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8-12-24 15:37:30| 人氣1,273| 回應1 | 上一篇 | 下一篇

第五組報告:張天翼的小說"三太爺與桂生"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2008中國現代小說與電影 張天翼-《三太爺與桂生》第五組小說小組報告

 



一、作者介紹

 

.張天翼

  原名張元定、張一元,筆名張天翼、張無諍、鐵池翰。祖籍湖南湘鄉,1906年9月26日生於江蘇南京,之後全家定居杭州,於1985年4月28日在北京病逝。

   在中學時代便寫過滑稽偵探小說,以張無諍的筆名向《禮拜六》等刊物投稿。1924年畢業於杭州宗文中學。1926年入北京大學預科,開始用張天翼之名寫作。同年底加入中國共產黨。但因為對課程不滿,不久便退學,之後在滬、杭、寧一帶先後擔任家庭教師、記者、編輯辦事員、文書、錄事等職,接觸了更多都市裡中下階層的社會,創作思想開始有了明顯轉變

  1928年11月,他寫的短篇小說《三天半的夢》受到魯迅先生的關注和支援,1929年發表於《奔流》,自認是第一篇新小說,1930年在《幼稚》周刊上發表第一部長篇小說《鬼士日記》,1931年出版第一個短篇小說《從空虛到充實》,並參加“左聯”中國左翼作家聯盟的文藝大眾化研究會,也發表《二十一個》等作品,打破了當時流行的“革命加戀愛”的創作傾向,受到左翼進步文壇的重視,被稱為新人。

  30年代中期,短篇名作《包氏父子》問世,顯示了他高超的諷刺才能。在此期間發表的短篇《脊背與奶子》、《笑》、《陸寶田》;中篇《清明時節》,也堪稱佳作。而《大林和小林》、《禿禿大王》等童話創作,想像豐富,筆法誇張,顯示著他寫作兒童文學的才能。

  抗戰爆發後,他由上海回到湖南故鄉,從事文化救亡活動。因目睹某些文化官僚爭權奪利的醜態,而寫下代表作《華威先生》,發表後引起關於抗戰文學作品要不要暴露的爭論。以速寫提供重大諷刺形象,標誌著他新的藝術成就,他的冷峭、犀利的諷刺風格已成熟。

   30年代前後,是他創作的最多時期,共發表了近百篇小說。在這之後,由於患了嚴重的肺病,輾轉於邵陽、淑浦、寧鄉各地,寫了很多文藝論文。1944年湘桂大撤退時,不得不帶病離開長沙到四川去療養,造成這一段創作的空白期。1948年經上海赴香港,於療養之餘,寫出一組政治諷刺寓言。

  1950年後,由澳門北上定居在北京,先後任中央文學研究所副主任、《民眾文學》主編。工作之餘還創作了《羅文應的故事》、《寶葫蘆的祕密》等著名兒童文學作品。其中小說《羅文應的故事》曾於1954年獲全國少年兒童文學藝術創作一等獎。在“文革”中遭受迫害。晚年時任中國作家協會顧問。1975年突然罹患腦血栓,又經歷與病魔的長期鬥爭,於1985年逝世。

 

 2.張天翼主要著作書目:

