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23-04-07 10:56:37| 人氣326|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民間善惡實錄..【人人必看必知,尤其多殺生多造惡做惡不信因果者更要看,以改過向善並多孝順多行善來助己早日修行悟道成就】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民間善惡實錄』……【人人必看必知,尤其多殺生多造惡做惡不信因果者更要看,以改過向善並多孝順多行善來助己早日修行悟道成就】《轉載自宗教雜誌》

 

 

※神佛曰:一念之善,神司(即眾神聖)錄之,一事之善,神司鑒〈審察〉之。日有鑒察,月有考校〈考核〉,神司報以三官(即掌管人類福祿壽等之三官大帝),三官以歲(年)統計,報呈玉庭(即天庭即玉帝),或增福〈祿〉壽,或增紀算(即延長壽命多久三官分別發下(即下令至各神職單位執行),北斗落死(即北斗星君註人何時死亡),南斗延算(即南斗星君註人延長壽命多久),東斗上昇(即東斗星君註人何時升官發財),西斗紀名(即西斗星君註人追加功名利祿多少),分下各曹(即各神職單位)施行,是故,世人之窮通禍福、福祿壽考,皆因一人之『功德』大小多寡有無而定之也。

 

 

脈知神

紹興的錢某善於醫術,喜歡賙濟救人。只要有病人,不問寒暑,請到他馬上就去。沒有多少錢的人家,他就把藥送給他們;特別貧困的還解囊相贈,數年來毫不懈怠。

有一天他受到了鄰縣的邀請,在路上看見有乞丐衣衫襤褸,臉上顏色萎靡,在路上請求說:「我命在旦夕,願公憐憫」。錢某馬上下了轎子,給乞丐診脈。他很驚愕的說:「脈氣與凡夫大不相同,難道君是神仙」?乞丐忽然就不見了。從此錢某醫術通神,經過他診治的,沒有不馬上好的。

 

取償前世負金

文登的生員王某,兒子五歲就夭折了,他非常想念和傷心。第二年生了一個女兒,週歲的時候,他把女兒放在膝上和女兒開玩笑地說:「不要像你哥哥一樣捨我而去」,女兒回答說:「我就是年前你的兒子,你欠我的錢多,特意兩世來取債」,王某大驚,後來女兒五歲也夭折了。

 

谷監司記三生事

山西的谷監司能記得前三生的事。第一世的時候他因為家裏貧苦,於是,父母送他到寺院裡給和尚當了徒弟。有一天,和尚在外募化了十多兩銀子,並將銀子埋在爐灰裡,不過,這個過程卻被谷監司看見了。等到和尚出去的時候,他心生貪念將銀子偷偷的拿走了,和尚回來後找不到銀子,因此抑鬱而死。

沒過幾天谷監司也病死了,命終時,他看見一位老婦人帶著他走,抵達一個火坑的旁邊時,忽然將他推入火坑,他掙扎起來一看自己在廟中牲口槽子旁邊,變成一頭小驢了。他雖然在寺廟中,但心裏知道是孽報,等牠稍稍長大一點兒,就多次想跳到山澗裡自殺,但又怕冥司罰的更重,於是竭力任憑驅使以便償還舊債。

經過八年,驢子終於力盡而死,死亡後,他又見到了上回的老婦人,老婦人把他帶到一個大池子的旁邊。他糊裡糊塗地失足墜入水中,覺得遍體清涼,一看手腳已經縮小為嬰兒了,他高興的說:「我現在又當人了」。那家人驚恐的說道:「妖怪啊!」於是把他給殺了。第三世才生到了谷姓家。他出生以後甚麼都明白,但由於上次的原因,不敢說話,好幾歲了他還是不說一句話,大家都以啞巴看待。

有一天外出時,遇到村童拿著書從私塾回來,把書拿過來一看,他不自覺失聲說:「嘻!像你這麼大,才開始讀小學?」小孩們嘩然,跑著告訴別人說:「谷家的小孩竟然識字了」。谷監司父親回來問,他還是像以前一樣不說話,雖然父親百般引導,始終是不說話。父親知道不對勁,假裝生氣地說:「不說話就殺了你」。他於是哭著說:「冤枉啊!又說要殺了我」。

父親非常驚駭地問其緣故,他就把前生的事情說了。父親說:「你已經長大了,說話又能怎麼樣呢?」於是請老師教他。他穎悟非常,過目不忘,少年中科第,以致顯貴。

 

名登四榜

棲霞有一位名叫林次山的人,寒窗苦讀多年,在他還沒有中第的時候,有一天,剛從午睡中醒來,就見到有一僕夫牽著馬來到門口說:「主人有事相求,請求你能光臨」。林次山沒有來得及詳細詢問原因,就隨著僕夫去了。

林次山到了以後,看見眼前的宅第高大宏偉,有一個老叟長得非常高大魁梧,在門口等著相揖請入。進入宅第後,老叟準備了美味佳餚,一一羅列在餐桌上。進食時,老叟勸酒慇勤,甚為熱絡。待用餐完畢後,老叟才從容地說:「我的子孫常被你族人所苦,希望你能夠憐憫,實在是感激高輝」。

林次山的族人有許多是打獵的,因此,他心裡明白了其中奇異之處。林次山就對老叟說:「容易,容易。我潦倒半生,還能及第一次嗎?老者不是凡塵中人,應該預先就知道的吧!」老叟說:「公來日名登四榜,沒有差錯」。

說完後,老叟就讓僕人送他回家。林次山將要到家的時候,僕人和馬匹都消失無蹤,看自己所騎的就是一根竹竿。林次山回家以後,就將他的經歷告訴他的族人,並且勸戒族人不要獵捕平原的獸類。族人聽完以後,都如約不再打獵,改作他行。

後來林次山三次中了「副車」,到康熙戊子年科舉才考上,方才明白四榜的意思。

 

鵪鶉〈發音安純,動物名,形似雛雞〉恢復舊業

宛平的徐某,繼承了甚為豐厚的祖業,不過,他不事生產,又揮霍無度,因此,到了晚年祖業都被他消耗無有剩餘。徐某死了以後,託夢對他的兒子說:「我生前蕩盡了你祖上的產業,現在要補償你。明天早上,你走出了廣寧門,遇到披蓑衣的老頭背著裝鵪鶉的袋子,可以伸手探取,有啄你拇指的就是我,趕緊買回去不要丟失」。

其子醒來以後認為只是一場夢,並不可信。隔天,又夢到他的父親生氣地說:「你為何這麼悖慢,不相信我說的話?」兒子覺得很奇怪,因此,早晨即依先父的指示走出去,果然遇到了賣鵪鶉的老頭。他試著伸手到袋子裡,有一隻鵪鶉起來啄他的手指。他拿出來一看,白羽毛像鷺,神駿不凡,於是就買了回去。

一開始,他用鵪鶉與人賭酒食,結果輕易取勝。後來他借了點錢和別人決雌雄,屢鬥屢勝。當時此賭風盛行,貴戚子弟爭相與他角鬥,每局多至百餘兩銀子,沒有不取得勝利的。於是他恢復舊業如初。

一天晚上,他又夢到父親說:「我已經對你補償完,我要走了」。隔天早晨起來一看,鵪鶉已經死了。

 

