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4-04-27 21:41:18| 人氣240|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本週聚會前言--4/30在沈默裡與見耶穌--禱告(易澄)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禱告,這是一個再簡單也不過的名詞、動詞。就形式而言,禱告,也許可以被化約唯一個單一動作;但是卻也是基督徒一生的連續行動。

做禮拜時,牧師長老這樣說:「咱俯頭來祈禱」。我們動作一致,但實際情形是,有人淚流滿面,有人卻嘀咕著,「怎麼還不快結束呀?」

無論如何,禱告是信仰耶穌基督的人,一種無口否認的「正確」。「要常常喜樂,不住地禱告,凡事謝恩;因為這是 神在基督耶穌裏向你們所定的旨意。」這句經文,我們總是朗朗上口。但我們的信仰與禱告之間,到底是如何關連的呢?

最近許多人同時開始問我一個問題,就是,要怎麼樣才能「相信」耶穌?他們的重點擺在「相信」。到底,「相信」的過程是怎樣的呢?讀哲學的朋友這樣說,「相信上帝」是一個相信「無」的過程。

也有人問說,你聽過上帝的聲音嗎?這似乎是基督徒一定想過的問題。我想起盧雲在《和平路上》裡面提到的:「我們能否在世界上見到基督?」他的答案是:「不,我們不能在世界上見到基督,我們只能透過在我們裡面的基督在世界上見到基督。」於是盧雲還這樣解釋,「這就是『靈對靈說話』的意思」。

「住在我們最深處那活著的基督,祂的靈給我眼睛,讓我們看見在我們中間的基督。」(盧雲,《和平路上》)

我承認在許多時候是很渴望聽見耶穌的聲音的;或者,在耶穌、呼求耶穌的時刻,渴望基督忽然向我顯現譬如假如有一天,祂要我像多馬一樣,觸碰肋旁的傷口……

然而,大多時候,我們仍然聽不到祂的聲音,也看不見祂的面容。就像遠藤週作的小說《沈默》裡,被迫棄教的的信徒的祈禱,仍只換得海的冰冷,以及黑夜的沈默。

「他一遍又一遍地祈禱,想排遣不舒服的心情,但祈禱仍然無法使心情平靜。主啊!你為何沈默呢?你為何一直沈默著呢?他嘀咕著……」(遠藤週作,《沈默》)

常有未信者問我,「到底憑什麼信?」我最近發現我們在有限的邏輯裡,確實不容易憑藉著我們預設的條件來說服自己,去相信無形的「神」。而即使透過他人的言說,告訴我們「有一位神」,我們的「相信」,也不應該就指像是被告知「在那茶几上有個杯子」一樣的單純罷。

因此,這個「相信」,就不該只是一種靜態的「知道」,而是一種超乎理性的向度,以及超越時間與空間的認識了。

而這樣的認識,誠然要透過一種新的感官的創造。

什麼是「在靈裡相遇」?我喜歡這樣比喻——那是性靈的受器(spiritual receptor)的逐漸發達。就像我們皮膚的感覺受器一樣,可以感覺到溫度、碰觸、疼痛。當我們缺少這些受器,或是傳導感覺的神經系統壞了,就感覺不到了。

信仰就好像這樣的過程。受器決定著妳是否感知上帝的臨在,而即便知道祂存在,我們的神經系統也必須健全,才能深刻的意識到自己是那樣真切的領受上帝賜下的福份。

那麼這種感覺的完整,就必須要有足夠的營養來維持。這個過程,就是我們與上帝之間,那種最深的密契關係。而「禱告」就是這個密契經驗的開啟與維持。

於是,即便在全然的沈默之中,我們仍然是與上帝密切交通,全然敞開,毫無阻隔。

「相信」可以是偶然,但是對於我們基督徒而言,「禱告」就成為延續這個偶然,或者將「相信」深化為一種更為激進的實踐的途徑了。

易澄 2004/4/27

時間:4/30(五) 晚上7:30~9:30
地點:路加堂

推薦書籍:
《耶穌的禱告》漢克‧海尼葛瑞福 道聲
《禱告真諦--尋找心靈真正歸宿》傅士德 基道
《禱告》 哈列斯比 道生
《沈默》 遠藤週作 立緒

圖片說明:高醫團契參與2003高雄反戰祈福晚會,帶領大家禱告

台長: 聖言的傾聽者
人氣(240)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消費情報(網拍、網購、買賣)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