  從空虛到充實(短篇小說集) 1931年1月,上海,現代書局

  鬼土日記(長篇小說) 1937年7月,上海,正午書局

  小彼得(短篇小說集) 1931年12月,上海,春光書局

  齒輪(長篇小說) 1932年9月,上海,湖風書局

  蜜蜂(短篇小說集) 1933年5月,上海,現代書局

  脊背與奶子(短篇小說) 1933年5月,上海,良友圖書印刷公司

  一年(短篇小說) 1933年,上海,良友圖書印刷公司

  大林和小林(童話) 1933年10月,上海,現代書局

  反攻(短篇小說集) 1934年5月,上海,生活書局

  移行(短篇小說集) 1934年10月,上海,良友圖書印刷公司

  團圓(短篇小說集) 1936年1月,上海,文化生活出版

  畸人集(小說、劇本合集) 1936年1月,上海,良友圖書印刷公司

  清明時節(中篇小說) 1936年2月,上海,文學出版社

  萬仞約(短篇小說集) 1936年3月,上海,商務出版社

  禿禿大王(童話) 1936年4月,上海,興華書局

  洋涇濱奇俠(長篇小說) 1936年,上海,新鐘書局

  追(短篇小說集) 1936年11月,上海,開明書局

  春風(短篇小說集) 1936年11月,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

  奇怪的地方(中篇小說) 1937年2月,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

  在城市裡(長篇小說) 1937年6月,上海,良友圖書印刷公司

  同鄉們(短篇小說集) 1939年4月,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

  談人物描寫(理論) 1942年,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

  速寫三篇(短篇小說集) 1942年9月,重慶,文化生活出版社

  張天翼選集  1951年7月,北京,開明書局

  羅文應的故事(短篇小說集) 1952年,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

  蓉生在家裡(劇本) 1953年11月,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

  大灰野狼(劇本) 1954年1月,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

  不動腦筋的故事(童話) 1956年2月,北京,中國少年兒童出版社

  寶葫蘆的祕密(童話) 1956年3月,北京,中國少年兒童出版社

  文學雜評(評論 ) 1958年10月,北京,作家出版社

  給孩子們(小說、劇本合集) 1959年9月,北京,民眾文學出版社

  去看電影(小說) 1960年,北京,文字改革出版社

  金鴨帝國(童話) 1980年7月,長沙,湖南民眾出版社

  張天翼論創作 1982年10月,上海,文藝出版社

  張天翼文學評論集 1984年2月,北京,民眾文學出版社

  張天翼文集(1--10卷) 1985年2月--1993年7月,上海,文藝出版社

  張天翼寓言 1986年8月,合肥,安徽少年兒童出版社

 

 3.參考網址:

  http://www.chinawriter.com.cn/zjcd/xdzj/9850_83193.htm

  http://www.ntjy.cn/bcy/rw/xddj/200605/545.html

 

 

二、小說內容分析

 

  故事是以玫店以前的員工:以老范來做出第一人稱的描述,述說三太爺和桂生之間的往事。故事中三太爺是個在大家面前笑笑的好人,但實際上他是個面善心惡的地主,愛拉四胡的桂生和三太爺有著親戚關係,而招弟是桂生在上海的姐姐,在國共內戰時,三太爺見到國民黨不佔風頭,跟老范扯謊說一打仗佃農會變成搶匪了,而佃農們利用這次機會,想要推翻地主的專制,拿著”趙子龍的槍”衝到玫店去找三太爺理論,三太爺見到風向不對,賣個笑招呼一下佃農們後,立刻溜到上海去避難。

  直到政府平息內亂後,佃農們被壓制下來,而桂生在此時不見,因為桂生看不下去佃農如此被壓榨,而去幫助佃農,之後不太敢回到玫店,便逃到上海去了,三太爺一回到玫店,立刻就跟各地官員打招呼了。

  而桂生此時便從上海回來,三太爺立刻勸他向善,實際上是因為桂生還可以幫三太爺運鴉片賺錢,在上海待過的桂生,自然也有著洋氣些了,不過改不了愛拉四胡的習慣。過不久,招弟也要回到玫莊,而招弟不像以前一樣光鮮亮麗,反而多了分憔悴,此時老范聽到桂生與其他人的對話,發現到三太爺及桂生是互相利用,且桂生是看出三太爺啥事都得靠自己,而招弟這時有身孕的徵兆出現了,心機重的三太爺竟然叫人送鴉片給招弟,不過老范自己不肯相信此事。

  之後三太爺要加重田租,佃農們便想起兵反抗,不過三太爺這次準備萬全了,有了政府撐腰,不但不怕此事,更加將矛頭指向桂生,而佃農的反抗也不像之前如此萬全,”趙子龍的槍”全充公了,只剩下鋤頭來反抗,如何抵擋子彈,只能不了了之。

  而三太爺趁這次機會,將桂生和招弟兩人抓起來,並且已招弟懷孕為藉口,指控兩人通姦並且活埋他們,而外頭都在指責桂生的同時,真相卻是……

 

三、小說人物簡介

 

三太爺 故事雙主角之一,他是一個地主,且慣於摸疤(每當慌張時情況更加嚴重)。表面能幹,脾氣好,瞧人總是笑笑的,但內心卻極為狡詐,愛記恨,如:表面以改過為由請桂生回家,但背地裡唆使桂生為他運算大煙,成為他的替死鬼,並結交權貴以擴大自己的權限,壓榨佃農,最後竟以一個莫須有的罪名埋了自己的姪子招弟,桂生,可見他為人心狠手辣 ,笑裡藏刀,與他的脾氣好成了一個強烈的對比,是30年代地主表徵。 