神授棋藝

登郡有一位周某,以剃頭為業。他喜歡下象棋,但棋藝不佳,如果與人下賭注對局的話,總是輸多贏少。有一天,他在廟裡當義工,協助清潔環境。但因為忙得比較晚的緣故,因此,當天晚上就借住在廟裡。

晚上睡覺時,夢見廟中主神告訴他說:「我耳朵特別癢!」如此重複說了三次。天亮後,周某覺得夢境甚為真實,因此,登上神龕察看主神的耳朵,發現有數隻蜘蛛在神像的耳朵裡築窩。周某於是將蜘蛛趕走,虔誠的拂拭清潔。

到了晚上,又夢到主神對他說:「你有功勞,理當賞賜。不過,考慮到你的命較薄,不能承受較大的恩賜,而你平日喜歡下象棋消遣,吾就教你如何善用『馬』的棋藝,靠這個棋藝技巧可以每日贏取百錢以供養飲食。不過,你切記不要多求,因為,超過的錢財你無法消受,如果貪求的話,反而會有所損失」。

周某醒後棋藝轉為精湛,常有出奇不意、匠石運金的技巧,尤其是在運用「馬」的時候,總是多有奇變。他常與人下棋賭財物,別人都勝不了他。但只要是周某贏了超過百文,他就馬上昏頭失去原來的水平,完全判若二人。後來周某就靠這個方式度過了餘生。

 

屠戶鉤穿手腕

江陵有一位殺豬的屠戶任某,幹屠宰行業已經六十多年了。雖然已年近八十,但依舊很有力氣,子孫濟濟。

任某日夜經營豬肉店舖,積累了銀子千餘兩,換成黃金百兩,當寶貝藏著。一天買來了一隻大豬,重達三百多斤,卸下來一半,命店裡的小夥計掛在鉤子上。小夥計屢次舉起來,但都因力氣不足,掛不到鉤子上,於是喊大家趕快來幫忙。

任某看了笑著罵到:「一幫沒用的傢伙,只會吃飯。此事還得老將出馬!」於是他挺身而出,手握著豬蹄往鉤尖上搭,不過,鉤子連連搖擺,終究沒有掛上。任某不服輸的個性生起,想要展示一下自己的雄武。於是,他舉起豬蹄猛力去掛,因鉤子特別尖銳,一不小心竟然穿過任某的手腕透到手臂,而且鮮血淋漓拿不下來。

眾人抱住任某想把鉤子拿下來。但新流出的鮮血沾在鐵鉤上,凝固了拿不下來,於是眾人將任某連同鉤子一起放在床上,並緊急請醫生來治療。但最終因血流過多止不住,任某痛苦呼號數聲後死亡。任某子孫輩恣意放蕩,金銀都被耗盡,店舖也轉售他人。他的兒子為了生計,只得依舊站在別人的砧案前揮刀,繼續造著殺生惡業。

 

助女申冤

住在福建的鎮某,原來是寧夏人,五十歲還沒有生兒子,基於「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的傳統觀念,鎮某因此憂心忡忡,深怕日後會愧對祖先。

鎮某的夫人生性賢良,見丈夫時常為了沒有生兒子,而感到燜燜不樂,於是透過關係,尋得一位善良年輕女子,為丈夫置妾。這位小妾長得甚為端麗,鎮某很高興。到了結婚那一天,鎮某與小妾二人晚上就寢,鎮某摸到小妾內衣微微有聲。詢問之下,小妾悲傷的說:「請等到以後再和相公詳細說明」。

但鎮某不允,一再追問之下,小妾才說:「我父親是讀書人,在這裡含冤入獄三年了。但我的弟弟年紀還小,不能控訴,所以父親詳細寫下事件的始末,囑咐我收藏好,等到弟弟長大以後交給他,想辦法為父親申冤」。

鎮某聽到後,驚躍而起,走到了外室,因為他擔心小妾怕生,於是命一位婢女與她伴寢。第二天,鎮某請小妾將事情來龍去脈說個清楚,然後開始收集相關資料。待資料收集齊全後,即將此事告訴郡守(約等於現今之縣長),說明冤情,讓小妾父親所受之冤得以平反。

後來鎮某自行出資,另擇一良善人家之佳婿,將女子出嫁。過一段時間,鎮某重新再納一新妾,此新妾接連為鎮某生了二位兒子,而這二位兒子後來也俱皆成名。

 

負金孽報

在江南划船的某人,平日駕駛一艘小船往來在各江、湖間,賺取運費。他常常為商旅載運貨物,船艙甚為乾淨,深受許多客戶的青睞。

有一位老客戶經營南北貿易,經常來坐他的船。後來老客戶又僱船南下,收到貨物錢以後,在坐船回家途中卻發病了。老客戶估計自己不能到家了,瀕臨死亡的時候,對船家說:「我生重病可能將死,請您能將我口袋裡的錢托付交給我的家人,來生我一定會報答您的大恩!」

船家安慰他,並且答應會將錢轉交給他的家屬。商人死後,船家卻禁不起誘惑,在心中生起了貪念,垂涎金錢,因此,想將貨款全部私吞,占為己有。於是船家將商人的遺體收殮在棺材裡,途中埋葬於偏僻的道路旁,然後載著貨款直接回家了。

後來,船家利用侵吞的金錢,慢慢的出來擴大營運,並且廣置田宅,於是成了當地的富家。船家先前是沒有子嗣的,後來生個兒子,外貌長得很俊爽,個性也算乖巧,因此,全家人都甚是疼愛。但是兒子長大後,卻不事生產,喜歡四處遊蕩玩樂,而且屢教不改,若是責打他就藏到了床底下。船家很生氣,掀開床簾想使勁打。卻忽然看見兒子像一位老者趴在地上,白鬚冉冉,宛然就是船裡病死的商人。船家心中驚恐萬分,扔下棍杖就走開。

後來船家兒子更加肆無忌憚,揮金如土,毫無節制。每次要打他的時候,就跑去藏在床底下。船家心裡知道,這是他以前侵占貨款的孽報,沒有辦法。沒過幾年,家產就被這個兒子蕩盡,船家依然成了窮人。

 

見皮匠否

同榜的孫午橋對我說,他的哥哥任官大城的時候,有個姓馬的生員是文學士人,向他述說了這樣一件事。

他的祖父和南省的劉某都是康熙丁未年的進士,被選為縣令。兩人去拜見某公,某公見到劉某,驚訝地說:「你來了!」劉某回答說:「是的,我來了」。某公又問:「發科甲做官了嗎?」劉某說:「是的,已經發科甲被選為縣令了!」某公再問:「你看見那位皮匠沒有?」劉某說:「還沒有看到」。某公囑咐說:「如果你見到他,一定要來告訴我」。劉某聽完後就答應了。

馬生問其中的緣故,劉某敷衍不說,馬生一再堅持追問,劉某才說:「我前世為明朝嘉慶年間的進士,在某個縣擔任縣令,在職期間以廉能著稱。後來因病亡故,病死後靈魂飄飄渺渺地抵達一個地方,看起來就像是公府,有一位穿著紅色衣服的人坐在堂上中央。我走進去恭敬行禮,紅衣人卻馬上站起來讓座,他說:『君為官清正,我一向深深欽佩』。

當時,我看到有一個人跪在台階的右面,他自稱是皮匠。堂上還沒有問完話,差役就報告說:『某禪師到了』。紅衣人聽了即下台階去迎接僧人進入,並且讓了上座。僧人說:『人數已經夠了,可以不需要我去了』。紅衣人禮拜後張口說:『是天帝的命令』。於是打開座位後的門讓僧人進入。又命差役帶著皮匠從西角門出去,帶著我從東角門出去。

我從東角門出去之後,即感覺踏空而行,也看見下面雲霧騰湧,但是無法辨識是什麼地方?過了很久,我看見一條河,波濤浩渺,水是純紅色。我正在徘徊的時候,忽然失足落入水裡。呱然一聲,我感到形體頓小,已經在襁褓中了。那時心裏雖然很明白已經轉世,但一直沒有洩露。直至今日見到的某公,竟然就是那位禪師,才會有這一番對話」。

後來,劉某任官最高升至監司,但是不知道他有見到皮匠沒有?

