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0-12-10 05:07:58| 人氣377|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本土化的迷思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人們總是把善良的美稱加在弱都頭上,殊不知有些弱者之所以顯得善良,僅僅是因為他們暫時沒有做惡的條件罷了…』

我一向的立場是贊成所謂本土意識的形成。

但是我不怎麼喜歡講什麼「本土化」。

強要區分本土與外來,一來沒有實質科學上的嚴格論證,時間點上的不同會造成無法對焦的泛談,這多半源由於台灣殖民史的弔詭;二來強調本土化的同時往往也犧牲掉了其它的邊緣文化…如果那還能稱之為文化的話。三則是因為我們的社會政治生態的關係,泛政治化一向是我們社會的特有習性,文化概念往往會與政治權謀相結合,而「本土化」這樣的字眼往往會造成另一種文化霸權的成立。

但本土意識的形成對社會結構來說卻是一個相當重要的形成因子。

毋庸諱言,四十年的專制政權造成了台灣本土文化的流失,當權者用「中國文化」為基準,強勢的將本土文化的發展空間壓縮至零,台灣母語的流失就是一個很顯著的例子,我想這就不用我贅言多敘了。
只是在政治生態的改變後,當原本弱勢的一方挾著政治上的實力反撲而來時,主客易位的結果,不但是把文化意識與政治實力相結合,同時對於不同文化之間的衝突激化的更加嚴重。這也是我一開頭寫的那句話的感慨。

本土文化的形成是重要的,它包含了對這塊土地的認同與對這塊土地的感情,也就是所謂凝聚的共同意識。但誠如筆者於另一篇文章所講的;現實中的台灣已經是一個多重族群的社會(外省族群、閩南族群、客家族群、原住民族群;當然這樣的劃分是稍嫌粗糙的,原諒筆者還是得用現實中的既定印象來做區隔),如果族群與族群之間不懂得彼此諒解、彼此諒解,那所謂的本土化只會淪為不同次文化之間的爭戰,那所謂的本土意識與本土文化永遠不會形成,只會有片面式的強權文化而已。當社會結構的因子,文化意識出了這樣的問題,怎麼還能期待我們的社會結構能夠正常呢?

也許,在本土文化的爭論下,我們最該省思的該是「寬容」兩個字吧…

附記:見兩位網友於留言版所言,一時心有所感,寫了這篇文章回應,謝謝菜菜子與松島,讓我思想許多。

台長: 小呆
人氣(377)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