                                                                                                                

桂生 故事中另一主角,善於拉四胡,與他姐姐招弟同為三太爺的姪子,因而過著不錯的日子,但為人富有正義感,曾帶頭引領農民去向地主抗議,但卻也為他種下禍根,後來流離到了上海,最後又回到了玫店,卻被三太爺唆使運送大煙,成為三太爺的替死鬼。在一次的抗租事件中,他亦成了主事者之一,由於新仇舊恨,使得三太爺怒火難消,進而將其姐弟剝光衣服活生生的埋了,這就是標準的好人不長命,也是30年代佃農的標徵。

 

招弟 桂生的姐姐,嫁往九里松的一個農家,但其丈夫去世後,轉往上海,在一個紡紗廠裡工作,後來失去落角處,隨桂生回玫店,但出乎她的意料之外,三太爺會不顧情義,將她與桂生通姦如此莫須有的罪名,把她們活埋。是一個十分可憐的角色,死了丈夫,最後還以與弟亂倫的名義死去,為農村野蠻文化的犧牲者

 

老范 整個故事的述說者,以一個見證者的角度,完整的敘述30年代的地主(三太爺)壓榨佃農(桂生)的過程,她是陳家中負責伺候三太爺,對三太爺壓榨農民的一切看在眼裡。他講故事時不時加入一些粗話,使得故事中人物間的對話更加深動,但也吐露出他對地主壓榨農民如此社會文化的不滿,彷彿為作者隱身其中

人物關係圖

 

四、補充解釋名詞

 

  .時代背景

   ()店家將五色旗摔到糞缸裡 → 五色旗是民初的國旗

五色旗

 

Tai Yu-liang

  民國元年(一九一二)元月三日及十日,各省代表會議與臨時參議院先後通過以「五色旗」為中華民國國旗。五色旗為江蘇、浙江、安徽等省的革命人士使用的旗幟,一九六年同盟會本部討論國旗方案時即被提出,當時五色象徵五行,紅為火、黃為土、藍為木、白為金、黑為水,民國成立後五色被賦予五族共和之意。江蘇都督程德全及國民黨代理理事長宋教仁等支持五色旗者認為,五色旗沿襲了中國文化用五數之習慣,以五色象徵漢、滿、蒙、回、藏五族共和,能夠表明革命是為了政治改造而非漢人種族革命,緩和各民族的心理,與漢人共同努力贊助共和。另外,外國人視五色旗為彩虹旗,彩虹在雨過天晴出現,所以五色旗象徵掃除過去封建、專制政治制度之陰霾,實現政治清明。五色旗的形象確實要比青天白日旗顯得溫和,故得到較多數人認同。

  當時任臨時大總統的國父認為以五色旗為國旗不恰當,因此並未頒布實行,函覆臨時參議院待民選國會成立後再行表決。但報章媒體已披露決議結果,國人已將五色旗作為國旗。同年二月,國父將臨時大總統讓位給袁世凱;五月十日參議院再次討論國旗方案,結果維持先前之決議,繼續使用五色旗為國旗。

   ()牆上見了鬼似的貼滿紅紅綠綠的紙 → 紅綠綠的紙是共產黨標語的顏色

  ex“中華人民共和國萬歲”、“打倒蔣家王朝,人民當家作主”

   ()將潘太爺帶高帽子遊行 → 清算、罰款、捐款、小質問、大示威、戴高帽子(紙糊的,意在羞辱)游鄉、關進縣監獄、驅逐、槍斃是鬥地主的手段,其他還有勞改,除死等

   EX: 潘家白家

   ()p197第五行" → 是土霸王

   ()p196"甚麼會" → ex農民協會

   ()p198"聽訊" → 對地主進行審判

  中共正是靠煽動階級仇恨,大搞人與人的鬥爭來達到其控制人民的目的的。許多農民因為在農運中殺過人,而不得不死心塌地的跟著共產黨。大陸出的《蘇區肅反大紀實》記述夏曦在湘鄂西蘇區第四次肅反將一批紅軍開除軍籍,但這些紅軍苦苦哀求要不趕他們走,因為他們是「打土豪,分田地參加革命的貧苦農民,有家不能歸,不跟共產黨走只有死路一條。」一九九三年出的《中國左禍》一書如此來形容中共當時的「燒殺政策」焦土政策:「一座座村莊,燒成廢墟,百里無雞鳴,一片片焦土,啼號不絕,蒼生痛哭,群群百姓,無家可歸,骨肉流離散」。