 

僧竹

有一位身居高官的某某,死了以後沒有後代,而他的父親還活著。

高官的老父親家資豐富,族人莫不爭相想要繼承他的財產。老翁難以選擇,於是告訴族裡的人,他會占卜一個良辰吉日,再集合族裡所有的後人,選擇稱意的立為繼承人。到了日子,族人不分男女老幼都全部來了。

老翁非常仔細地環伺左右,最後目光停在一位幼兒的身上,並指著那位幼兒說:「這個孩子很適合,叫甚麼名字?」眾人說小孩的乳名叫:「僧竹」。老翁問:「是甚麼原因取這樣一個名字」。眾人說:「他母親生孩子時夢見一個僧人頂著竹子入室,於是就起了這個名字」。老翁驚駭地說:「真是天數啊!天數啊!」最終老翁還是立僧竹為繼承人。

老翁死了以後,僧竹就繼承了全部的財產,然而僧竹長大後,遊手好閒、不守禮法,隨意揮霍金錢,不出幾年,老翁所遺下的財產,就被僧竹揮霍殆盡,家資蕩然無存。後來傳說老翁在南中做官的時候,曾經為了奪取寺僧的財物,構陷事端殺了僧人,埋在竹子下面,此正應驗了因果不虛的真理。

 

矢志不堅

浙江的陳某,康熙中年曾經做了山左趙撫軍的幕賓,晚年住在家裏,生活很困難。正趕上他的朋友做了山西河津的縣令,於是就派兒子去問候,而縣令已經升任走了。

陳某兒子住在旅店裡,孤夜無聊,在桌上寫草書。沒寫幾行,覺得有東西壓肩膀,回頭一看,是一位女郎。女郎嘖嘖讚歎說:「好書法!」陳某的兒子呵斥說:「深夜到這,不顧及瓜田李下嗎?」女郎又作嬌媚態,陳某兒子說:「如果還這樣,我就叫主人來」。女郎羞愧而退。

第二天夜裡,陳某兒子挑燈披誦。女郎又來了,笑著說:「郎君夜讀,不是很寂寞嗎?」陳某子不應。女子慢慢近前,憑扶在几案的一側,香氣襲人。陳某子不自覺心動,一下子擁到懷裡,捏著她的下巴狎戲。女子說:「你認識我嗎?」陳某子說:「連著兩天晚上光顧,已經是相識了」。

女子搖頭說:「你仔細看看,果然認識我嗎?」於是變成一個披髮乍舌的鬼,陳某之子驚倒了,女子又向他呵氣不止。正在窘迫時候,一個老頭推門而入,喝叱說:「哪裡來的鬼物,竟敢作祟?」鬼物倏忽不見了。老頭扶起陳某子說:「少年怎麼矢志不堅呢?如果不是遇到我,你就危險了」。

陳某子拜謝,詢問老叟的氏族。老叟說:「我是河津的薛姓,一向在山左,承蒙你父的雅愛,所以相報」。再三安慰陳某的兒子而去。陳某之子回去和陳某說了。陳某想了好一會兒,說:「就是這個了。以前隨著趙公遊大明湖,看見薛文清公的祠堂被風雨剝落,極力勸說趙公重新修整。薛公是河津人,拯救你於危難,難道是因為這個?」

 

數已預定

萊郡的倉大使(屬布政使司的九品小官)劉銓是浙江紹興人,康熙年間做官二十年,家裏很富裕。大家都勸他按照慣例應該去升任。劉說:「天數已定,怎麼能強求呢?」

眾人詢問是何緣故,劉說:「我年少的時候,到某個親戚家去祝壽。親戚家的門在小溪旁邊,我遠遠看見有一個婦人在溪水裡沉浮。我要到的時候,婦人卻踉蹌爬上岸而去。到了親戚家我敘述這件事時,才知道那位婦人原來是家裏的女婢。

女婢說是在洗第二遍衣服的時候,有兩個不知道姓名的陌生人過來,邀請她一起去。她死活不肯去,於是二位陌生人就強行要把她架扶到溪水邊。才走沒多遠就忽然把她摔倒並且調戲。她正輾轉苦於無法掙脫時,忽然一個聲音說:『萊州倉大使劉銓到了』,於是兩人馬上就消失了。

那個時候我剛剛補任郡庠(秀才),很是自負驕滿,對那個卑微的職位也不是很在意,然而沒過多久就因事故被拿下。後來在考核吏員時,才被授予現在的職位」。

 

還金得金

萊郡掖縣有一位家境富裕的張某,他的祖父非常地貧困,所以只能以灌園種菜來自給自足。

有一次,他的祖父在路上偶然撿到了一個皮囊,這個皮囊沉甸甸地,頗有份量,於是他祖父打開一看,原來皮囊內裝的全都是金子。他祖父知道這是別人丟失的,內心一定非常焦急,於是就坐在旁邊等候。

過了一會兒,有一個人哭喊著走了過來,在他祖父詳細詢問之後,確認就是丟失金子的人,於是拿出皮囊歸還了。那個人內心很是感激,想要厚厚酬謝,而張某祖父認為無功不受祿,因此堅決不肯接受。

這時正趕上張某祖母來送飯,知道了這件事,問說:「金子我常常聽說,就是不知道是長得甚麼樣子?」那個人隨即打開皮囊展示,並笑著說:「這就是金子」。張某祖母讓那個人把金子拿走。待他離開後,就對丈夫說:「我以前在野外採茶的時候,看見土坑裡有成百上千的一堆東西,都和皮囊裡的東西一樣」。

張某祖父去看,果然不錯,全是貨真價實的金子,於是他們將這些金子抬回去,而成了富室。

 

縣名正符合積德之事蹟

封翁錢永標是湖郡烏程人氏,生性仁慈良善,喜歡做各種施捨,心意豁達大度。明朝末年某年鬧大饑荒時,各地流亡的人,可以說滿路都是。封翁則傾囊而出賙濟貧窮,因此被救濟全活的人難計其數,此事情甚至記載在縣誌裡面。

封翁的二兒子錢文烗,在康熙乙酉年時獲得經魁(科舉時代鄉試中試的前五名,因各為五經中的第一名,故稱為「經魁」。),丙辰年則中了進士,並出任廣濟縣縣令之職,因為有德行有才能,故而受到縣民稱頌。

同時鄉里的徐某,因為孝順恭謹而在宗族中享有名聲。徐某的兒子也由於考中甲科進士,而出任孝感縣的縣令。廣濟縣和孝感縣的命名由來已久,而兩個人正好做了與縣名相應的縣令。他們的先人都有積德行善,就好像是藉著縣名而彰顯他們的事蹟。雖然事情有些偶然,但上天福報善人也是很巧啊!

