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5-04-17 13:07:38| 人氣625|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隆美爾的凡人面貌(二)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http://paper.udn.com/udnpaper/PII0002/73993/web/#02
非洲集團軍


也許最令人惋惜的是,當隆美爾已經敗退回突尼西亞時,希特勒卻又決定增兵,從11月起陸續調來了第十裝甲師、三三四師、五○一重戰車營與戈林師,還在1943年2月決定成立「非洲集團軍」。隆美爾對此感到百感交集,一方面對於增援感到快慰,但若這些部隊能早點抵達該有多好!1942年底的發展似乎顯示增援不是做不到,而是不肯做,早知如此,何必當初?為時晚矣!但這種說法只是個似是而非的迷思。首先,在盟軍執行火炬作戰登陸北非之後,德國決定占領維琪法國,於是開放了比賽大與土倫 (Toulon) 兩個港口,並且繳獲法國的商船隊,通往北非的後勤能量為之大增。而更重要的是,能在突尼西亞到的黎波里支持多少部隊,完全不等於能在埃及的邊境,甚至是關鍵的艾爾阿拉敏戰線支持同樣多的部隊。


在利比亞沒有鐵路,補給都得依靠卡車,到了埃及雖有鐵路但是每日只能輸送三百噸,仍然無濟於事。一個德制裝甲師一天需要三百五十噸補給,運送這些補給到三百哩外需要三十九個運輸縱隊,每個縱隊各有三十輛兩噸卡車,共計一千一百七十輛卡車。但光是從班加西到艾爾阿拉敏就有八百公里遠,的黎波里距離艾爾阿拉敏更有將近二千公里的路程(德軍的征俄作戰即使遠到莫斯科路程也才一千公里而已)。隆美爾時常抱怨補給不足,人們也常責難「元首」不肯提供足夠的資源,但卻不想想北非的陸上補給成本有多高昂,在以卡車補給的比例上,非洲軍就已經是侵俄部隊的十倍以上。隆美爾在1942年初要求元首再給八千輛卡車,但在俄國的有四個裝甲兵團將近二十個裝甲師不過也只分到一萬四千輛卡車,在非洲隆美爾僅三個師一次就要八千輛,根本是獅子大開口!面對如此無理的要求,元首還是勉為其難批准了另一千輛卡車,實在已經夠大手筆了。


如果陸上運輸行不通,那麼可不可能利用海運,在比較接近前線的港口卸貨呢?這樣的做法其實也是行不通的。距離最近而又夠大的港口是隆美爾於1942年6月21日攻占的多布魯克 (Tobruk),它每天最多只能處理一千五百噸並不足以支應。而且多布魯克已十分接近位在埃及的英國皇家空軍基地,非常容易受到空襲的干擾,無法作為適當補給卸載基地,補給艦仍然多轉往的黎波里或班加西卸載。實際上在1942年7、8兩個月,多布魯克一共只收到了四萬七千噸的補給,一個月才二萬三千五百噸,這數量頂多只能支撐兩個師而已。


若要使多布魯克能夠完全發揮功能,必須派遣更多空軍單位排除英軍空襲的干擾,但是為了運兵及其所需的補給,又更占用了港口容量,實是一個難解的困境。至於更往東的梅爾沙瑪特魯 (Mersa Matruh) 雖然更接近前線,但港口太小也太靠近埃及的皇家空軍基地,7、8兩個月還收不到二千噸補給。因此在阿拉敏會戰期間,儘管隆美爾手中的德國部隊加起來也不過一個師有餘,但扣除義大利部隊後,這也已經是極限了,北非的交通設施根本無法在艾爾阿拉敏支持滿編足額的非洲軍團,更遑論一整個非洲集團軍。


馬爾他


馬爾他島 (Malta) 位置大約介於西西里、突尼斯、的黎波里與班加西的中間,是英國在中地中海的戰略要地,該島做為海空軍基地攻擊軸心國的運輸船,對隆美爾而言猶如芒刺在背。許多人認為,未能攻占馬爾他島導致軸心國對北非的海上運補不順,是隆美爾北非戰役失敗的重要原因。


事實恐怕正好相反,正因為馬爾他孤懸在軸心國控制區之中,補給該島盟軍的補給船團也得經過重重危險才能抵達,因此馬爾他本身常常是自顧不暇,遑論積極阻礙軸心國補給。實際上即使是1941年初幾個月以來損失最高的5月份,仍只有9%的船隻無法越過地中海,隆美爾此時早已把英軍殺得落花流水。雖然接下來的幾個月因為負責此戰區的德國第十航空軍調至希臘,馬爾他的壓力減輕,軸心國船團損失隨之激增,但1941年7~10月軸心軍在北非每月平均仍收到七萬二千噸補給,還堪所需。到了11月狀況進一步惡化,該月北非僅收到三萬噸補給,這次隆美爾終於撐不住了,在12月初撤退。的確在1941年11月間越過地中海的補給產生了重大的影響,但是不可忽略的是,從的黎波里到班加西就超過五百哩,再從班加西到埃及邊境又有三百哩,即使海運順暢,頂多只是使隆美爾不至於撤退而已,若不能攻下多布魯克,想要繼續前進在後勤上仍完全無法支撐。


1942年初,趁著對俄戰爭的空檔德國空軍又重回北非戰區,到了4月間馬爾他已經被壓制,軸心國也開始籌畫以空降突擊占領該島。但隨著隆美爾在格查拉 (Gazala) 的大勝並攻克多布魯克,通往開羅的大門似乎正敞開時,希特勒、墨索里尼以及隆美爾,都認為應該要抓住這「勝利女神給的唯一一次機會」,於是馬爾他島的攻占便被擱置。許多人認為這終究是個自食惡果的錯誤,不先攻占馬爾他穩定後勤就貿然進攻是不智之舉。然而這種說法卻大有疑問,因為當德軍挺進埃及的邊境,而多布魯克成為最前進的補給港口時,已經遠離馬爾他達一千公里,距開羅僅剩六百公里,如前所述,此處較易受到來自埃及的空襲,因此即使攻占馬爾他也不會改善補給狀況。而數據也顯示在這段期間,在多布魯克卸載確實比在班加西或的黎波里卸載還要危險,1942年7月補給船團以班加西與的黎波里為目的地共將九萬一千噸補給運抵北非,僅僅損失5%。但是,當8月應隆美爾要求在較接近前線的多布魯克卸載時,船隻損失增加,反而只運到了五萬一千噸,後來不得不運往班加西與的黎波里。


由此可以發現,馬爾他島的攻占與否,對於隆美爾最後兵敗阿拉敏關係不大。在阿拉敏補給缺乏的原因,還是因為隆美爾已經超過其後勤基地所能支援的範圍了。而1942年2~5月每月平均收到六萬噸補給,這段期間正是隆美爾最風光的時候,也顯示馬爾他的攻占與否,與在利比亞境內的作戰仍少有關連。如果說德國也執行跳島戰略的話,馬爾他這個孤懸的據點便是該被跳過的地方,只要用海空軍力加以圍困使之喪失效用即可,不需要加以攻占。攻占或許可收一勞永逸之效,但對向開羅的進軍不會有任何立即而顯著的助益,實在沒有急於實施的理由,馬爾他並不是軍隊補給能否順利運補北非的關鍵據點。

台長: 常言笑
人氣(625)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