   ()「陰騭」 →

  一詞源於《 尚書洪範》:「惟天陰騭下民」,意謂冥冥之天總在暗中關照人們。道教有《文昌帝君陰騭文》為勸善之書,其文起頭言:
   救人之難,濟人之急。
   憫人之孤,容人之過。
   廣行陰騭,上格蒼穹。
   人能如我存心,天必賜汝以福。

 

  其中的這個「陰」是暗,不顯露出來、不要張揚的意思。要做到暗中施恩於人,古人云「有陰德者必有陽報」,因做善事而積累下的功業與德行才是一個人幸福的最終來源,在中國傳統文化中一直認為今生的名聲、財運、福祿都由前世積德所致的,有了這種「陰鷙」,上天(或神明)就是可以把幸福賜予他。

  比如,在明朝,有個理學家、教育家名叫王陽明,他的父親叫王華,曾經在一富家教書。那位富翁有許多婢女和妻妾,但卻沒有子女。有一天夜裡,有一位妾女來到王華的寢室。王華拒絕她,那位女子拿出一張紙,說:「這是主人的意思!」

  王華看見紙上寫著「欲求人間子」,立即提起筆,在旁邊寫上「恐驚天上神」。最終也不接納那位女子。這種柳下惠的作風已經為他積來「陰鷙」,他當然更不會去張揚這些,但天地有眼。後來,那位富翁請一道士修醮祈福。道士跪拜時,伏在地面上很久沒有起來。富翁詢問原因,道士回答:「剛才我遇到天上正在迎接狀元榜,所以過了很久才能通過!」富翁問:「狀元是誰呢?」道士答道:「我不敢說,但是狀元郎的馬前寫了一副「欲求人間子,恐驚天上神」的對聯。後來,王華果然狀元及第。這段有名有姓,證據充足的史料可證實積陰德得福報並非虛談。

  在名著《紅樓夢》中,也把這個「陰鷙」看的很重,寧府之孫賈敬主動放棄功名利祿(只剩了次子賈敬襲了官,如今一味好道,只愛燒丹煉汞,餘者一概不在心上。)在賈府的繁榮時期遁入空門,肯定是有原因所在的,這很像金庸小說《天龍八部》中大理國的國王,他們最終都要放棄皇權,到天龍寺出家,他們也像賈敬一樣不把常人社會的名利放在心上。這才是真正聰明人,他們知道這些爵位和財富並沒有陰騭重要,「為官的」終會「家業凋零」,「富貴的」終會「金銀散盡」,這些塵世的東西都入灰塵,終歸無償,只有積得陰功的人才是最幸運的人,「幸娘親,幸娘親,積得陰功。」所以大家看到,在賈敬生日之時,他是不在意賈珍、賈蓉送給他的美食的,而強調給子孫的竟然是要去散發一萬張《陰騭文》!在那種印刷技術不太發達的年代,一萬份這種宣揚重德行善的真相資料,也是有一定規模的。(「還說那《陰騭文》,叫急急的刻出來,印一萬張散人。」)這就說明「陰鷙」在他心中的重要性。

  在紅樓夢中還有一個很生動例子,就是巧姐,也就是王熙鳳之女,巧姐最終還算有一個差不多的結局,就是因為他母親在行惡之餘,「偶因濟劉氏」,才使他「巧得遇恩人」,「正有蒼穹」。曹雪芹把她的判曲名為「〔留餘慶〕」,又怎麼能不讓人想起《易經》中所說的「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呢?