 

不撫諸孤利其田產

蘇郡吳縣的王某,乾隆初年出任寧夏縣縣令。夢到寧夏縣的城隍對他說:「剛剛我們接到蘇郡來的文書,有事需要你出面對質,請趕快出發」。

王某因為路途遙遠想要推辭。城隍說:「有馬可乘」。一會兒一個小卒牽著馬站在台階下,城隍催促王某騎上馬背。馬兒的速度疾如閃電,一瞬間就到達了蘇郡。到了城隍廟時,王某看見大門的門柱上懸掛著雕金的聯句,光輝奪目,寫著「處事但能無死法,入門猶可望生還」。大殿的聯句則寫著「地獄空留點鬼簿,人心自有上天梯」。

城隍對他說:「你伯父死後,你叔叔不撫諸孤,以利其田產。你曾經說出不平之語,是真的嗎?」王某說時間有點久遠,已經記不起來了。城隍說:「就事而論,理虧在誰?」王某說:「理虧在叔叔」。城隍說:「如果是這樣,案子判定了」。

醒來以後,派人到家裏探問。也就是做夢的第二天,其叔叔已經故去了。於是親自寫下夢中的聯句送到廟裡。

 

狐狸閃避

順治年間,京城正陽門外,有一位相士某人,預測如神。長安貴客絡繹不絕地造訪,車輪都擁擠得互相碰撞。武定的李文襄公正好官任侍御,偶然去探訪。相士看到文襄公,倉皇不知所措。李文襄屢次提問,相士皆睜眼不語。文襄公笑著說:「只是一位蠢人浪得虛名而已!」於是走了。

原來某相士根本就不懂相術,他有狐狸憑藉,所以所說的休咎多有應驗。文襄公到了,狐狸忽然遁匿,某相士就無法回答。後來相士又見到狐狸,非常不滿地責備它。狐狸說:「這個不是一般的人,他年位兼將相,身後有金甲神隨護。我怎麼敢見面啊?」

 

負心鐫黜〈發音捐處,乃削職貶斥之意〉降級

山東省福山縣的先達某公,少年時喜以詩酒娛心,或以山水縱目,放蕩不羈。有一年春天他到郊外遊玩的時候,看見一位村婦相貌美麗,於是內心蠢動,私下誘惑村婦並且與其私會。村婦的丈夫知道後,逼著村婦自盡。

當天夜裡,某公夢到神明責備他說:「你祖上積德很厚,他年你將是一位狀元宰相。為何如此不自愛,而有負心的行為?你知道嗎?你已經被降職三級了」。他驚醒後,內心深深懺悔,並且檢束自己之後的行為。

後來某公成了進士,官任卿貳,頗負重望,其餘人都認為他必能當上台輔。某公卻茫然自失的說:「我祿位可能到此就終止了」。於是他舉出以前的事情說給別人聽,毫不隱諱。沒過多久,某公因為議論他事被貶謫,在邊疆的戍所度過終生。

 

濟人可以延壽

總鎮王某是山右人,乾隆初年去河南,路過洞庭湖,被風阻隔了十餘天。他憂悶無聊,想找人能與他交談的,而附近並沒有村落。

第二天有一位老者來拜見,老者容貌清奇,語言也質樸可聽。問姓氏住所,老者都含糊應答。拿佳餚款待也不拒絕,而且老者很能喝酒,到百〈發音恭,乃用兕牛角製成的飲酒器物〉也不醉。王某也喜歡喝酒,於是互稱莫逆之交,天天一起吃飯喝酒。

二人偶爾談及五行之術,老者說:「這個我很有體會,如果不嫌棄我愚陋,願意陳述鄙見」。王某非常高興地拿出自己的八字。老者仔細推算,凡是吉凶病痛以及起居等多項事都寫上日期拿筆詳細記錄了。到年齡五十八的某天某時,說有墜馬之災,就擱筆不再推算。王某說:「我的祿位就此終止了嗎?」老者說:「是命數,修德可以改變,然而修德沒有比濟人更好的,你請留意」。說完老者飄然而去。

此時風也順利了,於是解下纜繩繼續前進。以後歷年的遭遇都和老者說的一樣。於是王某奉為神算,吃飯睡覺都帶著。一天在江上捕獲盜賊很多,細心審問,值得憐憫的十餘人都放了。從此他精神愉悅,飲食備常。而所推算的多數都不準了,因而他也漸漸的淡忘了。

一天策馬山行,他忽然心血上衝,頭暈目眩,像中了邪似的。於是旁人把他扶下來,經過一段時間才甦醒。而馬則往來狂奔,數聲長嘶而死。恍惚中他想起老者的話,拿出以前所寫的一看,時刻一點也不差。後來王某壽至七十多歲。

 

董季子濟貧得嗣

豐潤的董氏有兄弟三人,都很富有。族人的晚輩中有個行為不檢點的,三個人倡議祭告祖廟,數落該人的罪過並且將其勒死了。

夜裡夢到他們的父親罵他們說:「你們輕易戕害人命,攪亂了上天的和氣,已經得到了絕嗣的報應」。三個人的夢都相同,弟弟深深的懊悔,而兩個哥哥卻視為妖夢不加理會,沒過多久,三個人的兒女相繼死去,弟弟更加害怕了。

正趕上這一年大饑荒,鄉里有很多流亡的人。弟弟告訴兩個哥哥說:「我們已經受到了上天的懲罰,乾守著錢有甚麼用?不如散到鄉里,或者可以稍減罪孽」。兩個哥哥不聽,弟弟於是將存積的糧食都拿出來,減價銷售。他恐怕商販以此牟利,將五穀摻在一塊兒賣出。來買的人都按照家裏的人口給以出售,遇到特別貧困的人家則分文不取,因此全活了很多家。

弟弟又夢到他的父親說:「你仁心濟物,可以免除前面的罪過,更應當勉勵去做,不要懈怠」,弟弟更加砥礪,成了善士。後來他一連生了九個兒子,登科第做學官的佔了大半,至今仕宦不絕。

 

財色不惑

灤州的汪邁陶是明末的生員。赴歲試,中途被流寇抓住。流寇因為他是文士,所以讓他管理簿籍,汪邁陶假裝答應了。強盜又抓到了一個女子,長得很好看,強行讓汪邁陶娶為妻子。汪邁陶一詢問,女子是灤州某村人氏,於是分床而睡。

一天晚上,趁著強盜們喝醉睡著了,汪邁陶為女子換了衣服帽子,帶著她逃跑了。到達灤州某村,訪問了她的住址,叩門而入。而女子的母親自從丟失女兒後,日夜哭泣,見到女兒後驚喜交集。女子母親問汪邁陶的姓名,汪不告而去。

