生信心,以此為實,當知是人,不於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種善根,已於無量千萬佛,所種善根,聞是章句,乃至一念生淨信」。


中庸曰:「大哉聖人之道,

洋洋乎,發育萬物,峻極于天,

優優大哉,禮儀三百,威儀三千,

待其人而後行」。


聞是章句,能生淨信,

可以接近賢哲,

聖人之道,至大至高,禮儀威儀無比,

待識得之人效之行之,即是接近賢哲。

五、那是明點:
佛曰:

「若復有人於此經中受持,

乃至四句偈等,為他人說:

其福勝彼,何以故?

須菩提,一切諸佛及諸佛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皆從此經出」


唯天下至誠,為能盡其性,

能盡其性,則能盡人之性,

能盡人之性,則能盡物之性,

能盡物之性,則可以贊天地之化育,

可以贊天地之化育,則可以與天地參矣。


能受持四句偈,

為他人說,是明的點,

能盡自己的天性為天下眾而行者,

則是明的點。

六、何為暗點:
佛告須菩提:

「於意云何?如來昔在燃燈佛所,於法有所得否,不也,世尊,如來在燃燈佛所,於法實無所得」。


「君子之道闇然而日章」。

是故君子

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懼乎其所不聞,

莫見乎隱,莫顯乎微,故君子慎其獨也。
佛在燃燈佛所授記,是暗點。

君子之道闇然而日章,

不睹不聞之地,能慎其獨,是謂暗點。

七、助他行功大點:
佛告須菩提: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

初日分以恆河沙等身布施,

後日分亦以恆河沙等身布施

如是無量百千萬億劫,

以身布施,若復有人,

聞此經典,(受指點竅妙)

信心不疑,其福勝彼」。


子曰:回之為人也,

擇乎中庸,得一善,

則拳拳服膺,而弗失之矣。


聞此經典(受指點)

信心不疑,是最大功德,

回之能為聖人,

則是得一善,拳拳服膺,而弗失,

是其成聖人之功德母。

八、架子小點:
佛告須菩提:

「於意云何?

我得須陀洹果否?

我得斯陀含果否?

我得阿那含果否?

我得阿羅漢道否?

須菩提言:不也,

世尊,何以故?

實無有法,名阿羅漢」。


子貢曰:貧而無諂,富而無驕,何如?

子曰:可也,未若貧而樂,富而好禮者也」。
子禽問於子貢曰:「夫子至於是邦也,必聞其政,求之與抑與之與」。

子貢曰:「夫子溫良恭儉讓以得之」。

是故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驕泰以失之。佛道之成乃心不存所得,故無架子,貧無諂,富無驕,進而樂禮者,方可謂無架子,夫子溫良恭儉讓之五德,方可得聞其政,故架子則是驕,驕泰以失之。

九、告他修道起始點:
佛告須菩提:

「過去心不可得,

  現在心不可得,

  未來心不可得」。
三點如星象,橫釣似月斜,

披毛從此出,作佛亦由他。

修道從心修起,棄其妄想之心,

真心即可實現。

十、終止點:
佛曰:

「一切有為法,

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

應作如是觀」。
上山到頂,下海至淵。
上天之載無聲無臭至矣,

一切行無為法,

一切以如如不動之如是作觀,

是終止之點。
下大決心,不上至頂,

不到至淵,永不終止。

十一、結果如何點:
「舍利子色不異空,

空不異色,色即空,

空即是色,色受想行識,

亦復如是」。
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

欲知後世果今生作者是。


魔鬼心作魔鬼,

凡夫心成凡夫,

聖賢心成聖賢,

仙佛心成仙佛,

人間結果,色空不異,

怎麼做,結怎麼果,理之當然。

十二、改其悖謬點:
「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

主忠信,無友不知己者,過則勿憚改」。
「施諸己而不願,亦勿施於人」。
修道士是理則進,無理則退,

有理走遍天下,無理寸步難行,

須自重人格,進學守忠信,

勇於改過則無悖謬,

自己不要之事情,

不要加在別人之身上,則無悖謬。

十三、去其固執點:
子曰:「愚而好自用,賤而好自專,

生乎今之世,反古之道,如此者災及其身者也」。
「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自用自專之人本是違反自然之原則,

人本群居,不能獨生獨存,

如是者更不可自用自專,

違反古道之原則,災及其身者也。


合理事皆順理去行,

不合理事則不該去做,

則是去其固執點也。

十四、不使他的缺點:
「所謂修身在正其心,

身有所忿懥則不得其正,

  有所恐懼則不得其正,

  有所好樂則不得其正,

  有所憂患則不得其正,

心不在焉,視而不見,

聽而不聞,食而不知其味,

此謂修道在正其心」。


人之有缺點則出於心之妄想,

妄想生萬法,一切之貪慾嗔忿、

恐懼、好樂、憂患、由斯而生,

住則不正,不正則是缺點,

缺點則性不圓,自己不圓,

對於他人則不能圓滿,

故該不使他的缺點。

十五、啟發他的優點:
「所謂誠其意者,毋自欺也」。

「富潤屋,德潤身,心廣體胖,

故君子必誠其意」。
「故天之生物,必因其才而篤焉」。

 
人之初性本善,善本為誠之用,

不能合其用則是自欺,

故君子者必能誠其意,

 

天之生物,必因其才華而用之,

人怎可違背天理,不因其才而用,

怎可不啟發人之優點,

故須啟發他的優點。

十六、時常惦記他點:
「詩云:邦畿千里,惟民所止,

詩云:緡蠻黃鳥止于兵隅,

子曰:於止知其所止,

可以人而不如鳥乎」。

「詩云:瞻彼淇澳,菉竹猗猗,

有斐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瑟兮僩兮,赫兮喧兮,有斐君子」。


他是我的他,不可忘記了我的他,

他居住千里之邦畿,鳥亦知其所止,

人為何不如,看啊!淇水灣邊的菉竹茂盛著,威威風風的衛武公,在那兒用功夫耳。

十七、助他了願點:
「雖名得道,實無所得,

為化眾生,名謂得道。」


幫助我的他,幫助你的他,

都是為了他,

行人家不能行的,

做人家不能做的,

學人家不能學的,

修人家不能修的,

曰至,犧牲自己,

圓滿大道,你我他都了願了。

十八、盡孝點:
「在明明德,在親民,

在止於至善」。

上天之載,無聲無臭至矣。
身體髮膚,受之父母,

不敢毀傷孝之始也,

立身行道揚名於後世,

以顯父母孝之終也」。


明德、新民、至善,

至於無聲、無臭,

至行之至,立身行道

以顯父母孝之終,

盡孝也。

台長: 發哥
人氣(341) | 回應(1)|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 個人分類: 使命任務 |
此分類下一篇:《旗幟飛揚》歌詞、昂揚的歌曲、處處飛揚的旗幟!
此分類上一篇:《高瞻遠矚》

是 (本台目前設定為強制悄悄話)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