  這些都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精華,信佛向善,敬畏鬼神,善惡有報的信仰一直貫穿在人們的主流思想中。「陰騭」一詞,最早應該出於《尚書》:「惟天陰騭下民」,意謂冥冥之天在暗中保定人們,這是古代樸素率真的天命思想。在《陰騭文》中,「陰騭」具有天人感應的含義,要求人們自已多積陰德陰功,行善做好事不要到處張揚,只是陰悄悄的去做。即使個人獨處而別人不知曉的情況下,也不做壞事,以此為條件,洞察一切的文昌帝君就會暗暗保佑你,賜給你福祿壽。現在我看到法輪功的資料,幾乎都是要人重德行善,也有些是因行惡遭惡報的例子來勸說和警告人們的,而法輪功的許多人做這些事情,都是不留名、不圖利的,並且都是拿自己的錢辛苦而細緻耐心的去做,他們的資料都是免費給予人的,不向人索取報酬,這才是積「陰騭 」的最好表帥,不是道德高尚的人是不會做這些只利他人,並且沒有「利潤」,只有「投資」的「生意」的。

  我看他們除了這些「陰騭」和功德之外,什麼也沒有得到。

  我之所以有興趣寫這篇文章還是因為我對「陰騭」中「陰」字感興趣,尤其是最近,我感到這個字很有奧妙,對我體悟人生都有很重要的醒示意義。

  我過去自認為自己還算是個好人,比如在公共汽車上喜歡給老人、孕婦讓座,我每次讓座的時候都是大張旗鼓的,還喜歡等到那人說「謝謝」的時候,我再高聲說幾句「不用謝,誰都有年老的時候!」別人問我到那裡下車時,如果很遠的話,我也會大聲說出來,生怕車上的其他人聽不見,我之所以說這些,其實內心是在告訴別人:你們都看我,主動給人讓座,並且我還有很長的路途要站立,我的品格要比你們強多了。我認識到自己的這個顯示之心,恰恰是在我體悟到了「陰騭」中「陰」字的含義才發現我的這個不足之處的,過去在沒認識到這些之前,我一直認為我這樣大聲告訴別人是在向麻木的人群呼喚日益下滑的道德,用我的行為感化他們,自己內心則以「賢者」自居。現在回看這些,不難感到自己當時有齷齪的內心。

  其實這個「陰騭 」中的「陰」字能對我產生這麼深刻的影響,讓我認識到顯示心理的危害,是因為我看到了一本書,叫《轉法輪》,上面有這樣幾句「……在做好事上也能體現出來顯示心理。平時自己為了名,為了利得到一點好處,張揚張揚,顯示顯示:我有本事,強者。」正是因為這幾句話,才使我的思想產生震動,對「陰騭」有那麼深刻的印象的。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查閱此書。

那麼現在我上車再遇到老弱病殘、孕婦,讓座的時候我就盡量不動聲色。有時候則會站起來用身體擋住一些可能和老人搶座的人,然後裝作下車走遠點。這時候被讓座的人心裡還以為我馬上就要下車呢。

如果說「陰騭」是神聖的,那麼如果去刻意張揚的話,它就失去了應有的光環;如果自己做了好事,又想讓別人知道,那麼別人可能對你尊敬,甚至社會上都可能認可你、回報你,那麼你所做的這件好事就轉化成了「名」(名譽)和「利」了,這種陰德已經就失效,也就不算陰功了,也就起不到真正做好事起的作用了,甚至還有副作用。有一個人挺身而出挽救了一個同村少女,最後那少女的一家不得不離開了那個村子,原因是支付不起那家的人情,也有在別人困難時偶施恩於人的,回頭經常去找那人尋找物質回報,導致很尷尬的人情冷暖,現在大陸的電視媒體上很多這類事情的報道。看來,只有不圖名圖利的默默做好事才是真正的做好事。

前幾天,在電視上看到了一項全國評選道德楷模的活動,提倡人們把身邊的好人做好事的事情投信評選,公然倡導把這些本應是「陰騭」的東西轉換成名譽,並冠冕堂皇的說是用這些活動提倡社會風氣和道德,誰也看出那些組織者是拿這些作秀的,別說是一個具有腐敗因素的團體組織的,即使真的想提倡善行,這種做法也是與「陰騭」的本質相抵制的,有那個真正講道德的人喜歡在全國到處宣揚自己的,他們甚至還想建立道德基金,把人性當中閃光的東西,靠金錢的刺激去追求道德,靠名的執著去拿道德作秀,還有這些比破壞道德更嚴重的事情嗎?