後來汪邁陶去考順治戊子年鄉試,忽然出鼻血,卷紙被污了。這時已經到了最後階段,來不及換卷紙。於是他收拾包裹準備離開。一位老者站在屋簷前說:「三年辛苦,為何自棄?」汪告訴了原因。老者說:「容易!容易!」他舉起袖子一拂,血跡馬上消失了。汪很驚訝,詢問老者從哪裡來。老者說:「我是某村女子的父親,感激你的高風恩義,略微效仿結草啣環之報而已」,說完就不見了。

這次考試汪領了鄉薦。江南的某位中丞知道他的事情,邀請他入幕府,很是信任。正趕上審問重案,罪犯的家裏給了汪三千兩銀子,希望能夠幫忙。汪毅然地說:「我有兒子,正期望他能夠遠大,怎麼肯因這些糞土之物而毀了我家子孫的前途呢?」最後推卻了。

後來汪的兒子成了進士,至今書香不絕。

 

金甲神守護免遭火災

雍正乙卯年時杭州城裡發生大火,火勢異常猛烈,總共燒了千餘家。當時,中丞李宮保親自帶人去撲救,他隱隱約約看見火光中有一位金甲神手拿紅旗招展,圍繞著其中一間房子。

過了一段時間後火被撲滅了,在瓦礫堆中只剩下這間房屋子孑然獨存。中丞李宮保一問,原來這間是李姓鹽捕的房子。當時,李姓鹽捕奉命出差到別處去了,所以,家裏就只有母媳二人。火燒起來的時候她們並不知道,只聽到人聲嘈雜,紅光繞屋而已。

中丞李宮保覺得很奇怪,不知道其中是有甚麼緣故。那個時候李姓鹽捕差往江南,船就停在常州的城外。他在半夜時聽到有哭聲,而且哭得很慘,聲音吵鬧得讓他無法入睡,於是起來去問問到底發生什麼事?

那個人說:「我因為欠了商人許多金錢,商人苦於追討,不得已只好賣妻還債。現在夫妻即將分手,內心感到不忍捨棄,故而悲痛哭泣,還打擾了您入睡」。李姓鹽捕很憐憫,於是,替他還了錢還燒了賣妻券。

等到回來的時候,中丞李宮保詢問李姓鹽捕平生有甚麼善事,李姓鹽捕茫然不知道怎樣回答。中丞李宮保堅持追問,李姓鹽捕就拿前面發生的事情回答。算一下日期,正是失火那天夜裡。中丞李宮保深加歎賞,特別頒賜匾額加以頌揚。

 

冥中扣抵藏金

明朝末年有一位中丞某人赴任廣東,住在旅店內。當時正趕上夏天炎熱,房子又低濕狹小,於是開窗納涼。他看見後院中有一座高樓聳立,但封鎖嚴密。他覺得納悶,於是找來旅店的老闆來問,老闆回答說:「因為樓中常常見到怪異的現象,所以將那座高樓給封閉了」。

中丞叱責旅店老闆胡說,要求旅店老闆打開樓掃除床榻入住。入住後將要過半夜了,中丞還高坐沒睡。他忽然聽見樓下有蹬踏聲,一會兒看見兩個青衣人沿著樓梯走上來,外貌就像是公差一樣。他們跪著說:「樓下藏了一窖銀子,應該是您的。小人們守護很久,您來了實在是太好了」。

中丞問窖中銀子的數目,青衣人說:「我不知道,因為有另外負責的人,把他叫來問就知道了」。一會兒一個小吏到了說:「窖裡銀子是八萬,請公拿走,免得我輩守候之苦」。中丞說:「我要到遠處去赴任,帶著那麼多銀子不方便,可以暫時留在這等我回來再拿」,小吏唯唯而退。

等中丞到任的時候,有一位巨商因事獲罪,將置之於法,後來商人交納了很多銀子,才獲得赦免。後來中丞北歸,又登樓住宿,半夜只有一名差役巡邏而至。中丞詢問以前的銀子,差役說:「公受賄某個商人,恰好和窖藏之數目是一樣的,冥中已經抵扣,所以沒有銀子了」。說完,差役就隱沒不見了。

 

◆行善積德對後代有什麼好處呢?

『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這是《易傳》當中的名句,意思是說:積德行善,不但會給家庭帶來吉慶,還能給子孫帶來福氣,反之,則會給家庭和子孫後代帶來災禍。古人對這句話深信不疑,但是很多現代人對此嗤之以鼻,他們總是覺得,什麼「積善」、什麼「餘殃」都只是愚昧的舊觀念而已,他們甚至認為,上一代人的所作所為,和下一代人完全沒有任何關係,更不會覺得自己這輩子行善積德,就能給自己的子孫後代帶來什麼好處?

打個很簡單的比喻,歷史上很長一段時期,姓秦的人都不好意思說自己姓秦,為什麼?因為他們有一個叫秦檜的祖宗,雖然幾百年以後,秦檜和他的後人八竿子打不著,但他的所作所為已經造成了歷史性的影響,而且這種影響一直波及到和他同姓的後裔。反觀岳飛的後人,他們則可以挺直腰桿,非常慶幸自己能有岳飛這樣一個令人自豪的祖宗。

人生在世,要怎樣做,才能給自己的子孫後代帶來福氣呢?俗話說「老子英雄兒好漢」,其實要想給後人積福,只需要做好一件事情,那就是給後人做一個優秀的榜樣!過去有句順口溜,叫「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會打洞」,一個人的所作所為,其實並不會直接影響到子孫後代的生活,但卻會在潛移默化中給後人樹立一個榜樣,這個榜樣有好有壞。

如果一個人行善積德,那他的後人也會效仿學習,如果一個人為非作歹,那他的後人也容易走偏。每個人的人生其實都是為自己負責,但是你的一言一行,你的行為模式,你的人生觀價值觀,都會傳遞給下一代,這就是『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的理論基礎。它不是迷信,而是顛撲不破〈比喻理論真確可靠,永遠不能被改易或推翻。〉的真理,只有嚴格要求自己,為後世做一個積極正面的表率,才能給子孫後代帶來福氣

 

 

