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6-10-11 12:27:22| 人氣4,990| 回應3 | 上一篇 | 下一篇

【演講第3場講義】伴侶互動的親密儀典 061011 / 4yr5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這篇是我這週親密演講的講義,貼出來與朋友分享。
由於場地過小,無法妥善招待,僅將講義公開分享。

************************************************************

伴侶之間的互動,其奧秘深邃有如一場古老的儀典。
伴侶因為結合關係,在各領域的交疊重合,其結合的深度,遠超過其他的人際關係,唯一能與之比擬的,就是親子互動了。
伴侶,從陌生的兩人開始,在相互吸引的剎那,開始將童年的殘像相互投射(IMEGO,童年潛存意象,可參考〈相愛一生〉一書)。 於是,兩個人互動時,除了平時清醒意識的人格,還包含了潛藏在深處的幼年人格。 這些幼年人格,在我們成長的過程,經歷各種人際歷練,我們的理性已經學會將幼年的不成熟藏在內層。 但浪漫的觸動,卻強烈勾引出深層的幼年人格。 因此,兩個戀人互動時,除了表層意識的理性互動之外,具有更強烈吸引與主導兩人舞步的,是更深層,潛藏意識的幼年人格。
因此,在關係花園一書裡,將此稱為浪漫期,也就是關係是充滿夢幻的投射關係,情人眼裡看到的對方,不是真實的對方,而是透過幼年的眼光看到的一個《慾望接收體》。 也就是,當我們認定相戀的時刻,童年的心靈即認定了,眼前這個人會愛我保護我陪伴我支持我,是我心靈裡最深層的渴望,是年幼的自我一直渴望擁有的完美父親或母親。

因此,戀人的關係,始於一個強烈的渴望和期待。 彼此互相扮演了對方夢幻的完美父母。 那是一個嬰兒對父母期待,渴望完整的照顧呵護,完全以自我為中心的期盼。

這樣的關係,勾引出互動時的奧秘深邃與複雜。 所以,當兩人進入定情,彼此有了承諾。 不僅在生活上有許多共同的交集,在物質上有許多共同擁有物,在經濟上有共同分享和承擔。
進入婚姻關係後,在社會法律的認定上成了共同相連的一體,在家族命運上有了無可分離的聯繫。
生兒育女之後,兩人更是共命。 子女是雙方父母的血緣共同體,無可避免地,子女將兩人的命運拉在一起。

如此深刻共命,已不是浪漫關係可以承擔的。 兩人間得發展出成熟而獨立的關係。 這關係的進展,在關係花園一書裡,將之分成:

浪漫期→權力爭奪期→整合期→承諾期→共同創作期→(再次循環)

浪漫的消退,是從清醒和失望開始的。
關係的進展,會帶來更多真實。 當戀人的之一不再將關係當作人生的全部重心,另一方的期待落空,會帶來權力爭奪期的開始。 失落的期待會用各種方式展現,為的是讓對方恢復成員來想像的〈完美戀人〉(完美父母)。 通常,權力爭奪開始於定期穩定的約會、性關係的發展,或同居生活的落實。

權力爭奪,顧名思義,爭奪一個主權。 什麼的主權? 以誰為中心? 以誰的期待為中心?
要你成為我期待的樣子。
要你以我為中心。
要你用我喜歡的方式對待。

〈定做一個完美愛人〉的需求 >〈接納伴侶此刻的真實樣貌〉

權力爭奪,就在此二者間掙扎搶奪。
我們從〈期待的失落〉,漸漸學會〈看清此刻的真相〉,繼續學會〈感受內心的愛並接納伴侶的現狀〉,並學會〈去愛這個會讓我失落又歡喜的他〉。

於是,我們不再把童年的匱乏需求,掛勾在伴侶身上。
不再把自己的深層需求,依賴伴侶為我們負責。
我們學會擁抱自己的失落,讓自己成為自己的最大支持者。
另一種眼光,我們先成為自己的完美父母,才能和諧的與伴侶的真實相處。

關係成為一種陪伴:
為自己的需求負責,讓對方做真實的自己。
在伴侶面前呈現自己真實的樣貌,接納並喜歡自己的現況。
伴侶共同分享,互相了解,互相支持對方在關係中真實呈現,
學會協調彼此的期待,
學會了解並協調彼此的差異,
對共同的責任學會分工與合作。

