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4-03-24 22:09:25| 人氣135|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Think aloud]--「原」味覺醒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八十年代台灣文學界呈現多元融合風貌,乃因政局趨於穩定又受西方民主運動、人權平等以及言論自由等因素發展,這些因素有利於瓦解霸權文化,將強勢力量去中心化轉而讓以往被忽略的邊緣文學能夠從社會底層浮現,曾被壓抑的聲音重新發聲,受到迫害的族群能夠重新找回尊嚴進而建立自己獨特文化。

目前,國際對於原住民的議題漸漸受到重視,對於台彎而言,原住民文化因漢文化入侵,失去原本豐富文化內涵之外,其族群也被扭曲為蠻夷之屬,使得漢民族與原住民之間關係處於對立。強勢與弱勢的地位在社會上無法取得平等對待,因此紛爭也由此而起。如今民權高漲,喚醒每個人珍惜每一族群文化,肯定其存在價值,民族所內發的自覺問題值得去深思。

原住民作家意識到部落文化及生存環境面臨種種危機,以文學書寫方式點出問題的癥結所在,積極透過文學研究討論尋求更好的解決方式,也透過文學來改善生活現狀。孫大川先生曾說:「思考台灣後殖民時期或所謂本土化的種種問題時,若不將原住民考慮進去,不但會造成嚴重的盲點,而且也將使我們的反省停留在意識型態、歷史解釋權之爭奪,以及政治鬥爭的層次上,始終無法深入到問題的本質,而失去它因有的深度。」

台灣經歷過多次的鄉土文學論戰,為文學定位找出口,希望文學能深紮土地,在台灣獨特的政治、地理環境及人文發展上建立台灣整體文化特色。但也因為如此過於偏向農村、土地等藝術創作,對於台灣所擁有的雄偉高山及四面環海的海洋卻鮮少提及,因而無法完整描述出台灣的生存空間格局。

原住民多生長於海濱以及山區地帶,對於山與海有相當敏銳的觀察及認識,所運用的語言多取譬喻,與自然萬物之名作為鮮明對比,此風格與部落傳承的神話有相當大的關聯,藉由故事精神導出自然界的禁忌也成為道德的規範,這樣不成文規定使之成為一個獨立社會型態,生生不息的運作合諧地與自然相容,成原住民與自然之間保持敬畏和感恩之心。

從文學藝術的語言採樣當中,透露出作家的生活背景以及思考模式,將萬物皆視為活物予與尊重及與人對等位置,為原住民寫作一個相當大的特色,其中哲學思考、想像空間、文化發展,皆有助台灣文學的觸角在延伸更廣更活潑。

原住民文學除了大量寫出人與自然生態相容相合之外,也間接或直接論及種種語言流失問題、生存空間的環境浩劫、部落社會型態的經濟發展還有文化傳承所面臨的斷層,這些都是原住民作家作品當中陸陸續續所要表達的主題,而這些主題所拋出的衝突,需要不斷地討論思索尋出平衡點。

台長: 樂地
人氣(135)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心情日記(隨筆、日記、心情手札)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