●『萬法皆空、因果不空』,凡做過走過無形中〈時空法界中〉必留下痕跡,行善做惡不是不報只是時辰未到,當累世今生所造之善惡其『福盈〈乃行諸善無造惡損徳所累積而來〉.惡滿〈乃造諸惡無行善積功所導致〉』因緣時辰到時,必有好壞之『善惡報應』速臨其身而報之,倘今生若有造大善〈如日日勤為善或有機救人命等〉或大惡〈如日日為惡或搶奪財物殺人等〉者則其所受好壞善惡報應的速度會較快,可能於『今生〈短期內〉』即會速受到好壞之善惡報應,而常為惡做惡者恐很難平安活到老死,因為常造惡做惡者其祿其福〈其累世或今生所積之福.祿〉被上天〈即天界.地府.人間之眾神聖佛菩薩等〉削盡削完後,便會再削其之壽元壽命而使其壽命變短乃至收其魂回地府報到〈這也是為甚麼有人會突遭橫禍而死或人無故即死亡之原因〉,所以多造惡做惡者其是很難平安活到老死的,除非其有邊造惡邊行善並懺悔己過不再犯而能功過相抵否則任何人皆無例外也……【因為人類之一切皆在『上天』所派在各地各處的眾神聖仙佛菩薩等《如上天安放在各人體內之元神『三司神』、上天所派駐在世間各家庭中之『灶神.地基主』、各地各處當地管區之土地公『福徳正神』、凡間各地各處統管當地陰陽兩界之『城隍爺』、十方各處監察凡塵人類善惡及監察各處眾神聖等所做好壞善惡而回報上呈天界之日夜『監察遊神』等等》所監視掌控運管中,其會依各人平時所造所做之好壞『善惡大小』,依其因緣〈即依其累世今生所做之好壞善惡在其功過相抵相互平衡綜合後,以其所剩所存之好壞善惡大小功過多寡去業報之〉而在何時給予其業報之好壞報償使其承受之;或做成其之因果業命報於來世轉投生何處或出生於何人家中之業報,這也是為甚麼有人會出生為男為女或出生為較聰明較好較富貴較健壯,而有人會出生為較笨較差較貧窮較體弱多病之原因,而有的甚至會出生為身軀手腳不健全或愚痴者等等,凡此種種皆是其人累世〈今生〉所做所積之好壞善惡功徳福報大小多寡所造成所形成的因果,所以古有云:人之命運好壞皆操之在自己手中即是此意也。總之人之『一切行為』皆在上天所掌控中,因此日常中一切所思所想所做所行必需『慎言慎行』以免造惡業而壞了將來〈晚年或來世等〉己之命運。《若人自覺今生多不順(常有遇外之災或運不開無人缘遭排斥等等)或多病或多感情親情不順不和等等時,那麼唯有今生今世(日日)多孝順【勿忤逆〈勿打罵傷害〉父母以免被上天削福而生病或產生災禍事】多行善廣積徳並善待一切或今世守諸戒勤修行多(勤)念佛持經咒多利益眾生或多多(常)(助)印『經典.善書』做大功徳去迴向祈求(此法改善最速效最能快速助人改好之,若能一次即做很大之印經功徳去迴向祈求則必見速效)助之改好之才佳才能速轉好命運之》

 

 

行善未得善報有何原因呢?

濟佛曰:行善未得善報有許多原因。一、時間未到。二、一面行善,一面作惡。三、心不甘情不願的行善。四、一心只想回報的行善。五、只知布施,不修口德,不修心性,濫發脾氣。六、行善之後,後侮抱怨。以上這都是行善之後,善緣不能聚合的原因。《心中若存有太多的邪思惡念,善緣就不能聚合。》

 

 

★發善願是否必可所求順遂呢?

府主曰:非統一而論,亦須查閱當事者之『念力、毅力及福德力』為何?而審查之若不足者,再予調閱其家祖先之德澤而再論之

 

 

●如何為父母『延壽』呢?《若父母年壽已高或其身體已損傷不堪則勿為其延壽為佳以免其在世拖磨,此時宜為其做大功徳迴向解業助其早消業除障增福將來得以往生淨土善道世界才可》

仙翁曰:世人行事當明真理,尤其是誓願不可隨意而發,否則上天視爾心誠之來,兌現汝願,可能造成世人誤解。如果以減己壽而延父母壽,造成自己比父母壽短,豈不傷父母之心?除非萬不得已,否則盡孝之道林林總總,當以父母之考慮為考慮,不要一廂行事,這樣方可兩全其美。其實欲為父母延壽方法甚多,可以印贈經典善書做大功徳迴向【如去任一正統寺廟〈正神廟〉或己所皈依修行的寺廟〈道場.教堂.鸞堂.一貫道佛堂等〉一次捐印五萬元或至十萬元以上〈依己能力誠心捐印愈多愈好,越能替父母速消業除障增福而如願之〉去迴向祈求延壽之,並請該寺廟之人員為你寫疏文上呈才佳】,亦可濟貧救困或行志工之勞抑或是放生迴向,或造廟供養等等,其法多矣!但以『放生』迴向延壽效果最顯著,因為多病壽短者,以殺業重居多,故如能對症下藥,廣放生命〈勤放生或一次大量放生〉迴向祈求,自可蔭壽算之延,所以方式雖異,效果雷同。《如上之法多做常行迴向亦可為己為人延壽》

 

 

濟佛曰:人心一動念,三界鬼神皆知之《因為其所思所想會有念波影像浮現在其頭頂上,所以最好常保永保『正心善念』為佳》太上感應篇云:『心起於善,善雖未為,而吉神已隨;心起於惡,惡雖未為,凶神已隨』故吉人『語善,視善,行善』,一日有三善,三年天必降其福;凶人『語惡,視惡,行惡』,一日有三惡,三年天必降其禍。又古德有云:『行善必昌,行善不昌,祖上必有餘殃,殃盡必昌;作惡必殃,作惡不殃,祖上必有餘德,德盡必殃』。濟佛曰:『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辰未到』。壞人之所以尚未受報,乃因其前世之福報尚未享盡,享盡必報。好人之所以沉冤未得以昭雪,乃因其前世之惡業未清,業清則福自臨也

 

 

人生是一個考驗場修練所,考的是各人一生之『善惡』行為(是否行善積徳無造惡做惡)及『心地』之好壞善良否【是否修身(即不履邪地.不去色情場所.不看色情影片.不惡口.不做壞事等)修心養性《即去除己心之貪、嗔、痴、慢(即我慢之傲慢心)、疑、嫉妒、淫欲、執著等一切無明煩惱諸毒諸陋習,並涵養己之大心量煉就己之『如如不動心.清淨心.忍辱心.金剛心.慈悲心.大愛心.無量心.大願心』等,也就是要心量『廣大慈悲』如虛空般對一切無有分別》,如行一生之『慈悲、博愛、善良、純潔、孝順、倫理、道德、公平、公正、公理、公義、正理、正義、品性、品德、心量、無私、濟世(利益眾生)、無執、忍辱、謙卑』等等】,與其是否有緣入教門修行成就;就看你一生的所做所行之好壞善惡多寡及其修行為何,死後之成績能得幾分,是上天界(天堂.淨土.佛土)享福消遙還是再當人或是轉當畜牲(胎...化四生動物等)或下地府(地獄)受苦呢?若其一生道德倫理做的好或有緣入教門修行成就,則其當世命終後即有緣往生天界(天堂.淨土.佛土)而離苦得樂逍遙自在

 

 