同時允諾相互支持個別的夢想,
並創造兩人共同的夢想。

這歷程,是從全力爭奪期,走向整合期的歷程。
並逐漸函容了承諾與共同創造的夢想。

化成圖形可以用下圖表示:
上面的圖形,表示了需求與期待,在關係裡的權力歸屬與位置。
我們定義了,自己的需求與期待,都是自己的;
而關係的權力與責任是:
「我有表達自身需求和期待的權力」
「當你表達時,我有聆聽和了解的責任」

關係裡,為了親密的理由,彼此同意的權力和責任還有:
「我有邀請你分享內在的權力」
「我有表達自身需求和期待的責任」

這裡更重要的是:
「你沒有滿足我期待的責任」
因為如此,所以我在表達期待時,了解,這是一份為了讓你更了解我,並試圖促進親密的行動。 而不是一份將自己需求和期待交給你的行動。


關於感受和詮釋,有如下的圖來表示:
關於感受,有個最基礎的心理學知識,那就是,我們的感受引發的過程,如下:

外在刺激 →→ 感官捕捉與內在詮釋系統 →→ 反應(包含身體與心理感受)

也就是,我會有感受,除了來自對方的刺激之外,決定性的關鍵因素是我的詮釋系統。
因此,感受的主要決定權在於自己。
對於引發我感受的外人,他扮演了一個誘發的位置。

在伴侶關係裡,因為將親密放在前頭,
也為了讓「支持彼此,走向一個完整真實自我的發展」

所以,我們強調〈自己為自己的感受負責〉
〈關係,用來聆聽了解,接納與支持,對方的感受,以及背後的詮釋系統〉

記得前面第一句話我說,
伴侶之間的互動,〈其奧秘深邃有如一場古老的儀典〉。

這儀典的意思,就在於,伴侶間得有一個很堅定的互動儀式,一個原則。 在互動時知禮而份守界限。 以上的說明與解釋,是根據自己多年來的親密互動經驗,參考關係花園一書,所寫出來的一份兩人之間的互動禮儀。

這裡最美好的結局是,「讓我們一起來慶賀,我們彼此的不同」
「讓我們關係的空間,寬廣到足以讓差異的兩人,都能自由舞動,又能和諧相處」

這裡解構了親密的概念。 傳統關係裡的親密,有一種「我替你承擔,為你負責」的犧牲陷阱。 好像若我不跳入你的苦幫忙,我就是不夠愛你。 這樣愛的方式,掉入了「扮演對方父母」的陷阱,不但無法讓彼此朝向獨立成熟。 也不尊重彼此的個別差異性。

在這裡,親密的定義,在於關係裡的深刻分享與了解。
不試圖阻擋對方的感受或改變對方的想法。 而是在深刻分享裡,我們都更接近自己。 並在關係裡,呈現一種勇氣和紀律,並在關係裡,呈現一種勇氣和紀律,
〈在你面前,成為真實自我〉的勇氣與紀律,
〈在關係裡,接納並深愛你也成為真實的你〉的勇氣與紀律。

*************************

最後,將每個人內在世界的流動,用一圖來表示:

從圖裡,我們可以明白,外界的刺激,引發我們的感官經驗,我們認知的背景會自動地去詮釋感官經驗,於是引發自身的感受。 也因為對感受的愛與惡,我們會有一意圖產生,一般人都是朝向正向感受而避開負向感受。 於是我們會有行動。
至於一個有意識的行動,則是去覺察,我們感受的驅避系統,做出更屬於愛的靈性選擇。

台長: MaLi
人氣(4,990) | 回應(3)|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心情日記(隨筆、日記、心情手札) | 個人分類: 2006親密關係講座 |
此分類下一篇:【演講4講義】慾望vs靜心,控制vs親密 061017 / 4yr5
此分類上一篇:【演講後記】愛自己的魅影 060925 / 4yr5

Dear 理書老師,
那天上課時,您要我們閉眼睛,聽著音樂,邀請一位你愛的人,當您念著上述的內容時,我不自覺得的流淚了,我發覺這是我想對老公說的話,對婚姻關係的目標.””因為愛,我願認真看待你的期待””,說的真好,裏面好多句話,都說到我的心坎裏,我會認真的與老公分享,謝謝老師,.
2006-10-16 23:18:25
關於參考書籍
請問老師”相愛一生”的作者為何?
2006-12-02 17:30:38
相愛一生
作者:哈維爾.韓瑞斯/著
聯經出版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122508
2006-12-03 00:38:21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