如果真有此心,可以把那些排暴利、兇殺、色情的電影、電視劇的錢,拿來制做些宣傳道德的節目,廣泛宣傳道德,提倡人們真正的積「陰騭」,陰悄悄的、真正的去做善事。這樣的電視台才是積陰功莫大焉的好媒體。

 

五、心得

 

 電機1A 497415021 蔡孟江

  剛讀完這篇小說時,真的完全搞不懂,一下三太爺好人,一下又變成惡霸,但讀了幾遍後,終於了解原來這是一篇有些許共產意味的小說,原來三太爺是被塑造成30年代地主的人物,過去我總覺得共產主義是個很爛的主義,也覺得批鬥地主是個很不應該的行為,但讀完這篇小說後才了解了那些加入共產黨農民的感受,原來他們是被如此的壓榨,受到如此的欺凌,也難怪他們會想批鬥地主,在窮途末路時做一些反擊是必然的 對於一個生活安逸,衣食無缺的我來說,那種生活對我來說真的很難想像,那種笑裡藏刀的地主也是,這篇小說讓我知道過去30年代時佃農的痛,讓我對共產主義有不同見解,另外還學到不能以表面去判斷一個人好壞(如同三太爺表面做一套,暗地裡又是另一套)

 

 

 電機1B 497415030 蕭寶鴻

  近代中國最大的問題就是佃農和地主的問題,這也是為什麼共產黨可以推翻國民黨的主因,而作者更是以諷刺手法描寫這一篇小說,結局是壞結局,重點在象徵國民黨的專制及不在乎佃農的表現,故事中是要以老范的視點來寫,更加可以以這是一件事實來加重這事件的真實性,而在故事中,其實兩個主角都在彼此勾心鬥角,而且都是為了自己的利益,雖然桂生後來是為了佃農,不過用賣鴉片這種事換取身分地位我就很不苟同,而朝弟的處境卻可憐了些,失去了依靠又挺著懷孕的身子來到這玫店,結果卻被當成姐弟通姦後被活埋,死後還留下汙名,真是十分讓人感到惋惜。

  這故事讓我省思到,其實在生活中,和人相處多多少少要勾心鬥角,誰比較事得台面,誰比較佔優勢,誰下手比較狠,誰就是贏家,雖然看起來十分不公平,但這就是人類的黑暗面,誰的拳頭比較大,誰就是老大,縱使我不服氣,還是得同意這句話,因為太多這種情形發生了,以大欺小,以人多欺負人少,以強勢壓榨弱勢,這就是弱肉強食的社會,想活得久一點,心機就得重一點,像我這種天真的人可能就無法在社會上打轉吧!

 

 電機1B 497415050 陳立奇

  我們常常和與自己信仰不同的人起衝突,明明共同在這寶島生存,本來就是要為了使在生活在這上面的每一個人過得更好而努力,但是我們可以看見,有如本篇的情節仍是會在這自稱是文明社會中出現,因為政治立場不同而血刃與自己原本很親密的家人,更有因此而不能成為一對佳偶的例子,既然是生處於文明社會的人,應該透過傾聽不同的聲音,在不同意見之中,尋求所謂的平衡點,對於所有人在和平討論過程中,思緒應該是清晰的,如此才能找到共同努力的目標,而不是為了自己的信仰而將其他想法和意見拒之於門外。

 

 電機1A 497415065 戴韻潔

  看完這小說,原本覺得地主很可惡,表裡不一,欺負農民們,但因本次是本組負責報告,所以查了很多資料,才豁然發現原來這樣的地主是有的,但不是大多數。就像共產黨土改時期,有很多好人,或者該說是善良勤勞的人,靠著自己努力賺錢獲得田地,卻也因此成了共產黨眼中批鬥的對象,而搞到家破人亡。當然,也是有向雷鋒一樣可憐的人,因為受到地主迫害,而家破人亡,最後在黨的救助下長大,,成了黨最有利的槍使,但共產黨終也有遊手好閒的遊民,,在土改時一同批鬥地主,這也說明了無論是農民會地主中皆有好人或壞人,而張天翼這小說讓我看完後,對地主感到不滿,不得不承認,他在煽動大家對地主的仇恨這方面做的很好,但這樣會以偏蓋全,有失偏頗,相對的,也反映出某些地主殘暴的一面。

 

台長: 辛金順老師
人氣(1,273) | 回應(1)|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