人生若要過的平安順利就需『眾善奉行.諸惡莫作』要多孝順多行善助人〈即廣行諸善且多愛惜文字字紙〉並多遵行忠.孝.仁.愛.禮.信.義等古倫理道德之實踐,『孝養父母.和睦家人.恭愛師長親友』及善待一切眾生萬物,且要多念佛〈持經咒〉修身〈即不履邪地,如不去酒家.舞廳等〉修心養性【即去除己心之貪、嗔、痴、慢〈即我慢之傲慢心〉、疑、嫉妒、淫欲、執著等一切無明煩惱諸毒諸陋習,並涵養己之大心量煉就己之『如如不動心.清淨心.忍辱心.金剛心.慈悲心.大愛心.無量心.大願心』等,也就是要心量『廣大慈悲』如虛空般對一切無有分別】修行並勿造惡〈如看色情片或殺生等小惡〉做惡〈如偷盜等大惡〉勿與人結怨要善待一切,因為你的善行你的修行你的善心你的好念頭好行為會改好你累世之不好因果業債而改變決定你的『新好人生〈好的一生〉』,也決定你將來的生死好去處,更決定你將來的往生果位境界高低;所以平時就要先將自己的福份福報德行功德行好做好修好積好『存愈多愈好』,萬一有一天你的運不好或平時因不小心或不知而犯錯時,或是累世之不好業報現前討報而有災禍時,上天(眾神聖佛菩薩等)即可先將你平時已所做所先儲存之功德拿去替你抵償替你消災解厄償還你的業報,使其大事化小事乃至無事而讓你能平安順遂無災無難的度過,此即是改好命運之不二法門必需注意之,切勿等到業報現前災禍已臨才要來做功德還則此時恐將為時已晚矣!切記!切記!這就好比一個人平時即要存款儲蓄以備『不時之需』的急用一樣。因此平時宜『念念光明念念善』、『念念清淨念念佛〈經咒〉,要多孝順多廣行功徳善事利益群生萬物並多念佛〈持經咒〉修行勿造惡做惡,要將心將念頭日日時時『常安住在佛號〈經咒〉』或利眾之善處善行上以助己將來〈命終〉得以直超己欲往之高層天界國土佛土淨土永斷生死。好事功德要做愈多愈好,就算你沒有什麼業障你做的所有功德,上天亦會將其轉化為你的福報給你或給你的子孫或祖先享用,而修行境界越高善事功德做越多越大者其甚至可轉為你將來往生後的果位使你將來可成神聖仙賢往生天界國土佛土淨土斷生死,依各人一生(在世)所勤積之功德大小多寡將來你可成神成聖成仙賢菩薩佛等,至於成就何種境界之果位及往何天何國土淨土則必須等其死後再由上天〈天界.地府〉考核其一生之善惡功過後才能頒定之。

 

★正道〈正師〉-→順天理、合人群、不自欺、不自慢、正直坦率、剛貞堅毅、常正心善念正義正理、能遵行倫理慈柔善待一切、有良善道徳心勤行正法、能無私利眾大公無我謙卑博愛。

◆邪道〈邪師〉-→逆天理、拂人情、悖倫理、乖道義、常傲慢脾氣暴躁、多邪心妄想、多貪愛執著嫉妒、為利益常行邪法、無道徳心不正義正理、常私心利己不行善徳自私自利剛愎自用

 

佛魔一線間、『心善』是佛、『心邪』是魔………

 

※準提佛母開示:密宗之男女雙修法必需是『夫妻』才能修,縱使是師徒或情侶亦不能修,否則即是邪即是魔也.....《這也是密宗之『法王』會結婚的原因》

 

★佛說:『行善棄惡』是佛佛相通的教導,過去現在未來諸佛都是教導『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的美德,使人遠離煩惱痛苦到達清淨涅槃

 

●若欠人錢財依地府之冥律記載將來〈來世〉需三十倍奉還才能抵消,而傷害他人身體心裡者就需數佰倍抵還之,因此平時就要勿欠他人勿傷害他人〈若有要在生前趕快還之和解之為佳〉以免將來付出產痛的代價。

 

※行事成功守則:肚量大一點、嘴巴甜一點、行動快一點、效率高一點、腦筋活一點、理由少一點、做事多一點、脾氣少一點、說話輕一點、微笑露一點。

 

●天官曰:一個人『悟道』之時間會因種福田、結善緣、行功德而加快。反之,亦會因造惡業、棄道心而延長。

 

行盡天下路唯有修行不誤……

 

※對己之父母.長輩或高僧〈出家人或神聖仙賢佛菩薩聖人偉人等聖像〉大徳〈修行有成或德高望重者〉.師長.恩人乃至好上司,若對其傲慢無禮不謙卑則無形中即會被上天〈監察人類之眾神聖仙賢等〉削福減壽,此必需注意之。

 

●佛陀說:人若妥善照顧父母,可以得到功德……

 

發大願菩提心利眾可消己之無量業、拔己之無量苦。

 

★心中無求、一切放下,才能解放『心靈』,才能心通法通漸而了然『道』通。若能『萬緣放下、諸法皆空』,則諸幻能離、諸苦皆無,『處處皆淨土』。

 

『留錢給子孫、不如留徳給子孫』,因留錢給子孫其若不善則錢多反害其造諸惡業而墮落,甚至禍殃父母祖先及子孫;而留『徳』給子孫卻可蒙眾神聖之護持庇祐,使其常行正路正道而平安順利吉祥乃至利益群生,甚至有緣修行成就而上蔭祖先下佑其之子孫;因此在有生之年我們宜『多修養心性多行善廣行功徳廣益群生』的勤修行並勿造惡要多孝順,如此『行孝廣積功徳無諸惡的利益群生萬物並善待一切』即是留『徳』予子孫亦是修成正果之要也

 

●濟佛曰:只知布施、建廟、助印善書只有『天福』,如能忍辱、消除好勝、傲慢、瞋恨才是『天德』,所以要成就大道天道需有『天福』還有『天德』。

 

●行善無惡積德利眾〈財寶如意〉、修身修心養性護生放生〈無病延壽慈柔忍辱和氣善待一切〈納福吉祥〉、念佛持咒常保正心善念〈消災解業增福慧〉……

 

●古佛說:因果業,唯有『功德』可解之……

 

※生命〈靈性.靈魂之命〉是『永恆的』永無止盡的,因此要多『行善利衆』時時勤奮認真且勿造惡勿忤逆不孝,要遵行忠.....悌等古倫理道徳之實踐;要『誠...愛』善待一切,要『純善無惡』恆住善心廣益群生萬物,要精進恆持『永遠不倒』以助己早成聖賢佛果……

 

●能付出愛心利眾生就是『福』、能消除煩惱心清淨就是『慧』……

 

※如果你想知道你的未來,請看看你今日所做的一切,『今天』你所做的一切,將會是日後的際遇……

 

◎能忍『風雪』成巨木、能忍『忤逆』成巨人、能忍『苦磨』成巨業、能忍『辱罵』成巨匠……

 

●一個人名利權勢成就越大越有名氣越富貴發達時,越要顧好己之徳行道徳並『多行善』,切勿邪淫、不孝、做惡,否則你的那些福報很快便會被上天收回而毀了,此必需注意之。

 

◎做對(如為正義、公理、道德、正法真理等)的事,若遇到障礙阻逆時要『謙虛、安忍、堅持』去恆行之如此才能成功成好之。

 

●仁者無敵:乃是仁者『慈悲善待』面對一切,普天之下不與『任何人』任何群生萬物結怨,所以『無有敵人』也。

 

●為人處世做人要『誠信老實、要感恩報恩、要孝順和樂家人並尊敬師長』、要多行善利益眾生且善待一切,並勿造惡做惡〈尤其勿造五逆重罪以免天地不赦〉勿與人結怨結仇〈以免被報復傷害〉,如此一生常行恆持不退即可蒙上天〈眾神聖佛菩薩〉之助而使你成功成就乃至修成正果。

 

●濟佛說:只須放開『心懷』,即是故家佛國;只要收取『妄念』即刻就是如來,這是最佳的『心性理天』。

 

※古佛說:對任何一切人事物(萬物眾生)不起『嗔恨』之心,是『成佛』最快速的方法----

 

