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1-04-25 16:32:13| 人氣46| 回應0 | 下一篇

大陸投資時機快還要等五年,慢則十年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專訪和通創投總經理張忠本
我反對投資人現階段到大陸投資,無論是創投或散戶想投資大陸當地公司或是基金、B股等我都不贊成,但是我認為產業不能不前往大陸;前者必需戒急用忍,後者若戒急用忍就會失去競爭力。
電腦報記者 / 陳青文 台北報導
( 2001-04-24 21:21 )
張忠本在中華開發負責投資業務長達十年,於去年底被和通主要股東─日本大和証券相中,而轉進和通集團,擔任總經理一職。張忠本畢業於台南一中、政治大學統計研究所,早期曾任職於花旗銀行徵信部,1990年到2000年於中華開發工作,曾任調查研究處處長、投資部經理等,後升任副總經理。

和通集團是台灣早期成立的第一批創投公司之一,也是台灣創投中唯一在新加坡上市的公司,總管理基金高達157.3億台幣,原投資團隊僅十餘人,在張忠本上任積極招兵買馬後,增至26人,不久前他從中華開發與產業界進行挖角工作,引起業界關注,於今年第一季陸續找進了四位擁有9到12年投資經驗的高階主管,以及擁有5到7年的兩位投資經理人,組合成嶄新的核心經營團隊。

Q:台灣創投當中總管理基金規模前四大的創投,除了和通創投集團之外,其它三家─普訊、怡和、富鑫都已於今年陸續到大陸設立據點,和通創投集團為何沒有參加這一波創投西進熱潮?你認為大陸投資時機是在何時呢?

A:我去年底到和通創投集團,一到任第一件事就是終止了一個和通原本的大陸投資計劃,這個投資計劃的金額是500萬美元,參加當地的一個基金。我否決了這個投資計劃,和通的主要股東─日本大和証券為此還前來關切,我提出的分析獲得他們的認同。

我認為現在千萬不能投資大陸境內公司或創投基金,而普訊、怡和、富鑫創投雖在大陸設立據點或與當地機構合作,但就我所知,也都還沒有開始投資。

我歸納吸引創投注入資金必須有三個條件:第一,創投的投資是鎖定新技術、新產業,而新技術引發新產業,最近的例子就是基因族譜解碼之後帶動生物技術產業,所以有新技術的地方就有創投蹤跡。

第二,要有創業精神,不能都是大集團、大型國營事業,而要有很多中、小型企業,創投才有投資機會。第三,資訊與決策必須透明化並且擁有明確的法令規章,建立出讓人信賴並自由的投資環境。

從這三個要素來檢驗大陸,你會發現都還有一大段距離,我同意大陸的潛力難以估計,但我推測沒那麼快,我想快則五年、慢則十年,現在投資大陸公司或當地的創投基金風險都太高,血本無歸的例子時有耳聞。

我反對投資人現階段到大陸投資,無論是創投或散戶想投資大陸當地公司或是基金、B股等我都不贊成,但是我認為產業不能不前往大陸;前者必需戒急用忍,後者若戒急用忍就會失去競爭力。


Q:和通創投集團終止了大陸投資計劃,是否代表不到大陸發展?


A:不是的,但我想最快要到下半年,而且初期不會進行投資,而是跟其它創投一樣,先做市場調查、了解民情、建立人脈,若是投資則僅考慮設立在境外的公司。

有一個合作方式我認為可行,台灣與大陸的創投共同合作,由台灣貢獻投資經驗、大陸貢獻當地的力量。

台灣創投可擔任顧問角色抽取部份管理費,而大陸當地創投負責在當地募資並透過台灣創投指導,分析案源並做出投資決議。我想這樣對台灣創投而言風險降低、對大陸創投而言可以在最短時間吸取台灣十多年的投資經驗。


Q:根據你多年的投資經驗,可否分享你的投資原則與理財方式?

A:我一直相信天下有賺不完的錢,但不會每個機會都是你的。投資不能貪,若是在評估過程中發現問題時,聽來再好的投資案都最好放棄。我早期在花琪銀行徵信部門工作,我相信嚴格的評估與分析,不能隨波逐流、人云亦云。

一個切身的例子就發生在去年初我還在中華開發的時候。那時有一個大財團組導一件RFIC代工廠的投資案,業界都很看好想盡辦法爭取投資機會,我們也爭取到一成的股份,但不久後,承辦的同仁來跟我報告,認為對方些不尋常的地方,每次談案子都是仲介人前來,從來看不到他們的經營團隊,此外,要求一些評估所需的文件時,對方配合度也不高。

我就對這個同仁說不要勉強,那就不要投了,把機會讓給很想擠進去投資的人吧!

結果這個大財團順利募集60億台幣資金,第一期的20億都到位了,還買了一塊土地,但後來所有股東才發現這家RFIC代工廠的能力有問題,被懷疑有炒作股票嫌疑,並非真實經營核心業務,於是股東決議結束營運,當然錢也就都沒賺到了。

談到理財,我認為不二法門就是用自己瞭解的工具投資在自己經驗所熟悉的範圍。量力而為並且適度舉債,要懂得將風險分散,投資對象要具知名度與公信力,此外,要保有一定的流動資金以備急需時使用。

我在中華開發期間,主導投資過不下70家公司,金額超過百億,看過太多創業家發大財,也看過不少曾風光一時的青年企業家如今事業破產,有人身價千億有人負債累累,我深深體驗追求財富沒有錯,但不要視財富為生命,記得聖經馬太福音中的一句話「那天上的飛鳥也不種也不收,也不積蓄在倉裡,天父尚且養活他。」

台長: 小記者
人氣(46)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社會萬象(時事、政論、公益、八卦、社會、宗教、超自然)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