※一個人『心念』變好了,『德行』就變好了,德行變好了,『氣場』就變好了,氣場變好了,『運氣』就變好了,運氣變好了,『命運』就變好了,所以改好命運要靠自己的正能量,『念善.心善.言善.行善』,多孝順多行善積德善待一切勿造惡做惡以『厚德載物』必可漸改好命運之。

 

※佛說:不要將自己『內心』的平靜交給別人,不要被『外在』的環境動搖你,如此你的心才不會被外界所控制而產生煩惱痛苦或憤怒恐懼不安等。

 

●凡事〈對一切人事物等〉要面對它、接受它、處理它、放下它‧‧‧

 

●你的好壞『心態行為』會影響到別人之好壞,也會影響而改變周遭環境事情(人事物)之好壞變化,因為心招感世界,心態改變事情就改變了,需慎行之,去多行好之。

 

●修行或為人處事皆宜如高僧大德所云之:『對上以敬,對下以慈,對人以和,對事以真』,去行之才佳也較能圓滿一切

 

佛陀說:即使長命百歲,但若不修習、奉行佛法,則生命毫無意義

 

佛陀說:一個人若要布施,應該馬上做,若遲疑,回報既慢且少;更有甚者,可能甚至就不布施了,畢竟人心容易做惡業

 

『各人造業各人擔、各人造功各人得』,請勿隨便批判〈毀謗〉他人以免與其產生共業,而為其承擔業力或與其結惡緣。

 

●一個人名利權勢成就越大越有名氣越富貴發達時,越要顧好己之徳行道徳並『多行善』,切勿邪淫、不孝、做惡,否則你的那些福報很快便會被上天收回而毀了,此必需注意之

 

※佛陀:人可能在很長的時間內無法享受善業的善報,也沒受到惡業的報應,但善惡業報遲早總會成熟來報的。

 

★佛陀說:作惡的人一定會在今生與來生自食惡果,『惡業無法逃避』……

 

※佛陀說:即使非常細微的善行,也不可以輕視,如果經常做小小的善行,它也會變成巨大的善業。

 

●茹素〈吃素食〉戒殺多放生且多行善多孝順莫造惡做惡,可結善緣消夙業除災劫去橫禍祛病健身增壽延年,能祥和家庭助旺好運改好命運得好子女好子孫。

 

仙佛曰:若『發願茹素』,則吃一餐素食上天則錄記『三大功』,此功德屬於「持茹素戒」的功德。上天於每一素食館皆會派有一位『護法神』駐守,以記錄所有來吃素食者之食素次數以便為其消災業及記錄開素食館者其之服務態度與衛生情況好壞等,然後於年終大結算其之好壞功過再呈上天於來年為其消災或賜福祿等,所以常人要多吃素食不但可養身又可消災業,而開素食館者宜態度佳衛生好如此才能消業得福也才有真功德。

 

●海愈深,其折射散射愈多,故海愈藍。修道涵養智慧愈高,其反省迴向愈多,故愈完美。是以,修道之人先要有迴向心,然後才有定心,有定心才會產生慧心與信心,以及更上一步的精進心。修子謹記!殺生食肉乃是犯了「五罪心」,即是:殘忍心、自私心、殺害心、貪昧心、欺弱心。放生素食乃是增長「五善心」,即是:同情心、憐憫心、愛護心、慈悲心、平等心。《轉載宗教雜誌》

 

★仙佛曰:世人慈心茹素有五好處:一則不欠眾生債。二則不會血管梗塞、中風。三則較不會有口臭且能齒頰留香。四則可改變急躁的個性。五則可趁機以修心養性也。

 

※佛說放生7條生命可脫己之地獄苦,放生21條生命可消己之一世業債。

 

地藏王菩薩說:修行者若能常(永)保『正心善念』就不會走火入魔了。

 

◆吸食毒品者之功過簿如何錄記呢?

福神曰:每吸食迷幻藥、安非他命者扣減伍佰大功、削減人生福祿總量千分之一,註籍衰耗籍(身體日漸衰弱、錢財日漸耗散),再犯則加倍扣除;若吸食大麻者,則扣減一仟大功、削減人生福祿總量之千分之五,註籍衰耗籍及地獄黑籍!

 

●要『善待』你的敵人,你的敵人就會消失而變成朋友,恨只會增加更多的恨,唯有友誼,相互體諒及善意才可能化解仇恨。

 

●多孝順〈勿忤逆,以免被上天削福〉、多行善利眾、莫造惡做惡〈勿殺生勿賭毒邪淫等,以免被上天削福減壽〉,常保己心己念之清淨〈如念佛持咒或利益眾生之念〉〈永〉住『正心善念』,此乃改好己命運最快速之法而修行亦可不入魔矣。

 

●『心念』要越單純越好,才不會亂想而多煩惱;『生活』要越簡單越好,才不會多壓力而造業。

 

※自己有能力時一定要去多多幫助他人《不一定要很有錢,有心最重要,且勿造惡要多孝順》,要有『大公無私』之心、心量要廣大,這樣你的一切行事才會比較平安順利如意乃至和樂興旺。

 

●人為善,福雖未至,而禍已遠離;人為惡,禍雖未至,但福已遠離……

 

◎為善必昌,為善不昌,祖先必有餘殃,殃盡必昌;為惡必滅,為惡不滅,祖先必有餘德,德盡必滅;不是不報只是時間未到而已……

 

※人之『起心動念』若無恆住在佛號咒語或利眾〈如為他人想等〉上,則你皆有可能是在造業了…必須注意。

 

●生活佛法化:用『菩提心〈清淨心〉』契道,生活沒煩惱。信仰正覺化:用『無住心』修持,信仰能提昇。處事平和化:用『慚愧心』反省,處事沒紛爭。修行日常化:用『平常心』生活,修行能持久。

 

●要遠離『惡友、惡人、脾氣習性粗暴之人、邪師、不正派之寺...堂』等,才不會被其惡業所波及傷害而產生病苦或厄運;尤其修行很好者更需速離,以免其所積之惡業惡靈業靈纏上你而為其擔業拖累,以致損傷自己又毀了你的修行功果,此必需注意之。

 

※宇宙凡塵中之任何事物皆有『靈性』,只要你能對其『說好話』以鼓舞或讚美之,必可使其以較好之狀態呈現。

 

濟佛曰:不起任何分別、執著、妄想,自然心清淨,不染污;能『放下萬緣』,不執有,不執無,連『中道』亦不立,一切都不存於心,心安住於『清淨』,妄心不起,常住『一真法界』,自然跳脫十法界而出六道輪迴矣!

 

●唯有『徹底放下』一切名、利、恩愛、權勢、情仇、稱、譏、毀、譽等等,你(心)才能真正的解脫自在逍遙無礙無憂無惱,而「放下」乃一切皆『不執著』之意也

 

◎包容異己、接受無奈……可無惱矣……

 

※對任何境遇好壞事都要看開放下『一切不執』,此即無量之覺悟乃『大行者』所必備之要件。

 

若能體悟一切境遇都是最好的安排,而無怨無尤盡心盡力做好自己的本份,知足常樂任運自然就可過的消遙自在了;其中若有不足或逆境則宜反觀反省自身平時或一生中所做所行是否皆合儀合理,來舒暢身心解諸惱苦使心常清淨無礙即可我淨常樂.常樂我淨了。

 

台長: 人人好網站
人氣(326)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星座命理(星座、命理、心理測驗)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